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失業人員管理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隨著我國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轉換企業經營機制、進行專業化重組和建立企業優勝劣汰機制,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和國有經濟從整體上擺脫困境的重要途徑。要搞好國有企業制度的一系列改革,一個重要方面是要解決好新增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和企業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問題,現就失業人員產生的原因和解決辦法談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勞動力資源、失業人員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
1、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所決定的。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經濟雖然迅猛發展但經濟水平還不是很高的發展中國家。而經濟發展水平不很高從根本上決定了新增勞動力大大超過了生產資料的增長速度,從而不可能在短期內為大量的新增勞動力提供足夠的就業崗位。
2、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對接,使就業和再就業矛盾在較短時期內迅速暴露和釋放。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企業由面向政府轉而面向市場,經濟增長方式也由粗放型向以內涵為主的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在這種形勢下,企業為了生存和競爭,必須降低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迫使企業對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自身就業存量結構進行調整,對歷史積淀下來的大量富余人員進行剝離。長期積累下來的矛盾就隨著各項制度的改革而在較短時間迅速暴露出來。
3、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使大量富余人員增加。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對外開放領域的不斷擴大以及石油石化系統不斷的重組上市。使大量機械化、自動化機器設備在生產過程中被廣泛運用,在使人們從過去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的同時,也使傳統產業部門出現了大規模的失業現象。
4、我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進展順利,部分城鎮職工、新增勞動力就業、擇業觀念尚未轉變。我國城鎮的廣大新增勞動力和失業人員卻尚未從過去的“大鍋飯、鐵飯碗”條件下所形成的就業、擇業觀念中解脫出來,仍然不切實際地希望國家能為他們安排一個舒適輕松、報酬優厚、相對穩定的工作崗位,從而在一些苦、臟、累、險的崗位上,無法與進城務工的農村富余勞動力進行就業競爭。這樣,他們一旦失業,就很容易在失業大軍中滯留了下來,成為等待就業的一員。
5、我國投資重點和產業政策的改革、對勞動力需求能力進一步降低。近年來,我國投資將更多地集中于保證農業、水利、能源、交通、通訊和支柱產業以及科技、教育、國防、住房等方面的重點建設項目,而這些項目一般都是投資大、用人少或采取招投標等方式運作的行業或產業。這意味著新增就業崗位所必需的資金投入增加,或單位資金投入創造就業崗位的能力下降,與勞動力資源的大量增加形成矛盾沖突。
二、解決就業和再就業應采取的措施
失業是社會發展和企業改革的必然產物。如果使失業人員保持在一個較低水平和合理區間,還會對社會再生產過程中起到對勞動力供求關系的調節和蓄水池作用。因此,我們沒有必要完全消滅失業或驚惶失措。我們所要做的是找準切入點、制定相關政策和在服務方面下功夫。
1、加大宣傳力度,轉變勞動者的擇業、就業觀念。通過多渠道、多形式的就業形勢宣傳教育,使待業人員由目前所持有的對就業的期望值過高、不切實際地希望找到舒適輕松、報酬優厚、相對穩定的工作的思維定勢中解脫出來,增強就業、擇業的競爭意識。同時,政府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應對苦、臟、累、險等工作崗位實行必要的分配傾斜政策,如減免這些部門、行業的部分稅收,提供免費培訓等,以吸引勞動者到這些部門、行業就業。2、在解決就業和再就業問題上,應當強化政府的作用。從總體上來講應當建立就業與經濟、社會的發展相協調的政府管理體制,把就業問題納入宏觀調控政策和基本建設、技術改造、合資合作項目管理體系中。具體來說,政府作用的強化應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政府應當盡快采取有效措施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二是政府應當大力發展各種免費的職業介紹機構;三是政府應用好用活中央對失業人員的扶持政策和資金。
3、盡快采取有效措施,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實現國有企業大面積的扭虧增盈。這樣,既可以減少國有企業因各種改革致使失業人數激增,又可以增加對勞動力的有效需求。
4、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和傳統服務業,增加再就業崗位。解決我國就業和再就業問題,主要潛力在第三產業尤其是傳統服務業,據統計,2005年,我國第三產業從業人員占全部從業人員的比重為31%左右(發達國家已經達到75%左右),第三產業增加值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平均可增加就業崗位85萬余個,第三產業尤其是商貿、餐飲、服務業等傳統服務業和建材業、旅游業等新興服務業,都將成為解決失業人員就業問題的主要渠道。同時,要高度重視社區服務業的發展,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社區便民利民服務,如托幼托老、家庭病房、代購物品、修理維護、小餐飲、小商店、報亭、電話亭以及物業管理、保沽綠化、商品快遞、社區治安等,可為失業人員提供大量的固定或臨時崗位,這些崗位對技能的要求比較單一,待業人員經過短期培訓就可上崗,并且這些失業人員生活在社區、相互了解、熟悉,工作起來自己方便,用戶放心。
5、規范靈活就業政策,保護靈活就業者權力。靈活就業形式涉及的行業和領域十分廣泛,幾乎涵蓋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和角落,是一項涉及面廣、政策性強、關系廣大勞動者切身利益和社會穩定的重大問題,針對靈活就業在我國所面臨的發展潛力和面臨的重要制約因素,我們應該采取有效對策。使其得到快速、健康發展。首先要在法律上確認靈活就業形式的地位,切實保障靈活就業者的合法權益,對靈活就業者權益的保護應體現在就業合同、就業期限、工資報酬、休息休假、職業培訓、勞動安全、解雇限制等諸多方面,總的原則是盡量使靈活就業者享有與正規就業者同等的基本權益,盡可能讓他們實現“體面勞動”。其次,要建立和完善靈活就業者的減負政策,要制定優惠政策,尤其對其創業階段給予力度較大的稅收優惠政策:簡化小型企業和個體經營開辦的各種登記注冊手續,減低收費標準:在經營場所、注冊資金、經營范圍等方面降低小型企業和個體經營的市場準入標準。再次,對企業靈活用工提供政策支持。為引導用人單位積極靈活用工,要鼓勵他們為社會提供多種形式的就業崗位,對通過靈活用工擴增就業崗位的單位給予資金和政策支持。
6、增加失業保險基金數量,擴大失世保險覆蓋范圍,規范失業保險基盒的管理和使用。目前,我國失業保險基金的收繳比例較低,因此,應當提高失業保險基金的收繳比例,應當把繳納失業保險金通過法律程序規定下來,任何企業和個人都應當交納,否則就是違法行為。同時,增加政府對失世保險基金的投入力度,擴大失業保險金的覆蓋范圍,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防止基金被挪作他用的現象發生,進一步規范失業保險金的發放和管理。這樣,可有效提高失業保險金的使用效益,為國有企業的深化改革、為構建和諧社會、和諧油田營造出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