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科技創新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1引言
在我國能源、冶金、石油、石化、機械制造、軍工、航運、海運等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性行業和領域,中央企業歷來占據著主體地位,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中央企業原油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97.5%,民航運輸總周轉量占全國的82.9%,水運貨物周轉量占全國的86.3%,發電量占全國的40.8%,汽車產量占全國的30.2%,鋼產量占全國的20.4%。
近年來,中央企業根據市場需求,不斷加大科技創新力度,開發、研究和生產出了不少具有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的新技術和新產品。據不完全統計,2004年上半年,16戶中央科研企業申請專利215項,授權專利111項,中央企業的科研創新取得重大成果。
在安全生產工作的總體布局中,在實現全國安全生產狀況穩定好轉的歷史進程中,中央企業同樣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推動安全生產科技進步、提高企業本質安全水平上,中央企業也具有示范作用。如何提高中央企業的安全技術創新能力,是一項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2中央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現狀
我國目前正處于經濟的轉型期,受生產力發展水平和從業人員素質等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安全生產基礎薄弱,安全生產投入不足,安全生產科技水平相對落后。中央企業安全生產狀況總體上好于國內企業的一般水平,但是,近年來隨著中央企業管理體制的改革創新,在安全生產工作上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
提升科技工作整體水平加快創新型城區建設
“十五”以來,在黨工委、管委會和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全社會科技投入穩步增長,科技創新水平不斷提高,高新技術產業快速壯大,科技進步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日益顯現。5年內陸續建成了國家火炬計劃“三藥”科技產業基地和常州軟件園,以及國家動畫產業基地;建成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省級工程技術中心5家,市級工程技術中心5家;累計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12家,高新技術產品198只,軟件企業34家,軟件產品119只;年專利申請從96件增加到429件,年均增長約34.9%;2005年全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235億元,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7%。
今后三年,全區科技創新工作將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以提升區域創新能力為核心,以加快建設創新型高新區為目標,推動以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為主要形式的自主創新,加快形成全區科技創新資源的合理布局,為順利實現“兩個率先”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
一、突出重點,確定目標,強化高新技術產業布局
我們將著重構建技術研發、創業孵化、科技服務三大平臺,以軟件、“三藥”、動漫特色產業基地,電子工業園、環保產業園、濱江工業園、出口加工區等專題園區及特色鄉鎮為重要載體,努力壯大優勢產業、培育新興產業,形成區域特色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我們將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現代裝備制造產業、新材料、新能源與節能、環境保護產業和“三藥”產業等高新技術領域,在共性關鍵技術研究方面取得突破,龍頭骨干企業技術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到2008年,軟件產業銷售額達到40億元,“三藥”產業基地企業銷售額達到80億元,全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9%。
二、發揮優勢,整合資源,增強區域自主創新能力
摘要:科技創新環境決定著科技創新活動的質量,對未來的科技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首先界定了科技創新環境的內涵,再對其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建立評價科技環境建設的指標體系并提出科技創新環境建設的發展方向。
進入21世紀后,科技創新對社會的推動作用日益凸現,決定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綜合競爭實力。而科技創新環境則是科技創新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理空間,它影響和制約著科技創新活動的質量。因此,探討科技創新環境建設問題對未來科技的發展乃至國民經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1.科技創新環境的概念及作用
科技創新環境,是由影響科技創新的公共和私有部門及機構組成,通過各行為主體的制度安排及相互作用,旨在經濟地創造、引入、改進和擴散新的知識和技術,使科技創新取得更好的績效,并將創新作為變革和發展關鍵動力的相對穩定的開放網絡系統。因為科技創新體系是由政府、企業、科研機構、大學組成的創新主體與創新環境交互作用的網絡系統,所以科技創新環境就是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科技創新環境處于良好狀態時,它對科技創新體系起促進作用;反之,則起限制和阻礙作用。同時,科技創新環境又受科技創新體系的影響。
科技創新環境在增強技術創新活力,推動科技進步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創新是一種復雜的知識學習和創造實踐活動,其活力來自于創新要素及其相互協調能力;而這些要素能力的發揮需要在一定的“空氣”中進行,這種空氣就是創新環境。創新主體只有在一定的創新環境中才能有效地培育和展現出創新活力。
2.科技創新環境影響因素的分析及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摘要: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既需要高校、科研機構、政府和中介組織等多種主體的積極參與、合作,也需要健全的政策、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更需要鼓勵創新、保護創新、有利于創新人才脫穎而出的社會環境。介紹我國的國家創新體系的狀況,分析了國家創新體系構成要素(即官、研、學、金)在企業創新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國家創新體系;企業;科技創新
1我國國家創新體系
國家創新體系構成要素是指參與創新活動的各類個體和社會組織。就我國現階段而言,主要包括政府、企業、科研院所、高校和中介服務機構等,其中政府、企業和科研院所是科技創新的主體。企業是科技創新的核心,而且應該是科技創新投入的主體;政府主要為科技創新提供政策保障;中介機構和金融機構等構成科技創新的服務、支撐體系。
科技創新的自身特點決定了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構成科技創新主體。
提升科技工作整體水平加快創新型城區建設
“十五”以來,在黨工委、管委會和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全社會科技投入穩步增長,科技創新水平不斷提高,高新技術產業快速壯大,科技進步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日益顯現。5年內陸續建成了國家火炬計劃“三藥”科技產業基地和常州軟件園,以及國家動畫產業基地;建成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省級工程技術中心5家,市級工程技術中心5家;累計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12家,高新技術產品198只,軟件企業34家,軟件產品119只;年專利申請從96件增加到429件,年均增長約34.9%;2005年全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235億元,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7%。
今后三年,全區科技創新工作將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以提升區域創新能力為核心,以加快建設創新型高新區為目標,推動以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為主要形式的自主創新,加快形成全區科技創新資源的合理布局,為順利實現“兩個率先”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
一、突出重點,確定目標,強化高新技術產業布局
我們將著重構建技術研發、創業孵化、科技服務三大平臺,以軟件、“三藥”、動漫特色產業基地,電子工業園、環保產業園、濱江工業園、出口加工區等專題園區及特色鄉鎮為重要載體,努力壯大優勢產業、培育新興產業,形成區域特色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我們將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現代裝備制造產業、新材料、新能源與節能、環境保護產業和“三藥”產業等高新技術領域,在共性關鍵技術研究方面取得突破,龍頭骨干企業技術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到2008年,軟件產業銷售額達到40億元,“三藥”產業基地企業銷售額達到80億元,全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9%。
二、發揮優勢,整合資源,增強區域自主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