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字幕2018免费版2019,久久国产劲暴∨内射新川,久久久午夜精品福利内容,日韩视频 中文字幕 视频一区

首頁 > 文章中心 > 會計學基礎知識點

會計學基礎知識點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會計學基礎知識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會計學基礎知識點

會計學基礎知識點范文第1篇

【關鍵詞】項目化教學;高職;電算化

會計電算化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工作,但高職在教育過程中重理論、輕實踐的教育模式卻屢見不鮮,這就導致了學生在畢業(yè)之后難以快速融入到社會中,影響了學生的就業(yè)。本文以項目教學模式下的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yè)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出發(fā),討論了改善電算化專業(yè)教學的建議。

1.項目化教學簡介

項目化教學最早是由美國教育學家和加拿大教育學家共同提出的。該方法認為,知識是有人們在一定的工作環(huán)境中由學習者主動完成的。在這一教學模式下,教師起到的是引導作用,結合崗位的要求將職業(yè)技能劃分為多個子項目,有學生進行分組討論與學習,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德國將該方法運用在職業(yè)教育過程中,強調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該方法在上世紀末引入到我國的教育中,因為該方案的效果良好,因此取得了很好的實踐效果。

項目化教學最大的特點就是通過職業(yè)崗位進行教學任務的安排,并將教學任務分為若干的工作情景,讓學生在模擬的環(huán)境中參與整個實踐活動,通過小組的形式完成整個活動,并學習職業(yè)中需要使用的技能和知識。在該教學模式中,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學生以獨立或團隊的形式完成特定的任務,教師要分析清楚相關崗位需要的技能,并將這些技能相互聯(lián)系,設計成模擬的工作環(huán)境,通過對學生的引導,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1]。

2.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yè)實踐教育現(xiàn)狀

高職院校的電算化專業(yè)是一個偏文科類的專業(yè),這一專業(yè)不同于工科類專業(yè),因此在進行實踐教學的過程中也不算容易,實踐分為學習第一二年每學期理論教學結束之后的實訓課程和第三年進行的綜合模擬實訓、實習,這一形式構成了高職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的主要模式。會計電算化與會計最大的區(qū)別在于,會計電算化要求該專業(yè)的學生對電算會計軟件具有熟練的掌握度。會計電算化專業(yè)是將會計知識理論和會計軟件操作技巧相結合的一種方式。如果將會計理論和會計軟件操作技巧相互分離,那么將不能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我國近年來雖然在會計理論結合會計電算化方面做過一些嘗試,但是還沒有取得較好效果。我國會計電算化教學現(xiàn)狀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

2.1課程與市場相脫節(jié)

社會對電算化人才的需求是多樣化的,高職院校對會計電算化專業(yè)的教學目標相對模糊,缺乏專門的針對性,專業(yè)發(fā)展落后于企業(yè)需求。課程體系建設還是以學科知識為主,沒有結合企業(yè)要求進行教學,導致培養(yǎng)出的人才缺乏就業(yè)市場。

2.2教學方式相對單一

我國電算化教育模式還相對傳統(tǒng),實行"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分離的教學模式,雖然學校配備了專門的時間設施和教師,但是實踐內容還較少,實踐也僅僅是在課堂上進行。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只會紙上談兵,一遇到實踐性的問題就會手忙腳亂。教學過程中還是以教師為主體,缺乏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的環(huán)節(jié),導致學生的技能水平較低,影響了教學效果。

2.3實踐性教學內容不全面

我國高職電算化教學還停留在單項實訓、綜合實訓的階段,這些實訓雖然會模擬實際的電算化場景,將電算化的工作分解到學生手中,但是通常讓一個學生對整個企業(yè)某一時期內的會計業(yè)務都進行處理,從而導致一個學生代替了整個會計部門。這樣的實踐方式雖然可以讓學生掌握一些電算化的基本操作方式,但是學生在將來工作中面對具體的崗位卻缺乏具體的電算化操作技能。當代企業(yè)中的會計崗位越來越細化,對于不同的會計崗位電算化也有很大的區(qū)別,這就要求高職在教學過程中針對電算化專業(yè)構建新的教學體系,按照會計崗位的需求對軟件進行實操,將實踐性教學細分為多個項目,每個項目以必備的崗位能力為支撐點,針對每一支撐點設計教學內容,這樣避免了傳統(tǒng)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的模式,從而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加快了學生適應崗位的速度,使電算化崗位和電算化教學相互銜接[2]。

