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感恩老師的作文題目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 巧設作文題目,賦予德育內涵
每一個作文題目都影射了出題者的訓練意圖,筆者在作文教學中結合生活實際有意識地拋出一些讓學生能受到德育教育的作文題目,通過這些作文的寫作收到了極好的德育教育效果,可謂是一石二鳥。為了讓學生“尊重教師、感悟愛心”在教師節來臨之際,給學生布置像“燭光里的愛”、“老師,我要對你說”、“誰為我的成長伸出他的雙肩”這樣的一些作文題目;為了讓學生學會感恩、孝敬父母,在感恩節到來之際讓學生寫寫“母(父)愛下的我”、“爸爸(媽媽)我應為你做些什么”、“孝敬父母是不是也是一種時尚”這樣的文章;為了讓學生學習見義勇為的精神,讓學生們練練“面對歹徒,我能做些什么”、“在邪惡中,誰能揮起正義之劍”這樣的一些作文;面對校園里到處亂扔的大塊面包、殘存很多飲料的塑料瓶等現象,引導學生寫寫“如此浪費,對嗎”、“小康社會呼喚節約”、“如何構建節約型社會”這樣的作文;為了讓學生樹立“尊重勞動、勞動最光榮”的理念,在“五?一”勞動節期間讓學生寫一些關于“《鋤禾》,讓我讀懂了什么”、“我勞動,我光榮”、“我在汗水中收獲快樂”一類的作文題目;在暴雨肆虐的時候讓學生寫寫“在洪流中,是誰筑起人墻”,這樣的文章讓學生受到獻身精神教育;為了在學生中滲透環保意識、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樣的主題,就讓學生寫寫“我為世界增一片綠色”、“是誰污染了這片土地”、“還我一個碧水藍天”這樣一些文章。這樣的一些訓練極能喚起學生的感情共鳴,激起他們的寫作欲望,這樣即能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又讓學生在創作中受到德育教育。
2 提供德育素材,熏陶學生心靈
沒有素材就無法寫出質量上乘的文章,也無法更深刻的表現文章的德育主題,這正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因此,在訓練中要想有意識地讓學生在寫作中得到德育教育就得讓學生獲得大量的有關德育的素材。多數學生由于受閱讀面及時間限制所掌握的素材不夠豐富,應付寫作可能有些吃力,筆者就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收集或直接給學生提供相關的德育方面的素材。一是讓學生有針對性的在現實生活中搜集典型的德育素材,用真人真事直接使學生受到德育教育;二是讓學生直接在語文教材中獲得素材。現行語文教材有很多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美文,讓學生直接予以借鑒;三是提供書目讓學生在圖書室去借閱,獲得一手資料;四是引導學生在特定的影視節目中獲得這方面的素材;五是老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印刷資料等直接提供給學生大量的德育素材。學生通過搜集、整理、閱讀、觀看、利用這些大量的可歌可泣的德育素材,使他們的視聽得到震撼,心靈得到熏陶,這樣他們在資料的收集使用中得到德育的熏陶,這也體現了語文教育的人文性特點,使學生在喜聞樂見中受到很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3 凸現德育主題,體現三維目標,提高語文素養,深化德育教育
所謂主題,就是貫穿串文章內容、題材的基本問題、基本觀點,也就是作者經過對生活的觀察、體驗、分析、研究,并通過對材料提煉而得出的思想結晶。
關鍵詞:小學;作文;命題
作文命題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環節,講究作文命題藝術,做到命題恰當是作文教學的關鍵。好的作文命題不僅可以激活學生思路,啟動作文激情和興趣,引發寫作欲望和沖動,而且可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反之,則會抑制甚至窒息學生思維。所以,作文命題的好壞決定了作文教學的成敗。那么,作文命題怎樣才算恰當、科學,才有利于激活學生思維呢?
