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信息技術在中職物理教學的運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引言
在物理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能夠創設物理情境,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將微觀現象宏觀化,降低教學難度,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
二、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凸顯學生學習主體性
網上查閱與學習內容相關信息,解決教學問題,消化學習內容。改變滿堂灌的教師只管講學生被動聽的傳統教學法。例如,《能量守恒定律》這節內容教學形式是,把學生分組,各組合理分工,讓學生查閱能量守恒的相關例子,以及當前能源開發和利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策略等,并把網搜到的有效資料進行記錄歸納,然后,小組間相互分享資料,并對“既然能量是守恒的,不可消滅,那為什么人們還要節約能源”和“永動機為什么不能實現”這兩個問題進行討論,最后得出正確的答案。這樣的教學形式能有效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為突出課堂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奠定長期的基礎,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效率,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三、創設物理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如果只是單一的教師講解和掛圖展示,教學過程顯得機械呆板,課堂氣氛猶如一潭死水,學生缺乏積極學習的興趣。而加入信息技術手段,融合了多種信息元素,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將物理知識生動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用影色聲像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使學生身心愉悅,發自內心的愿學、樂學、想學,產生極大的學習興趣,形成正能量的學習動機。例如,在“壓力和壓強”的教學中,用多媒體展示教師精心制作的教學課件,再現滑雪的唯美場景:一幀圖片顯示,在一望無際的雪原上,一名身穿紅色運動服的運動員踩著滑雪板在雪地上自由馳騁;另一幀圖片顯示,一個和運動員體格類似的行人身陷厚厚的雪中,難以行進。針對兩個情景,人們教師可向學生提問:“圖片中兩個人對雪地的壓力相差無幾,為什么結果會如此不同?”通過學生簡短的討論思考和回答順利導入新課,學生也會積極主動地關注接下來的學習內容,很容易理解引入壓強這個概念的因由,為學生透徹理解壓強的原理做了很好的鋪墊。
例如,在學習“杠桿原理”這節內容時,可先給學生放一段小視頻:地面上有一塊大石頭,一個身強力壯的成年人用盡全力推石頭,石頭卻一動也不動。這是可向學生發問,要想移動這塊大石頭,應該采用什么辦法呢?頭腦機靈的學生會很快說出自己的答案,或肩扛或幾個人合力抬等。然后人們播放下一段視頻,利用學生說的那些招數一一嘗試,大石頭依然巋然不動,這下,該怎么辦呢?這時學生會熱烈討論思考,然后支招。可以使用機械來移開石頭,比如吊車什么的。這時給學生繼續播放視頻,一名小學生使用杠桿輕松地撬起了大石頭。這時候,學生們已經深刻地認識到了杠桿的作用,為后續學習杠桿原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例如,學習“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運轉和接受的全過程”,這節內容,教師可采取模擬動畫演示其過程,把這些遙遠的可望不可即的星體拉近到學生面前,使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真實感,逼真、直觀地感受物理過程,加快物理概念的理解,獲得很好的教學效果。所以,采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同身受,不僅能夠刺激學生的感官,同時還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四、將微觀現象宏觀化,將抽象內容具體化,降低教學難度
物理這門課相對于基礎較差的中職生群體顯得難度大了些,尤其針對一些微觀世界的物理現象,看不見摸不著,沒有任何感性認識,理解掌握是個不小的難題。這部分內容若采用電教媒體來輔助教學,通過映射在屏幕上的物理圖像將微觀現象變為宏觀現象,讓學生能親眼看到,就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觀察與分析這些物理現象,便于理解和掌握。例如,學習“摩擦起電”這節內容時,針對相互摩擦的兩個物體,由于物體不同,原子核束縛核外電子的能量不同,必定有一個物體失去一些電子帶正電,另一個物體得到多余的電子帶負電。玻璃棒與絲綢摩擦,玻璃棒的一些電子會轉移到絲綢上,玻璃棒失去電子帶正電,絲綢得到電子帶等量的負電。而用橡膠棒與毛皮摩擦,毛皮的一些電子轉移到橡膠棒上,毛皮帶正電,橡膠棒帶著等量的負電。諸如此類的摩擦起電的現象,看不見摸不著,任課教師就可使用投影的方式,具體描述電子得失的情況,從而將微觀現象變為宏觀現象,使每位學生都認識到這一物理現象,從而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例如,學習“溫度計的使用”這節內容,由于溫度的變化很細微,也很難做到人手一支溫度計,操作較難統一,這時候用投影儀把溫度計的使用展示給學生看,就比較直觀易懂。例如,學習“α粒子散射實驗”時,教師單調枯燥的講解很難讓學生明白、清楚,若用信息技術的Flash課件對此試驗的動態過程進行模擬,學生就能對α粒子散射實驗裝置、過程、現象以及盧瑟福的原子核式結構理論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和認識,既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又解決了教學重難點,降低了這部分知識內容的學習難度。
五、結束語
所以,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形式和手段來生動具體地展示教學內容所描述的物理現象,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氛圍,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增強了學生綜合素質,為學生后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霍秀敏.物理信息化教學資源應用的現狀與對策[D].廣州大學,2012.
[2]曲婷婷.中學物理教學中網絡演示課件資源有效利用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
作者:彭素芬 單位:鶴壁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