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解剖學等基礎課程的教學體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自1985年到2008年,由于衛生職業教育模式的轉變,我國衛生部教材辦公室先后組織編寫了三個版本的解剖學教材:第一個版本是陳咨燮主審、邢貴慶主編的《解誤時學及組織學》,該版本使用時間最長,最有權威性,注重解剖學及胚胎學知識的自我體系完善,以社區醫師所需知識為期不遠編寫基礎,以大學本科教材為依照,被認為是大學生本科教材的簡寫本。第二個版本是劉英林主編的《正常人體學基礎》該版本內容銜接不好,跨度大,拼湊痕跡明顯,問題較多。第三個版本是王懷生主編的《解剖學基礎》該版本內容較精簡內容設置漸趨合理。但無論啊個版本的解剖學教材都不是針對護理專業特色所編寫,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1)沒有從根本上擺脫臨床醫學專業解剖學教材模式,只是簡單壓縮或章節位置調整;(2)針對性較差,缺乏鮮明的專業特色,其內容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未能結合和充分反映護理專業特點;(3)專業不適用的內容偏多,在有限的學時內難以完成教學任務;(4)大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形態與功能內容沒有有機結合;(5)與教材配套的實驗室建設滯后。因此應選擇針對護理專業編寫的解剖學教材進行教學。
2醫學基礎各學課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
解剖學和病理學同屬于形態學課程,解剖學是以后學習病理學的基礎,由形態結構決定了功能,解剖學同時也是生理學學習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立體滾動式教學法,即將人體解剖學、組胚、病理學三個課程融為一體進行教學,能提高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提高教學效率。如,在講消化系統一章時,我們先用多媒體課件深入地講消化系統的組成、各種組織和各個器官的解剖學形態結構和相互毗鄰關系,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聯系胃潰瘍、肝炎等臨床疾病的組織病理學基礎。我們認為同時也應結合生理學進行教學,如在講胃時依以下順次進行:胃的結構肉眼、鏡下——主細胞、壁細胞——胃酸、胃蛋白酶——胃潰瘍肉眼鏡下——消化性潰瘍臨床表現及胃鏡所見等。這種方法進行教學不但能提高學生學習醫學基礎課程的興趣,而且能使醫學基礎課程與臨床學科有機的結合起來。
3應結合臨床實際進行教學
既能激發學生學習解剖學的興趣,又能活躍學生思維,提高教學效果。如在講授完體循環的動靜脈后,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經手背靜脈網注入藥物治療闌尾炎,藥物經何途徑到達患部?鞏固了新學知識,復習了舊知識,增加了本課程外知識?!?/p>
4應結合職業護士資格考試進行教學
自我國實行執業護士資格考試以來,執業護士資格考試通過率關系到學生的就業,因此中職衛校各課程的教學都不能脫離執業護士資格考試,作為解剖病理等基礎醫學課程的教師也應當熟悉執業護士資格考試大綱,在解剖病理等基礎醫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盡量結合執業護士資格考試知識點進行教學,做到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