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記敘文順序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倒敘是指根據表達的需要,將事情的結局或某個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然后按照自然時序所進行的敘述。但是,倒敘并不是由“尾”至“頭”的整個逆敘,而是局部的“倒插”。
通常情況下,恰當地運用倒敘手法寫作,可使文章變得曲折有致,造成懸念,引人入勝;可使文章結構富于變化,避免平鋪直敘;可增強文章的可讀性和感染力。
【即學即練】
閱讀下文,完成文后各題。
木匠“刨師傅”
李宣華
刨師傅來自江西。村尾艄公廟精美的木雕窗花,村頭觀音橋沒用一釘一鉚的丹楹刻桷,村后李氏祖厝氣勢恢宏的碧瓦朱甍,無不讓人驚嘆他的手藝。以至于時隔20多年,由刨師傅巧手建造的木瓦屋早已被鋼筋水泥房替代,父輩一代還常常想起他的手藝,想起他的憨笑,想起他在村里修建屋呀倉呀橋呀廟呀時的點點滴滴。
叔公說,刨師傅不姓刨,姓曹,第一次到村里做木工時,才20出頭,做工細,手頭快,尤其刨得一手好板花。在老家的客家方言里,刨和曹,音相近,于是大家都叫他刨師傅。說來遺憾,村里人至今不知道刨師傅究竟是江西哪里人。刨師傅手藝好,人品好,做事從不偷懶。那時,做木工活兒,點工計費,起初2塊錢一天,好多個年頭后才升到8塊錢一天。隨著手頭一年年好轉,勤快的村里人開始添置谷倉、家具,木工活兒做不完。其間,有不少木匠師傅到村里找活干,大家總覺得比不上刨師傅,寧愿拖延些時間,也要等著刨師傅。
有一年夏天,一個中年人急匆匆翻山越嶺進村。那是刨師傅的老鄉,剛從江西出來,給刨師傅帶來消息,刨師傅的女兒在家得了重病,家人急等他回家。刨師傅抱頭號啕大哭。那天,他正給我叔公做木工活。他找到叔公,說這些家具只做到一半,你能找到合適的師傅就叫合適的師傅做,如果等我,可能要擱置些時日,具體要等多長還說不清楚,所做的20多天就不要算工錢了。消息傳遍小村,村民連夜有錢的借錢,沒現金的甚至翻箱倒柜拿出家里值錢的銀元、首飾,為刨師傅湊了上千元。
眨眼已是第二年春天。原本刨師傅每年都是過了正月就來,可他過了3月也還沒來。夏天過去了,還沒來。心細的叔公給刨師傅放在家里的鐵鋸,抹了防銹油。次年春天,刨師傅依舊沒有來。有人提議,寫封信給他。這時,大家才發現竟不知他的名字和地址。還是叔公有耐心,他勸大家不要著急,還是再等等吧。
果真,第三年春天,刨師傅來了,帶著因惡性腫瘤截去右肢的6歲寶貝女兒英子。他沒有帶現金出來還大家。他說,只能慢慢還了,家里欠下的債務不止村里這些。他繼續為叔公做家具,工錢還按兩年前的5塊錢算。英子吃住在叔公家,每天1塊錢伙食費另付。叔公說,工價已漲到8塊錢了,你按8塊算吧。為此,刨師傅十分堅決:那時就是5塊錢一天,是我給耽擱的事,你沒有怪我,我怎么還能多收你錢呢?幾番“討價還價”后,刨師傅才勉強同意折中算。
到后一年8月,刨師傅借的錢還清了。出村那一天,村中老少都去送他,送了一道又一道山梁。
(選自《人民日報》2013年3月30日,有刪改)
【專項訓練】
1.本文采用了什么記敘順序行文?作者是如何進行敘述的?
