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局農村學校教師管理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中小學、幼兒園、成人學校,區教師培訓中心:
為加強農村學校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提升農村學校辦學質量,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結合我區農村學校師資隊伍現狀,現就進一步加強我區農村中小學師資隊伍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加強農村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指導思想
加強農村學校教師隊伍建設要以黨的十七大和《義務教育法》的基本精神為指導,以深化課程改革,促進教育均衡發展,保障教育公平,縮小城鄉師資差距,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堅持以正確的教育觀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把農村學校教師隊伍建設擺在重要位置,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努力建設一支適合農村實際、適應教育發展的高素質農村教師隊伍。
二、加強農村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基本目標
力爭通過今后三年的努力,達到以下具體目標:
1.加強編制管理,優化農村教職工隊伍結構,在二年內清退所有的代課教師,按有關規定配備各學科專任教師,且90%以上的學科都有本校在編的骨干教師。
2.加大農村學校教師的培養力度,努力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優先安排相對偏遠的農村學校專任教師脫產培訓,計劃用3年左右時間,完成一輪專任教師外出脫產進修(短期進修為主)。
3.強化農村學校骨干教師隊伍培養,使農村學校凈增區級學科以上骨干教師25名左右,其中梅山、白峰、春曉、下邵凈增5名左右。
4.增加農村中小學中、高級教師職務的結構比例,使農村學校與城區學校該項比例差距在5%以內。
5.采取政策傾斜和資金扶助相結合的方式,穩定農村學校教師隊伍。原則上每年農村教師的流動率控制在10%以內,其中梅山、白峰、春曉、下邵控制在5%以內。
6.城區學校每年至少選派20名教師到農村學校支教,其中區教壇新秀二等獎以上骨干教師不能低于選派人員總數的30%。以點促面,提高農村教師的業務水平。
三、加強農村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基本措施
1.合理配置農村學校的教師資源。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大區域內教師的統籌力度,實行骨干教師“校用區管”的教師管理體制,合理配置各學校的教師資源。在區核定的教師編制總額內,首先保證農村學校的實際需要。每年有計劃地向農村學校尤其是相對偏遠的學校充實優質師資,以進一步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力爭通過三年的調整期,使這些學校90%以上的學科都有在編骨干教師的引領。嚴格控制學校的領導職數和行政后勤人員比例,精簡非教學人員,把更多的師資投放到農村教育教學第一線。
2.實行城區教師到農村任教服務期制度。從20*年9月開始,凡在城區工作的中小學教師(*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師)如無農村學校任教經歷的,必須到農村學校或流動人口子女學校任教3年以上(相對偏遠學校任教2年),其編制仍保留在原學校,期滿經考核合格原則上回原校工作。在農村工作期間只轉臨時組織關系,其工資和一切福利享受原單位待遇;20*年以后新招聘或外地調入的教師原則上安排在農村學校工作,如因工作需要安排在城區工作的,最多只能在城區學校工作五年,五年后帶編制到農村學校工作;設定農村學校教師調入城區工作限制條件,原則上要求必須在農村學校工作滿5年,并同時符合其他有關進城規定;繼續執行20*年教育局制定的《關于做好北侖區中小學教師支教與晉升高級職務有關規定工作的通知》的規定:實行支教工作與教師的職稱晉升相掛鉤。
3.加大農村學校教師的培養力度,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學校領導要充分重視教師的專業發展,面向全體,立足校本,積極開展多層次多學科的教科研活動。建設學校教育教學資源庫,實現優質教育信息資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要安排專項資金,組織農村教師外出進修,尤其是相對偏遠的學校,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完成一輪專任教師短期外出進修學習任務。教育局設立“農村學校創建優質教育資源專項獎勵資金”,主要用于獎勵農村學校注重在提高現有師資水準上投資,開展校本培訓措施有力、學校教科研氛圍濃厚并在教學實踐中取得明顯成效的學校(兩年評選一次)。區教科研訓機構要加強對農村學校教師業務指導,促進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積極為他們的成長創造條件。
4.充分發揮區骨干教師的引領輻射作用。成立區骨干教師講師團,每年由區教研室有計劃地安排講師團成員到農村中小學開展送教活動,原則上每位成員開展送教活動每年不少于20個課時。繼續實施特級教師、名教師、骨干教師跨校帶徒活動,每輪活動時間歷時二年。在選拔的學員中,相對偏遠學校的教師應占15%以上。講師團成員、跨校帶徒導師的工作業績作為區教育局進行骨干教師教研津貼發放和任期屆滿重新認定的重要依據(具體考核內容另行發文)。
5.創設激勵機制,積極鼓勵教師服務于農村學校。教育局設立“農村優秀教師獎勵資金”,對長期工作在農村學校一線教學的優秀教師和表現突出的支教教師給予表彰和獎勵(兩年評選一次),并在各類先進評比、專業技術職務評審、骨干教師選拔工作中予以傾斜。努力提高農村學校教師待遇,從20*年起全區義務教育段教師工資獎金福利實行統一發放,實現區域內城鄉義務教育段教師工資待遇基本相同。與此同時梅山、春曉、白峰鎮(郭巨片)下邵中小學教師和區內完小教師(包括到這些學校工作的頂編教師)繼續實行專項津貼制度。從20*年起這類學校獲得區以上骨干教師榮譽稱號教師的“一次性獎金”和科研津補貼在原標準基礎上增加10%。首次安排在這類學校的新招聘教師,第一年即執行定級后工資。
6.積極開展校與校對口結對幫扶工作。原則上一至兩所城區學校(含中心城鎮學校)與相對偏遠的一所農村學校(包括流動人口子女學校)建立對口支援關系。支援學校要把幫扶對口學校提高師資水平和教育質量,作為義不容辭的職責,制定具體支援方案,明確幫扶任務。每年要選派1—2名有豐富教育教學經驗的教師到受援學校支教。對口受援學校則選派有發展潛力和培養前途的教師到結對學校跟崗教學。同時結對學校之間要廣泛開展校際合作與交流,相互開放課堂,開展教學觀摩、教學研討活動,充分發揮城區學校優質教師資源的輻射和帶動作用,給予對口支援學校以最大的智力扶持。
7.實施城區學校與農村學校“捆綁式”辦學,使師資力量較強的城區學校與農村學校形成更加緊密的聯合體。實行教師資源、教育管理、教育質量的全面捆綁,從而實現兩所學校的聯動式發展。在行政管理體制上捆綁的學校設置一名總校長,同時兼任兩所學校的法人,擁有師資調配、教學管理、教師培訓和財務審批權。在實際運作上要追求教育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力爭通過幾年的努力,使農村學校的辦學水平明顯提高。區教育局對捆綁學校的辦學水平將實行捆綁式考核。
四、切實加強對農村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工作的領導
區教育行政部門將加強對農村師資隊伍建設工作的領導,統一規劃和部署,繼續加大對農村師資隊伍建設的經費投入,不斷改善農村中小學的辦學條件和教師待遇,穩定隊伍,吸引人才,提高農村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各中小學校要樹立大局意識和為農村服務的思想,明確分工,落實責任,確保各項措施貫徹落實到位。
本《實施意見》主要適用于義務教育段學校,由北侖區教育局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