3.項目化教學下的高職電算化專業(yè)實踐教育體系

3.1會計電算化職業(yè)能力目標與技能需求

項目化教學的核心在于以任務為導向進行教學,這些任務設計來源與電算化專業(yè)的就業(yè)要求。建立電算化實踐教育體系,首先要明確學生的職業(yè)能力目標。本文在對電算化崗位技能需求分析的基礎上,將高職就業(yè)定位于中小企業(yè)中的各種會計崗位,對這些崗位的工作進行綜合的分析和歸納,了解這些崗位對能力的需求,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以企業(yè)為載體構建會計電算化學習情境,讓每一情境都可以模擬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并將教學溶于會計崗位中,從而避免實踐教學與企業(yè)需求的脫節(jié)。

3.2構建基于項目導向下的高職電算化教育體系

3.2.1三級體系目標的建立

會計電算化的實踐性教學應該分為課內實訓、學期實訓、技能考核、頂崗實習四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是一級教學項目,針對每一級教學項目設置二級子項目。如果總賬模塊在實訓中,那么就要以掌握總賬管理系統(tǒng)為一個項目,并在此下設立處內、會計主管等崗位,出納簽字、主管簽字則為二級項目。出納要根據(jù)系統(tǒng)的憑證進行簽字并進行支票控制,并登記相關日記賬。這些工作處理的正確性也考核了學生是否掌握了正真的技能。

3.2.2構建知識體系

從三級子項目切入,要掌握每一個項目的支撐點,了解該項目必備的知識和職業(yè)能力要求。例如在進行總賬模塊實踐過程中,根據(jù)這一模塊設置的崗位開始對會計工作需要的職業(yè)技能和理論知識有掌握,制單人員要掌握相關財務會計的處理模式,并按照憑證填制要求填制憑證。出納人員要掌握出納必須掌握的理論,并根據(jù)正確的理論控制好票據(jù)和現(xiàn)金、銀行存款,對現(xiàn)金、存款進行合理的管控。這些技能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傳遞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課堂教學O方式進行學習,也可以組成小組進行學習,在小組之間相互點評,并有教師總結,讓學生成為理論的主體,激發(fā)學生對操作軟件的學習興趣,自發(fā)地投入到學習中。

3.3.3構建完善的評價模式

實踐性教學的另一重點在于教學效果的評價上,新的教學體系要求改變原來單一的評價模式,組成小組組內自我評價、組件相互評價、教師進行審核的評價體系。項目教學的模式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學生在完成項目任務的同時掌握職業(yè)能力。會計電算化這一專業(yè)的實踐性很強,實踐教學的考核要求對計算機的操作能力、學生的知識掌握都有涉及。考察學生的能力不能僅僅通過試卷的考核,要進行多維度的評價,構建多指標多維度的教學評價體系,合理地對學生進行考核[3]。

4.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電算化專業(yè)是一個偏文科的專業(yè),這就導致其實踐性教學不能像理工科那樣進行,這在一方面加大了電算化實踐教學的難度。我國高職電算化教育中重理論、輕實踐的現(xiàn)象十分常見,很多高職院校雖然配備了專業(yè)的實踐教學設備和教師,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按照專業(yè)要求進行教學,導致教學效果低下。本文針對項目化教學模式下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yè)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進行論述,希望對我國電算化專業(yè)的教學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葛新旗.項目化教學模式下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yè)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初探[J].中國林業(yè)教育,2014,04:51-53.

[2]葛新旗.項目教學模式下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yè)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職業(yè)教育(下旬刊),2013,04:64-66.

[3]張秀霞.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yè)課程體系改革與建設[J].教育與職業(yè),2007,12:134-135.

會計學基礎知識點范文第2篇

【關鍵詞】高職教育 教學改革 教學探討

一、《會計基礎》教學的現(xiàn)狀

(一)《會計基礎》教學中有很多專業(yè)概念和科目名稱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吃力

目前高職會計專業(yè)學生一入學學習的專業(yè)課就是《會計基礎》,該門課程涉及到很多專業(yè)概念,很多學生的反映是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也比較抽象。甚至存在個別學生聽不懂而對這門課程失去興趣的現(xiàn)象。至于科目名稱,很多學生存在概念不清,容易混淆的情況。比如“應收賬款”和“預收賬款”,“應付賬款”和“預付賬款”,很多同學往往區(qū)分不了它們的不同點。很多學生只是機械地記住了會計科目的名稱,并不能透徹地理解和運用,練習題稍微變了形式,換一種形式考查,就往往用錯了會計科目。

(二)課程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聯(lián)系不是很緊密

《會計基礎》教材上講的都是一些會計學的基本理論和原理,介紹會計的基本知識體系,也講述了運用會計知識去處理企業(yè)中的業(yè)務問題。但是這些知識只有運用到實踐教學中去,通過會計的實踐教學才可以讓學生增強感性認識,真正理解、消化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運用能力。學以致用才可以更好地吸收理論知識。但是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很多教重視理論知識教學,輕視實踐教學,覺得實踐教學費時費力,課程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聯(lián)系不是很緊密,對實踐教學有抵觸。

