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圖書館核心能力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知識的內涵及知識共享
知識共享知識共享的過程就是將隱性知識轉化為顯性知識的過程,在于促進知識的溝通與共享,從而實現知識的增值和價值的最大化。就圖書館而言,知識共享的過程就是整合圖書館內的各種知識,創造知識共享的氛圍,使館內員工都能分享其他同事的知識和經驗,同時也將自己的知識和經驗與他人分享的過程,從而使圖書館內的知識能夠得到充分全面的利用,以提高知識的效率。而如果圖書館缺乏知識共享的文化氛圍,就意味著可以在“流通”中“增值”的知識財富被浪費。
(1)創建知識共享文化,在圖書館員之間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知識的交流和轉移是以相互信任為基礎的,存在于個人思維當中的隱性知識是很難通過正式的方式傳播給別人的,只有通過緊密的、值得依賴和持續的直接交流,才能實現隱性知識的傳遞。圖書館需要在館內營造知識共享的文化氛圍,通過各種方式鼓勵知識共享,并強化這種文化,培育一種“一起努力、共同分享”的組織文化。
(2)構建知識共享組織,增加知識共享的范圍。在通常情況下,人們只習慣與同一部門的人共享知識,而針對這種情況,圖書館可使用各種激勵手段鼓勵不同部門之間人員的知識共享,或者重組組織,使原在同一部門的人員成為不同部門的成員,或使原在不同部門的人員重組成為同一部門的員工,從而增加知識共享的范圍;以及通過業務培訓、講座等方式,實現員工之間的知識共享。另外,人們通常愿意與擁有共同興趣愛好的人共享知識,對此,圖書館可以建立以興趣為核心的團體(如興趣小組),這是激勵知識共享比較好的方式。
(3)完善知識共享激勵機制。圖書館在設計知識管理系統時,需要考慮設計合理的激勵機制,促進并獎勵知識共享,阻止并懲罰對可完整轉移知識的隱藏行為。甚至在年終考評時,適當考慮館員對同事、對圖書館的知識創新貢獻了多少,讓員工看到并能享受到將自己的知識與他人共享帶來的成果。知識共享能實現知識從館員的個體擁有轉移到圖書館指定群體擁有,能促進圖書館員知識的更新,增加圖書館知識資本的總量,并起到豐富知識資本結構的作用,從而增強圖書館服務讀者的能力。
2圖書館核心能力
對于“核心能力”,這一概念最早是由普拉哈拉德和哈梅爾在1990年于《哈佛商業評論》上提出的,他們認為“,核心能力是組織中的累積性知識,是組織內的集體知識和集體學習,主要表現在如何協調不同生產技能和有機整合多種技術的知識”。一個組織的核心能力是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的融合,如微軟的厲害之處并不在于它的顯性知識,而在于隱性知識,即在于其企業文化、經營理念,在于它能將隱性的核心因素更好地轉變為顯性的能力。那么什么是圖書館的核心能力呢?圖書館的核心能力,主要是指圖書館不同于其他組織的獨特的競爭優勢,是維持圖書館存在和保障圖書館發展的獨特的、不易為外界掌控的能力。圖書館核心能力主要包括:擁有專有的人力資源、文獻信息資源的研發能力、管理能力以及信息服務能力,其各要素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征。
2.1積累性和整合性積累性是指圖書館的核心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過長期積累獲得的;整合性是指通過對圖書館知識進行整合,從而形成圖書館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的形成需要對知識、技術以及內部資源進行有效的積累與整合,使圖書館具備獨特的核心能力。而決定圖書館核心能力的是員工掌握的知識和經驗,其知識的整合和共享過程就是一個由個體能力向組織能力的轉化的過程,通過知識、經驗技能和失敗教訓的共享,最終形成圖書館獨特的核心能力。
2.2無法替代性圖書館的核心能力是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形成的,它是學習的結果,是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融合。那么是什么使得圖書館難以被模仿和替代呢?是圖書館的知識,關鍵是圖書館的默會知識(tacitknowlege)。這種默會知識,就是難以編碼的、隱藏在員工頭腦的、與圖書館的工作經驗相關的隱性知識。它有著自身的特點,并以其基礎業務為核心,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眾多信息服務中保持獨特競爭優勢。