解題思路:閱讀時,同學們要注意文段的起訖點,準確地把握文章的結構,從而正確判斷出文章所采用的記敘順序。
【拓展練習】
2.聯系上下文,從描寫角度出發,賞析文中的畫線句子。
解題思路:通常情況下,描寫可分為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具體操作時,同學們可先找出此句在文中的位置,然后結合上下文分析即可。
1、時間順序:即按照事理發展過程的先后來介紹某一事物的說明順序。凡是事物的發展變化都離不開時間,如說明生產技術、產品制作、工作方法、歷史發展、文字演變、人物成長、動植物生長等等,都應以時間為序。
2、空間順序:即按照事物空間存在的方式,或從外到內,或從上到下,或從整體到局部來加以介紹,這種說明順序有利于全面說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說明某一靜態實體如建筑物等,常用這種順序。
3、邏輯順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內在邏輯關系,或由個別到一般,或由具體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現象
(來源:文章屋網 )
縱觀近年的中考語文試題,中考記敘文閱讀命題趨勢較為明顯。內容上,設題將更加貼近新課標的閱讀目標要求。整體閱讀的考查比重仍會不斷加強,選材的內容會呈現出更豐厚的文化內涵、人文素養。綜合性、探究性的試題越來越引起重視。學科知識的交叉、綜合和滲透,必將有所體現。選材上,閱讀材料繼續由課內向課外延伸。由于語文課程標準突出地強調了文學作品的欣賞與評價,文學作品的閱讀材料與試題也呈增多的趨勢。題型上,傳統的題型仍有保留,新的題型亦有所體現。主觀性試題所占的比重將越來越大,有完全取代客觀性試題的趨勢。考題更關注考生的知識與能力、體驗與感悟,體現其閱讀個性。對文章整體感知、理解、領悟以及考查學習方法、表述閱讀心得的創新型試題將會增多,且更具開放性。應注意的是,對文章思想感情的把握將會呈現出更大的靈活性、開放性;對文章寫作特色的考查將會更加靈活;對學生語言表述、思維創新等方面的要求將會更高。
[考點解析]
把握記敘要素。閱讀記敘文,反握記敘的要素,是了解全文內容的基礎和關鍵。對時間和地點要素的把握,一要注意連續時間和地點的整體過程,找出這些時間、地點間的內在聯系;二要注意背景知識,把時間、地點要素與時代背景聯系起來。分析人物要素,要弄清各個人物之間的主次差系,弄清主要人物與次要人物分別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是閱讀記敘文的基礎,而真正把握事件這個基本要素還包括挖掘事件的意義,理解它們與主題的密切關系。記敘文的各企要素在交中各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彼此間又有著密切的聯系,閱讀時一定要注意這種聯系,防止片面、孤立地分析某個要素而忽略其他。同時還要注意,分析記敘要素應當與對主題的理解結合起來。
辨析記敘線索。無論記敘文在組織材料時運用哪一種記敘方,都必須使材料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因此好的記敘文都有一條清晰的線索。或者以時間的轉移、空間的變換、思想感情的發展為記敘線索,或者以具體的問題、物品貫穿全文。如能在閱讀時抓住統領全篇的線索,就能對文章的結構條理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因此,把握記敘的線索也是記敘文閱讀的一個重要方面。而要想準確地把握記敘的線索,首先是要吃透原文,弄清人物之間的關系和事件的來龍去脈,然后在此基礎上,分析各個材料之間的聯系,揣測這些材料是憑借什么聯系在一起的。弄清了材料的有機聯系,也就找到了文章的線索。
理清記敘順序。記敘文以寫人記事為主。因表達主題思想的需要,必須要對記敘的材料作一個主從、先后、詳略的安排。記敘人的活動和事件的過程,可以按照時間先后或事件的發展過程來寫;也可以打破事件本來的發展順序,把結局或發展過程中的某一突出事件提到前面先寫,然后再回過頭來按照事件發生發展的順序敘述;還可在敘述過程中暫時中斷,插入另一段與中心有關的內容,然后繼續進行原來的敘述。這就形成了記敘文的順敘、倒敘、插敘等敘述方式,這也成為記敘文體的一個特點。閱讀記敘文,把握文章記敘的順序,應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即分辨文章記敘順序的類型,思考文章為什么要運用這樣的順序,如此才能獲得較好的閱讀效果。
