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歌詠指揮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內容摘要:歌詠活動是校園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而指揮者是歌詠活動的核心領導者。指揮動作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歌唱的效果,所以筆者總結了校園歌詠活動中指揮容易出現的幾點錯誤,并且說明了相應的糾正方法。
關鍵詞:指揮指揮動作反拍拍點節奏速度
歌詠活動是學校文化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它不僅可以增進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其審美情趣,還大大豐富了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在歌詠活動中,指揮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合唱隊沒有指揮者,那么合唱隊員就容易唱不齊,而且也不容易唱出情緒,唱出效果。但是,在學校組織的歌詠比賽中,我們不難發現許多指揮者往往出現一些毛病和問題,以致影響了歌唱水平和演出效果。筆者從中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指揮中打反拍的問題
打反拍是學生指揮最為常見的一種錯誤的指揮方法。它是將音樂的重拍和弱拍進行顛倒的一種指揮方法。那么怎樣解決它呢?首先在練習指揮時,要了解清楚這首歌曲的拍子性質,每小節有幾個重拍,各在什么位置;其次要多聽實際的音響效果,在音樂中找到重拍,形成內心的重拍感覺;再次是要熟練掌握指揮的圖式,明白重拍的運動方向。在指揮中,重拍的運動原則是:重拍向下、向外運動(左右手相同);弱拍為相反的運動方向:弱拍向上、向里運動。在練習時有意識地強化重拍動作。通過這些練習就會逐漸掌握打拍子的重拍感覺,從而不再有打反拍的錯誤出現。
二、拍點位置前后不一致
指揮時拍點前后位置不統一,是指在指揮時拍子的落點不在一個平面上,手的動作不是上下運動,而是前后運動,運動面是一個斜面,就像是拉鋸一樣。拍點位置的前后不一致會直接導致速度不穩,拍點模糊、指揮圖式雜亂,喪失指揮效能,而且動作不夠美觀。
在指揮時,并不是說手的運動方向絕對不能有前后的運動,而是說指揮的基本圖式大體是在一個平面上,上下運動多于前后運動。在練習指揮時要像拍球一樣,肩臂放松,手、球上下一條線,落點前后一致。通過上述訓練,舉一反三,就能劃出清晰的指揮線條、打出穩定的拍點。
三、指揮時節奏和速度不穩
速度穩定是對一個指揮最基本的要求,只有節奏、速度穩定才能將歌唱者的內心速度統一起來,共同完成音樂的二度創作。對于初學指揮的人來說,節奏、速度不穩首先是因為內心節奏感不夠強,容易跟著他人的速度變化而變化;其次是因為在指揮時,拍點的落點上下不夠統一,忽高忽低,使音樂的時值不夠均勻;再次是由于在做指揮圖式幅度變化時,影響力度和節奏的穩定;最后是打反拍等錯誤的指揮動作使節奏、速度發生了變化。
在練習指揮時,要根據影響節奏、速度不穩定的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第一,訓練內心節奏感。在訓練中用能標示穩定速度或時值的儀器(比如節拍器、鐘表等)進行訓練,先聽記速度后,關掉節拍器一段時間,然后再打開,看自己記憶的速度是否和節拍器速度一致,用有穩定速度的音樂也可以進行同樣的訓練。第二,在音樂情緒變化不大的情況下,指揮時把每拍的拍點落在同一個水平面上,使拍點穩定。第三,在做指揮圖式幅度變化時牢記節奏的速度不要使指揮幅度大節奏變慢、指揮幅度小節奏變快。第四,避免孤僻、怪異動作出現,應使每一拍的指揮動作都到位,指揮的線條清晰、干凈、流暢、舒展。
四、指揮時動作的僵硬
動作的僵硬幾乎是每一個初學指揮者都會犯的毛病,僵硬的動作不僅從視覺上不美觀,而且長時間的指揮會使手臂疲勞、酸疼。形成動作僵硬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一是對基本姿勢掌握不牢,在指揮中不能靈活運用,從而使動作僵硬;二是對手臂的放松缺乏有效練習,不會放松。
解決動作僵硬的問題主要是學會怎樣放松地去指揮,首先,要從認識上明白指揮是一個運動的過程,在變化中求統一,而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標準姿勢,更不是按照固定的動作做操;其次,學會放松的指揮方法。放松就是要自然,盡量去掉做作的動作。首先雙臂自然前伸,比肩略寬,掌關節略高于手腕,掌略向前傾,這是指揮的基本動作。其次,在練習擊拍時雙臂自然下落,做自由落體運動,零速度開始,加速度下落,到最低點時(也就是速度最快時)像皮球一樣反彈,做減速運動,到最高點減為零速度,這是指揮動作的基本運動方式,需要多體會自然和放松的感覺。
總之,指揮動作的基本要求可以用三個字概括:省、準、美。“省”指的是動作要節省,不要有太多的裝飾、過于花哨,要節約動作,使指揮圖式簡練明了、線條清晰、易于辨認;“準”是指動作要準確無誤,節奏速度準確無誤;“美”是指用美的動作表達美的音樂,指揮者的形體動作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