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綠色建筑中的節能減排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資源短缺現狀已在我國日益顯著,因此對于能源的開源節流也是勢在必行的行動。而建筑業的對于能量的消耗在所有行業中也是首屈一指,對此,如何降低建筑業的能耗量成為我國國民關注的熱點話題。建筑節能,主要為利用碳而言,這是建設低碳節能當前建筑行業的首要目標。本文以綠色建筑的內涵為起點,發展討論我國綠色建筑的現狀及技術措施,并對相關部門對于綠色建筑的監管做出研究分析。
[關鍵詞]綠色建筑;節能減排
1節能減排之綠色建筑
首先,我們必須打破人們對于綠色建筑的認知障礙,在一些人的意識中綠色建筑和高新技術,超低能耗建筑是基本相同,但它不確實意味著綠色建筑有昂貴的體系結構,它是節約能源,土地,水,材料和性質以及與建筑保護室內環境。綠色建筑可以與平常建筑一樣正常使用,而且因為我們使用的材料都是綠色可循環的,所以綠色建筑的造價與普通建筑基本一致。綠色建筑風格多變,且鼎力支持創新,使其不僅吸收了傳統的節能理念,而且創新了材料和技術。因此,綠色建筑原則是為節約能源和提高資源利用率,并為人類提供一個安全穩定的環境,使人與環境和建筑相適應,相互融合。我們為節能減排的“領軍者",應該始終大力發展節能綠色建筑,必須不斷地進行技術換代,選用合理的管理工具來監控整個建筑周期的節能效率。提高各類資源的利用率,減少建筑廢氣和建筑垃圾的產生,對于舊建筑材料也要注重回收和利用,同時也應該注重建筑標準,提高建筑的節能等級,實現綠色建筑。
2提高碳基能源使用率、降低使用量
建筑的修筑過程中,機械的力量是必不可少的,無論是起重機還是挖掘機,無論是渣土車還是水泥車,都是機械的力量,而使用這些力量離不開碳基能源,使用碳基能源就會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而想要減少溫室氣體的產生就必須合理使用各種化石能源。為此,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方法。①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建材引進低碳的,堅決不使用落后產能,對各類建筑廢料進行充分的處理,促進產業的優化升級。②開發能夠循環利用的新能源,如太陽能、地熱能、核能、風能以及各種可利用的衍生能源。由于這些能源大部分來源是太陽和地球內部的熱量,因此,這些能源近乎無污染,而且因為存儲量巨大,可以有效的緩解能源緊缺的問題。“十二五"大力發展提倡在建筑中使用中國天然氣、地源以及環境空氣能熱泵等新能源。然而,由于我國的綠色建筑屬于萌芽期,正在摸著石頭過河,缺乏相應的經驗,最重要的是沒有一個統一的評估體系,因此目前最重要的事情為建立一個綜合評價體系,完善評價標準,以規范綠色建筑的實施。
3循環利用舊建材
由于目前城市化的加劇,越來越多的建筑拆除,從而產生了大批廢棄的老建筑。針對這一社會問題,我國也應該轉變舊觀念,不能通過簡單地填埋對舊建材進行處理,而應該對其進行回收利用。我們可以排序老建筑,沒有辦法回收的就粉碎去進行道路建設,其他可循環使用的,可以用于加工成其他建筑材料。這樣既可以減少前期支出,又可以解決建筑垃圾問題,充分實現社會資源的減量化和廢棄物的回收利用,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當然,對于那些因為化學或物理變化而造成各種損失的舊建材,我們就無法再次將其循環利用了。因為這些建材的性能已經損失到了無法符合標準的地步了,如果強行使用會造成安全隱患,可能對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損傷。對于老建材的使用,目前,我國并沒有出臺關于老舊建材回收再利用的相關法律法規,因此,再利用建材市場上魚龍混雜,秩序混亂的問題十分嚴重。所以,我國政府部門應該加強對于相關市場的監察,制訂相應的法律法規,并對擾亂市場秩序的人員根據法律進行相關的教育,維護正常市場,建立標準,提高對相應渠道的檢測,建立一個安全可靠高效的渠道。增強行業監督管理。具體可從以下幾點出發。制訂明確的行業標準;支持或國家出面建設相應的回收再利用公司,對已有的相關企業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支持;完善相關部門的權能,預防踢皮球現象的發生,能夠快速準確的解決有關的問題,避免非法使用建筑廢料。
4使用節能設備
4.1電燈。電燈讓人類脫離黑暗,使得黑夜長明,讓夜晚不再是出行的禁區,在建筑中,電燈也應用于各方各面,無論是在外的霓虹燈還是廣告燈,還是室內的照明燈和裝飾燈,亦或是路燈、投光燈。燈具已經深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建筑中,一個小小的燈具很不顯眼,但是,燈具在建筑的能耗中所占比例不小,在寫字樓里,照明燈日夜不息;酒店外墻上的洗墻燈徹夜長明;大街小巷旁邊的店鋪的招牌徹夜閃亮。一點一滴的積累下來,不起眼的燈具的能耗就占據總能耗的不低比例。所以,在建筑的裝修過程中,應選用能耗小的新型燈具,如LED燈等,既節約能源也比白熾燈等更美觀。未來燈具的發展方向也是向著更低能耗,更高效率發展。我國目前的燈具發展正在逐步提升進步速度,距離世界先進水平還有一段距離。LED燈低廉的價格、低能耗與高效的能量轉換,使其成為了眾多人眼中的香餑餑,讓更多投資者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研發的實驗室,形成良性循環。我國的燈具近幾年也逐步改用LED燈。