理解描寫、議論和抒情的作用。記敘文的主要表達方式是記敘,但還常常輔以描寫、議論和抒情。描寫、議論、抒情的運用能使文章文情并茂,使所記敘的人物血肉豐滿,栩栩如生,使所寫事件細致生運,使文章的思想感情更為鮮明突出。閱讀記敘文,理解文中的描寫、議論和抒情的作用,是把握全文內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徑。描寫是對人物、事件和環境等所作的繪聲繪色、細致入微的描繪與刻畫。在記敘文中,敘述和描寫往往是相輔相成的。描述手法運用得好,能使人物、事件和景物再現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動。記敘文中的議論,一般是先敘后議,使讀者提高對所敘事物的認識,增強文章的思想深度;也有先議后敘的,可以使讀者很快進入到對將要敘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對下文的密切注意。有些記敘文中,作才不直接對所寫的事物發表議論,而是由文章中某個人物去發表議論,作出評價。記敘文中議論的目的都是為了點明和加深所寫事物的意義,其中有的議論就是文章的中心意思,起著統領全文的作用。因此閱讀時對記敘文中的議論要細加揣摩,注意它與敘述、描寫的關系,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記敘文中的抒情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作者在記敘的基礎上直接抒發自己對事物的思想感情,閱讀時只有在掌握了產生這種感情的依據之后,才能更深刻地受到感染。還有一種是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敘述、描寫的字里行間都滲透著作者的思想感情,閱讀時要注意在情景交融、情事結合的內容中去接受感染和美的熏陶。
分析、體味重點語句和關鍵詞。記敘文中的關鍵性詞語,是指那些有助于揭示文章中心思想、包含深刻思想意義的詞語。關鍵句子則主要包括5種:點明題旨的句子;描寫、議論、抒情的句子;總結全文的句子;引用的句子;起承轉合的句子。正確分析和體味記敘文的重點語句和關鍵詞有助于把握文段的意思和全文的主旨。重點語句和關鍵詞的作用可從兩個方面分析。從結構上,常起承上啟下(過渡)、總結上文、領起下文的作用;從內容上,常有開篇點題、設伏筆、作鋪墊、深化中心、點明主旨(畫龍點睛)的作用。對重點語句和關鍵詞的分析可以從下列幾個方面著手:一要結合特定語境,分析詞語的含義;二要注意詞語的感彩,判斷詞語的特殊含義;三要注意句中的言外之意;四要結合具體的語境分析句子的深層含義。生動、形象是記敘文語言的特點。揣摩記敘文的語言除了要注意上述問題外,還要從其表達方式、修辭手法等方面去分析和體味。
探究、欣賞文本內容與藝術特色。探究能力是立足于文本又超越文本的閱讀能力。這類試題的特點往往是要求在閱讀中敢于對作品的內容和寫法作出自己的判斷,提出自己的看法,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等。它可以是對文章內容(主題、觀點、人物、情感等)進行多元化的解讀,進行有創意的表達;也可以立足文章內容,聯系自然、社會生活與自我體驗,就某一方面發表自己的創見;還可以對文章質疑,與作者對話。就文章內容提出自己的疑問、意見或建議。解答時應注意,探究要在“吃透”語段的前提下進行,觀點的創新要聯系現實,質疑對話要言之有據。欣賞是閱讀的最高層次,是閱讀能力的頂點。當然,中考只是要求對作品進行一些初步的欣賞,主要是欣賞作品的情感、形象和語言。在閱讀過程中,需要結合作品內容說出自己的情感體驗,能夠分析作品形象的特點和作用,能夠分析出語言的表現力及特點。
[備考策略]
注重提高閱讀能力。對記敘文閱讀的備考首先在于一個“讀”字,沒有一定的閱讀積累,就不會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也不會有靈敏的語感。所以,要多讀一些典范的文質優美的記敘文。讀多了,語言感受能力便會自然而然地形成,從而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
論文摘要: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聽、說、讀、寫、譯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五項基本技能,這五項基本的語言技能,既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也是相互制約和相互促進的,要提高初中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就必須從聽說入手,并通過朗誦、閱讀、翻譯等途徑,才能更好地發展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技能,因此,本文主要以一次記敘文寫作訓練為例,談談如何進行英語作文課的講解及指導的方法。
