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黨建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夯實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礎——澆鑄六大支撐體系
(一)精神支撐體系學校將紅安、麻城、大悟三縣作為教育活動基地,開展“三老”主題實踐教育活動,以大別山精神為母體進行“胚胎移植”,培育“四披精神”:披堅執銳的身先示范精神、披星戴月的吃苦耐勞精神、披荊斬棘的開拓創新精神、披肝瀝膽的忠誠忠貞精神,培養當代青年大學生的愛國情懷,強化當代大學生的信仰、信念和信心。
(二)活動支撐體系一是大力探索開展“‘三百’企業行”活動,即“百名”教師下“百企”、訪“百崗”,探索地方區域經濟與校企合作方共建黨性教育與專業教育以及將黨性教育與專業教育二者有機結合的路徑和方法。二是在學生中選拔黨建“‘三求’信使”活動,即選拔“代表組織的要求、反映師生的訴求,帶動青年的追求”的學生代表。三是針對“三弱”開展“三救”活動,即針對學生法制意識薄弱,開展司法救助;針對學生家庭生活困難,開展經濟救護;針對學生感情脆弱,開展心理健康救治。四是開展弘揚老區精神、關愛老區人民、支持老區發展的“三老”主題教育實踐活動。
(三)學習共享體系一是制定學習計劃和培訓大綱,加大二級學院總支書記、組織干事、學工辦主任和全體素質教師的培訓力度。二是聘請專家、學者舉辦“高等學校對學生的保護責任”、“大學生非正常死亡預防知識”等專題講座。三是每個黨員領導干部輪流主編一期“黨建與思政360”學習簡報,認真學習、廣泛借鑒國內高校,特別是民辦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功經驗,從而合理有效地指導、各項日常工作。
(四)網絡支撐體系學校通過網絡問情、網絡問責、網絡納諫、網絡評議,建立暢通的民意表達機制、快捷的訴求回應機制、嚴格的考評和責任追究機制,切實轉變作風,提高效率。
(五)條件支撐體系要強化人力保障,健全基層組織。根據中組部、教育部黨組和省委高校工委有關精神,按學生人數2‰比例配備政工干部。落實經費保障,按每生每年20元標準安排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專項經費,實行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克服黨政“兩張皮”,提升黨建活力。
(六)制度支撐體系完善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建立一整套適合民辦高職院校特點與運作需要的分級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和隊伍管理制度,使工作有章可循。
二、構建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360輻射平臺”
(一)筑建三大平臺1.學工平臺。學校按照十八大提出的“以人為本、立德樹人”的要求,建立與高職教育全面發展相銜接、與高職學生成長成才需要相適應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制度體系。2.教學平臺。黨的十八大報告關于“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重要論述以及一系列重大部署,對高等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學校特別重視對教師的黨性教育,以校黨委牽頭,成立三支赴革命老區考察學習的隊伍,分別與革命老區大悟、紅安、麻城“結對子”,成立紅色教育實踐基地,讓黨員教師與老區人民共勞動,同生活,真情實感地回顧歷史。3.服務平臺。首先,加強黨的陣地宣傳的信息化建設和網絡化建設。比如,為做好學校的黨建與思政工作,校黨委專門設計并建成“黨建與思政360”網站,為學校的黨建工作做好宣傳,為推動形成“360天天天抓,360行人人抓,360度全面抓”的工作格局,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其次,后勤工作的首要任務是服務師生,為在校師生提供優良的物質條件,確保學校教育工作井然有序地開展。為師生全心全意做好服務工作是后勤工作的出發點,要樹立正確的服務思想和意識。只有樹立正確的思想,才能讓教師無后顧之憂,讓學生有溫馨之家。
(二)完善六大舉措志愿服務。積極開展黨員志愿服務工作,即“一個黨員承擔一份責任”。黨群對接。圍繞“聆聽師生心聲、服務師生需求”的宗旨,通過黨員,通過開展黨建“三求”信使活動。一加一結對。以“一對一結對”的方式,建立學生黨建幫扶共建機制。黨團共建。開展“志愿團•團志愿”的黨團共建。建立組織青年志愿服務聯盟,廣泛開展各類“志愿團•團志愿”服務,促進志愿服務項目化、社會化、品牌化。互學互比。在各基層黨組織中積極開展“互學互比、創先爭優”系列活動,主要是黨員與黨員之間互比,支部與支部之間互比。建立社會實踐基地。倡導“走出去”,加強學生黨員的社會實踐經驗和社會責任感。構建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澆鑄六大支撐體系”為基礎,以“筑建360平臺”為
(三)落實“零距離同心圓”首先,以學校黨委為圓心,以基層黨組織黨建服務為基點。充分利用先進黨組織黨建資源,通過優勢輻射,實現校內資源共享。同時讓有黨建優勢的黨支部牽頭開展活動,在人才培養、黨建工作等方面與學院實現共同提高。其次,以地方經濟區域內校企合作企業為半徑,開展“‘三百’企業行”活動。將學校黨組織與區域內黨組織納入黨建工作范圍中,探索區域化黨建工作新模式。同時結合高職教育的特點,以行業發展和區域經濟發展為契機,以開放的黨建平臺,開拓黨建服務的新思路。以“大別山”精神和“延安精神”的革命老區為同心圓區域。通過學習“堅守信念、胸懷全局、團結一心、勇當前鋒”精神,學習“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跟進一步,這是我們黨加強自身建設的一條重要經驗。學校全體黨員將繼續深層次地研究新形勢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和黨建工作全局的前瞻性和戰略性問題,以黨的建設的理論研究推動工作創新,永葆高職院校黨建工作的生機與活力。
作者:任娟單位:武昌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