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退役運動員社會保障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社會保障具有國家建立性、經濟福利性和穩定性三個特點。在我國,社會保障應該包含了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及醫療保健等幾個方面。通過查閱文獻資料發現,近幾年我國除了頒布過一些行政規章與文件之外,還沒有建立起一套較為明確有效的法律制度對運動員退役之后的生活進行法律保障。2002年,為了對運動員退役之后的安置工作進行規范,國家體育總局特別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退役運動員就業安置工作的意見》(體人字[2002]411號),其目的就是為退役運動員提供一個較好的就業環境和政策方面的保障。在《意見》中,國家體育總局對退役運動員的安置就業問題提出了較為宏觀的指導意見,并深刻詮釋了運動員退役后再就業的重要意義,具體提出了運動員退役后再就業的四條解決辦法:首先,各級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應當充分發揮政府的指導作用,真正做好退役運動員的安置和再就業工作;其次,不斷建立和完善運動員退役之后的保障機制與再就業培訓制度,對退役運動員進行相關的業務培訓,不斷拓寬退役運動員的就業渠道;第三,相關部門要積極創造各種條件,鼓勵運動員退役后進行自主擇業,并要對進行自主擇業的運動員在政策和資金方面提供相應的幫助;最后,加強對在役運動員的文化教育,提高其自身的文化素質,為退役后的就業或進入到高校學習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同時鼓勵運動員退役后進入到高校學習,并通過與高校相關的就業渠道和方向進行就業。由此可以看出,國家對運動員退役之后的去向和生活,已經有了較高的重視程度,并提出了較為細致的建議和指導,這不僅可以為運動員退役后的生活指引方向,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為運動員的再就業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但另一方面,這類文件雖然能夠為退役運動員上學、就業提供一定程度的政策指引與支持,但卻沒有對此類工作的具體細節做出解釋和要求。此外,該文件只是作為針對運動員退役之后安置工作的相關意見下發到了各省的體育局、勞動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行政部門,涉及的范圍相對狹窄,因此缺乏強制效力。此后的2003年,國家體育總局又下發了《國家隊老運動員、老教練關懷基金實施暫行辦法》(體人字[2003]425號),提出那些早期曾在世界大賽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老運動員和教練員,如果在生活、經濟上確實存在困難,會在經濟方面給予一定幫助。此后,2004年,國務院人事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家體育總局又聯合了《對部分老運動員、老教練給予醫療照顧的通知》(國人部發[2004]52號),提出了對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獲得世界冠軍的運動員以及教練員在退休后要給予醫療方面的照顧。與之前相比,這兩份文件對退役運動員的生活提供了比較具體的幫助,但針對的對象是那些退役較早的運動員和那些資格較老的教練員,而對現階段退役運動員的生活并沒有多少實質意義上的幫助。2006年,人事部、財政部、國家體育總局聯合了《體育運動員貫徹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實施意見》,其中較為詳細地規定了運動員收入分配的具體組成,從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運動員的利益。2007年,國家體育總局又分別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全國優秀運動員保障工作的意見》(體人字[2007]391號)和《關于做好運動員職業轉換過渡期工作的意見》(體人字[2007]410號)。
