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競技體育人力資源管理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相關概念的概述
關于人力資源人力資源的概念沒有一個特定的概念,一般來講,人力資源是人力資本的簡稱,簡稱HR,指在一個國家或地區中,處于勞動年齡、未到勞動年齡和超過勞動年齡但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之和。或者表述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總人口中減去喪失勞動能力的人口之后的人口。人力資源也指一定時期內組織中的人所擁有的能夠被企業所用,且對價值創造起貢獻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經驗、體力等的總稱。人力資源不管是對于企業還是國家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資源,人力資源所創造的價值也是不可估量的。人力資源有以下幾個特點,具有時效性、能動性、兩重性、智力性、再生性、連續性、時代性、社會性和消耗性。在當前社會發展過程中,對人力資源的管理是一項十分必要的課程,要想實現企業最初的目標,必須對人力資源進行恰當的管理,優化人力資源,使人力資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為了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我們必須運用適合社會發展的現代化管理手段去整合人力資源,整理出一套最優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
(一)競技體育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經濟效益
最初,在我國實行計劃經濟體制的時候,競技體育一般都由國家相關部門撥款,或者社會基金組織贊助競技體育,所以競技體育在當時的開展、舉辦也都是交給國家來完成,個人基本上無法舉辦競技體育。由于是國家來舉辦,所以競技體育在當時是有專業的教練和專業的團隊去發展的,競技體育成為了一項專業體育。但是,隨著歷史的進步,人們開始發現,民眾對競技體育的認識非常片面,長時間以來,競技體育一直備受上層社會吹捧,而普通民眾則很難融入到競技體育的行列當中,所以在民眾的潛意識里認為競技體育是上層社會的專屬,這種認識給競技體育的發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響,競技體育的人力資源管理出現了浪費資源的現象。
(二)競技體育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經濟效益
在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之后,1985年,國家終于將競技體育歸納到了第三產業的行列當中,競技體育不再只是上層社會的享受,它成為了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競技體育隸屬于我國體育部的管轄范圍,為社會創造了一定的經濟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競技體育開展需要一定的場所、服裝和運動器材等,這些方面都能夠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另外,體育項目的開展,特別是像奧運會這樣的體育活動,都是需要門票的,而這也給我國帶來了直接的經濟利益。第二,競技體育是一項運動量很大的體育活動,它的推廣促使人們進行更多的體育活動,提高了運動者的身體素質,促進了他們身心健康的發展,國民素質得到了提升,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經濟的發展。第三,當今社會,各個行業都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體育行業的發展也能推動其他行業的發展,并給其他行業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例如,體育行業的發展能夠推動交通、旅游、餐飲等行業的發展。第四,隨著競技體育的發展,人們對體育行業也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越來越多的人從競技體育中看到了商機,這樣的商機又帶動了經濟的變動,例如體育用品的發展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
(三)人力資源管理的優化能夠促進競技體育目標的實現
基于許多體育前輩的經驗和實踐,要想提高運動成績,就必須進行科學合理的體育運動訓練。競技運動又與一般運動不同,在競技運動中,勝出的只是一小部分人群,所以,在實際生活中,不可能將所有運動員都變成優勝者,這就需要我們運用科學的管理手段去對運動員進行訓練,但是不管怎樣,也還是有人會淘汰,在訓練過程中應該不斷注入新的血液,激發運動員的潛力,將優秀的部分集中再訓練,實施一定的管理手段,將小部分成功變成群體成功。研究表明,我國的競技體育系統的管理相對較為薄弱。人力資源是競技體育得以發展最為重要的因素,它既是人力資源管理的一部分,也是競技體育的主體。競技體育的開發具有創造性、連續性和能動性,這些特點能夠影響競技體育管理效率和效果的實現,由此可見,人力資源管理的優化能夠促進競技體育目標的實現。
