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美術研修總結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培訓對象
全體中小學教師(含幼兒教師);截止到*年6月31日,男55周歲,女50周歲以上者,鼓勵自愿參加。
二、培訓目標
通過本周期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訓和校本研修,著力提高全體教師的師德修養和專業技能水平,達到以下主要目標:
1、樹立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相適應的先進的教育理念,準確掌握本學科的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的編寫特色與內容,運用與教學內容相配套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進行教學。
2、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質,敬業愛生,為人師表,舉止文明,以學生為本,依法施教。
一、培訓對象
全體中小學教師(含幼兒教師);截止到20*年6月31日,男55周歲,女50周歲以上者,鼓勵自愿參加。
二、培訓目標
通過本周期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訓和校本研修,著力提高全體教師的師德修養和專業技能水平,達到以下主要目標:
1、樹立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相適應的先進的教育理念,準確掌握本學科的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的編寫特色與內容,運用與教學內容相配套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進行教學。
2、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質,敬業愛生,為人師表,舉止文明,以學生為本,依法施教。
2011年8月至日,我在大學參加了省省級中學美術培訓專家團隊研修班的學習,參加會議的領導和老師共有多人,多數是來自教學一線的。雖然僅有天的培訓時間,但每天的感覺是幸福而又充實的,因為每一天都要面對不同風格的專家,每一天都能聽到不同類型的講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沖擊。在這天的培訓期間,我始終熱情高漲,積極學習,聆聽專家講座;用心去領悟他們的觀點,吸取精華,真心探討。回顧培訓歷程的足跡,發現自己不僅在美術專業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教育觀念也得到了洗禮,教育科學理論的學習得到了升華。這次的培訓經歷使我受益菲淺,只字片語難以盡述,以下是我的一些培訓心得體會:
一、轉變角色,認真學習
這次的培訓內容以“有效課堂教學”為目標,圍繞學科知識拓展,課程標準和教材分析解讀,課堂教學點評,培訓方案制定和組織管理等內容展開培訓。在培訓期間,我嚴格遵守培訓時間,認真聽課,做了大量學習筆記。我們與專家對話,與同伴交流。這些都讓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教給學生的那點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我們要學的東西太多了,而自己知道的東西又太少。教師的“那桶水”,已成為杯水車薪,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因此,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就要持之以恒地學習,不斷的給自己的知識海洋注入新的生命,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
二、聆聽講座,提升自己。
在培訓中,我聆聽了許多專家關于教育理論、科研、師德方面的講座。他們睿智的觀點、精辟的論述、縝密的思維、幽默詼諧的語言,無不透露出大家風范。他們結合自身的心得體會,以豐富的知識內涵對現代教育科學理論進行精辟的闡述,撥開了我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重重迷霧,使我的眼前豁然開朗。
大學的教授講授了“速寫藝術與教學”,黃教授邊講邊示范,他嫻熟的筆法以及在對構圖形式靈活應用的基礎上,率性而為,隨時而動。另外黃教授還讓學員們現場畫了幅速寫,然后對其中幾個學員作品進行了指導,這讓我在佩服黃教授繪畫技法的同時,更被他平易近人、認真教學的態度所折服。
如同所有的理論總是滯后于實踐一樣,藝術設計教育也總是落后于現代設計的實踐。這一點在中國現在的藝術設計教育中,表現得更為突出。
一方面,迅速崛起的經濟建設高潮,一浪高過一浪,信息時代的產業更替幾乎沖擊著一切領域。在中國植根的現代藝術設計,不得不倉促上陣,以非常不成熟的理論與實踐,迎接著信息時代快節奏產業革命的挑戰,為中國的產業化提供著力不從心的服務。
另一方面,信息時代對現代設計人才需求的高起點,批量化,又逼迫著中國的藝術設計教育,盡快為社會提供著必須的現代設計人才。這一點可以從現階段中國高等院校遍地開花式地開設藝術與設計學科看得真真切切。
再一方面,中國現實的藝術設計教育狀況,又十分令人難以滿意,社會,或者說市場不能滿意,業內不能滿意。社會不滿意,主要是人才數量和質量不能適應市場需要的問題。業內不滿意,最核心的就是沒有一個基本可以成為指導思想的設計教育理論,教育的方向還無法清晰透徹,教學方法還不能適應設計教學實踐的需要。甚至可以說,僅僅有二十幾年歷史的中國現代藝術設計,還拿不出一個自己滿意,社會滿意,比較完整的教育體系。反映到教育實踐中,就是藝術設計教學的無序,師資隊伍的不整,教材取用的隨意,教學方法的陳舊,招生制度的落后。反映到社會上,就是學生因受教學校的不同,專業水平、職業素質、工作能力等等,有著極大的差異。
高等教育,歷來就是出人(培養社會需要人才)、出理論(總結和建立專業理論體系)的地方,高等藝術設計教育也不例外。現代設計的實踐,要求藝術與設計教育積極回應社會的這一要求,盡快建立起,適合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的藝術設計教育體系。
第一章轉變思維方式
第一篇:傳統文化遺產下高校藝術設計教學思考
摘要:中國傳統美術是中國傳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智慧結晶,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價值。高校應當在傳統文化遺產視野下進行藝術設計教育。這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了解,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而且能夠很好地體現出高校的教學特色,吸引更多的學子前來就讀。當代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應當在傳統文化遺產視野下,結合中國民間傳統美術的表現形式、圖案造型和藝術內涵,充分發揮民間傳統美術的資源優勢,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傳統文化遺產高校教育美術設計
一、傳統美術與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相結合的意義
中國傳統美術是中國傳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智慧精華,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價值。將中國傳統美術與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相結合,可以開闊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設計視野,而且借鑒民間傳統美術圖案、構圖、造型等藝術特點,有利于拓展學生的設計思路。所以,高校應當在傳統文化遺產視野下進行藝術設計教育。這有助于加深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對于傳統文化藝術的了解,提升他們的文化素養,同時也能突出高校自身的特色教育理念,從而吸引更多學子前來就讀。中國民間美術經過長久的傳承、發展,在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藝術特色,民間美術樣式十分豐富。但是隨著現代化的快速發展,傳統文化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如,民間美術的地方特色不明顯,其價值受到沖擊,傳承者較少,部分民間美術面臨失傳的境地。高校教育對于民間傳統美術的傳承和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將中國民間傳統美術的表現形式、圖案造型和藝術內涵與藝術設計教育相結合,在傳統文化遺產視野下進行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有利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
二、高校藝術設計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可利用的民間美術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