這兩份文件應該是與退役運動員最為密切相關的。在意見中具體提出了對運動員退役后進行再就業的各項保障,對在職業轉型的過渡期應該可以受到的政策及資金上的優惠進行了相關的規定,同時也規定了體育系統相關部門要為運動員進行各類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以幫助運動員獲得符合本人特長的職業資格證書,從而進一步拓展了運動員退役后的再就業道路。與之前頒布的幾份文件相比,針對運動員退役后的出路和保障,這兩份文件的規定顯然更加有效。2010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家體育總局等部門制訂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運動員文化教育和運動員保障工作的指導意見》。這份指導意見中,針對我國現階段運動員的社會保險工作,給出了較為具體的意見。首先,規定運動員所在單位要按規定對運動員養老、醫療等保險中的相應份額進行繳納,將運動員納入社會保險范圍。其次,運動員所在單位要負責對運動員在比賽和訓練中出現的傷病進行醫治,并將運動員納入工傷保險的范圍予以保障,在特殊情況下要對運動員進行一定數額的經濟補償。另外,運動員所在單位在保障運動員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同時,還要根據運動員的傷病特點和運動項目的特性,針對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為運動員建立補充醫療保險。但這份意見主要針對的是那部分正處在訓練、比賽階段的在役運動員的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而對于運動員退役之后的相關保障,以及運動員在退役之后傷病的后續醫治、康復,并未給出明確的指示。
2我國退役運動員社會保障工作中存在的法律問題
2.1社會保障制度缺乏強制力針對運動員退役之后的保障問題,近年來我國政府多次出臺了相關政策。但從客觀角度講,這些政策并不具有法律的強制效力,行政規章制度只有在相應法律、法規的配合下才能夠更好地發揮效力。因此,單純使用這些規章、辦法,來對退役運動員的社會保障工作進行規范,必定缺乏穩定性。例如:國家體育總局、財政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在2006年曾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運動員社會保障工作的通知》,通知中雖然根據當時的社會情況,對運動員退役之后的安置以及保障問題作出了一系列的明確規定,但由于缺乏行政法律效力,各項規定效果不明顯。近年來隨著我國競技體育的快速發展,運動員的數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長,這也導致我國每年退役運動員的數量激增。由于在我國各個省份針對運動員退役之后的安置、保障工作存在著一定差異,僅僅依靠政策層面上的宏觀調控是不夠的。在這項工作中,退役運動員應當被作為一個特殊的主體,制訂專門法律,切實保障退役運動員的合法權益。
2.2社會保障差異大目前,一些經濟狀況較好的省份對運動員退役之后的相關政策較為寬松,且明顯優越于經濟狀況一般或較差的省份。例如江蘇省自2013年起正式開始實施自主擇業退役運動員五年保障計劃,使江蘇省的運動員在退役后的五年內,每年都可以享受總額為30萬元的綜合保險,其中包括意外傷害殘疾、重大疾病、住院定額給付等險種。這樣的保障措施在我國應屬首次,確實有效減少了退役運動員在自主擇業過程中的后顧之憂。但另一方面,一些經濟狀況較差的省份針對運動員退役之后的社會保障措施就顯得較為單薄。以北方某省份為例,該省運動員退役之后,除了領取根據自己的訓練年限、運動等級、競賽成績等相關因素計算得出的退役補償金和自主擇業補償金之外,再沒有其他保障。對于在訓練期間出現的傷病,運動員在退役之后也是一次性領取到相應的經濟補償,此后也再沒有任何相關的醫療保險。這種運動員退役之后在社會保障方面的較大差異,必定會損害一部分運動員的自身權益,在某種程度上對在役運動員參訓、參賽的積極性也會產生影響,對我國競技體育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競技體育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一些省市為了在全運會、奧運會中取得優異成績,在不斷完善運動隊設置的同時還努力增加運動員數量。在我國目前的社會發展形勢下,競技體育的這種快速發展,勢必會與我國現有的經濟水平及思想觀念產生較為明顯的矛盾。由于我國的競技體育事業仍然延續著舉國體制,除了足球、籃球等已經開始職業化的項目外,許多運動項目多年來一直是依靠著國家扶持進行發展。因此目前我國針對運動員社會保障工作的經濟投入,主要是依靠國家撥款或者企業、個人捐助的形式來實現。而這部分資金的數量與來源,不僅難以滿足我國競技體育事業的總體需要,還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不同地區的政府部門對體育事業的關注程度。一般說來,那些比較熱門的、職業化程度高的體育項目或行業,容易獲得更多的資金投入,并且收獲較大的經濟利益;而那些非職業化的體育項目,則常常被人們忽視。這是導致運動員在退役之后的社會保障差別較大的又一重要原因。
