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師德修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文章從教師個體角度,談教師擁有“多元智能”的教育觀念之后,將給教師的教育公平意識、社會平等觀念、學習習慣、工作職責、身心發展與自我評價等方面的師德修養所帶來的影響。【關鍵詞】多元智能;教育觀念;教師;師德在信息時代的今天,教師必須具備更加豐富的知識,多角度考慮教學問題,創設能吸引學生的教育方法和教學模式,更好地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為了適應教育發展,全面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從“十五”規劃的教育課題中,已經開始運用“多元智能”教育理念,指導和加強學生進行“多元智能”訓練。通過“多元智能”訓練和教育評價,打破過去對學生進行單一智能的傳統評價方式,從多角度培養和評價學生能力,促成學生全方位發展,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真諦。面對“應試教育”占主導的今天,運用“多元智能”理論,指導教育教學,對學生的個體發展、教師的道德修養和教育全面改革都會產生深刻的影響。根據美國哈佛大學霍華德·加德納(Howard.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論:“只要一個沒有先天不足或后天大腦受損的人來說,一般都具有語言智能(linguisticintelligence)、邏輯——數學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intelligence)、空間智能(spatialintelligence)、身體——運動智能(bodily-kinesthiticintelligence)、音樂智能(musicalintelligence)、人際關系智能(interpersonalintelligence)和自然觀察者智能(naturalistintelligence)”。平時,由于受到單一智能評價理論的影響,人們很少從人的八種智能方面考察一個人是否在某方面更加優秀,這樣葬送了大量可造的人才。在現實生活中,人的能力體現會有顯性與隱性兩種。即有些人在某一方面的智能表現得比較突出,而其它方面智能卻表現不那么突出。但如果運用“多元智能”理論評價一個人的智能時,會發現有些人看來在某一方面并不是“天才”,表現也很一般,但通過一定的引導和強化后,會發現此方面卻有很大的潛能,甚至是此方面的“專才”。很顯然,今天的學校教育中能引入“多元智能”教育理論,將會給“應試教育”帶來顛覆性的影響。在我們的實際調查中發現的一些問題,比如:“優秀生”與“后進生”的真正差別在哪里?怎么把學生分成不同的類別?怎樣的學生才真正有培養價值?……等等,都會得到全新的答案。其實,現在給學生分成優劣和不同的等級,更多參照了學生的應試成績,卻基本忽略了學生本身潛在的智能,忽略了學生發展的長處,忽略了每一位學生都可能成為“專才”的可能。這無論對全民教育還是精英教育,都給國家和民族造成特大的損失。為此,特地對教師擁有“多元智能”觀念下的師德修養作為探討,談談“多元智能”理論對教師師德修養中教育公平意識、社會平等觀念、學習習慣、工作職責、身心發展與自我評價等方面所產生的良性影響。一、有利于促進教師達成教育公平意識社會是世俗的。當人們面對一些問題、做一些事情時,難免會被人情、關系等一系列的社會因素所左右,從而影響到自己的工作、學習、態度和判斷力。作為教師,盡管給世人冠上“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但面對世俗的社會,或多或少都受到個人情感態度的影響,表現出個人的喜好或厭惡。面對同樣的情況,不同的教師對同一樣的學生會表現出不同的教學態度和教學方法,同一個教師對不同的學生也會表現出不同的熱情與冷漠,甚至有時對自己不太喜歡的學生,會采取不公平、不正確的評價或手段,并造成一些無意識的“傷害”。如果把教師作為一般的社會個體,教師也是社會的人,有自己的情感態度,有屬于自己個性化的行為和判斷,出現“過錯”情況是很正常的,也是無可指責的。但從教師的社會職業特點上看,這里不應該的。作為教師,必須更好的完善自己,在世俗中給自己留下一塊凈土,爭取做到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當教師引進“多元智能”教育理論,擁有“多元智能”觀念之后,教師會掌握系統的“多元智能”評價方法,通過對自身的智能認知和訓練之后所得到的自身潛能開發體驗,引入到學生的培養與評價之中。面對學生需要培養和評價之時,會更多地考慮一些問題:一是教育公平對學生的智能發展是否有影響?面對學生,教師會從自己感知需求和智能挖掘的體驗中公平公正培養與評價對自己的影響遷移到學生的公平公正培養與評價之上。盡管面對的是一群參差不齊的學生,盡管一些學生的學科成績不那么理想,表現不令人滿意,但教師會從“多元智能”評價的角度,重新評定自己的學生,重新找到適合不同學生發展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重新評價自己的教學效果,最終給予學生更為公平、公正的教育,促進學生多方面發展。二是教育公平對學生生理與心理成熟是否有影響?青少年學生正處在身心逐步成熟的關鍵時期,環境中有太多的誘惑、自身的發展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面臨著大量急需盡快探索和思考的問題,都需要教師做出指導和加以疏通。青少年時期也是學生自我認識和改造的關鍵時期,需要教師的寬容與呵護,渴望長輩公平的評價與激勵。如果教師擁有“多元智能”觀念,教師會更關心學生的生理與心理的成熟,給予學生更多正確引導和公平激勵,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自信和更好的發展。三是教育公平對學生成才是否有影響?社會的傾向和評判常常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成才”。擁有“多元智能”觀念的教師會發現自己身邊到處都有“人才”,都需要做適當的指導和啟發,做出合理的評價,挖潛學生的潛能。只要自己努力,都可以把學生培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四是公平對學生的社會角色是否有影響?學生的道德養成很大程度取決于外部環境對其的影響。當學生面對一個公平、公正的世界,他們會自主地感受到什么是榮恥,什么是美丑,會體驗到社會、集體和家庭的溫暖,會相信自己,也會學會相信別人。因此,擁有“多元智能”觀念的教師,會更好地營造出公平、公正的學習環境,會充分意識到自己的公平教育和評價能給學生帶來多大的影響,會給學生投去更多信任目光。學生也會在教師的關懷和信任目光中,拾起自尊,融入社會,揚起生活的風帆,駛向成功的彼岸。二、有利于教師形成平等的生活觀念人的平等主要體現在對自己平等和對他人的平等。一個具有平等生活意識的人,對于自己,不論在任何場合都能表現出應有的自信。對他人,無論在任何情況都能表現出應有的寬容、合理判定和理智思考,可以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五斗米而折腰”和“小事面前糊涂、原則問題清楚”。對工作,都能明白自己的社會角色,表現為工作認真負責,具有奉獻精神,成為環境的主人。結果是工作效率高,工作環境和諧。也許由于傳統的思維方式作怪,很多教師常被日常的環境所左右,無法帶著欣賞和批判態度生活。遇到領導,無所適從。遇到權威,一切服從。缺乏必要的個性、自尊和自信。當教師引進“多元智能”理論,擁有“多元智能”觀念之后,教師會從自身的角度考慮,思考自己的智能水平,明白自己的特長和不足,找到自己該有的個性、自尊和自信。面對領導,會從社會分工不同上考慮,只是各自承擔和完成不同的社會職責而異。面對權威,會帶著批判的態度,迎合和汲取適合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揚棄不愿接受的東西。面對工作,會想方設法做到最好。盡管自己缺乏某方面的能力,但能很合理地評價自己,學會協調,通過協調更好地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面對工作環境,會做到在同事面前尊重同事,在領導面前學會思索,在學生面前更具親和力。表現為多幾分謙虛,少幾分自以為是,多幾分優雅,少幾分驕橫無理。讓自己和諧地處身于社會生活之中,成為生活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