一、進行巧引妙滲
《語文教學大綱》中說:“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笨尚W低年級的學生自覺動腦、動手能力差,還不知道有意識地去看、去聽、去想,這就需要老師去引導,去滲透,引導學生積極地去觀察、分析周圍的人、事、物。結合實際教學中學生的知識反饋的情況,及時地適當地滲透一些新知識。當然,教師也可以通過朗誦入境、感情交流、角色表演、音樂渲染和媒體展示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巧引妙滲,這些活動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而且有助于老師了解學生的環境意識狀況,引導學生實踐積極的環境行為。
二、命題要符合學生心理
研究兒童心理,留心兒童生活,就會發現,他們幼稚、好奇、天真、求異、任性。正對這些特點,教師指導作文時命題就不能成人化、一般化,命題力求顧及兒童的心理特點,不落俗套。如果命題符合了學生心理,是學生想說的心里話,學生又有切身感受和體驗,就易打開聯想的翅膀,如同一顆小石投入學生心湖,立即會激起層層漣漪,從而引發創作的沖動。所以,好的作文命題無論是其內容還是其語言表達形式,都應該引起學生的美感,符合學生的心理、情趣、意志和興味的需要。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捕捉材料則是寫好文章的重要一環。要引導學生去細致地觀察生活、認識生活、分析生活,學會在生活中捕捉材料。如班會課是捕捉材料的一個窗口。老師批評了誰,表揚了誰,這些內容都可以以日記的形式寫成不同性質的文章;家庭生活中的一些變化,如生活條件、人與人的關系發生變化等。學生積累了大量寫作的材料之后,自然會有感而發,再加上適當的指導,學生就能寫出具有真情實感而不是空洞、無病的文章了。
三、命題要對學生有啟發性
形象思維是兒童的思維特點,這就要求教師所命的文題富有啟發性。我在設計作文題目時,很注重題眼,力求每個題目都像一把啟迪學生想像大門的鑰匙。生活是創作的源泉,也是學生作文的活水源頭。葉老說:“訓練學生作文,必須注重于傾吐他們的生活積累”,也就是說,作文教學必須密切結合學生實際,涉及其生活積累,挖掘其生活庫藏,從而觸發他們情感的神經。要喚起學生創作沖動,關鍵在于使學生都能夠樂于“傾吐”,都能夠積極地挖掘“生活積累”來主動“傾吐”。因此,作文命題必須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寫最熟悉的人或事物,想方設法調動學生情感的神經,讓學生說想說的話,寫想寫的事,論能論的理,才能最大限度地開啟文思,寫出好的文章來。
四、作文命題滲透德育教育
(一)要深刻把握作文題目中所蘊含的德育教育因子。比如,給學生命題作文《我們家鄉的變化》時,可以引導學生從宏觀和微觀、從表象到內容表達對家鄉可喜變化的贊嘆,挖掘這一變化背后的深層次原因,進而引導學生表達對黨和政府的深切熱愛之情。
(二)要掌握好作文教學德育教育的切入點。教學中充分把握好語文學科的優越性,積極探索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用好語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準德育切入點,加強德育滲透。作文教學德育教育的切入點引作文題目、題材和體裁不同而各有不同,教師在講評作文前應當形成清晰的思路,從細微處入手恰當地進行德育教育。如在講評《母親節》作文時,可以從“母親節的由來”、“我最想對母親說的話”、“母親節我為母親做點什么”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和親情教育。
(三)要引導學生在作文時深入觀察社會,進行人文精神和人格精神的教育。當今社會紛繁復雜,各種思潮相互激蕩,小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形成時期,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多觀察社會,幫助他們分析社會現象,通過理性的思考和真摯的筆觸,讓他們明事理、知廉恥、辨榮辱,進行人格培養和人文精神的熏陶。
四、命題要小、要有空間
請先將下面的題目補充完整,然后作文。