3我國退役運動員社會保障工作存在法律缺陷的原因
3.1針對退役運動員的法制建設不健全在建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國都在積極進行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但依然存在許多法律、法規不完善、不健全的現象。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我國一直效仿前蘇聯的競技體育管理模式,將運動員與軍人一樣劃歸到由國家統一管理、分配特殊工作人群,我國運動員在退役之后,基本都是由國家統一安排工作。因此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國特別針對運動員以及退役運動員社會保障問題頒布相關的法律法規。在此期間,我國構建退役運動員社會保障體系的意識還不明確,僅僅是依靠頒布相關的條例、辦法、規章等對運動員退役之后保障問題進行規范。1995年《體育法》的頒布,標志著我國體育工作逐步規范。這部法律雖然使我國的體育工作運轉更加完善和規范,但確切來說,除了對運動員退役后升學和就業進行了相關規定之外,并沒有針對運動員退役之后的社會保障問題做出規定。這種情況應該和我國當時的具體國情,以及我國當時競技體育事業的發展程度有很大關系。2002年9月,國家體育總局與教育部等多個部門聯合頒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退役運動員就業安置工作的意見》,這份《意見》雖然對運動員退役之后的安置問題進行了規定,但依舊沒有將退役運動員的社會保障問題上升到法律層面。在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建設進程中,迫切需要通過較為完善的法律對人們的行為以及各種各樣的社會關系進行界定和規范。我國退役運動員的社會保障體系亟需與社會和市場經濟同步發展,逐步提高立法層次和法律強制力,在法律層面上對退役運動員進行保護和幫助。
3.2對退役運動員的社會保障工作重視程度不夠一直以來,我國對退役運動員社會保障工作的關注度并不高。人們更多的是對那些精彩的競技比賽,以及那些光環下的冠軍津津樂道,忽略了運動員在競賽、冠軍背后所承受的艱辛。對于那些沒有在競技比賽中獲得優異成績的運動員,就更難引起人們和社會的關注。在“勝者為王”的意識之下,大多數人和社會各界沒有對運動員在退役之后的社會保障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我國在近年來的法制建設過程中一直缺乏與退役運動員相關的立法。在這種情況下,運動員退役后的社會保障只有完全依靠政府部門所頒布的行政文件進行規范。由于我國運動員的數量較多,而運動員退役之后的保障工作與各地政府的財政情況以及對體育工作的重視程度有著密切關系,造成不同地區的運動員在退役之后的待遇、社會保障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這也進一步說明我國目前在退役運動員的社會保障工作中缺乏科學性、穩定性和整體性。
4對完善退役運動員社會保障法律體系的具體建議
由于運動員所從事的行業具有較強的特殊性,我國現有的社會保險制度很難對運動員退役之后進行有效的保護,因此,對于我國來說,現階段迅速建立起一套針對退役運動員的科學有效的社會保障法律法規體系是十分重要的,這不僅關系到運動員退役之后能否獲得較為安定的生活,也對我國體育事業的整體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4.1盡快出臺《運動員失業保險法》失業保險是由社會籌集資金,對暫時由于失業而中斷生活來源的勞動者提供相應物質幫助的一項社會保險制度,具有較為明顯的強制性。我國在2011年頒布了《社會保險法》,在第五章中對失業保險進行了相應的規定,并在第四十五條明確了失業的概念,還對失業保險的適用人群范圍進行了界定。