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怪誕圖形在插畫設計中表現形式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隨著審美的多元化,怪誕藝術滲入各個藝術領域。在插畫設計中怪誕圖形作為一種反常態的審美形態,它描繪的圖形中充滿了天馬行空想象和極端化的表現,往往更令人陶醉、恐懼和欽佩。插畫中的怪誕圖形通過不同的表現形式,既凸顯了獨特的表象張力而且對于傳統的插畫表現技法也有傳承。對現代插畫的發展研究具有很大的價值和意義。
一、怪誕藝術的由來
1、怪誕藝術的概念
西方藝術理論孕育了怪誕一詞,怪誕被認為是一種獨立的審美形態起源于意大利,與“洞穴”(grotta)一詞有關,是15世紀發現的裝飾風格。怪誕藝術早期被作為藝術手段或藝術特征,沒有得到重視,它被用來對抗和補充其他“正常”藝術。在中國怪誕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積淀但它仍然處于一種邊緣的藝術狀態。因為它沒有再現一個眾所周知的世界的形象,怪誕藝術所展現的是與事物的真實性和秩序感背道而馳的奇怪的東西,一種非理性和瘋狂的想象。16到17世紀末,怪誕藝術成為專家學者關注的重點。怪誕藝術所展現出的非理性融合、極端化和扭曲化,以及某些領域的不和諧的特征,使學者專家認為怪誕是一種無法形容的品質。到20世紀,怪誕藝術逐步完善和發展被列為與崇高、悲劇、優美、滑稽并列的審美形態。雖然這種風格對普通人來說太新奇了,但藝術家們希望能在這個尋求另類的時代下加以推廣,同時人們的觀念發生了變化。
2、怪誕藝術的發展—審美轉變
怪誕藝術可以在世界各地開花結果,歸功于這個社會的審美的轉變。在這個越來越包容的社會背景下,作為審美主體的人面對不同形式的美,其接受程度和包容程度對比以前要高。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幻想力的豐富性,二是人的審美的多樣性。人的審美過程,是從刺激到反應,再從反應到刺激源的雙向的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的想象力會補充怪誕中模糊不定的地方強化怪誕的美感效應。而這個強化怪誕美感的結果也是因人而異的。不同的人會產生不同的想象力和幻想,從而達到不同的審美感受。這樣的豐富的幻想對怪誕的欣賞起到積極的作用。想象力對于怪誕的作用,不僅豐富審美感受還可以創造出新的怪誕形象,以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現實中的怪誕,源于自然界,不但可以為藝術家提供再次創作的對象,還可以激發藝術家的想象力,繪制出全新的藝術形象。例如《山海經》中的人面獸身的形象,馬王堆彩繪棺上的獸面人身神怪,這些怪誕的形象都是現實世界并不存在。另一方面,人的審美的多樣性也使人們產生了對怪誕的審美要求。人類的審美的多樣性和廣泛性,就如人的味蕾的差異和不同一樣。如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品嘗一種味道,人們一定不滿足,還會想品嘗其他的味道。這也就像是優美,雖然賞心悅目,但審美視野中只有這一種美,也是太乏味。因而萌發了對怪誕藝術的要求。
二、怪誕圖形構成要素
當探討怪誕圖形時,首先要分析的是怪誕作為審美形態它的構成要素為何。無論是西方的怪誕理論還是國內流傳至今的怪誕插圖故事,都透露怪誕的兩種構成要素,丑惡和滑稽這兩種要素。
1、丑惡
作為怪誕構成要素的“丑惡”不是日常生活中所指的丑陋或不好看的東西,而是指與美對立的美學范疇,是指破壞和諧的反美。如對平衡、比例、對稱、等形式美規律的破壞就是“丑”。“惡”,是指社會學中善的對立,即害。怪誕美學的丑惡就是把美學的“丑”和社會學的“惡”融合在一起。指以反美的丑陋形式出現的害人害己的對象,而呈現出的反美的丑陋形式。
2、滑稽
“滑稽”在美學上是指與優美、崇高、悲劇、怪誕并列的一種審美形態,與怪誕相較,二者都是引起人們發笑的反常。但滑稽和怪誕的內容卻有著較大的區別,滑稽作為審美形式是指現實中不常見的反常規事物,當人們以自己的平常的經驗為標準衡量這些反常的對象時,會突然意識到這些對象的錯誤和膚淺,從而產生一種自信和嘲笑的復雜情緒。這種復雜情緒的產生沒有特定的內容和對象。而作為怪誕構成要素的滑稽,強調了滑稽中的丑惡內容,將正常極度反常化。
在插畫設計中應用到怪誕的表現形式,展現給觀者的是一種滑稽的丑惡,但丑惡的比重過于多那就會讓人厭惡,只有遵從反常化的新奇古怪滑稽形式才可以成為有益的怪誕審美對象。怪誕應用到插圖中重點在于怪誕中的丑惡的反常化,也是其表現形式的主要方向。其表現形式大致分為五類:
1、解構
解構主義是指對客體的原始結構關系,分解打破后進行重新組合和排列,形成一個新的圖形。解構圖形往往出現反結構、反透視、反空間的異常現象,具有很強的視覺吸引力,會引導人們從心理或生理多方面進行新的聯想和邏輯推理。西班牙巴塞羅那的CristinaDaura插畫師的多數作品采用解構的表現形式。(如圖1)其作品經常采用明亮對比強烈的色彩,明亮的色彩,畫面將原有的解構打破或加入不同的元素重新組合在一起,富有視覺沖擊力。