為了
要求: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②字跡清楚,600字以上;③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
【名師導寫】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边@些表述已發出在寫作中傾注個人情感、提升自身素質的指令,具有鮮明而正確的導向。而2007年廣西桂林市中考作文題“為了”,就體現新課標精神,著眼于考生情感與素質,直指向學生的精神世界,有助于考生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和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寫好此作文題,還得做到三個“必須”:
一、必須補靚標題。這是一個半命題式作文題目,首先要補好題目,補的內容應該是表示值得慶賀的人、事、景、情、理, 因此所寫選材范圍很寬泛,可以寫為了考上一個好的學校,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為了日后生活更幸福等等,但是這樣寫,比較俗套,不妨換個角度立意擬題,如為了母親的微笑,為了遙遠的夢想;還可以跳出自我的小圈子,如為了祖國的天空更蔚藍,為了社會更和諧等等,這樣文章會更新穎大氣。
二、必須充實內容。文題是一個表示目的的詞組或句子,而這個目的的實現勢必要經歷一個艱辛而有趣的過程,就是說這期間可能有過傷痛,有過猶豫,有過彷徨和矛盾;你做過什么,有過哪些努力,或者你想怎樣,如何看待這些事情等,要將它表達出來;或者應該如何去做,呼吁人們怎樣去做,不應該像目前這樣(這種寫法多以否定現狀為主),文章的重心就在這兒。小至身邊小事,日常生活,大到環境保護、國家建設等都可以寫,力爭寫出自己的真切的體驗與感受,展示自己對生活的理解與體悟,這樣內容才充實,文章才有含金量。
二、必須突破創新。無論是選材還是立意,力爭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要在“新”字上下工夫,切口要小,挖掘要深。大家可以結合國內外近期發生的大事,選取與自身經歷、體驗有關的人、事、景、物、情、理,這樣,從多方面展開聯想,從而挖掘出新穎、深刻的立意來?!拔捏w不限”,是提示我們可以放膽創新文體,如書信日記、實驗報告、童話寓言、病歷證明等,只要是主題需要,只要考生擅長,都不妨一試。
【滿分佳作1】
為了信念
桂林一考生
如果我是山,就站成一種尊嚴,讓山花燦爛、山風拂面,讓每一處角落都滲透夢的語言。讓我的信念在太陽底下展現。如果我是水,就流成一種磅礴,讓小船遠航,魚兒歡暢,讓每一股溪流都一往無前,讓我的信念隨風吟唱。
信念為理想導航。
面對堅實的鐵窗,我知道您的內心痛苦,面對空曠的牢房,我知道您寂寞難熬,面對鐵鏈套頭、鐐銬加腳、猙獰磨刀、豺狼捋袖,您一聲慘呼,鬼神泣,天地憤。然而這些日子里,您卻心系百姓,掛念江山。睡夢中,您還在祖國歷史長河中摸索,從炎黃子孫雄踞中華大地到秦始皇一統天下,您一件不曾落下。您伴著孤燈奮筆疾書,為的是讓華夏幾千年歷史在時間的輪軸上刻下印記。是什么力量讓您如此堅持,是信念啊,先生。是信念給了您力量,是信念讓您如此堅持,于是任下流謗議,于是任鄉黨嘲諷,于是任口誅筆伐,于是《史記》鑄就,于是汗青留名。先生,您成功了!世人會永遠記住您的名字:司馬遷。
哪里才有“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的美麗?哪里才有“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高雅?在這簡陋孤獨的茅屋中,曹雪芹先生,您還好嗎?我不知道是什么讓您仍然堅持。神已疲,身已鈍,本以為您引刀自絕;淚已盡,心已碎,本以為您引刀自裁;朋友棄,親人離,本以為您奔赴黃泉,而您卻活了下來,堅強如鐵,意志如山,先生,您可否告訴我:是什么讓您這般不愿放棄?是什么讓您創造了紅樓一夢的人間奇跡。是信念,是的,就是信念,因為您的信念,才有了寶釵的端莊,黛玉的優雅,湘云的開朗,妙玉的清高,熙鳳的潑辣,紫娟的聰慧,平兒的細致;因為您的信念,大觀園才得以溢彩,《紅樓夢》才得以流光。是信念讓您堅持,送您成功,直到燈滅魂斷,直到筆落人亡!
