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農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論文關鍵詞]陜西農村經濟金融資源配置
[論文摘要]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本文分析了當前陜西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效率較差的具體表現,提出了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推動陜西農村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
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在農村經濟的發展中肩負著歷史的重任。農村經濟發展離不開金融的強力支撐。近年來,陜西農村經濟經發展迅速,農村金融資源支撐作用增強。但從總體上看,目前陜西農村資金外流現象嚴重,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效率較低,農村金融資源不足,已成為制約農村經濟增長后勁的關鍵因素。
一、當前陜西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效率較差的主要表現
1.現有農村金融組織資源供給不足。目前向農村提供金融服務的雖然有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所等。但是,能夠向農村提供資金的金融機構卻非常有限。比如,農業銀行雖然有貸款業務,但主要是對農村基礎設施和農產品加工企業的貸款,很少向農戶貸款。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紛紛從農村退出,導致農村金融體系嚴重萎縮,無法對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在國有銀行大量撤離的同時,其他銀行金融機構并沒有及時填補這一個市場空缺。
2.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效率較低。陜西省農村金融市場發育滯后,金融市場運行不規范,貸款結構不合理,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效率較低;基層商業銀行信貸能力弱;郵政儲蓄只存不貸;農村信用社支撐全省支農貸款發放。這種單一的融資渠道,大大降低了農村金融機構的資源配置效率。
廣東,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經濟實力雄厚,連續多年經濟總量位居全國首位。但是,省內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極不平衡,除了珠江三角洲和部分沿海城市經濟發展較快,較發達外,位于粵東,粵北的大部分山區經濟發展仍相當緩慢,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廣東要在2010年基本實現現代化,山區經濟的發展,不容忽視,我們應把這項工作作為重點來抓,而山區經濟發展的關鍵在于農村經濟的發展,因此,農村經濟的發展,就成為加快山區經濟發展的根本,是重中之重,那么我們應如何加快山區經濟的發展呢?我認為應做到如下幾點:
首先,應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根本出路。我省的山區縣中,從事農業,種植業的人占了大多數,他們有著豐富的農業生產知識和生產經驗,農產品不僅是他們生產和生活的的主源,也是城鎮居民生活和農產品加工生產的基本物質來源。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發展農業生產,有利于農村經濟的發展,也有利于推進農村城鎮化的進程。因此,我們要加強農業在山區經濟經濟發展的根本作用,鞏固其地位。
其次,要認清山區農村經濟發展滯后的原因。馬克思辯證主義認為影響事物發展有內因,也有外因,內因是影響事物發展的主因,外因是影響事物發展的重要條件。影響我省山區農村經濟發展的因素也如此。總的來說,影響這些地區發展的內因有:當地人們思想觀念守舊,缺乏創新意識,農業生產技術落后等阻礙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外因有:地處山區,交通不便,基礎設施不健全,工業基礎薄弱,農業生產技術落后等也影響了當地的發展環境,尤其是投資環境。只有認清這些阻礙經濟發展的因素,才能使山區經濟工作有針對性,有目的性的進行,只有排除掉這些因素,山區農村經濟才有良好的發展環境。因此,認清影響山區農村經濟發展的因素,對山區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三,今年三月,我在省十六個貧困縣之一的揭西縣作社會調查后認為,該縣有很多經驗值得其它山區縣借鑒。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縣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該縣為了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定期召開農村經濟會議,探討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解決;領導還親臨農村指導農業生產,并實行領導扶貧掛鉤責任制。