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專項審計報告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各區、縣(市)商貿主管部門、財政局,**商業資產經營公司:
為貫徹落實《**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全市商貿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政〔20**〕2號)和《**市商貿發展資金管理辦法》(*政辦函〔20**〕238號)的有關規定,加快推進我市商貿服務業發展,提高我市商貿服務全行業的現代化水平,現就20**年度商貿服務業發展項目財政資助的申報工作通知如下:
一、資助范圍
在**市范圍內辦理工商注冊登記并在市國稅局、地稅局登記、納稅的獨立法人,其實施的商貿服務業發展建設、改造項目,重點資助:
1、**市重點培育的現代服務業商貿大企業大集團、市重點財源企業的重點改造建設項目;
2、列入省、市、區、縣(市)重點扶持企業的發展現代流通業態及連鎖網點信息化建設項目;
為認真貫徹落實《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財政部令第35號)、《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財政部令第36號)的有關要求,順利完成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任務,會計師事務所應組織業務的骨干參與資產清查工作。根據資產清查的目的及特殊性,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資產清查工作。
一、基本情況
本次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工作按照“統一政策、統一方法、統一步驟、統一要求和分級實施”的原則,由各級財政部門按財務隸屬關系組織本級政府管轄范圍的行政事業單位開展資產清查工作。
財政部將成立“全國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工作小組”,統一領導全國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工作,并組織開展中央級資產清查工作。工作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組織開展資產清查工作。
地方各級財政部門(或財政部門會同相關部門)成立資產清查工作小組和辦公室,負責本地區資產清查工作的組織和實施。具體組織機構和職責,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執行確定。
二、審計目的
為認真貫徹落實《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財政部令第35號)、《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政部令第36號)的有關要求,按照財政部、省財政廳和江門市財政局的統一部署,在我市于2005年全面清理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的基礎上,從2006年12月到2007年7月在全市范圍內繼續完善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工作。為確保這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圓滿完成,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資產清查工作目標
開展資產清查,有利于全面摸清行政事業單位“家底”,推進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制度建設,推進資產管理信息化系統建設,推進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財務管理的緊密結合,為全面貫徹落實財政部《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和《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全面摸清家底。通過資產清查,全面掌握我市行政事業單位機構人員情況和資產存量、分布、結構及效益狀況,真實、完整地反映全市行政事業單位的物質技術水平和管理狀況,為各級政府全面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提供重要決策依據、奠定重要基礎。
(二)建立監管系統。通過資產清查,為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信息數據庫提供初始信息,在此基礎上,逐步建立全市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動態監管系統,推進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的信息化管理。
(三)實現兩個結合。通過資產清查,完善資產存量動態數據庫,使之成為行政事業單位增量資產預算編審的主要數字基礎,為建立起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資產管理與財務管理相結合的運行機制探索路子,為財政部門編制2008年及以后年度預算、加強資產收益管理、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創造良好的條件。
摘要:隨著各企業集團日益發展,越來越多企業集團想通過資產清查專項審計摸清家底,保證財務資料真實完整,了解各控股企業資產質量情況,加強對控股企業的資產管理,提高資產使用效率。相比于外部審計人員,內部審計人員開展資產清查工作更能真實反映企業資產的實際情況。從內部審計人員統籌謀劃資產清查的審前調查、合理配置審計資源并開展資產清查審計工作、突出清查主題界定事實得出結論并提出管理建議3個方面,淺析企業集團資產清查專項審計工作。
關鍵詞:資產清查;專項審計;企業集團
1開展資產清查審計工作的意義
企業集團內部審計人員開展資產清查審計工作主要有以下作用。一是了解企業集團公司中各控股企業的資產構成,明確各類資產的類型、品名與規格、數量、可使用年限、剩余年限、使用狀況、折舊情況、存放地點、債權賬齡、出租收益等基本信息。二是真實反映企業各類資產質量和財產狀況,理清企業集團中各控股企業存在的閑置、無效等不良或低效資產。通過資產清查摸清企業集團的家底,健全現代企業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1]。
2資產清查專項審計的調查、準備階段
2.1統籌謀劃,編制審計工作方案
資產重組是收購方利用其經營機制、管理和技術優勢,有計劃地收購優質資產或并購其他企業,迅速實現對外發展戰略的有效手段。它大大縮短了投資項目的建設周期,快速擴張了經營規模,提升了公司內在價值。在重組過程中,注冊會計師審計工作尤其重要,本文擬就注冊會計師在資產重組審計中的實務問題作一探析。
一、資產重組委托審計的主體及目的
重組目的不同,資產重組形式也各不相同。資產重組形式一般有控股兼并、吸收合并、新設合并和參股投資等。股權收購實質上是收購公司與目標公司原股東的股權轉讓行為,股權出讓方與受讓方為了解目標公司的資產、負債及盈利水平,合理確定轉讓價格,委托注冊會計師對目標公司進行審計,因此,其委托審計的主體應為股權收購方與轉讓方,并不一定是目標公司董事會;因目標公司原股東單方增資或目標公司吸收新股東,為計算新的出資價格而對目標公司進行的審計,其委托審計的主體應當為目標公司的董事會;為吸收合并或新設合并而對合并各方進行的審計,其目的主要是為合理確認合并各方凈資產,作為計算合并各方原股東在新公司中股權結構的依據,所以其委托主體應為各合并主體董事會。
二、資產重組的審計范圍及采用會計制度基準
1、審計范圍
為準確反映目標公司的凈資產和盈利狀況,合理確認資產重組價格,一般應委托評估機構和審計機構對目標公司分別進行評估和審計。資產重組評估的目的主要是運用一定的評估方法確定目標公司某一評估基準日的資產價值;而資產重組審計并非只對目標公司凈資產進行審計,收購方為全面評估目標公司,準確進行效益分析和收購成本估算,更看重的是目標公司近幾年的經營情況和未來資產價值,所以往往要求注冊會計師對目標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行審計,以便決策層作出正確判斷。另外,上市公司根據證監會和滬深兩地交易所的有關信息披露規定,在資產重組中應披露目標公司最近一期的財務報表有關數據和上一年度的損益表(利潤表)。因此,資產重組審計的范圍應包括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