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學校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三種模式”是指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實施中的三種不同的多媒體教育資源平臺。(其中“模式一”是指光盤教學播放系統;“模式二”是指衛星數據接收系統;“模式三”是指計算機教室和多媒體教室系統)。隨著國家“農遠”項目的啟動和實施,我縣農村中小學天網教育資源覆蓋率達到百分之百,基本形成了計算機輔助教學背景下的教育教學新格局。新的機遇總伴隨著新的挑戰,要實現以遠程教育為依托的農村中小學信息化教育,使多媒體教學手段與新課程有機整合,無疑給農村中小學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農村中小學的教育資源硬件設施得到了加強,學校能否維護和使用好設備,以及提高教師利用設備進行教學的素質問題,都給學校管理工作帶來了較大的難度。本人經過深入學校調查研究,目前項目學校在管理上應處理好以下方面的問題:
一、做好硬件設施的安全管理工作
根據“三種模式”教學設施的配備要求,農村教學點屬于“模式一”學校,但大多教學點因地理條件差,當地經濟貧困,學校房屋還達不到安全管理上的基本要求,如防盜門窗、學校圍墻等,都給學校安全管理帶來了新的要求。為此,學校必須抓好安全管理工作,包括防火、防電以及對設備的正常檢查與維護,教學資料數據的存放安全等,以保證設備在教學中的正常使用,而“模式二”及“模式三”學校對天網接收系統的信號定位,要長期檢查監測,防止接收一些不良的有礙于學校教學工作和影響師生身心健康的消極信息。
二、要為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搭好平臺
近年來,“農遠”工程對學?,F代信息技術(計算機、多媒體、網絡、通信等)設施呈現出穩步發展的趨勢,但如何有效利用設備服務于教育教學工作,是擺在學校和教師面前的主要問題。為此,學校要盡快為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搭好平臺,一是要積極組織教師參與縣級以上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各種信息技術教育教師培訓活動,以擴大知識面,增大信息量。二是要有計劃地組織教師開展校本培訓活動,例如組織教師觀看有關培訓資源教學光盤,以及天網教師學習輔導教程等,讓優秀教學案例實現資源共享。三是要為教師參與各項培訓提供經費保障,以鼓勵教師自覺主動地提高使用信息技術教育裝備的能力。
三、要加強學校教研工作的目標管理
目前,對于項目學校毫不隱諱地說,廣大一線教師面對嶄新的遠程教育設備,有一種無所適從的感覺,或者在盲目的、不主動的使用過程中,沒有真正達到教學資源的有效管理和使用。為此,學校要針對具體情況和問題,切實加強教研工作,實現教育資源使用的目標管理,確保如素材庫、課件庫、課例庫一類教育教學資源庫在教學過程中的有效使用。一是要提出近期目標或階段性規劃;二是要提交和征集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如設備使用問題、軟件應用問題、教學設計問題等(包括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教學模式以及在信息技術背景下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學習心理、教學組織和教學評論等多方面的探究);三是組織開展研討交流活動,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四是要及時做好管理工作評價小結,為進一步開展教學案例觀摩和組織公開教學活動積累素材。
四、課件的使用與制作要因材取舍
基于“三種模式”的農村中小學,都配發了與之相匹配的多媒體教學光盤和大量素材庫、教學“資料包”等。教師在利用光盤教學和對素材、課件的選擇上,要針對教材內容,選擇有助于學生對認知過程中的加深和理解。如果泛泛而用,按部就班,不但起不到課件應有的功能,而且將導致教師與學生在課堂語言上交流以及相互溝通的疏遠。也就是說,教師本身的教育教學設計與創新能力,以及教師對學生發自內心的教育激情是現成的多媒體手段無法替代的。教師在光盤內容的選擇上,要突出教材內容涉及地域特色、風土人情、城鄉差別、名勝古跡等認知面上的互補,以及對一些抽象語言的幫助理解。教師在課件的制作上,要力求做到能將抽象的概念直觀化、復雜的圖形立體化。事實上,教學“資料包”的使用與課件的制作,對教師的素質和創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并未感到教學過程與設計上的釋放,其終極目標是讓學生學得輕松,理解得透徹。
五、建立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參與教學的激勵機制
基于“三種模式”下的農村中小學現代信息技術教育工作,目前正處于教師的培訓、學習和初步使用階段,促使其發揮實質作用的關鍵是教師,只有教師使用水平的不斷提升和角色的改變、教育觀念的更新,才能達到應有的目標。為此,在學校管理上,要為教師開展信息技術教育活動過程中的競爭、創新、評價等創造良好的環境,提供展示平臺,建立日趨完善的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參與教育教學實踐與改革活動的激勵機制,才能實現國家農村中小學配置農遠項目工程“三種模式”教育資源的根本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