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司法局行政普法治理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0*年,我局緊緊按照年初提出的總體目標,以服務社會穩定為己任,以服務經濟發展為目標,強化法律服務、法律保障和法制教育三大職能,積極參與“平安瑞安”、“法治瑞安”建設,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一、以“*”普法工作試點為契機,不斷深化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努力營造和諧社會的法治環境
----認真組織開展“*”普法試點及推廣。制定“*”普法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按照“邊試點邊指導面上”的工作要求,突出各類重點對象普法、法律六進活動和村級事務規范化管理示范創建,積極開展試點工作。在“法律進機關(單位)”活動中,建立執法責任制、執法公示制、過錯責任追究制和中層干部任前考法制,促使各單位依法行政、嚴格執法;制定領導干部“雙月十學法日”、機關干部“單月十學法例會”制度,組織開展相關法律法規學習,提高干部的法治理念和依法辦事水平。在“法律進鄉村”活動中,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主題教育活動,建立村民法制學校和村干部“月十六學法會”制度,創作普法鼓詞,創辦村報,積極探索村民學法“兩抓兩帶三到家”的學法形式,提高村民法律素質。在“法律進學校”活動中,建立業余法律學校,統一聘任法制副校長,配備班級法制宣傳委員(兼),推行學生“月班會學法日”制度和組織教職工法制培訓,切實加強對師生的法制教育。在“法律進企業”活動中,成立企業員工法制學校,制定企業員工“周一晨會普法快餐”制度,組織開展《合同法》、《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培訓考試,促進企業依法生產、依法經營。在“法律進社區(居)”活動中,建立居民法制學校,抓好“六個一”建設,即建立一個法制咨詢室、一個法制宣傳櫥窗、一個法律圖書角、一支專兼職人員相結合的法制宣傳教育隊伍、一套居民學法制度、每季度開展一次法制宣傳,推進社區(居)普法教育深入開展。8月份召開“*”普法試點推廣會,在全市予以推廣。試點工作經驗得到溫州市司法局、溫州市委和省司法廳有關領導的充分肯定。同時認真做好面上普法工作,精心組織“12·4”宣傳系列活動,積極配合市委、市府的中心工作,開展“禁毒”、“外來人員法制宣傳月”、“天網行動”等專項法制宣傳活動。
----扎實有序推進“民主法治村”建設。按照“平安建設”和省司法廳、民政廳20*年三星級民主法治村達標面達到70%、民主法治社區達標面達到60%以上的要求,結合平安村居建設,將“民主法治村(社區)”建設納入平安村居建設和綜治年度考核內容,編印《民主法治村知識百問百答》,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師資力量對駐村干部、村居干部、村黨員、村民代表和新招聘的大學生村居指導員進行“民主法治村(社區)”業務知識培訓,提高基層干部管理村務的水平。經考核,全市三星級“民主法治村”達標率為75.24%、“民主法治社區”達標率為70.83%。錦湖街道花園社區和塘下鎮陳岙村等十個村(社區)分別獲得省、溫州市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稱號。
二、加強基層基礎建設,努力提高司法行政維護新時期社會穩定的能力
----扎實推進基層司法所建設。一是加強司法所規范化建設。按照溫州市《關于加強“*”期間基層政法綜治組織基礎建設的意見》,結合我市實際,加大對司法所人、財、物的投入力度,完成了東山、潘岱、汀田、仙降、*等鄉鎮(街道)司法所規范化建設達標任務。二是加強司法所組織建設。針對我市司法所體制不順的情況,通過調研,向市委提出改革司法所體制、加強司法所建設的意見,市委常委會專題進行了研究,由市委、市政府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鄉鎮(街道)司法所建設的意見》,在全市人口1.5萬人以上的安陽、玉海、塘下等25個鄉鎮(街道)設置司法所,撤銷8個片區中心司法所,工作中心下移,將司法行政編制人員分解到各鄉鎮(街道)司法所,與其所在鄉鎮(街道)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合署辦公,進一步發揮基層司法所職能作用。
