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陶藝教育問題及對策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陶藝教育目前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在國際上廣泛傳播的藝術教育形式,超越了國界的限制。同時陶藝教育也不再專屬于藝術院校的科目,其它類型的高校也在積極開展這一課程。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高校在陶藝教育開展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本文就針對高校陶藝教育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對策。
【關鍵詞】陶藝教育;問題;對策
我國的陶瓷藝術具有很久的歷史,是我國的眾多文明之一。陶瓷技術發(fā)展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再只用在日常使用中,而是發(fā)展成為了一種藝術,深受大家關注和喜愛。如今陶藝教育越來越流行,已經(jīng)被引進了除了藝術院校外的許多高校,受到了廣大師生的喜愛。但是陶藝教育的重要性在得到凸顯的同時,背后也有許多不足需要解決。
一、陶藝教育的重要性
一方面,由于陶藝教育具有獨特性和創(chuàng)新性,因此對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具有促進作用。通過陶藝教育,可以將自己的靈感融入到陶藝創(chuàng)作中,實現(xiàn)精神上的升華。而高校目前提倡的素質教育也是倡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自我展現(xiàn)能力,這一點正和陶藝教育的特點不謀而合。另一方面,陶藝教育能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還能提高學生對于藝術的審美力。陶藝教育不是純理論上的教育,有時要親自動手制作陶藝作品,感受和體會其中的樂趣和精髓。在這個過程中,通過老師的指導,一旦創(chuàng)作出了能反映自己藝術觀念的作品,那種成就感將是非常的美妙。
二、高校陶藝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對陶藝理論和文化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不足
如果陶藝作品沒有文化的積淀,那么就只是徒有其形。但是在當前的許多高校中,為了急于求成地得出成果,往往都會忽略對陶藝文化理論的教育以及學生陶藝文化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這種做法,表面上是成果豐碩,其實是舍本逐末。
(二)對學生的原創(chuàng)思維培養(yǎng)注重不夠
創(chuàng)新是當前社會呼吁的一個口號,陶藝教育也不例外,尤其是這種藝術性質很濃的學科,對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要求比較高,但是事實上,在陶藝學習中,很多學生都沒有原創(chuàng)精神,只會機械刻板地臨摹,這種作品做出來看似中規(guī)中矩,實則體現(xiàn)不出創(chuàng)新,弊端很多。過多的模仿,會限制學生思維的發(fā)散和原創(chuàng)力的迸發(fā),和素質教育的思想也不相符合。
(三)陶藝教育過于商品化與行政化
陶藝作品具有實用性和觀賞性。同時也可以作為一種商品來交易。因為其藝術價值較高,因此價格也瘋狂上升。當前市場上,陶藝家為了迎合市場行情,在制作陶藝時,陶藝作品的商品性和政治性質高于藝術性質,這是一種很危險的現(xiàn)象,陶藝家作為陶藝方面的領頭人,如果這些人都不能以身作則,那么學生的思想認識也會有很大的偏失,學生也會以功利的眼光去看待陶藝教育,最終陶藝這門學科將和藝術偏離。
三、陶藝教育改革的策略
(一)加強對學生陶藝教育理論知識及文化素質的培養(yǎng)
大部分的實踐課程都是要有理論做支撐的,理論知識能對實際操作具有指導作用。當前的高校在開展陶藝教育課程時,不要光急著讓學生動手操作,而是要開設文學藝術相關的課程,讓學生對陶藝的理論了然于胸。正所謂“胸有成竹”,只有心中有了陶藝的基本脈絡和輪廓,那么從事實際操作時,才會隨心所欲,對于陶藝作品的內涵和情感才能更好了解。創(chuàng)作的作品才更具有藝術性。
(二)吸收外國先進的陶藝教育模式,因材施教
在現(xiàn)代陶藝教育方面,美日等國家目前要領先我國,我們必須學會吸納美日等國家關于陶藝教育的先進模式。高校在開展課程中,要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和進行不同的指導,不能一種模式施加到每個學生身上。比如對于繪畫和造型較擅長的學生可以加強陶藝理論和技能的培養(yǎng)。對于沒有經(jīng)過專業(yè)培訓但是對陶藝很感興趣的學生,就應該開設選修課堂,增加他們的藝術知識。而對那些對陶藝一片空白的學生,則要注重其興趣的培養(yǎng)。
(三)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使陶藝教育回歸民族化、生活化
中國擁有幾千年燦爛的陶藝文化。高校作為發(fā)展和傳承陶藝文化的重要載體,在陶藝教育時,要以正確的價值觀去看待陶藝文化,還要善于去接納和傳承陶藝文化,把發(fā)揚這項藝術作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因為陶藝作品擁有實用性和藝術性兩個特點,我們在看待的時候,不能以片面的眼觀去對待,要做到兩個性質的綜合,讓陶藝作品既能回歸生活,又能登堂入室。
參考文獻:
[1]金文偉.我國古代陶瓷傳授思想的研究[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06.
[2]李正安.陶瓷設計[M].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2.
[3]秦錫麟.現(xiàn)代陶藝教育比較——中、日、美陶瓷藝術教育比較研究[M].學林出版社,2008.
作者:唐亮 單位:三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