風吹起花瓣如同陣陣破碎的年華,決荒的古樂詮釋靈魂的落差,躲在夢與記憶的深處,聽花與黑暗唱盡夢魘,唱盡繁華。仲尼厄而作《春秋》,是信念;左丘失明著有《國語》,是信念;孫子臏腳,兵法修列,是信念。心即信念,舞臺即成功。心引領舞臺走向未來,信念為成功導航,奔向遠方。鑄就信念,懷抱夢想,走向成功。
【簡評】一、多種修辭秀文采??忌谖恼轮芯C合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如比喻、排比、對偶等,比喻用得生動活潑,排比用得氣勢如虹,對偶用得別出心裁,這一切使得文章的語言讀來如風行水上,氣韻暢通,文采飛揚。
二、旁征博引厚底蘊。文章中,考生借司馬遷、劉禹錫、曹雪芹、孔子等古代文化名人的事例來說明信念對夢想、對成功的作用,顯示出考生寬闊的閱讀面,厚實的思想底蘊。
【滿分佳作2】
為了那顆感恩的心
桂林一考生
風聲、雨聲、開考鈴聲,聲聲入耳;沉著、冷靜、穩重下筆,牢記在心。
――題記
“記住,作答時要沉著、冷靜,穩重下筆;不要浮躁,先易后難,慢慢把平日學過的知識回憶起來;另外,千萬不要忘記填寫姓名與準考證號,有什么事就舉手找監考老師啊……”
“哎呀,媽,您就放心吧!這些我都知道了,您還是回去吧,我馬上就要進考場了……”
“當當當――當當當――”開考的鐘聲響徹校園上空,我懷揣著父母的希望,老師的期待,朋友的祝福,邁進了中考考場。
考場里一片安靜,三十個人從容不迫地迎接人生旅途中第一次重要考驗,進行第一次重大的人生抉擇。面對黑板上方那面莊嚴的五星紅旗,仿佛覺得自己即將要開創出一番全新的天地,就要用喜人的成績來報答對我有養育之恩的父母了,心里一種驕傲的感覺油然而生。
為了那顆感恩的心,今天我也要好好表現。此時的我,心情十分激動,往昔的一幕幕又一一清晰地浮現在眼前了。
幼兒時期,我們孿生姐妹因為體質弱,免疫力差,爸爸媽媽一人一個走得最多的便是去婦幼保健院的路,常常是一日一趟,甚至有時一日兩趟三趟。
上小學以后,身體好些了,但是我們又總是不讓父母省心,這時期父母走得最多的便是到老師家的路。
上了中學,每日接送便又成了爸爸媽媽必做之事。
臨近中考了,父母做得最多的事,便是每天陪著我和妹妹復習,提示我們怎樣復習已學過的知識,整理零散的知識點,給我們鼓勁打氣,以緩解我們的壓力。
此時此刻,又是他們焦急地在考場外靜靜等待,等待他們兩個寶貝女兒的凱旋。
這一切,都讓我堅定“為了那顆感恩的心”而努力的信念。
“媽媽,爸爸,我愛您!”這句話已經深深地藏在我的心底很久很久了,今天終于讓我等到了表達的機會,我要痛痛快快地表達出這十幾年來你們對我們的愛!
有時,我也會自己問自己:難道是上帝早已安排好了這一切,用這根牽掛之繩將我們彼此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的嗎?
同樣的問題我也問過爸爸媽媽,“綠葉奉獻給了大地,陽光奉獻給了萬物。”說著爸爸媽媽摸摸著我們的頭,“爸爸媽媽就奉獻給了你們呀,小傻瓜!”