----進一步加強人民調解工作。一是建立人民調解工作獎勵機制。根據民間糾紛案件調解的難易程度和影響大小實行獎勵制度,設立調解獎勵經費15萬/年,由市財政和鄉鎮財政各負擔50%,解決人民調解員的誤工報酬,有效調動人民調解員的工作積極性。二是加強人民調解與法院訴訟的銜接。與市人民法院聯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期人民調解工作指導的若干規定》,建立人民法庭和基層司法所聯系會議制度、人民調解指導員和民事審判聯系員制度、人民調解員培訓制度、民事案件訴前調解制度和人民調解協議案件人民法院速裁機制,及時有效指導、化解民間糾紛。塘下鎮司法所與塘下法庭的訴前調解工作經驗得到溫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徐紀平的肯定。三是加強對人民調解工作的業務指導。通過組織鄉鎮(街道)司法助理員赴紹興進行法律和調解業務知識培訓、建立片區司法行政工作季度例會制度等形式,切實加強對鄉鎮司法助理員、鄉鎮和村居人民調解員的業務指導,去年全市37個鄉鎮(街道)共有4000多名人民調解員參加了人民調解業務培訓。四是強化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在實施矛盾糾紛月排查的基礎上,積極推行流動調解制度,各鄉鎮(街道)調委會、司法所以調處非正常死亡案件和突發性事件為重點,注重流動調解和庭式調解的結合,變群眾登門調解為上門服務,切實把調解工作做到群眾家門口,把政策法規講到百姓心坎上,努力調處疑難矛盾糾紛,化解社會不穩定因素。據統計,20*年,全市各級調解組織共排摸受理各類矛盾糾紛1159起,調解成功1153起,調解成功率99.5%,其中輕傷害案件46件,非正常死亡案件122件。
----認真做好社區矯正試點和歸正人員幫教安置工作。一是積極穩妥做好社區矯正試點工作的前期準備。為確保社區矯正試點工作的開展,強化組織保障,成立以市委副書記葉世林為主任的社區矯正工作委員會,召開社區矯正工作委員會成員會議和動員會,以市兩辦名義轉發《瑞安市社區矯正試點工作意見》和《瑞安市社區矯正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對社區矯正工作組織網絡、隊伍建設、職責分工和工作流程等作出明確規定。二是摸清社區矯正對象的底數,先后兩次組織鄉鎮(街道)司法所深入社區(村居)調查排摸,對排摸出的721名社區矯正對象按照要求初步進行建檔。三是繼續組織開展各類幫教活動。以加強對青少年犯罪歸正人員、年老傷殘歸正人員、流動性較大歸正人員等三類重點人員的教育、幫扶救濟和監管為重點,采取幫扶救濟、監所幫教、可視電話幫教、組織企業赴監獄招聘等多種形式,開展歸正人員的幫教工作,預防和減少重新違法犯罪。20*年,我市共接收歸正人員2102人,其中,刑釋1423人,解教679人,安置1913人,安置率91%,落實幫教2060人,幫教率98%,脫管12人,重新犯罪79人,重新犯罪率2.13%。
三、強化服務意識,落實監督管理措施,提高法律服務的水平
----進一步加強法律援助工作的規范化建設。一是加強網絡建設。健全和完善法律援助工作網絡,在全市各鄉鎮(街道)和村居建立基層法律援助工作站和工作聯系點。二是加強窗口建設。積極創造條件,落實“148”法律援助窗口沿街落地,將原位于二樓的148法律援助辦公室調整到一樓。同時,通過與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婦聯等部門協商,在外來人員較為集中的經濟開發區和老城鬧市區,設立“12348”法律援助接待窗口,方便當事人。三是加大宣傳力度。利用2個多月時間,將省司法廳下發的“需要法律援助、請撥12348”便民牌統一安裝到各村居、社區的醒目位置,并通過開辟“法律援助故事會”廣播專題欄目和報紙、電視等新聞媒體進行宣傳,提高法律援助工作在群眾中的知曉率。四是開辟綠色維權通道。在健全和完善《工傷、欠薪案件移送暫行辦法》和《侵害婦女合法權益援助案件移送暫行辦法》等制度的同時,積極爭取人大法工委、法院、信訪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等部門支持,進一步規范各部門間的維權聯動機制,聯合出臺《工傷、欠薪法律援助案件合作暫行辦法》,就農民工重大欠薪、工傷等案件,建立快速維權通道,切實維護其合法權益?!督夥湃請蟆贰ⅰ墩憬請蟆贰ⅰ墩憬ㄖ茍蟆返仁韧饷襟w對此均作了相應的報道。