一、初中英語記敘文寫作內容分析
要上好一堂英語寫作課,就必須有的放矢地讓學生知道寫作的內容、寫作的要求,因此,對記敘文寫作內容的分析是勢在必行的。記敘文是初中英語寫作過程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文體,所謂記敘文,就是以記敘人物的經歷或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為主的一類文體形式,一般來說,記敘文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是以寫人物為主的,圍繞人物來組織材料的文章,這類型文章可以以人物為中心敘述一件事情或者幾件事情;二是以事件為中心的記敘文,即圍繞事件來組織材料,一般可以以事件為中心去寫一個人的活動過程或幾個人的活動過程;三是以寫景狀物為主的記敘文,這類型的文章主要以“物”為中心,來記敘一件事情。在英語寫作訓練中,要寫好記敘文,需要掌握以下幾點:1.要寫清楚記敘文的“四要素”,即人物、時間、地點、事件。2.寫作時要明確中心,突出重點。3.記敘文要按照一定的敘述順序進行,一般可以按照故事或者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來敘述。4.英文的敘事有時態之分,因此,記敘文一般為記敘過去發生的事情,所以,通常用一般過去時進行敘述,但是也要按照具體要求、具體情況而定。
以寫人為主的記敘文,要注意人物的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等,并要圍繞這個“人”的某一性格特點或者品質特點進行描寫,這樣才能有所突出的進行記敘。
以寫事為主的記敘文,就要注意交待事情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物、原因、結果),應該注意描寫先后順序以及記事的相對完整,注意把握好事情的開始、發展、及結局;以寫景為主的記敘文,應該注意景物的主要特征,景物描寫的層次,以及人與物的情感交融;以狀物為主的記敘文,通常是借物喻人,主要是通過狀物來表達作者的自我感受。
在寫作過程中,對主題要審準,審清,經過細致觀察后,按一定順序和層次進行切題的敘述,大部分敘述文依據某事的發生、發展過程和經過進行敘述。對人、地和物的描寫要注意由表及里的描寫,如對人物,應客觀上描寫其外貌,在此基礎上,突出其才能、特點、外表及內心是描繪其特長及心理素質方面的內容。對事物的描寫,可由近到遠,或由遠到近,也可按順時針或逆時針的方向進行。
二、初中英語記敘文寫作指導方法
以下將以“My Best Friend”為題目,分析如何進行寫作指導。
首先,采用溫故而知新的方法,先復習七年級上冊《Good friends》一課的重要詞匯及短語,并利用多媒體展示于同學們面前,如:gentleman-gentlemen, enemy—enemies, behave, honest, I agreed with…; Will you please not do sth.?/Will you please do sth.?…(并讓學生跟著進行朗讀,加深印象。)
然后再引入寫作話題,我們已經學習了《Good friends》一課,剛才也復習了文章的重點詞匯及短語,相信大家對“friends”的概念已經不再陌生,那么,今天我們要進行的寫作訓練,就是圍繞著“My Best Friend”為題目,進行的寫作訓練。請大家先擬好提綱,然后,我們一起討論一下你們自己最好的朋友——他/她是一個怎樣的人,寫作的要求為:
介紹一下你選擇朋友的標準,并描述你一位最好的朋友,運用你學過的一些形容詞的比較級,60詞左右。
接著讓同學紛紛進行發言,先作口頭語言的交流練習,有同學開始發言:I like to have friends who are different from me, because we can learn from each other. 又有同學接著說:My best friend is Li Hai. He is taller than I, and I am heavier than he. 還有同學接著說:My best friend is more outgoing than I. We both like sports and we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so we often play basketball after school.