這使我想到孟郊的一句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為了這顆感恩的心,我手中的筆不停地運轉――
為了那顆感恩的心,我要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關鍵詞】深刻;審題;立意;閱讀
“深刻”隸屬作文評分標準里第二層等級要求――“發展等級”??梢娝哂凇盎A等級”要求,是作文“發展”必須突破的瓶頸,更是作文備考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因為作文不深刻則顯膚淺,膚淺則流于平淡,缺乏競爭力,更與高分失之交臂。 “深刻”涉及內容多,涵括面廣,在寫作中往往不知如何給力。其實,作文的“深刻”需要一個較系統的思維訓練,筆者認為不妨從如下三個方面給力“深刻”。
一、從審題角度提升作文的“深刻”度
審題是作文的第一步,不會審題,審題不深就被作文拒之門外,無法諳熟作文之道。因此必須對審題予以重視。在實踐中,我們驚喜發現了“通往羅馬”的多條“道路”。
(一)大小互化
1、化大為小,添枝加葉。
這類作文寫作范圍較大,面對大界限的話題,不能隨意為之,否則顯得空洞散漫。應選擇一個突破口,使它聚焦到一點,方能深入探討,這就需要對文題“添枝加葉”――在話題前或后添加其他語法成分或相關的內容。
(1)【2007】以“傳遞”為話題。
(2)【2009】談談與“常識”有關的經歷或看法。
“傳遞”是個動詞,傳遞什么,誰傳遞;“常識”為平常、普通的知識,考生雖不易偏離卻會因寬泛而顯得無從著筆。因而很有必要為它們“添枝加葉”如:
(1)A 技藝在傳遞中日益精湛,科技在傳遞中發展。(聚焦“技藝、科技”)
B民族精神之火需要傳遞,奉獻精神之火亦需要傳遞。(聚焦“民族精神、奉獻精神”)
(2)A感恩是常識,我們要牢記在心。(聚焦“感恩”)
B打破常識,與時俱進,改革創新。(聚焦“打破”)
2、化小為大,以小見大。
對這類看似角度單一的題目,我們不該停留在表層理解,要從看似“小”的話題中插入大內容、大道理,達到“窺一管而見全豹”之效。
【2010】以《與你為鄰》為標題。
對題中的“你”、“鄰”,若停留在某個真真切切的鄰居,那么立意就顯得膚淺欠缺意蘊,不妨對照范文中的實例:
A 與你(農民工)為鄰,我為你的偉大而驕傲,為我的渺小而羞愧。
B日本,與你為鄰,我們應當相互尊重、學習,共創更燦爛的文明。
(二)虛實相生
1、化虛為實,尋根究底。
這類題目往往顯得很“虛”,不能眼觀手觸??墒撬鼈円膊⒎遣荒馨盐?。只要展開聯想,我們能在生活某個熟悉的范圍里找到對應的實物。也正因為對社會生活的聯結,使得思考回歸本源更加深入。
【2006】以“雕琢心中的天使”為話題。
“天使”是神話傳說中的信者,現實世界里無以得見,可是我們依據天使“真、善、美”的特點,就可以在現實中找到相關的對象――親人、朋友、心中想象的某個形象、某種美好道德等。
A他們心中都有一個愛的天使,心存責任之天使。(天使有愛、有責任)
B我想起了媽媽。原來她一直希望我善良、真誠,像天使一樣美好?。ㄉ屏?、真誠的人是天使)
2、變實作虛,由表及里。
這類題目的信息實在,能從生活中找到原型??墒菍忣}時卻不能只停留在實在對象上,否則行文如同嚼蠟毫無意蘊。作者要展開聯想想象,透過表面實物,挖掘內部聯系。
【2008】以“不要輕易說‘不’”為題。
出題者絕不僅是讓考生討論實在的“不”字,對此題的思考則要聯系社會生活中的“不”有什么內在含義,深刻意蘊。
A說“不”在智者那里,是一種洞明世事的睿智拒絕。(“不”是睿智拒絕)
B說“不”就是選擇放棄、逃避。不輕易說“不”,這是一種堅強。(“不”是放棄逃避)