----強化監管,不斷提高法律服務業服務社會的能力和水平。一是組織開展執法檢查活動,加強對法律服務業的監管。組織執法檢查組對部分法律服務單位統一收案、收費、所(處)務公開、辦案質量等進行檢查,對檢查出來的一些問題進行通報,并要求限期整改,促進法律服務業進一步規范化。二是組織開展“律師與你同行—法律解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活動。組織全市律師深入農村,與全市120多個重點村居進行結對掛鉤,通過開展提供法律咨詢、重大項目法律論證等形式,全面解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關法律問題,在農村普及法律知識,推進基層依法治理,為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同時,組織律師積極參與領導信訪接待和隨訪,引導群眾依法正確表達訴求,減少不和諧因素,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今年以來,共參與接訪412批次,2012人次。三是組織開展“提升公證工作效能”服務活動,拓展辦公場所,開設特辦窗口,為急件的群眾開設快速辦理通道,提高出證時效,方便群眾,得到了社會的好評。各基層法律服務所繼續發揮面向基層、服務基層工作優勢,與基層村居開展結對服務,為基層村居企業提供法律幫助。
據統計,全年,市法律援助中心共辦理法律援助案件292件;市公證處受理各類公證20881件;各律師事務所共訴訟案件2888件,非訴訟案件351件,擔任法律顧問663家;各基層法律服務所共訴訟案件1382件,非訴訟案件272件,擔任法律顧問410家。
四、深入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加強隊伍建設,樹立司法行政良好社會形象
----努力實踐,深入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按照市委、市政府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的總體部署,圍繞“創新、質量、效率、廉政”四個方面要求,扎實有效開展活動。一是組織開展“我為司法行政工作建言獻策”活動,廣納合理化建議,全局干部職工共提出50多條合理化建議,進一步推進司法行政工作的創新與發展。二是通過下基層站所,下鄉鎮、村居,下企業等“三下”活動,建立局領導班子成員“四個一”聯系工作制度和局中層干部聯系點工作制度,即每位班子成員聯系一片司法所、一個法律服務單位、一個示范村居(社區)、一個調研課題,每位中層干部聯系一個村居、一個企業、一所學校,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了解和解決基層司法所、調委會和群眾的迫切要求和實際困難,提高司法行政工作效能和影響力。建立聯系制度后,各聯系人結合司法行政的工作實際和工作特點,積極為聯系單位辦實事、解難題,工作成效較為顯著。20*年我局被市委評圍“十佳作風建設單位”
----強化教育,增強干部職工廉潔自律的自覺性。根據年初干部職工思想業務教育計劃,認真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教育活動。結合上級的要求,堅持周一學習例會,采取集中學習、個人自學、組織討論、專題輔導、開座談會、觀看電教片等形式,組織干部職工深入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及全國“兩會”精神,重點學習十七大精神、黨的三代領導人關于加強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總書記在中央紀委第七次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等有關重要文件,組織舉辦“溫州市‘第三次跨越’給司法行政工作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專題講座和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等活動,不斷強化宗旨、理想、職業道德教育,增強干部職工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并組織黨員干部到十里坪監獄進行探監,開展警示教育,使干部職工充分認識開展黨風廉政和反腐敗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干部職工廉潔自律的自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