經過這樣的口頭練習,學生就能掌握作文的基本脈絡及內容,在進行寫作訓練時,則會下筆如有神了。
三、結束語
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聽與讀的技能屬于語言信息的輸入過程,是語言的接受技能,而說與寫則是語言信息的輸出過程,是語言的生成技能。非常明顯,語言的輸出是建立在輸入基礎之上的,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與寫作能力,就必須加強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與閱讀能力,只有達到了足夠的語言輸入量,才能有效地圍繞所理解和吸收的口頭及書面信息開展說和寫,以達到提高學生整體英語運用水平的目的。因此,教師應建立在聽與讀的基礎上寫作教學,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
參考文獻:
1.趙永青 從語篇思維模式看英文寫作教學,《現代外語》2005.2
一、強化學生寫記敘文的動機
初中生正處于心理逐漸成熟的階段,寫作動機尚不明確,因此教師在進行寫作指導之前,必須對學生加強寫作動機教育。強化寫作動機,是寫作教學事半功倍的首要手段。
第一,變革記敘文寫作教學組織形式,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為了有效激發學生的寫作動機,教師要不斷變革寫作教學組織形式。要讓學生對寫作產生興趣,就必須采用多種方法,使學生感受到寫作的魅力。以寫人和記事為主的記敘文更容易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在指導時應該喚起學生對自己某種生活的回憶,激起相應的情感體驗,使之產生表達的欲望。具體來說,在教學中可以通過活動加以引導。如以“挫折”為話題的作文,可以先讓學生講講自己在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或是困惑。學生可能會提到來自家庭的煩惱,來自學習方面的困惑。接著教師就學生提出的困難和困惑組織大家討論,讓大家暢所欲言,然后討論如何解決這些困難,爭取讓每一個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闡明自己的理由。還可以就學生關注的或是一些敏感話題展開討論或辯論,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通過文章來表明自己的觀點和理由,讓他們表達出自己真實的想法,讓他們有話可寫。在一種輕松的氛圍中,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想象等因素激發學生寫作動機,學生自然能產生強烈的寫作欲望。
第二,減少記敘文寫作內容限制,營造寬松寫作環境。傳統的寫作教學常常是教師給學生布置一個命題作文,這種方式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形式上對學生的寫作內容都加以了限制,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實際情況,抑制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如果教師在布置作文時能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生生活實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事先在學生中征集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加以挑選,甚至讓學生一起參與命題,重視學生的內在情感需求,針對學生的情感特點進行命題,就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寫作動機。每次布置作文時,嘗試減少對作文命題的限制,多采用半命題、話題作文形式,或出幾個題目讓學生自主選擇他們感興趣的,學生才會有話可寫。
第三,轉變記敘文寫作評價觀念,建立寫作激勵機制。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給學生的寫作評價不夠及時。個別教師過了至少一個星期才將作文的意見反饋給學生,而這時學生對上次寫作的期待心理已經消失,印象淡漠,反饋意見作用并不大。教師應轉變寫作評價觀念,在寫作評價時除了要給予鼓勵外,還應讓學生及時地知道自己作文中的問題。評語應有針對性,而不是流于形式。
二、凸顯記敘文文體特征
第一,充分體現記敘文的“六要素”。完整的敘事是記敘文文體最明顯的特征。就是要交代清楚什么時間,在什么地點,哪個人或哪些人發生了什么事情,事情的起因緣于什么、經過了什么過程、取得了什么結果。這樣寫出的文章記敘的文體就比較明顯。
第二,要有一個相對完整的故事情節。無論是寫人、寫事還是寫景,既要寫成記敘文,就得有個故事情節。或一人一事,或一人多事,或多人多事等。
第三,要巧妙體現出記敘文的順序。初中階段常見的記敘順序有順敘、插敘、補敘、倒敘四種。寫記敘文這種文體,就要在寫作時充分體現這些寫作順序。
三、建立記敘文寫作教學的梯度
要使記敘文寫作教學真正成為幫助學生發展的重要陣地,就必須建立記敘文寫作教學的梯度,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的梯度訓練應該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文體目標要求記敘“六要素”,認知目標要求“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結合實踐經驗,我初步構想初中三年的記敘文寫作教學梯度訓練如下:
七年級:能將記敘“六要素”記敘清楚;作文中心明確,能圍繞中心選材;能通過語言、動作的描寫塑造人物形象;通過神態、心理的描寫展現人物神韻;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描寫景物,能確定觀察的立足點;能用修辭手法寫出景物特點;結構方面開門見山,直接點題;注重培養仔細觀察的習慣,多讀多寫,將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記錄在素材本上。
八年級: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描寫一個人;可靈活運用多種描寫方法塑造人物;根據中心安排詳略;能夠調動人體的感官描寫景物;使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學寫環境描寫,烘托主題或襯托人物心情;結尾點題,深化主旨;學會寫提綱、養成修改文章的習慣。
九年級:學會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故事情節一波三折,引人入勝,銜接過渡,巧妙無痕;綜合運用多種修辭來文章的色彩;讓文章的形式與眾不同(參考:小標題、并列結構);讓敘述的事件既生動又深刻;養成修改文章的習慣。
參考文獻:
[1]陸豐.關于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的若干思考[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