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銀行投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摘要:發展證券市場直接融資、創新以股份公司為主體的現代企業制度迫切需要現資銀行的介入,可投資銀行在我國尚剛剛起步,如何盡快建立和完善我國的投資銀行體系已成為當今我國理論界、政府管理當局和實際工作部門面臨的嚴峻課題。對此,盡管理論界提出了不少觀點和主張,但加強中外投資銀行的合作不失為一條捷徑。本文嘗試性地分析了中外投資銀行合作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探討了發展中外投資銀行合作的原則與策略選擇。
關鍵詞:投資銀行;合作;國際化;并購重組
中圖分類號:F830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176X(2000)03004604
一、中外投資銀行合作的現狀與問題
由于受我國金融國際化程度和國內投資銀行發展水平的制約,中外投資銀行的合作目前尚不可能大規模發展,但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必然結果,近年來其仍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其中由中國建設銀行、摩根斯坦利公司、中國經濟技術投資擔保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和香港名力集團投資組建的我國第一家完整意義上的投資銀行———中金公司便是中外合資投資銀行的成功先例。此外,雙方在組織承銷團方面的合作發展也比較快,如:我國B股、H股、紅籌股、N股、ADRs和各種國際債券的發行和承銷主要都是采取中外投資銀行的方式來完成的。在合作基金方面,盡管尚無證券投資基金合作的先例,但產業投資基金合作卻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如始發于1989年由中國新技術創業投資公司、香港匯豐集團及渣打集團聯合創立的中國基金首期集資就達3900萬港元。不過與此同時中外投資銀行在合作中也暴露出許多問題,面臨著一系列的困難。
(一)缺乏合作的國內宏觀環境
一資本市場理論概述
1.1資本市場在市場經濟中的重要作用
資本市場作為金融市場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現代經濟當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1.2資本市場的概念與分類
資本市場是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與貨幣市場相對應的概念,資本市場著眼于從長期限上對融資活動進行劃分,它通常指的是由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種融資活動組成的市場。是提供一種有效地將資金從儲蓄者(同時又是證券持有者)手中轉移到投資者(即企業或政府部門,它們同時又是證券發行者)手中的市場機制。在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資本市場的交易幾乎已經覆蓋了全部金融市場。
我們可以將資本市場進行分類。從宏觀上來分,資本市場可以分為儲蓄市場、證券市場(又可分為發行市場與交易市場)、長期信貸市場、保險市場、融資租賃市場、債券市場、其他金融衍生品種市場等。其中證券市場與債券市場又形成了資本市場的核心。
一、我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業務發展現狀
缺乏自主創新,業務結構脆弱由于商業銀行缺乏足夠的自主創新能力,所以在投行業務的開展主要是以吸納性、移植性為主,也就是通過模仿同行的產品來達到擴張規模的目的。造成投行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有限的產品種類滿足不了客戶多樣化的投資需求;而且由于產品類型相似,無法樹立起自主創新的意識[2]。目前,大部分商業銀行都依靠傳統投行業務來獲得收入,比如財務顧問、債務融資等;而一些新興的業務比如資產證券化、并購重組、高端財務顧問等運用的銀行不多。這種業務結構不夠牢固,外部環境一旦出現變化,就會極大的影響到投行業務的收入規模。
二、我國商業銀行開展投資銀行業務的優勢及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升客戶服務水平
近年來,隨著市場化程度的不斷加快,國際銀行業務拓展速度在不斷地加快,在這種環境下,我國的金融市場也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不斷的提高客戶服務水平,隨著信貸資產證券化和市場金融產品的創新,資本市場的發展使得銀行金融投資渠道更加廣闊,而且金融投資成本也降低很多。外部環境的變化,讓大型企業有了更多的投融資機會,以此來擴大規模。而且衍生了他們更好的需求,要求金融產品的創新,進一步提高服務客戶的水平。因此,投資業務的發展給銀行到來了很多的優質客戶和更大的利潤來源。