三、人力資源方面存在的劣勢分析
馬克思認為,人是主體。人類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行動。競技體育是人類實踐的一種形式,自然,人必然成為競技體育的主體。人力資源是競技體育長期發展所需要的最為關鍵的資源之一,它也是一種最為穩定的資源,也充分體現了在社會生產中人作為原始驅動力的特征。無論在什么性質的社會中,社會發展的起點和終點都是人作為核心目標的發展,競技體育是一項以人為載體的廣泛的社會性活動,因此,在此基礎上重點發揮人力資源的作用就顯得非常重要。當前,我國以國家為龍頭的高水平運動員隊伍訓練群體尚未成型,國家隊的運行機制尚未成熟,運動員人才管理的相關制度還不夠完善和健全,各項改革還處于啟動階段,地方特色較為嚴重,人才流動的渠道不是很流暢,科學合理的運動員轉會市場發展緩慢。目前我國教練隊伍的綜合素質總體偏低,多數教練在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更有甚者理解和借鑒他人成果都存在一定的問題。這種狀況對我國競技體育水平的提高產生了嚴重的阻礙作用。與此同時,教練制度建設也存在很多問題,一方面很多有關競技體育的規定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得不到嚴格的執行,另外,競技體育相關政策的制定涉及不同的省市、不同的單位和部門相互之間不能科學合理的配套,總體上來看嚴重缺乏系統的整合,這些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練隊伍的建設,同時也影響到教練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李富榮局長曾經在全國教練員的培訓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們的競技體育事業中,教練員的培訓工作還存在很多困難,很多都是非常嚴重的問題,比如說,我國的教練員目前還沒有形成規范化和制度化的體系,培訓工作相關的科學有效的監督和激勵體制還沒有建立起來,有超過半數以上的專職教練并沒有接受過專業的系統的訓練……”另外,后備資源方面的人才分布不夠均勻,數量嚴重不足。目前我國競技體育隊伍中一、三線運動員比例過低,一線、二線、三線的競技體育運動員的配置一直處于一種失衡的狀態。同時,競技體育的后備人才輸送結構也不均衡,普通業余體校和體育中學屬于三線隊伍,然而這些學校的人才輸送率明顯高于二線運動員所在的重點體校。省、市等重點體育院校是我國培養競技體育后備資源的主要陣地,但是在實際輸送方面卻并不樂觀。除了上面的一些問題之外,我國體育科技人才隊伍的配置也存在著很多問題,這些問題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比如,高科技人才嚴重匱乏,總體科技文化素質較低。根據國家體育部科研所等等單位的調查數據顯示,在對全運會和奧運會成績的貢獻方面,競技體育隊伍中競技運動員和教練的貢獻率在70%以上,而管理人員、科研人員等等貢獻率僅僅在20%左右。據有關部門統計,在兩千名高級的專業技術人才中,55歲以上的人才有680人,僅占總體數量的34%。當前我國競技體育高技術人才斷層現象比較嚴重,很多學科專業人才相當匱乏。近年來,除了不可避免的部分高級人才退休,另外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就是人才外流,這個問題在某些體育學科專業中相當嚴重。
四、我國競技體育人力資源建設
競技體育人力資源的內容有很多,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運動員;
2)教練;
3)科研教育工作者;
4)后勤;
5)管理者;
6;醫務人員;
7)經紀人;
8)裁判;
9)與體育事業相關的經營者等。競技體育的主體是運動員,競技體育的高質量服務應該應用在他們身上,并通過他們展現出來,在競技比賽中,運動員的參賽、選拔、計劃的實施等過程需要體育人力資源的管理進行。我國競技體育的人力資源建設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強四類隊伍的建設
1.強化運動員隊伍建設在當代社會,體育事業的發展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密不可分,國家對于競技體育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對于體育運動的思想素質和專業素質也越來越關注,期望能夠建立屬于自己國家的現代化競技體育體系,使競技體育的發展更加規范和科學。要強化競技體育運動員隊伍的建設,首先要開發一套專屬的人力資源管理運行模式,使我國的競技體育人力資源管理模式適合我國的國情和社會發展,也使其具有中國特色,學校是培養人才最好的地方,我國應該加強高校建設,特別是高等體育學校的建設,對學校進行重點培養,善于發現優秀的運動人才,并在學校推行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使學校成為培養優秀競技人才的重要基地。
2.強化教練隊伍建設