2、變形
怪誕圖形中對于變形表現形式的展示,一般是使用夸張等手段使視覺形象部分或全部變形,改變人們對事物原本的理性認知,產生怪誕的視覺效果。(如圖2)越南插畫師XuanLe的插畫作品運用的就是變形的表現形式。(如圖3)其作品中的樹木、小溪、人物從形狀和顏色上都夸張變形,與原本事物的面貌產生強烈的對比。給觀者營造了詭異而有趣的新鮮感。
3、顛倒
怪誕圖形的顛倒的表現形式的應用,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將事物在正常狀態下的位置、大小、方向、明暗、色彩等關系顛倒,產生異常的戲劇效果和圖形形式的喜劇感。
4、置換與拼貼
置換和拼貼就是對客觀事物已形成穩定或特定結構組合進行的打破。置換的表現形式一般是通過置換人體或物體的某一局部,而這局部是被與其形似或相關聯的元素取代以此來打破原有結構,形成一種反常理的組合。拼貼則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形狀各取其一部分,重新拼貼成一個新的形象。置換與拼貼在表現上既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但它們屬于同一種表現形式。
5、切割
對一些完整的形狀進行分割和切割,通過鉆孔、切割、破碎等方式改變原來的形狀,形成令人驚嘆的視覺感受。將切割這種表現形式應用于人體,會產生相對于其他物品更為驚駭、恐怖的心理感受。這是因為人體是我們所知道的最熟悉、最親密、最珍視的東西,因而會產生更恐怖更強烈的怪誕效果。(如圖4)韓國插畫設計師SANGHOBANG的作品中涉及人時,會將頭部換成粉色的凹痕的巖石,軀干露出脊椎骨,肋骨像行星帶一樣在其周圍,將人體當成一個小型的宇宙。許多的主體通過切割這種方式來表現畫面,帶給觀者震撼和驚奇的感覺同時激發想象力和思考。
四、怪誕圖形的功能價值
怪誕插圖和怪誕藝術形式一樣也遵循著五大功能價值:第一,威懾邪祟避免侵害的功能。當人們形成最初的鬼魂意識時,有一種潛意識,即越是兇猛的形象就能震懾那些可怕邪惡的事物。在人們對想象的兇惡形象附加精神上的依托,以求用這種兇惡形象可以保護自己時,會對這個形象加以生命或擬人化處理,因此這些形象就會產生人與動物或植物以及與對抗物相融合復雜的怪誕特征。第二,否定丑惡功能,當觀察一幅怪誕插畫或藝術作品時,人們會以自身的角度和經驗去評判畫面中的人物事是否合理。當觀者發現其中出現與日常的經驗相比的反常和愚蠢時,首先吸引觀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隨后會感到得意和滿足同時也會出現一種反丑惡的心理。因而幾乎所有的怪誕插畫或怪誕藝術品都具有對抗丑惡的價值。第三,記憶的加深引起注意,怪誕作為形式滑稽內容丑惡藝術形式,觀者對怪誕藝術或插圖初期接受時是驚恐排斥的心理。這種心理是一種生理反應和本能情感,當人們意識到危險時或受到驚嚇或冒犯時,就會本能地聚焦在引起恐懼的物體上。強迫記憶的經歷會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和影響。第四,探究與復仇的快感。怪誕插圖中的滑稽所體現的反常規的現象或事物,它使人們用自己的經驗來評判和嘲笑畫中犯下的這種低級錯誤。從而為自己這么快就發現錯誤而感到自豪。這就是一幅怪誕的插圖,給觀眾帶來了蔑視、嘲笑和自信。換言之,它刺激了自信、頓悟和嘲笑的快感。第五,逆向思維的激勵功能,逆向思維是從傳統思維的反方向思考問題。不同于現實生活習慣和正常的思維邏輯。用這種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從對立面的角度出發,探索對立,思考問題的根源,樹立新觀念,創造新面貌。怪誕插圖需要強烈的視覺沖擊力,運用逆向思維,給人一種自我反思,使這種反思變得更加深刻,這就是為什么每一個觀眾在面對作品時都會聯想到自己的經歷,這也達到作者的基本目的。
五、結語
在眾多插畫表現形式中怪誕插畫是比較有特色的代表,它既凸顯了獨特性質的表象張力而且對于傳統的插畫表現技法也有傳承。現在人們的信息數據傳遞變得如此的迅速和直觀,插畫也不再是一項需要特定人才高專業度的藝術表現形式。相較其他類型的插畫怪誕插畫提升了觀者的參與度,它更加適合大膽的嘗試和創新,會給人們帶來出乎意料的心理感受和共鳴。因此,對怪誕圖形進行深入的研究將其應用到插畫中,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趙莉,柳林.怪誕圖形藝術在招貼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美與時代(上),2013(02):100-102.
[2]王煜.怪誕藝術美學對招貼設計的思維啟發[J].大眾文藝,2017(01):60.
[3]劉法民,主編.怪誕美術名作選講(彩色精印版)[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7.
作者:栗廣峰 孟超 單位:東北電力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