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生命放松學建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生命是什么?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曾經提出“生命是蛋白體的存在方式”。由于這一存在方式無時不刻地處于新陳代謝中,人們常說生命在于運動,我覺得它只說對了一半,生命在于放松運動,這才是真理,并必將得到21世紀人類的青睞。但最近幾十年來生命放松訓練理論發展緩慢,方法缺少創新,機理的研究更是沒有新的突破,研究的成果逐漸減少,可以說放松訓練的研究與應用進展非常緩慢。這于傳統放松法客觀性低、手段繁瑣、效果差有直接的關系。筆者20多年來的切身體會和探索,認為發現了高效的放松方法和原理,提出構建生命放松學的設想,現作一簡要總結,以期逐步完善。
一、放松的本質
放松一詞,涉及多方面的意義,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解釋。首先應對放松有一個多角度的理解,并有必要區別出放松、松弛、緊張和焦慮4個概念。有專家認為,放松是由緊向松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意識強度逐漸減弱,有利于從事任何腦部的活動;緊張是由松變緊的過程,此時,意識活動加強即肌肉變緊。松弛指放松的最終結果,身心失去警備,類似于睡眠狀態。焦慮則指恐懼不安的狀態,整個身心達到了很高的激活水平,失去了靈活性和自主能力。由此可見,放松是一個使身體和精神由緊張到松弛的、多維度的動態過程,在心理過程的認知、情緒和意志行為、生理反應等方面都可以有所體現。它是一個無關認知活動逐漸消失,注意集中,情緒穩定,心情舒暢,行為和生理喚醒水平降低的過程。
從生理學角度去解釋,肌肉的放松意指肌肉的舒張,而肌肉的緊張意指肌肉的收縮。按心理學的觀點,放松可解釋為“沒有思想負擔”、“沒有焦慮的感覺”、“一種松弛的精神狀態”。那么放松是一種狀態,即松弛狀態。它是心理活動專注一境而不散亂,內心寧靜,頭腦清醒,不急不躁,身體安定,生理反應穩定的狀態。放松又是一種個性特征,是一種能力或一種心理品質,是一個人經常表現出來的情緒反應與調節能力的穩定特征。這種特征受遺傳、環境、訓練和主觀努力等因素的交互影響,是可以培養的。放松還是一種生活哲學,其功能與人的身心健康、人際關系和工作效率相互作用,因此,它又是人們擺脫壓力、松弛身心、增進健康、保持心態平衡、提高工作效率的生活追求。
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從意識的角度看,我們把大腦處于一種無意識的忘我保護狀態稱為放松。人體的一切運動都是在大腦皮層的支配下肌肉收縮和舒張交替進行的結果,由于放松能使生命處于極佳的穩定狀態,所以從機能上看,用最少的能耗獲得最佳的機能狀態,或者說用最省的力氣,使生命機能發揮最佳的狀態,稱為放松。因此筆者認為放松的本質是調節大腦基于無意識的忘我保護意境下使生命處于最省力的最佳機能狀態。
二、擁有假聲就擁有放松
能夠引起放松反應的方法在古代即已存在,特別是在一些宗教中,如基督教、猶太教、神宗、印度教、道教等均有放松訓練的成分。佛教“三學”中的“定學”,即禪定,是修煉精神的一種學說與方法,其最著名的流派是瑜伽派。其基本練習方法包括控制呼吸和靜坐冥想,目的在于使頭腦放松,活力恢復,擺脫繁瑣的意識沖動和欲望的束縛。從古到今,學者們創造放松方法的努力一直沒有停止過。從東方古老的瑜伽冥想、氣功入靜,到現代的自生法、漸進放松法,再到運動心理學領域中各種與專項結合的放松技能訓練方法,都是研究者們潛心摸索,不斷總結創造出來的。有關專家將放松技術分為兩類。一類是軀體性技術。該技術的目的是訓練肌肉對任何水平的緊張都能產生感覺,并能夠將任何緊張釋放。此類技術包括呼吸法、漸進放松法等;另一類技術是認知性技術。其目的是訓練通過大腦的安靜,使肌肉放松,包括冥想、表象、自生訓練法等。近年來放松訓練發展了5大類型:漸進性肌肉放松;自生訓練;自我催眠;靜默;生物反饋輔助的放松在個人的生活、學習經歷和環境的影響下,幾年前,當我癡迷于歌唱訓練時,突然出現的怪聲讓我驚奇了,我苦苦尋覓的高音終于出現了,這不是最放松的聲音嗎?這不是最放松最到位的發聲法嗎?我驚喜萬分,立竿見影的放松效果使人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我堅信這是最高效實用的放松法。經查閱分析原來這是假聲,從此我把假聲放松法視為生命放松的法寶。通過對各種放松方法的實踐比較,認識到聲音是生命放松的第一手段,假聲呼叫是最有效的放松訓練法,其次是咽音、真聲。這是由聲音獨特的性質決定的,那么為什么假聲能最有效地使生命放松呢?我想這是由于假聲是生命所能發出的高音極限,位置極高,這么高頻率的聲音在有機體內穿透,很容易打通氣道、力道,使人體前后、上下貫通渾然一體,同時這種高頻率的聲音尤其需要意念集中專一,因而容易達到忘我的境界,使人精神舒暢,獲得非常放松的快感。正由于它對意念及其有關肌肉強有力的雙重訓練作用,所以對心理障礙的校正、智慧的開發、潛能的發揮、強身健體起到了無法估量的功效。