(三)聯結社會、人生,表達科學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高考作文絕不只是為了寫文章而寫文章,作文的目的是考察學生對某個問題的看法和思考,又或是引導關注社會現象,或幫助建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而且我們不乏看到“談談你生活中有關的經歷”“請你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和感受”這樣的要求,可見社會生活、個人成長歷程等是寫作的源頭也是創作的回歸。文章審題只有聯系生活才顯出生命,才顯出意義,也才會深刻。脫離社會人生的思考,一切立意都是空中樓閣。
1、紀念,為了不能忘記的過去;也為了更好創造未來。(對未來的思考【2005】以“紀念”為題。)
2、面對失敗與挫折,不要輕易說“不”; 面對未挑戰過的事,也不要輕易說“不”。(對生活的感悟)
3、勿忘“廉潔奉公”常識,生命之樹方能長青。(對社會現象和生命的認知)
二、從立意的角度提升作文的“深刻”度
立意,即擬寫題意。它是深刻的第二步。在寫總觀點與分論點時學生往往有詞不達意之困,即便思考聯結深刻,可是表達如果不得當也會讓深刻的力量減少一半。因此,立意也需給力。
1、精確選詞,善用修辭
(1)說“不”,在輕浮者那里,是一種無知淺薄的炫耀,而在智者那里,則是一種洞明世事的睿智拒絕;說“不”在意氣用事者那里,是一種狂妄的表現和無謂的犧牲,而在真正的勇者那里,則是一種大義凜然的堅守和毫不怯懦的抗爭。(運用對比手法遞進深入剖析題意,而且“輕浮”對“無知淺薄”,“智者”對“洞明世事”,“意氣用事”對“狂妄無謂”,“勇者”對“大義凜然”等精確的選詞都是體現嚴謹而深入的思維。)
(2)人不能忘本,“忘記過去意味著背叛”。高貴的心靈銘記苦難,咀嚼苦難過后,理智地紀念苦難。(運用引用,內容之間產生對比?!巴洝睂氨撑选保熬捉揽嚯y”、“理智紀念苦難”又體現“高貴心靈”。)
2、善用關聯,辨明邏輯
(1)語言不光是口頭上的,更重要的是心靈上的溝通。(遞進關系)(【2004年】以“語言與溝通”為話題。)
(2)對一般常識,我們嚴格遵守;但某些常識隨著科學文化的發展而顯出其不合理性,我們就要打破常識。(轉折、對比)
(3)假如溝通是一扇門,那么語言就是這扇門的鑰匙。 (假設、比喻修辭)
(4)紀念,為了不能忘記的過去;也為了更好地創造未來。(目的、遞進)
(5)傳遞中需要發展,發展才是傳遞的根本目的。(對比、遞進)
可見,擺脫對句意的一般陳述,運用常見關聯詞能多角度解讀話題,助擬意深刻一臂之力。
3、運用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的句式闡述社會生活、生命成長之理。如:
(1)為人子女,應對父母常懷感恩之心,有報答之情,因為這是常識。(是什么、為什么)
(2)愛,是天使的化身。天使,是用愛雕琢出來的。(是什么、怎么樣)
(3)恰如其分的語言表達,利于親情的溝通。(怎么樣)
三、從積累的角度提升作文的“深刻”度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積累就是寫作的源泉,它兩者好比根與花的關系,根深才能葉茂、花紅,同樣,閱讀積累多了,寫作才能得心應手。上海特級教師程紅兵曾說:“書讀得多了,才形成了思想。尤其哲學對人的提高是極為重要的,它能幫助人培養自己思維的深刻性、認識上的整體性、人格上的進取性,使人站在新的高度?!?閱讀有助于幫助積累,幫助學生突破表象,深入認識,提升思想高度。這和寫作形成“深刻”是密不可分的。而且程老師還說:“如果一個學生的知識面狹窄,不單無法和教師產生共鳴,而且妨礙學生個人的成長。文化素養的缺乏會造成人身與社會經驗的缺乏……學生不該只是習題人,更該成為讀書人?!?/p>
