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少數民族經濟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游牧生產和游獵生產對出版物的要求
西部的自然條件為游牧民族和游獵民族提供了廣闊的活動空間,自古以來,西部是游牧、游獵民族馳騁的地域。在西部的四川、新疆、青海、西藏、甘肅、內蒙古等省區,一些牧民仍保持著游牧、輪牧或狩獵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并形成特有的游牧文化。然而以游牧、狩獵為主要生產方式的這些老百姓,由于受到與外界交流、溝通的限制,長期以來過著半封閉、全封閉式的生活,他們只對自己的生產生活有著一個粗淺的認識,而對于外界的社會發展和生活狀態所知甚少,從而也就無法提高他們的社會生產能力,無法改善他們的低質量生活,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還游離于現代文明與現代生活之外。思想的進步與知識的取得要通過對承載文化與文明、知識與科技的出版物來進行學習和認知,所以,出版業必須承擔起游牧民族對文化的渴求且滿足其文化需求的責任和義務,出版適合游牧民族學習、滿足游牧民族學習的出版物是當前出版業的迫切任務。
2分散居住對日報和月報的不同態度
由于西部的地域特征,交通不便,使得西部地區對征訂和分送書報刊所需的成本較高,發行困難,特別是更加難以實現對日報的需求。日報的信息新、周期短的特征是很多讀者選擇的首要原因,然而,在民族偏遠地區居住的人群根本無法使及時獲取此類信息的需求得以滿足,閱讀日報對他于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而對于月報來說,盡管信息提供不及時,信息量減少,但由于時間較為充裕,偏遠地區的人們獲取月報的可能性要遠遠大于日報。因此,針對西部少數民族聚集地區的分散居住這一特征,使得我們出版單位特別是新聞報業應從月報提供上做更多的工作。
3民族語言文字對出版物的要求
民族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方式,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是促進民族社會發展和文明的一種重要力量,所蘊含的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生命力和創造力的集中體現,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內容。所以,保護民族語言文字,保護和發展少數民族優秀文化,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增強全民族精神力量,成為當前緊迫提出的新任務。語言文字是民族的基本特征之一,對民族的發展和進步,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我們必須尊重和發展少數民族語言文字。而出版物用字量大,社會影響也大,帶有很強的示范性,是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的重要領域之一。所以,出版業在保護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中肩負著不可輕視的作用。出版單位通過民族文字出版物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使得民族地區人民能夠及時深刻地了解黨,認識黨,熱愛黨,貼近黨;通過民族文字出版物宣傳掃盲工作,普及文化知識,提高少數民族整體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交流科技文化成果,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通過民族文字出版物傳播先進思想,弘揚科學文化,逐漸轉變少數民族相對保守和落后的思想觀念,使廣大少數民族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另外,出版業還要認真實施民族語言文字出版物的“走出去”工程,在堅持引進外來先進文化的同時,還要做好民族語言文字產品和服務的出口工作。綜上,出版單位特別是西部出版單位要結合少數民族實際來發展民族語言文字,使得其以服務民族地區經濟文化建設為宗旨,創新文化觀念,尊重文化建設的內在規律,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在發展少數民族出版事業的道路上不斷努力。
4少數民族農牧民對適合當地生產生活需要的科技知識的需求
西部農牧區整體經濟比較落后,這和廣大農牧民科技文化知識比較匱乏有直接關系,因此,加強科學技術力量的支持,提高少數民族地區農牧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是解決當前農牧區經濟發展、農牧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之策。提高,有多種途徑,重要的一條就是出版更多更好的圖書,滿足農牧民學習文化和科技知識的需求。由于西部大多數農牧區當前無法實現電子出版物的閱讀,所以,為其提供出版物仍舊主要以圖書為主。雖然,西部圖書出版品種、數量都在增加,但人均擁有圖書量還相當低,而農牧民買書、讀書、用書更是少得可憐。這就要求,出版業為農牧民出版的圖書,要和農牧民當地生產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讓農牧民看得懂、買得起、用得上。比如,為農牧民提供的圖書要“少講為什么,多講怎樣做”,“少在裝幀上花大錢,多在內容上做文章”。對廣大農牧民而言,好書就是讓他們從中得到脫貧致富的辦法而又物美價廉的書,畢竟,發展生產、改善生活、脫貧致富,是廣大農牧民最重要的需求。值得我們欣慰的是,歷史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使我們的出版人在出版工作中注意正確處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始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他們深入了解農牧民的生產生活特點,了解農牧民的知識水平和需求,了解偏遠地區特殊需要的農牧業科技圖書,為他們出版最普及的讀物,盡管受地域的限制,發行量較小,出版此類圖書賠錢,但他們也要出。例如甘肅科技出版社開發的《紅棗優質高效豐產栽培技術》、《無公害畜禽養殖技術》、《無公害中藥材栽培技術》;內蒙古科技出版社結合當地農牧特點,組織了《牛的圈養新技術》、《羊的圈養新技術》、《舍飼肉犬》、《舍飼肉鴿》等選題;新疆科技衛生出版社維吾爾文版的草莓、紅花、沙棘、蓖麻、山雞、蜜蜂、山羊、火雞等“養殖技術問答”叢書等,既強調了地方特色,又注重了實用性。開發西部農牧業地區科技文化類圖書,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舉措。愿有關部門大力支持農牧區圖書出版事業,愿更多的出版單位為農牧民多出書,出好書,共同為西部地區農牧業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5少數民族文化搶救所需要的出版業
支持我國的55個少數民族,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獨特的文化特征,是人類文化寶庫中的珍貴遺產。隨著我國整體經濟的發展,特別是西部大開發的推進,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生活和社會也發生發空前的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是人民所企盼、所努力的,也是歷史發展和進步的必然結果。然而,在這強大的經濟一體化浪潮中,面對如此迅猛的西方化、漢族化、單一化,處于弱勢的少數民族文化無力應對,只有隨著潮流改變自己,部分民族的傳統與文化面臨著瀕危與消亡。文化是一個民族之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財富。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鞏固民族團結、推動社會進步的一項長期而重大的戰略任務。因此,在此時代,如何搶救和保護少數民族文化是一個歷史性的課題。而出版業作為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然要擔負起搶救少數民族文化的重任。出版單位通過出版物大力宣傳少數民族文化的重要意義及作用,讓人們從思想觀念上對民族文化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從而自覺產生保護民族文化的意識與責任。在支持少數民族各具特色的本土民族文化上下功夫。不同的少數民族有著不同的本土民族文化,出版業對民族文化的發展必須建立在本土民族文化之上,不得將其隨意雜糅和篡改。以國家“十二五”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出版規劃為契機,擴大少數民族文字出版規模,提高民族文字出版生產能力。要支持少數民族文化創新。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創作大批具有濃郁民族特色和時代氣息的少數民族文化精品,提高少數民族文化產品質量和數量。建立一個出版、印刷、發行功能強、覆蓋面寬的完備的民族出版體系。源于對民族文化的無限熱愛,我們堅信,出版業最終會成為民族文化的優秀保護者。
作者:葛素紅單位:內蒙古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