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研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現狀
(一)管理理念落后
受傳統教育管理理念的影響,我國高職院校對學生進行管理時,未能擺脫傳統的政治思想教育,體現出來的是家長式的教育管理方式,以管理者為主,通過制度來對學生進行約束和管教,而高職院校學生的年齡特征,導致在管理中經常出現管理者與學生之間的矛盾;其次在管理方式上無創新,全部照搬本科院校的管理制度,沒有凸顯出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特征的制度和方式,從而導致學校管理的低效能。
(二)工作方法較為單一
長期以來,高職院校的管理方法停留在運用強制的手段執行規章制度,對學生的行為進行約束,試圖通過這種強制性的方式和機械化的思維管理,達到管理學生的目的,工作方法比較單一,造成在實踐中輕視對學生個體的培養。只有尊重學生個體的發展,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同時也才能更好做好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
(三)學生自我管理欠缺
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力較差,欠缺良好的行為習慣。在進入高職院校之后,從開始的努力學習,逐步變得比較松散,學習動力嚴重不足。同時在高職院校中游戲迷等情況也層出不窮,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難度。
(四)學生生源參差不齊
首先,高職院校學生生源主要來自高中或職業高中、初中等,這些獨特生源帶來的是受教育的層次良莠不齊,就業去向不定,就業層次不同;其次,高職院校學生正處在成長發育的關鍵時候,普遍呈現出叛逆、自制力較差等特點,經常出現曠課、迷戀游戲、盜竊等問題;再次是從文化層次和素質來講,高職院校學生整體素質都比較低,大部分學生處于福建省專科第二批次段,高考成績普遍不高。而上述問題帶來的是學生文化素質課成績的普遍偏低,這也給后續的教學工作帶來挑戰。因此,在學生生源方面,高職院校面臨的挑戰不僅僅來自于招生渠道、學生素質,更多的是如何面對90后、00后的學生群體。
(五)網絡時代的沖擊
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不斷變化給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帶來挑戰。網絡化、微博化、微信化等互聯網變化,給處在青春叛逆期的高職院校學生帶來嚴重的沖擊,特別是對福建高職院校學生來講,帶來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沖擊更大。福建作為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在經濟發展、技術創新等方面取得重大進步,但是,繁華的背后給學生帶來的沖擊是震撼的。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式,我們發現,60%的學生選擇高職院校,目的是為畢業后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80%的學生只為學習技能,對文化課基本不重視;66%的學生沒有職業規劃和思想信仰,對未來的生活感到迷茫;22%的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由此帶來學生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錯誤認識,導致學生缺乏社會責任感,自我墮落,逃避現實中存在的問題。
二、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路徑探析
(一)轉變固有的學生管理理念
轉變固有的學生管理理念,以學生的成長為根本出發點,結合高職院校自身的特征進行管理,樹立以生為本、服務和感化學生的工作理念。好的學生管理理念有利于促進工作實踐的有序開展,而差的學生管理理念則會導致工作實踐無法正常運行。具體而言,某些傳統的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理念是僵化式、填鴨式的灌輸,是單向的引導,這樣的管理理念雖然效率較高,但是效果卻不盡如人意。特別是當前高職院校學生是“90后”的生源,呈現復雜化和年輕化,較容易出現逆反心理。應摒棄以老師為主體的傳統管理理念,發揮學生主體意識,讓更多的人參與管理、更多的人討論管理、更多的人創新管理氛圍,充分凸顯以人為本的校園管理理念。要樹立新型的以生為本、用心服務的管理理念,注重師生的雙向溝通與交流,深入學生學習和生活,了解其所思所想,用真情感化他們,使其感受大家庭的溫暖。只有這樣,才能推動管理者和學生關系的良性發展,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推動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順利開展。
(二)創建和諧的育人文化氛圍
和諧的校園文化既包括良好的物質文化,也包含豐富的精神文化。整潔優美的校園環境有利于學生陶冶情操、啟迪智慧和美化心靈,有利于為學生提供一個身心愉悅的環境。與此同時,和諧的校園也要營造良好的育人管理的文化氛圍,通過開展形式活潑、教育性強、內容生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拓展學生視野,活躍學生思維,開發各種潛能,培養興趣愛好,提高綜合能力,促進身心健康。例如通過舉辦學生志愿者服務等公益活動,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提高他們的事業心和責任感;通過舉辦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藝術節、職業生涯規劃等活動,進一步鍛煉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全局意識;通過舉辦豐富多彩的校園精神文化活動,體現對學生的尊重、信任和關愛,起到潛移默化的感染和教育作用。
(三)引導學生樹立企業價值觀
以企業愿景作為理論背景,樹立學生的企業價值觀,將企業愿景融入到學生管理中是新的突破和嘗試。企業愿景大都具有前瞻性的計劃或開創性的目標,是企業發展的指引方針。如麥當勞的愿景為:我們的愿景是成為世界上服務最快最好的餐廳。在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中運用企業愿景管理理論,不能停留于大而化之的價值觀念,應該通過建構遠期的展望圖景,讓學生在頭腦中對于自己的美好未來有一個明確的圖景,不斷的引領他們克服困難去做最好的自我。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樹立堅定的目標,激發他們對未來的動力。在目標樹立之后,將相關的目標進行細化,分步驟、分階段的細化實施。在實踐中,把愿景細化到每一周的大學生活是較為合理的。
(四)加強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
輔導員隊伍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和主力軍,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就是要建立以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為職業的專業型、專家型人才。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最根本的動力來自輔導員的管理水平,其素質和能力對于學生管理工作的提升與推進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并直接決定學生管理成效。因此,輔導員隊伍一方面尊重學生的思想和意愿,了解學生的訴求,注重其個體發展,滿足其合理需要;另一方面,要將企業的要求與學生的發展實際聯系起來,將職業規劃貫穿以人為本的學生管理中,并針對學生的需求制定科學的對策,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社會活動。
三、結束語
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是一個系統的工程,不僅需要管理者、教師的努力,也需要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只有充分實現各方聯動,齊抓共管,結合學生特征,樹立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才能在未來的復雜背景下更好的做好學生管理工作,從而為學生就業和未來個人發展打好基礎。在管理實踐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特點,推行個性管理,充分發揮管理的育人作用,從而獲得管理工作的實效,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作者:繆曉斌單位: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經貿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