2.3價值優越性圖書館所收藏的文獻信息資源具有全面性和獨特性,能滿足各類讀者個性化的信息需求;而讀者能從圖書館獲得比其他媒體更多、更實用的知識,能按照讀者意愿支付的價格提供根本性的效用服務,在價值鏈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3圖書館核心能力的培育途徑
圖書館的核心能力就是圖書館內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的有機整合,是圖書館內擁有的知識及對知識的整合。而圖書館能否很好地將隱性知識轉化為顯性知識、將私人知識轉化為共有知識,同時又將共有知識轉化為私人知識,能否成功、有效地將這些知識轉化為信息服務,是衡量圖書館核心能力培育成功與否的標志。圖書館核心能力的培育主要有以下3個途徑。
3.1加強知識管理變隱性知識為核心能力隱性知識的主要來源是個體對外部世界的感知和判斷,無法用語言準確地表達出來,難以為他人所識別,這種具有極強的個體性判斷和感知,常以個別知識的形式保留在個人的頭腦當中。在圖書館內部,員工所擁有的心智和經驗、知識和專業技能,都是最重要的無形的財富,是圖書館最為核心的能力,它們是具體的隱性知識,不易被模仿和獲取。所以,如何獲取隱性知識和傳遞隱性知識,就成為塑造圖書館核心能力的關鍵。“在組織中,隱性知識占知識資產的90%,由于隱性知識與擁有者具有緊密的關系,在沒有對其實施知識管理之前,常常是以意識和經驗的形態存在于個體之中,并隨著個體的存在而發揮作用,也隨著個體的消亡而消失”。在圖書館業務方面,具體表現為文獻的分類、編目經驗的累積、館藏結構的熟悉、讀者閱讀習慣的把握、讀者信息需求的了解,而這些經驗和技能都保留在員工個人的頭腦當中,圖書館不能強行剝奪、索取這些隱性知識。因此,圖書館應營造促進知識轉化的激勵機制,以保證隱性知識的交流與共享,鼓勵員工把自己的隱性知識奉獻出來,最大限度地發揮隱性知識的效用。例如,讓那些共享自己隱性知識的員工得到更多的晉升機會,獎勵那些將知識成果共享出來的員工,讓那些善于共享知識的員工得到更多的培訓機會,等等。圖書館通過對隱性知識的有效管理,使之成為圖書館的有形知識資產,并為大多員工所分享。
3.2創建學習型圖書館美國管理大師彼得•圣吉在《第五項修煉》一書中指出:“現代企業應該成為學習型組織,通過不斷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遠景、團隊學習以及系統思考,以開拓尚未被發掘的個人與組織的成長空間。”圖書館的變革需要建立這樣一個學習型組織來活化內部管理,使圖書館事業充滿生機。培育圖書館核心能力,有必要創建一個學習型圖書館,它能搭建起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的互動平臺,形成分享與傳播的機制;它強調員工要學會分享和交流自己擁有的專業知識和業務技能,使隱性知識變為顯性知識,同時又主動地獲取他人的隱性知識,使知識不斷融合、交流。而員工通過學習型圖書館,能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現代組織中,學習的基本單位不再是個人而是團體,因為團體的智慧總是優于個人的智慧。團體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圖書館通過團體學習的方式鼓勵員工之間的知識共享,使員工主動地把個人擁有的私人知識即隱性知識貢獻出來,使之成為圖書館共有的顯性知識,實現圖書館內部員工之間知識的共享,從而實現知識在圖書館內部的轉化,最終培育圖書館的核心能力。
3.3建立知識的傳播渠道只有具備暢通的傳播渠道,隱性知識才能進行有效的流動、共享和轉化,也只有在流動和共享中,隱性知識才能凸顯其價值。而對于隱性知識的非編碼性、難以獲取性使其交流與轉化存在許多阻礙,圖書館應采取相應措施來突破這種交流和轉化障礙,如建立網絡化的組織結構,營造開放式的交流環境,鼓勵交流,完善圖書館內部網絡,為員工提供知識交流分享的平臺等等。要使知識成為圖書館的財富,就必須在不斷學習和使用過程中使其成為核心能力的一部分,鼓勵員工學習新知識,以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術水平;同時通過知識管理,使知識在圖書館內廣泛傳播,達到提高圖書館核心能力的目的。
4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圖書館內的知識共享需要我們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圖書館的核心能力也需要我們不斷培育、不斷挖掘、不斷提高。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唐家玉單位:桂林理工大學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