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運輸經濟學實驗教學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實驗構造
構造實驗時選取若干節點和運輸線路,要求學生代表特定運輸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為了使實驗環境更具備擬真的氣氛,增加代入感,設置五個運輸節點,分別被賦予北京、上海、武漢、成都、廣州的名字,簡稱京、滬、漢、蓉、廣,設計三十條海陸空鐵運輸線路,其中公路8條,鐵路10條,空運9條,海運3條,城市之間運輸線路的數據參照08年前后的數據設定。實驗過程見。實驗開始時,參與實驗的學生得到實驗說明書,了解實驗的規則,并被告知最終的金錢獎勵與實驗中公司的資產成正比。首先隨機將30條線路發給十家公司,那么,在知道下一次線路拍賣之前,每家公司都將能且只能運輸持有線路上的運單,積累資產。第二輪開始階段,進行第一次線路重拍。拍賣的規則為二價一次暗拍。被試者每人交給實驗控制者三個心儀的線路及標價,標價最高的被試者獲得該線路運營權,而成交價格為第二高標價,并且如果下一輪沒有進行重拍,那么該價格將繼續作為每輪固定支出成本。掌控者公布誰持有哪條線路,但不公布成交價格,然后,如果有輪空的線路,繼續拍賣。最后,由實驗控制者宣布停止實驗,計算參與者的經營狀況并進行分析。
2實驗結論
從講授《運輸經濟學》的班級中隨機抽取10名學生參與實驗,并要求學生在實驗后填寫實驗報告,描述實驗過程及作出各種選擇的理由。實驗結果如以下各圖所示。觀察(、)兩個柱狀圖可以看出,基本上每個實驗參與者在實驗的任何階段所愿意付出的固定成本代價,是在40000~80000之間上下浮動的,而平均每輪每條線路能夠產生的凈利潤收益大約在100000上下浮動。即固定成本相當于當時利潤的20%。而在()中,公司愿意承擔的固定成本占資產總額的比例則逐輪下降,隨后趨于0.10,也就是說實驗得到的運輸公司理想的固定成本的比重約為總資產的10%,并且這個值是趨于統一,相互靠攏的。有些公司如7號起始投資傾向高達0.6,而有些公司如2號則一直在0.2以下。顯然市場存在一個相互模仿、相互影響的作用。這與對實際企業經營決策者的調查結論相近。可以看出,學生在參加實驗中產生了一定的代入感,促使其從市場的經濟變化角度觀察和判斷,起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3結語
通過設計實驗、組織實驗和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將經濟實驗引入《運輸經濟學》的課堂教學,有利于引導學生換位思考,積極運用專業理論知識,主動參加課堂教學過程,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在實驗實施的過程中,有如下經驗。(1)設計實驗不宜過于復雜。實踐中發現,過于復雜的實驗會損傷學生參與的熱情,不利于學生產生代入感,教學效果較差。(2)實驗應遵循“有償參與,績效掛鉤”的原則。在實驗中,將經營效果與實驗報酬掛鉤,有助于學生積極投入。實驗報酬可以通過經濟報酬、學分獎勵等方式實現。(3)分組參與實驗,要求組內充分討論后進行決策,效果較好。要求學生分組扮演經營決策者角色,在決策前組內充分討論,往往會引發學生參與的興趣,代入感更強。但每組人數不宜過多,實踐中發現,以三到四人組成一組較為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