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讀者館藏建設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論文關鍵詞:圖書館館藏建設信息需求圖書
論文摘要:通過實例分析認為館藏建設的結構要根據讀者需求來調整,以便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
高校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基地.高校的師資隊伍、實驗設備、文獻信息資料被人們譽為學校的三大支柱.其綜合職能的發揮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基礎.作為三大支柱之一的圖書館,館藏文獻資料建設工作的好與壞,直接影響著其綜合職能的發揮.高校圖書館作為學生的第二課堂,肩負著對學生培養和提供檢索文獻信息能力和使用文獻信息的重任.作為圖書館工作者,要想滿足讀者信息需求,就必須遵守前瞻性、目的性、系統性、廣泛性、經濟性等館藏原則,建立一個合理、有序與讀者需求契合的、富有特點的館藏體系,使得文獻品種多樣化,不僅只有圖書,還有聲像、光盤、磁帶、網絡服務等,館藏拒借率低,利用率和滿足率高.這就需要認真分析讀者的信息需求傾向,掌握他們大量準確的數據,以便更好地總結和改進館藏工作[1].
出于此目的,筆者曾對某一高校圖書館流通部2000年讀者借閱中文圖書的情況做過調查分析.該校讀者為1萬人左右,藏書一百多萬冊.為了方便統計分析,借閱量是按分類進行統計的.通過統計知:H類語言文字圖書年借閱量為二萬六千多冊,占總借閱量的20%左右,有關外語的聽、說、讀、寫的練習,以及一些TOEFL,GRE等有關考研的書籍借閱率始終很高.O類、T類包括數、理、化、計算機及自然科學類圖書年借閱量為三萬七千多冊,占總借閱量的35%.其原因是由于該校基礎理論課較多,與之相關的教學參考書就成了低年級讀者的熱門書.由于高年級的讀者已經開始學習專業課程,因此也大量借閱專業性書籍.此外廣大教師也是借閱專業書籍的主要讀者.計算機科學作為一門新興科學,其發展日新月異,僅靠課堂上學的一些知識,遠遠不能滿足大學生的求知欲,因而計算機類圖書就顯得供不應求.Ⅰ類文學圖書年借閱量為三萬三千多冊,占總借閱量31%左右,其中文學理論類圖書約占10%左右.其他20%多為小說類圖書.這主要是大學生在上大學前為了實現自己的奮斗目標,在中學階段非常緊張,學習壓力極大,根本沒有時間閱讀文學類圖書,進入大學后他們有一種“解放感”,急需補充這方面的欠缺.許多同學如饑似渴地閱讀中外名著,使得這部分圖書借閱量居高不下[2].由于這些原因形成借閱自然科學和語言、文字類圖書的比值大,其他類如馬列、哲學、綜合等類圖書借閱量相對較少,占總借閱量不足15%.
綜上分析不難看出讀者的信息需求.高校多為應用型圖書館,不是收藏圖書館,都是以提供文獻信息為首要任務的.所以,文獻資料流通量和閱讀傾向是確定館藏結構的核心指標.館藏結構好壞的重要標準是看其是否有利于流通量的提高[3].根據這一理論和對讀者信息需求的分析,筆者認為該館合理收藏中文圖書的比例應為:自然科學占35%~40%左右,語言文字占20%左右,文學占25%~30%左右,其他類圖書占10%~15%左右.此外,其他文獻資料如:聲像、光盤等也應通過分析讀者的借閱需求做出調整,以使館藏結構更加合理.
除此以外,在新的網絡信息時代,圖書館的館藏結構正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館藏資源和網上資源共同構成圖書館文獻信息服務的資源基礎.任何圖書館都不可能離開網絡資源單靠自己有限的館藏資源去滿足讀者廣泛的文獻信息需求.因此,圖書館文獻資料不能局限于建立一個有限的物理實體的館藏,更要著眼于全方位的各種文獻信息資源的掌握與提供,逐步形成具有本館特色的館藏體系.做到主輔結合,以滿足各層次讀者的信息需求.
參考文獻:
[1]蔡冰.新信息環境下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J].津圖學刊,2000,(3):113-119.
[2]馮祿增.普通高校中的讀者閱讀傾向分析[J].圖書情報通訊,1998,(4).
[3]方太強.進行館藏分析搞好藏書建設[J].四川圖書館學報,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