(三)部分教師教學存在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的問題

《會計基礎》這門課理論內容比較多,如果在教學中靈活運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進行現(xiàn)代化立體教學,采取項目教學和翻轉課程的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將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單一教學形式變得生動易懂,直觀明了。然而部分教師存在講述方法單一,“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形式。上課缺乏和學生有效互動,學生參與度不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不高。學生普遍反映,教師上課沉悶,照本宣科,教學方式單一,對學習興趣不高。

二、《會計基礎》教學存在的問題造成的不利影響

(一)學生不能透徹理解和運用理論知識,不利于以后的專業(yè)課學習

該門課程涉及到很多專業(yè)概念,很多學生的反映是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也比較抽象。由于《會計基礎》是會計專業(yè)學生的入門基礎課,此門課程的教學目的是幫助初學者理解會計學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學會會計學的基本方法,了解會計學的知識體系,為以后后續(xù)學習《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稅務會計》等專業(yè)課打下基礎。如果學生在此門課程的學習中對概念沒有透徹理解,對會計原理和會計科目混淆不清,對賬務處理不熟悉,將不利于以后的專業(yè)課學習。

(二)重理論,輕實踐。導致理論知識沒有感性認識

《會計基礎》教材上講的都是會計學的基本理論,介紹會計的知識體系,也講述了運用會計知識去處理企業(yè)中的賬務問題。但是這些理論知識只有運用到實踐教學中去,通過手工做賬,模擬真賬練習等實踐教學方式才可以讓學生增強感性認識,真正理解、消化所學知識,做到學以致用。重視理論知識教學,輕視實踐教學,會導致學生缺乏實戰(zhàn)能力,對具體的賬務處理只是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也不利于理論知識的消化吸收。

(三)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從而影響學習積極性,不利于高職教育的發(fā)展

由于部分教師存在講述方法單調,上課缺乏和學生有效互動,導致學生參與課程程度不高,上課低頭玩手機的現(xiàn)象居多,學生對學習提不起興趣。上課遲到、曠課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這種情形將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基礎知識的掌握,不利于專業(yè)知識的掌握和高職人才的培養(yǎng)。

三、改善高職《會計基礎》課程教學的措施

針對高職《會計基礎》課程教學的現(xiàn)狀,提出以下幾方面的建議:

(一)教師應認真?zhèn)湔n,熟讀課本內容,精講課本理論知識

第一,由于《會計基礎》是會計專業(yè)學生的入門課,所以要注重基本理論知識的講述,把基本概念講清講透,給學生打好基礎。因此要求每個上課教師要認真?zhèn)湔n,熟讀課本內容,對課本內容融會貫通,這樣才能把理論講透。

第二,在具體授課過程中,教師要以“教學大綱”為原則,把課本重點的內容進行梳理,并引導學生對學習的要點進行歸納,總結。

第三,本課程的基本原理對于初學者理解起來有難度,理解起來比較抽象,這要求教師授課的時候理論聯(lián)系實際,多舉生活中的例子,從學生實際出發(fā),以學生能力為本位,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和特點進行精確的講授。

(二)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緊密結合

既要重視理論知識教學也不能輕視實踐教學,只要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緊密結合起來,才可以讓學生對理論知識增強感性認識,加深對課本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通過實踐教學,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操能力,鍛煉職業(yè)能力,對以后就業(yè)有幫助。筆者所在的學校會給會計專業(yè)的學生開設一門課程《會計綜合實操》,這門課程是《會計基礎》實踐教學的配套課程。《會計綜合實訓》就是讓學生在實訓室里面采取真賬實操的形式進行審核原始憑證,登記記賬憑證,賬簿和編制會計報表。通過這個實踐教學的配套課程,讓學生增強了實操能力,也加深了對《會計基礎》課程的理解和學習。

(三)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第一,教師應在教學中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生動的立體教學,采取項目教學和翻轉課程的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將使得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易懂。教師在制作演示文稿的時候應盡量使得課件生動,圖文并茂,多用圖表法,對于一些類似的知識點進行對比,最好附上與課程有關的小視頻,可以提高學生的上課興趣。

第二,教師上課時要改變講述方法單一,“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形式。上課要和學生有效互動,不照本宣科,讓學生參與到課程教學中來,可以采用分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暢所欲言,師生互動加強了,學生學習效果也大大加強,這樣他們才可以更好地學習這門課程。

參考文獻

[1]周成銀.《會計基礎》教學方法的探討[J].中國科技投資.2013(17).