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最后,在閱讀積累中應及時思考人生、生命,主動聯系相關作文題目,對已考的題目進行深加工,對可能考的內容作好預備,真正明白“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這樣。我們的閱讀積累必定能對寫作起到積極有益的幫助,幫助我們去了解生活、思考人生,提升作文的“深刻” 度。
當然,以上三方面訓練能讓學生把作文的審題立意積累變成一種愛好,把思考當成習慣,提升作文的“深刻” 度,但提升作文“深刻” 度的方法絕不止這些,這就有待我們不斷探究、不斷發掘,幫助我們的學生,令其作文立意由淺入深,由平淡變精辟,使作文綻放“深刻”之光華。
你們好!賴老師與你們相處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個月,但這三個月里。卻給我的教育生涯留下了濃郁的一筆。接你們班的時候,雖然對你們這個班早有所聞,但我很堅定。我相信憑我的努力,憑我的辛勤付出。憑我對你們無私的愛,我一定能幫助你們找到人生的目標,你們也一定能在美麗的丹霞找到童年的歡樂。所以,我精心設計了甜蜜的開始,絞盡腦汁地出一些適合你們發揮的作文題目,我努力地開張我腦袋里的游戲店。我最大的愿望是你們能健康快樂地成長,老師更強烈的愿望是你們必須是一群有愛心、心地善良的好孩子。因為我愛你們,我喜歡你們,我深深地明白來成就你們的首先是你們的品德和魅力。這期間,讓我們師生的情誼更加濃烈的可能就是我們一起用愛的力量去包容、關心漢鑫了。賴老師這三個月來的《愛的教育》的講座,已深深地打動了你們的心,甚至是你們的家長的心。今天,我們終于發現了漢鑫內心深處最善良的一面,他善良的光芒就是我們用愛的溫暖挖掘出來的。孩子們,漢鑫的轉變,已經證實了賴老師常說的:愛能創造奇跡!
今天,賴老師讀著你們寫給漢鑫的文章,我欣慰地笑了。一群多么純真的愛的小天使啊!因為,只有天使才能發現天使的存在。孩子們,老師要感謝你們,你們小小年紀,就能深刻地解讀友情蘊藏的深刻意義;小小年紀,就懂得要用愛去包容;小小年紀,就懂得立志要的撒播者。讀著你們飽含深情的文章,賴老師在憧憬著美好的未來——賴老師教出來的學生都是愛的天使,他們人人都生活在愛的天堂里,而且人人都是堅定不移的愛的傳播者。
在這里,賴老師也想告訴你們,能改變漢鑫的愛的力量,除了你們、老師,還有你們的家長,楠媽媽的愛心就深深地感動了賴老師。多好的家長??!你們看看我們現在美麗的教室,就是你們的爸爸、媽媽大力支持的結果。孝暢媽媽說得好:她支持孝暢盡力多關心他人,多做好事,做好事的同時,別人快樂了,她也快樂了,孩子們,你們是幸福的,你們得到的愛太多太多了。你們對大人給予的愛已經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但是,你們又有沒有思考過,我要如何回報即予我的親人、朋友、社會呢?你們是祖國、家長未來的希望,你們只有常懷感恩之心去充實地過好每一天,做最好的你,做老師、家長心目中的好孩子,在無愧于你獲取到的愛。孩子們,繼續懷揣著一顆純真、公正、善良的心執著地去的撒播者吧!
最后,賴老師想告訴你們:
愛是明媚陽光,給人溫暖;
愛是微微春風,吹暖心靈;
愛是綿綿春雨,潤物無聲;
愛是盛開的鮮花,給人以芳香;
愛是輕輕青青春草,美麗心野;
愛是清澈的溪流,滋潤萬物的成長;
愛是熊熊的火炬,點燃生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