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村干部補貼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充分調動廣大村干部的工作積極性,保證村級組織正常運轉,進一步健全完善新形勢下的村干部補貼保障激勵機制,現就改革完善村干部補貼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嚴格政策要求。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和《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有關規定,現任村“兩委”成員和其他從事村務管理工作、誤工較多的人員,根據情況,給予適當的固定補貼或誤工補貼;村干部離任后,就不再享受補貼。而現行的補貼發放政策與這些規定不相適應,迫切需要改革完善。為確保補貼發放改革平穩過渡,各地原有的補貼、退養政策要于20*年底前全部兌現和落實完。從20*年1月1日起,全市的村干部補貼發放一律執行新規定,即任職時有補貼,離任后停發補貼。
二、明確補貼范圍。按照省委組織部、省民政廳文件規定,村級享受固定補貼的人數,1000口人以下的村,一般不超過3人;1000口人至2000口人的村,一般不超過4人;2000口人以上的村,一般不超過5人。享受誤工補貼的人數,應從嚴控制,每村每年誤工補貼總額一般不得超過本村固定補貼總額的60%。各地要嚴格按照上述要求核編定崗,合理確定享受固定補貼和誤工補貼的人數。鄉鎮(含街道,下同)黨委、政府要認真進行審查把關。
三、規范補貼標準。固定補貼的計算以年度為單位,一般由崗位補貼和績效補貼兩部分組成。崗位補貼與工作量掛鉤,根據村莊規模大小、村級事務多少等因素確定;績效補貼與工作實績掛鉤,根據本村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狀況以及年終考核結果確定。固定補貼的確定應充分體現績效掛鉤、優績優酬的原則,一般可高于本村農民人均純收入。村集體經濟比較發達的,可適當再高一些,但不能與本村農民人均純收入懸殊太大。固定補貼發放采取年終統一結算、一次性集中發放的辦法。誤工補貼的計算,要根據臨時或階段性工作的完成時效,年底統一結算補貼數額。各區縣、鄉鎮要堅持因村制宜,根據經濟發展狀況,合理劃分補貼檔次,既要避免補貼差距過大,又要防止“一刀切”。
四、落實養老保險。對農村干部退養,提倡實行養老保險金制度,鼓勵享受固定補貼的村干部在職期間交納養老保險金。養老保險所需費用由集體和個人分擔,以村干部年補貼總額為基數,集體代為繳納基數的比例由各區縣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個人承擔部分自愿繳納。集體代繳的期限同村干部任期一致。各區縣、鄉鎮要在充分尊重村干部意愿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地為農村干部養老保險搞好服務。
五、統籌資金來源。發放村干部補貼的資金來源,按照“上級財政轉移支付一部分、縣鄉財政配套一部分、村級收入承擔一部分”和“逐步減輕村級負擔”的原則,統籌安排,妥善解決。各地在安排省、市財政轉移支付資金時,要重點向人均財力低和稅費改革減收幅度大的鄉村傾斜,確定一定的比例專項用于發放村干部補貼,確保每個村都能按時足額發放村干部補貼。有條件的區縣、鄉鎮要從本級財政中安排相應的配套資金,加大對村干部補貼發放工作的保障力度。
六、加強組織領導。改革村干部補貼發放工作面廣量大,涉及干部群眾的切身利益。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作為當前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一件大事來抓,充分認識改革的必要性和現實意義。要加強輿論宣傳,努力贏得廣大農村黨員干部群眾的理解和支持。要重點做好現任村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導他們識大體,顧大局,自覺服從和支持改革。各級組織、財政、民政等有關部門要加強溝通,協調配合,確保改革扎實穩妥地推進。各區縣要加強對鄉鎮改革完善補貼工作的指導、把關。各鄉鎮要逐村審查把關各村補貼發放方案。
由“村改居”的居“兩委”干部的補貼發放執行本意見。
各區縣要根據本意見精神,結合各自實際,制定具體的實施意見。實施意見要上報市委基層組織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查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