我們把以人體自身發出聲音作為放松手段的方法稱為有聲放松法。綜觀歷史上所有傳統的放松訓練法,它們都是無聲放松法。在傳統放松法中,雖然有些放松方法,也穿插有聲音的成分,但它們只把聲音作為輔助手段,沒有把它作為主要的放松手段,因而都不能歸結為有聲放松法。我們認為只有在軀體和精神兩方面都得到有效訓練的方法,才是真正的放松法,這是惟有有聲放松法才能做到的。三、擁有放松就擁有一切
我們認為任何事物都是放松與緊張的矛盾統一體,放松與緊張的矛盾運動推動了事物的發生、發展,而其運動發展的總趨勢趨向于放松,這是一切事物變化發展的規律。正如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一樣,放松是生命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生命在于放松,放松是生命的極限追求,擁有假聲就擁有放松,擁有放松就擁有一切。這就是我們頭腦中基本的生命放松論思想。通過對生命活動規律的研究表明:動物的頭部是生命的緊張中心,腹部是生命的放松中心,胸部是平衡中心。對于植物來說,根是緊張器官,花、果實、種子是放松器官,莖、葉是中性器官。可見植物的根相當于動物的腦,所有生命都是放松與緊張的矛盾統一體。人體也不例外,人體也是放松與緊張的矛盾統一體。放松與緊張這兩種人體最基本的心理現象或心理矛盾伴隨著生命運動的全過程,所有心理現象(認知、情緒和情感、性格、氣質等)及行為反應可以歸結為放松與緊張兩種基本劃分。
因為大腦是生命的生理緊張中心,是最容易造成緊張的器官,也是引起其他部位緊張的源頭,所以大腦是最需要放松的器官,一切放松歸根結底就是大腦的放松。大腦再通過神經調節使機體的感覺與運動處于最合理的放松狀態。其中副交感神經系統功能的發揮是放松訓練產生作用的神經機制。一般說來,交感神經使心跳加快、心輸出量增加、出汗、體溫升高、血糖升高供肌肉利用,暫時減緩或停止消化器官的活動,從而動員全身力量以應付危急。而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則相反,它抑制體內各器官的過度興奮,使它們獲得必要的休息,使心率、呼吸以及代謝保持在正常的基礎水平。因此我們覺得把交感神經稱為緊張神經,副交感神經稱為放松神經更合適。機體(乃至自然界)的反應無非就分為兩類:放松反應和緊張反應。那么依據這一神經基礎,將人的心理分為放松與緊張兩種基本的心理結構也是順理成章的,同時可以把繁復的人格、情緒和情感等進行基本的二分歸類,即把人格分為放松性人格和緊張性人格,把情緒和情感分為放松感和緊張感,從而理清整個心理學的脈絡。
四、為建立生命放松學而努力
數十年的口琴演奏讓我認識到放松與專一的道理;當我失眠時,我開始了氣功放松訓練,嘗到了放松的甜頭;當我彈鋼琴時,感受到放松的重要性;當我學習聲樂時,放松被提到了首要位置;當我發現假聲放松法后,放松的極端重要性已經占據了我的整個心靈;當我享受到放松給人的智慧以及給我跑步和走路帶來飛快般輕松之感時,覺悟到生命中已經沒有什么比放松更重要的了,世上的一切經由“放松”貫通起來。幾十年的人生經歷和苦苦追求讓我相信,千教萬教教人放松,千學萬學學會放松,這就是生命放松的硬道理。我深深地感覺到,建立一門生命放松學的時機已經成熟。
我們把研究如何以最少的能耗使生命獲得最佳機能狀態的科學稱為生命放松學。它的核心內容就是生命放松論,對放松本質的認識,假聲放松法的發現以及放松的基本原理奠定了學科基礎。它的最大特色就是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因而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可以說人類從事的一切活動都由放松統一起來,因為生命及生命所從事的一切活動都需要放松。所以建立生命放松學專門研究生命放松的機理、應用,讓每個人的生命處于最佳的運轉狀態,實在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尤其表現在心理治療、體育與歌唱訓練、健康養生、開發放松智慧教育(可稱為放松態教育或放松教育)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生命放松論思想可以擴展到整個宇宙的認識中,因而具有普遍的理論價值。所以生命放松學的建立必將對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產生深遠的影響,具有里程碑式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