這些措施,取得了成效,它使農民的生產勞動不但有了指南,也加深了他們依靠農業脫貧致富的信心。二是因地制宜,合理生產。該縣針對各個鎮的不同實際,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如有些鎮主要產茶葉,有些鎮主要產水果,有些鎮主要產養殖業,有些是產農產品加工業等,這些發展路子使該縣農村經濟的發展有了合理分工,帶動了經濟的發展。三是創辦農業生產示范基地。該縣先后建了十幾個農業生產示范基地,有水果基地,有茶葉基地,有蔬菜基地等,為了提高科技含量,增強市場競爭力,他們還聘用了華農,中大等高校專家作為指導,這些基地的創辦,給該縣經濟發展有著很大的輻射作用,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四是加強對農村干部隊伍的培養。該縣針對農村干部隊伍素質整體不高的問題,加強了對干部隊伍的培養,如舉行黨員培訓班,對黨員理論知識的學習,舉辦經濟知識培訓班,增強黨員的經濟意識和經濟發展觀念。這些措施,使黨員的整體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五是大力搞好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交通建設。自省兩大會戰以來,該縣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的指示,通知精神,較為圓滿的完成任務,目前,該縣各鎮都有公路,大部地區可通汽車。六是,該縣為了提高農民的科技生產知識,舉辦了培訓班,還發送大量科技書籍到農村,這些都增強了農民的生產知識。七是該縣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事實證明,農產品加工,使該縣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最后是加強對農民的思想政治工作。由于地處山區,農民思想守舊,封建在所難免,該縣為了做好此項工作,經常利用廣播電視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僅如此,還經常派宣傳隊到農村進行宣傳,給農民解答問題,這些舉措,使農民的思想觀念有了一定的解放。該縣的以上成功經驗,我覺得值得其它山區縣學習。
廣東山區經濟的發展,必將有力的促進全省經濟的發展和廣東基本實現現代化。我們應一如既往的支持山區經濟,尤其是山區農村經濟的發展。我十分愿意能與各位共同探討這一問題。
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形勢喜人,夏糧增產。連續4年夏糧減產的局面得到扭轉,如果不出現較大的自然災害,全年4.55億噸的糧食產量目標可望實現;農產品供求平衡繼續保持良好態勢,國家糧食安全基礎更加牢固;農民收入明顯增加,增幅顯著,全年有望突破6%達到7%左右;受夏糧增產和農民收入增加的影響,農產品市場價格平緩回落,農村消費品市場開始回暖。
(一)夏糧、早稻增產,全年糧食產量有望突破預期目標
今年,在中央一系列糧食政策的支持下,全國各地特別是糧食主產區的農民發展糧食生產的積極性空前提高,紛紛擴大糧食種植面積,增加生產投入,加強田間管理。這為夏糧、早稻乃至全年糧食增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據統計,今年我國夏糧產量達到9872萬噸,增產250萬噸,增幅3%。早稻種植面積9000萬畝,比上年增加約800多萬畝,產量3294萬噸,增產350萬噸,增長10.6%。另據各方面統計數據綜合分析,今年全國糧食種植面積超過15億畝,其中,秋糧面積預計增加3000萬畝以上。從地區結構上看,糧食增產主要來自糧食主產區。在夏糧增產中,河南省增產94萬噸,安徽省100萬噸,兩省在全國夏糧增產中占到77.6%。在糧食播種面積上,黑龍江省糧食種植面積比上年增加約1300萬畝,吉林增加300多萬畝,湖南、湖北分別增加984.5萬畝和350萬畝,四川省增加230萬畝,僅這5省全年糧食種植面積就增加了3160多萬畝。
(二)鄉鎮企業快速發展
今年前5個月,鄉鎮企業發展也取得了較好成績,經濟總量快速增長,經濟效益持續提高。據統計,l一5月份,全國鄉鎮企業累計實現增加值16613億元,同比增長12.9%;其中,工業增加值11697億元,同比增長12.7%;營業收入67447億元,同比增長13.0%;出貨值6344億元,同比增長21.4%;實現利潤3634億元,同比增長13.7%;上交稅金1362億元,同比增長14.2%;工業品產銷率達94.65%,比上月提高0.2個百分點。對外出口增勢強勁,前5個月,鄉鎮企業累計出貨值達6344億元,同比增長21.2%,增幅連續3個月超過20%。鄉鎮企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農村勞動力就業的增加,1—5月份全國鄉鎮企業職工就業凈增加約116萬人。依據上年鄉鎮企業就業彈性系數,并考慮今年宏觀經濟走勢,預計全年鄉鎮企業可新增就業400—500萬人。
(三)農民收入增幅將速到8年來最高水平
[論文關鍵詞]陜西農村經濟金融資源配置
[論文摘要]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本文分析了當前陜西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效率較差的具體表現,提出了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推動陜西農村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