法條指出,失業前用人單位已經繳納失業保險費滿一年的;非本人意愿中斷就業的;已進行失業登記,并有求職需求的;凡具備其中一條的失業者就可以領取相應的失業保險金。與其他形式的勞動者相比,我國運動員的情況較為特殊,從某種程度上講,在我國運動員一旦退役就等同于失業。因此需要借鑒現有的《社會保險法》,更有針對性地制定與退役運動員密切相關的《運動員失業保險法》,當運動員退役之后,由《運動員失業保險法》對其的生活進行保障。在該法中應明確運動員個人在役期間所繳納失業保險的份額,對需要由運動員所屬單位繳納的部分進行強制性規定。當運動員退役后,截止到其找到其他工作之前,由失業保險對運動員進行相應的經濟補償。同時規定已經重新就業,或拒絕接受所屬單位合理分配的運動員不能獲得失業保險補償。
4.2頒布符合運動員職業特點的《運動員養老保險法》除了《運動員失業保險法》之外,相關部門還應確立與之相對應的《運動員養老保險法》。養老保險是我國現行的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法定范圍內的老年人在基本或完全失去社會勞動能力后,養老保險就會開始發揮作用。其目的是為老年人提供可靠的生活來源,保障其基本的生活水平。我國《社會保險法》中第十六條規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養老金。但客觀上講,這樣的繳費方式對于運動員個人來講是十分困難的。由于運動員的工作性質較為特殊,許多運動項目都對運動員的年齡有著一定的要求,因此除了那些對體能要求并不高的運動項目之外,很少有運動員能夠將自己的專業體育生涯真正持續十五年。這也就意味著,許多運動員在退役之后需要自己全額繳納個人的養老費用,這對那些在退役之后尚未找到穩定生活來源的運動員來講是十分困難的。針對這種情況,《運動員養老保險法》應當規定在運動員在役期間,運動員所屬單位應按照規定為其繳納養老保險金的相應份額,在運動員退役后,運動員二次就業的單位應按照法律規定對其養老保險進行續繳,在運動員繳納養老保險滿十五年后,便可以領取養老保險金。
4.3制訂并執行統一的退役運動員社會保障標準我國各個省份在經濟發展水平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直接導致不同省份的運動員退役之后的保障工作差異明顯,勢必會影響到那些經濟水平一般或不太好省份的運動員參訓、參賽的積極性,往往會造成經濟落后地區的高水平運動員向經濟發達地區流動的現象,從根本上不利于我國競技體育工作的全面發展。在這種情況下,迫切需要執行統一的退役運動員社會保障標準。在構建退役運動員的社會保障體系的過程中,應通過國家立法對各項工作進行統一要求。首先,不同地區、不同級別的運動員,在繳納養老、醫療、失業保險過程中,應按照國家制定的統一標準進行繳納。另外,國家還應該對運動員退役后所獲得的經濟補償,以及對退役運動員發放的福利、救濟,通過宏觀手段進行統一調控。這樣一來,可以使運動員在退役之后能夠統一獲得一定程度的保障。而對于那些經濟狀況較好的地區,在執行了國家統一的社會保障標準之后,也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給予退役運動員額外的經濟獎勵或補償。由國家立法對退役運動員的社會保障標準進行統一,一方面可以確保各省市在退役運動員社會保障工作中的一致性,便于國家在此項工作中的統一規范和管理;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我國針對退役運動員的社會保障工作更加規范,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從根本上保障退役運動員的切身利益。
5結語
運動員退役后的社會保障工作不僅會對運動員參訓、參賽的積極性產生影響,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國競技體育事業的發展。目前我國針對退役運動員的社會保障工作還存在著較多的法律問題,相關的文件缺乏強制力,退役運動員社會保障法律的缺失,是我國運動員退役后的社會保障工作面臨的主要阻礙。因此我國迫切需要一套較為完善、有效的法律體系對退役運動員的社會保障問題進行要求和規范,如頒布實施《運動員失業保險法》《運動員養老保險法》通過國家立法執行統一的保障標準等。將退役運動員的社會保障問題上升到法律層面,不僅可以使退役運動員的合法權益得到應有的保證,同時也是對我國現有法律的重要完善。
作者:秦劍杰李倩任麗娜劉一潼單位:河北體育學院保定學院石家莊理工職業學院秦皇島市海港區體育指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