(二)有利于提高市場競爭力
內容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和國民財富的積累,以及人們投資理財欲望的日趨強烈,使投資銀行業具備巨大的發展潛力;經驗和數學模型證實,隨著國民財富的增長,投入到風險資產中的財富也會隨之增長,從而刺激提供專業化投資理財服務的投資銀行發展。因此,只要金融監管部門能妥善解決資本市場所存在的深層次問題,加強投資者對資本市場的信心,投資銀行業的振興和繁榮必會實現。
關鍵詞:財富風險資產股權分置投資銀行
一般認為現代意義上的投資銀行發端于英國。18世紀后期,倫敦的商人銀行率先為外國政府和從事國際業務的大公司籌集長期資金,投資銀行業務逐漸成為它們的主要業務。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美資本市場發展迅速,投資銀行業獲利豐厚,誘致商業銀行紛紛在利益驅動下,將短期資金用于長期的證券投資,造成資本市場泡沫泛濫,并導致了1929—1933年的大蕭條。因此,美國于1933年制定并通過了《格拉斯—斯特格爾法》等一系列相關法規,使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分業經營。
20世紀60年代,歐美經濟獲得了高速發展,新技術革命和金融創新浪潮風起云涌,金融市場的全球聯系日益增強,各國金融管理當局紛紛放松金融管制,突破了銀證保分業經營的限制,形成了一批聲譽卓著的現資銀行,如高盛、花旗集團、環球金融、摩根士丹利、美林等。目前現資銀行業務種類繁多,主要有:證券發行及承銷,證券交易經紀及自營、公司財務顧問及投資咨詢、基金管理及運作、收購及兼并等。
從歐美投資銀行發展的歷程可以看出,隨著國民財富的大量積累,人們的投資、理財觀念日趨強烈,需要把很大一部分財富投入股票及債券等風險資產中,期望通過資產組合以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由于專業知識能力有限及信息不對稱,人們希望有特定的機構提供投資理財方面的專業化服務,從而極大的促進了投資銀行業的發展。高度發達的資本市場在為人們的投資理財提供了豐富的金融工具的同時,也刺激了能提供專業化投資理財服務的投資銀行的發展。
投資銀行業發展的數學模型論證
1.2005年,國內金融機構存款增速略有減緩,貸款增速保持穩定。10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為28.15萬億元,同比增長19%,比上月末下降0.1個百分點。其中人民幣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為13.68萬億元,同比增長18%,比上月末下降0.1個百分點。同期全部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為19.12萬億元,同比增長13.8%,增幅與上月末持平。
2.2005年貨幣市場利率有所下跌,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下降,商業銀行貸款利率上升。
2005年第三季度,我國金融機構人民幣1年期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6.81%,為基準利率(5.58%)的1.22倍,利率水平比上季降低0.54個百分點。商業銀行1年期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6.14%,為基準利率的1.1倍,利率水平比上季提高0.19個百分點。
3.由于貸款規模擴大、包括因政策性剝離導致部分銀行不良貸款余額下降,各類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比率均出現下降。在2005年前三季度,中國主要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同比下降4.67個百分點,達到8.7%,不良貸款余額同比下降5290.7億元,達到11707.3億元。其中,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下降幅度最大,同比下降5.66個百分點,而股份商業銀行下降0.52個百分點。由于國內銀行仍有“謀求上市的企圖”,預計不良貸款余額與不良貸款比率將會進一步下降,不過隨著不良貸款的剝離,降低不良貸款率的難度也在相對提高,不良貸款的下降速度將會減速。
4.由于國內融資仍以間接融資為主,在宏觀經濟穩步發展的預期下,商業銀行貸款仍將穩步增長,預計今后一段時間貸款總額增速將至少達到10%—15%,是商業銀行業績增長的基礎;其次,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發展迅速,將給銀行盈利帶來新的增長點,并且提高其業務收入的穩定性。在2006年,預計主要上市銀行的凈利潤增長率將穩定在18%左右。
上市銀行投資分析(一)背景分析1.隨著金融業的開放,并購潮流將風起云涌,提升銀行業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