4.2廚具(食堂或餐館使用的大型廚具)。自從火焰被人類掌控以來,中國人的飲食文化就離不開那油鹽醬醋柴,廚房用具是家家戶戶都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國油煙機生產的歷史很短,產業化生產歷史不超過十年。國標GB18483-2001《飲食業油煙排放標準》促成中國油煙凈化設備逐步形成產業化,油煙的過濾與排放的標準,使得生產廠家快速發展,以符合國標。從一開始的柴火爐灶到煤氣爐再到如今的煤氣灶,可以看出我國關于火焰能源的利用逐步升級。柴米油鹽的排名可以看出柴在我國人民的心目中的地位。在十幾年前,柴火爐灶上的飯香是很多人記憶里的味道。現如今,柴火和煤炭基本已經退出了我們的生活,天然氣以其高效、高儲備、無污染、可再生的特性成為了新一代的“柴”。關于農村的新房改造,每個村都提建建造一個公共沼氣池,既可以源源不斷地產生天然氣,也可以將發酵后的材料當做廢料回填農田,實現循環利用資源。變廢為寶是核心,將原來的廢料找到合適的方向,將廢料變為創造新事物的原料,是節能環保的另一個目標與方向。
4.3空調。無論是大型商場還是居家,空調是保證人們在夏日享受清爽的絕佳利器,但是空調的耗能也是居高不下的,在進行空調選擇時就應該注重節能環保。對于大型商場的大型開放的場所,對于中央空調及其線路的規劃也應該請專業認識進行設計施工,按照最佳方案進行施工,可以有效減少再次施工的概率,進行高效的接待服務。對于中央空調,可以采用新能源的方式,例如用太陽能進行供能,大片的太陽能板產生的能量不僅可以為空調供能,也可以為其他設備供能,多余出的電能可以儲存下來也可以兜售給國家電力局,用于居民用電,回收建造成本。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是現如今的熱門研究,水立方嘗試使用的技術為我國建筑業發展打下了基礎,給予了我們很好的有關新能源的例子。對于家庭空調,可以選用低能耗空調,現如今各大空調廠家對于節能空調的研發也是不遺余力,開發出各種節能空調,但是市場上的情況也是魚龍混雜,很多雜牌子打著節能的幌子買普通空調,對此相關部門也應該加大巡查力度,將市場透明化、規范化,讓人民可以買得放心,用得安心。
4.4冰箱。冰箱無論是在家中還是商場中都是必備的保鮮設備,商場依靠其低溫保鮮的特性將產品放入其中面向大眾展示,家庭依靠其特性進行對食材的保鮮,以及對飯菜的防腐。因其特殊的作用,決定了對于冰箱來說,必須日夜不停的進行工作,如此一來,能耗的問題也是亟待解決的事情。現如今的冰箱市場因為各項技術的快速更新換代和標準指標不明確,原有的舊指標遠遠不夠現代冰箱的使用,現在各大廠商對冰箱的生產基本都有各自自己的生產指標,對開門、三開門冰箱和冰柜在指標內沒有相關規定,屬于灰色地帶,讓市場的標準更加混亂。目前最重要的是制訂一個合理有效的標準進行實施與管理。可以制訂明確的行業標準;支持或國家出面建設相應的評估公司,對已有的相關企業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支持;完善相關部門的職能。規范有效的管理市場秩序。
5加強監督節能減排標準的實施
在實現綠色節能的路途上,我們不能忽視任何一個環節,每個環節都有相應的目的用來實現最終目標。因此,我們必須從頭到尾加強對于綠色節能標準執行的監控,對關鍵環節以及薄弱環節給予足夠的重視。充分發揮相關部門的綜合協調,信息反饋,做他們應該做的,以實現在執行職責過程中的監管標準,加強監管當事人主要活動的建設是否有效地利用標準,無論是全面落實的標準,還是精確的執行標準建設;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嚴格審查,絕不放過任何一個違反標準的行為,以實現節能技術的全面貫徹落實,以達到節能的概念。為此,我們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節能監管體系來規范建筑的能耗量,我們要引導建筑的全過程進行低碳管理,并制定相應的能耗檢測平臺。同時建立公開獎懲機制,公示能效測評結果,讓整個社會來監督。
6改進現有施工技術
現有的技術對于一般施工來說已經足夠使用了,但是對于綠色建筑的施工來說,其耗能與環保能度還遠遠不夠,我們不能只把目光放在施工后的建筑身上,對于修建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格外注意,做到降低能耗,提高效率。我們應推行類似于產業化住宅與節能化公共建筑的模式,避免在施工現場產生污水、垃圾、噪音、以及有害氣體、粉塵等,充分地體現出綠色建筑的理念。用工廠化生產代替了傳統人工現場作業,將一切前提工作在工廠中完成,在場外完成混凝,在工廠制造組合,然后到工地現場組裝,即提高了效率也減少了污染,而且對于原材料的利用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同時也保證產品性能及質量的穩定性。安全可靠、綠色環保、節能減排,可以看作是未來綠色建筑行業發展的方向。
7總結
從上面的分析,推廣綠色建筑已成為時代的主題,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綠色建筑為我們的生活的重要性。因此,我們在建筑的修建中要嚴格遵從節能減排的標準,為了自然,為了綠水青山,也為我們自己創造一個蔚藍澄清的世界。為此,我們要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并提高其利用效率,特別是碳基能源;合理有序回收舊建材的同時,加強政府監管,以避免安全隱患,實現再生資源利用;改造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傳統模式,引導他們走向低碳之路,以達到節能的標準。
作者:冷芳 單位:青島市城陽區建筑工程質量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