第一,提高競技體育教練隊伍的思想政治素質。著重引導他們學習并且大力弘揚“為國爭光、團結協作、遵紀守法、無私奉獻、頑強拼搏、科學求實”的中華民族體育精神,幫他們樹立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和事業心。第二,提高競技體育教練隊伍的專業水平。尤其要引導他們樹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科學觀念,督促他們自覺加強專業理論知識和科學理論知識的學習,保持知識的時代性。與此同時,要科學制定教練隊伍訓練的整體計劃,盡可能地給教練員提供各種學習機會,增加他們的職業發展的機會,其最終目的是通過多種方式來提高競技體育教練隊伍科學訓練和科學管理的能力水平。第三,競技體育教練不應該只是空有一套理論,教練員應該時刻提醒自己,優化自身的身體素質和綜合素質,加強自身的實戰經驗,經常參戰,對于體育活動的每一個步驟必須了解過,實踐過,甚至包括體育器材的選購也要親力親為,不斷鍛煉自己,磨煉自己,讓自己不斷學習,使自己更加職業,更加專業。第四,建立健全競技體育的競爭激勵機制,鼓勵教練員以多種方式繼續深造、不間斷學習,培養且強化他們終生教育、終身學習的科學的理念。
3.強化科技人才隊伍建設
科技可以興國,科技也能夠振興體育。特別是在當今科技無處不在的社會,強化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已經成為一種生存必需的手段。在我國最不缺的是人,最缺的是人才,科技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要想競技體育在全球體育行業站穩腳,就必須創新方案,培養科技人才隊伍,對現有的競技體育人才進行培訓,強化他們的科技知識,加強實戰訓練,牢固專業知識,建立一批高效、實戰的人才。另外,也要對現有的高校進行整合,科技人才的培養應該從在校學生開始,他們是新興的社會人才,接受事物的能力較強,學習能力也大于現有的體育人員。當然,也要建立一個科研團隊去研究競技體育人才的訓練方法,建立一套高效的運動體系。培養人才的途徑多種多樣,國家應該從各個方面入手,積極鼓勵其他對競技體育感興趣的人才的加入。
4.加強產業管理人才隊伍的建設
競技體育產業的經營管理人才是現代化競技體育人才更加深入的拓展,是在職業化和市場化的過程中涌現出來的一種新生的人力資源管理形式。[4]作為新時期競技體育產業的管理人才,他們對競技體育競賽的流程非常了解,同時又熟練準確地了解相關體育經濟政策內容,并且擁有全新的科學的體育事業發展觀。競技體育產業的經營管理人才主要以市場經濟的運營方式引進競技體育所需要的資金,并且按照市場競技的基本規律進行實際操作,從而實現體育經營創收向產業化方向和經濟利益方向的轉化,這些基礎條件都是我國競技體育能夠可持續發展的有力保證。在新形勢下,我國高等體育院校和其他各類綜合性的大學中的體育專業可以進行聯合培養競技體育經營管理以及教育科研型的高端人才。
(二)兩個關系
1.處理好人力資源數量和質量之間的關系
我國競技體育已經形成了“塔基越大,成績越好”的發展觀,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化時期,我國競技體育事業的“塔基建設”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塔基拓寬的難度原來越大。但是世界上其他國家以及中國某些項目已經發展起來的某些下窄上高的結構向我們表明這條路是可以走得通的。我國今后的競技體育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在高質量和高效益上下工夫,必須摒棄不講成本的粗放型管理方式。
2.處理好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之間的關系
由于人力資源的培育需要以花費一定的時間和投入一定的成本為代價,這就會導致部分急功近利的管理者只盯著現有人力資源的利用,而不會去開發、培育新的人力資源。結果會導致很多競技體育項目的后備人力資源匱乏,業余訓練隊伍嚴重縮水,人才合理梯度也隨之發生嚴重的斷層現象,造成了無法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局面。袁偉民同志在2001年的全國競技體育戰略發展研討會上嚴厲指出:“競技體育事業中的有些同志,在工作中鼠目寸光,追求一時的效果,不考慮將來,嚴重忽略二、三線隊伍的建設。導致各類體校嚴重萎縮,業余訓練嚴重滑坡。在競技體育的選材方面片面追求經濟效益,不注重科學選材,不考慮是否有培養前途。在訓練工作中,不按規律訓練,揠苗助長,導致不良的后果。”
(三)一個市場
促進我國競技體育事業人力資源合理的流動,加強競技體育事業人力資源市場的建設,對人才資源的管理要運用市場機制進行宏觀調控,而不是直接干預,競技體育人才的流動中社會需求雙方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自動調節。優秀的競技體育人力資源通過交流可以改善本地區的人力資源結構,可以更好地促進競技體育運動員技術水平的提高。政府部門的人力資源建設要放在政策引導和信息監督以及立法等方面,進行競技體育人力資源建設要自覺遵循運用價值規律,科學有效地發揮競技體育人才的作用。
作者:李鶯歌單位:常州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