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在農村經濟的發展中肩負著歷史的重任。農村經濟發展離不開金融的強力支撐。近年來,陜西農村經濟經發展迅速,農村金融資源支撐作用增強。但從總體上看,目前陜西農村資金外流現象嚴重,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效率較低,農村金融資源不足,已成為制約農村經濟增長后勁的關鍵因素。
一、當前陜西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效率較差的主要表現
1.現有農村金融組織資源供給不足。目前向農村提供金融服務的雖然有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所等。但是,能夠向農村提供資金的金融機構卻非常有限。比如,農業銀行雖然有貸款業務,但主要是對農村基礎設施和農產品加工企業的貸款,很少向農戶貸款。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紛紛從農村退出,導致農村金融體系嚴重萎縮,無法對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在國有銀行大量撤離的同時,其他銀行金融機構并沒有及時填補這一個市場空缺。
2.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效率較低。陜西省農村金融市場發育滯后,金融市場運行不規范,貸款結構不合理,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效率較低;基層商業銀行信貸能力弱;郵政儲蓄只存不貸;農村信用社支撐全省支農貸款發放。這種單一的融資渠道,大大降低了農村金融機構的資源配置效率。
[提要:農村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按照國家政策,未來幾年內,我國農村經濟結構將進行重大調整。農村經濟發展將遇到來自不發達的農村金融的制約。解除農村的金融約束,必須發展農村的中小合作金融組織,為此應進行相關的制度安排。]
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在農村經濟發展中肩負著歷史的重任。不過,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農村金融發展水平并不令人滿意,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我國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對世紀初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水平,在相當程度上取決于農村金融約束的解除。促進農村金融深化,改善農村金融服務,發展我國農村經濟,成為一定時期內我國農村經濟與金融工作的重點。
一、農村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在我國陸地面積的構成中,城市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而農村幅員遼闊,人口眾多,9億多農民絕大部分居住在縣城以下的農村。農村不僅為城市提供必要的糧食、蔬菜、農副產品,而且提供發展經濟所需要的大量的礦產資源、工業原材料、勞動力及較廣闊的市場。在我國GDP的增長中,農村經濟部門的貢獻一般要高于城市經濟部門。
有資料顯示,整個“八五”期間(1991-1995年),我國GDP的增加值中,農村經濟部門貢獻率五年平均為68.94%,最高的1993年達到81.39%,最低的1991年亦達到62.38%。相比較而言,掌握大量經濟資源如能源、生產設備、科技人才、資金的城市經濟部門,1991-1995年各年增加值對國民經濟增加值的貢獻率分別為37.62%、35.77%、18.61%、35.41%和27.86%,5年平均為31.06%。“八五”的5年,我國國民經濟的年平均增長率高達11.8%,其中由農村經濟增長帶來的有8.2個百分點,由城市經濟增長帶來的僅為3.6個百分點。可以認為,“八五”時期我國經濟增長的基本格局是農村經濟增長占主導地位。
“九五”以來,城市經濟部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雖然不斷加大,但農村經濟在整個國民經濟中仍占舉足輕重的地位。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與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總隊的統計,“九五”時期農村各部門創造的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一直在50%以上;以現價計算的農村各部門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雖然由于鄉鎮企業相對發展速度大幅下滑、農產品價格回落、農業增長緩慢等原因,導致比重上升乏力,但是1998年仍達到53.豆%,比1997年提高近2個百分點。在當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7.8%中,農村各部門貢獻了5.47個百分點,貢獻份額為70.l%。其中第一產業貢獻了0.59個百分點,貢獻份額為7.6%,與1997年相當;第二產業貢獻了4.07個百分點,貢獻份額52.2%,比上年有所提高;第三產業貢獻了0.81個百分點,貢獻份額為10.4%,比1997年略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