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自主辨析教學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畫面1:籃球決賽的時間在晚上8點整。奧運會門票上該用怎樣的記時法表示這一時間?
畫面2:大(2)班小明的爸爸出差一周,明天晚上6點將回家。如果小明問媽媽“爸爸什么時候回家”,媽媽可能會怎么回答?
畫面3:某小區樓下有一份通告:本周三上午8點將有人上門來抄水表。如果你來擬這份通告,你打算用什么記時法表示這一時間?
圍繞這三個問題,師生展開了如下的精彩對話。
師:先來討論這張奧運門票吧。你們覺得,門票上該用怎樣的記時法表示這一時間?
生:我覺得應該用12時記時法來表示,因為這樣看起來很清楚,到底是上午還是下午,一目了然,不容易搞錯。
生:我反對。我覺得應該用24時記時法表示比較合適。因為觀看奧運會的除了中國人以外,還有許多外國的朋友,他們也許并不認識漢字。如果用12時記時法,那么他們可能就搞不清究竟是上午還是下午。
生:但是,我們也可以在8時后加上英文字母來區分呀,這樣大家不就能認識了嗎。比如,可以用am表示上午,用pm表示下午。
生:可是,韓國人、俄羅斯人也許并不熟悉英文,他們還是不太清楚的。還是用24時記時法最好,都是數字,全世界通用,大家都能理解。
結合學生的交流,教師相機呈現了一張北京奧運會籃球決賽的門票,以驗證同學們的這一想法。同時,教師還順帶呈現了漢城奧運會、悉尼奧運會等其他幾屆奧運會的門票。結果發現,無論哪一屆奧運會,門票上都是用24時記時法來表示時間的,從而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24時記時法的國際通用性。
師:關于第二幅畫面,大家覺得又用哪種記時法比較合適?
生:我覺得這次應該用普通記時法比較合適。因為小明才上幼兒園,肯定還沒學過24記時法。
生:是呀,如果媽媽用24時記時法,估計小明多半聽不懂,還不如直接告訴他明天晚上6點算了。
師:看來,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時用12時記時法,也會顯得很準確、很清楚。那么,關于第三幅畫面,同學們又是怎么想的呢?
生:我覺得小區里老奶奶、老爺爺比較多,如果用24時記時法表示這一時間,萬一大家看不懂,不就麻煩了!所以還是用12時記時法比較好。
生:我覺得還是用24時記時法比較好。因為這種記時法書寫起來很簡潔、準確,作為小區的公告,還是用這種記時法比較規范。
生:再說,現在小區里的老奶奶、老爺爺很多都是退休工人,有些還是知識分子呢,怎么會不識24時記時法呢?&n
師:既然這樣,那我們不妨表決一下。覺得應該用12時記時法表示的請舉手。(約一半左右的同學舉手示意)覺得應該用24時記時法表示的請舉手。(約一半不到的同學舉手示意)奇怪,還有幾位同學兩次都沒舉手,你們的想法是什么?
生:我覺得小區公告欄里隨便用哪種記時法都可以,這和前面兩題不同。
師:那好,如果增加這一選項,也就是同意兩種記時法都可以的請舉手。
結果,班上絕大多數學生都舉手表示贊成。
師:的確,老師在學校周圍的幾個社區中作了調查,發現在小區的公告欄里,兩種不同的記時法都有。看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兩種記時法的確都可以用……
在很多課堂上,我們都能聽到教師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講解與比較,幫助學生認識到24時記時法的“優越性”,諸如準確、不易引起誤會、國際通用等。但在上述教學片段中,我們卻看到了這位老師不一般的教學智慧:究竟哪一種記時法更有優勢,教師不作評判,而是通過呈現三種典型的畫面與場景,由學生自己來判斷、選擇、闡釋。教學的實際情形表明,隨著師生、生生之間對話的不斷深入,學生越來越鮮明地認識到,其實這兩種記時法本身并不存在優劣之分,只是各有其適用范圍而已。只有合適的,才是最好的。從而在比較與溝通中,真正使學生對兩種不同的記時法及彼此之間的異同之處獲得了更加鮮明、深刻的理解。
教學“24時記時法”一課結尾,教師呈現如下三幅畫面,并通過引導學生判斷“用什么記時法更合適”,使學生在觀察、比較、辨別的過程中,豐富了對兩種不同記時法各自不同的適應范圍的認識,深化了對新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