會計學基礎知識點范文第3篇

關鍵詞:中級財務會計;教學方法;改進思考

中級財務會計是會計專業(yè)學生需要學習的又一門主干課程,與基礎會計相同,該課程中同樣是以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六大會計要素為中心展開具體項目的核算,而財務報表的編制同樣是本門課程的終結。該課程與會計實務聯(lián)系最為密切,對學生的能力要求較高,是學生從業(yè)所必備的知識。因而在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下,教員應該對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從業(yè)水平。在此,特談談個人對課程教學方法以及改進方法的思考。

一、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方法

1.演繹法

演繹法是財務會計教學方法中的一種,也是許多教師授課時經常采用的方法。運用這種方法時教師往往按照教材以及輔導資料的內容,先講解概念、意義、分類及其作用,然后再進行具體的案例核算。這種講述方式從抽象延伸到具體,適合具體理論的學習和簡單掌握,實際的操作性并不強,學生往往死記硬背,題目稍微轉變或增加核算業(yè)務,學生就難以解題。

2.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也是財務會計教學方法中常用的一種。對學員來講,運用案例教學方法,可以加強學生會計學基礎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使學生理論結合實際,將所學內容靈活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來,符合會計學實際應用性的目標。學生通過親自動手編制會計憑證和資產負債表,不僅能夠熟練應用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還能逐漸具備獨立處理和解決會計問題的能力,增強學員的自信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3.實踐教學法

實踐教學法是財務會計教學方法的又一創(chuàng)新。會計專業(yè)本身就對實踐性要求很高,課程中需要核算的具體業(yè)務也很多,學生如果不深入地接觸和了解實際的業(yè)務,就不能切實體會到財務會計的分工和具體工作流程,學生可能會做一筆業(yè)務,但是對會計核算和管理的整體卻缺乏真正的認識。實踐教學方法,將學生放入特定的角色,或從采購人員,或從管理人員,或從審計人員的角度來做賬,將教材中抽象、繁瑣的文字和公式轉化為具體的業(yè)務,便于學生理解。

二、教學方法的改進思考

中級財務會計不同于其他學科,該課程理論知識強,內容更加繁瑣。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上述三種傳統(tǒng)教學方法運用起來都存在著一定的缺陷,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提出以下改進:

1.歸納法

針對演繹法存在教師滿堂灌,學生記不住的缺陷,可以采用更加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歸納法。歸納法是指教師顛覆先講概念后具體核算的套路,而采取先從實例出發(fā),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問題作為引導,迫使學生主動思考和分析,借以解決實際問題。這種方法將傳統(tǒng)的重視理論研究,忽略基礎應用的行為轉變過來,更加符合該學科的預期教學目標,同時還能使學員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對比分析法

相較于傳統(tǒng)的案例和實踐法,對比分析法更加行之有效。通過對比分析和對比做賬能夠增強學生對中級財務會計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做關于企業(yè)債券的業(yè)務時,可以分別從發(fā)行方和購入方的角度來做會計分錄,對比之下能夠更好地掌握持有至到期投資與應付債券的內容。通過這一方法的運用,學生學習不但不會感受到單調和枯燥,對知識點的掌握反而能夠更加牢固。當然,這一方法也不是盡善盡美的,只有在同筆交易中含有可以對比的特定雙方時才能運用,因而在實際教學中應將該方法與實踐法和案例法結合起來應用。

3.開放教育法

開放教育就是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從旁輔導的一種教學互動的方法。該方法是在學生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下所采用的教學方法。該方法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分層學習,更加注重教師的“導學”行為,在這種方法中,教師需要做的就是要正確引導學生,讓學生具有自主學習的意識。在實際應用中,可以建立自主學習小組,讓學生自己來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可以建立助學小組,讓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分析和理解角度。會計是一門需要不斷學習的課程,學生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無論是對高級財務會計的學習還是對職業(yè)生涯中遇到問題的處理,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而開放教育法是每個中級財務會計教師都要學會運用的方法。

學習是為了實踐,中級財務會計更是一門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它不僅教授學生基礎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會計專業(yè)技能,更要真正地應用到學生的工作中去。因而教師在授課時,要與當前的就業(yè)形勢相結合,運用適當?shù)姆椒ǎ囵B(yǎng)高分同樣高能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李玲.新時期高校財務會計實驗實訓發(fā)展趨勢探討[J].商業(yè)會計,2012(05).

[2]李松青.關于高職會計專業(yè)實踐教學體系的思考[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8(13).

會計學基礎知識點范文第4篇

關鍵詞:互動式課堂;會計學原理;教學質量

2010年6月6日的《國家中長期人才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指出,“必須大力提高國民素質,加快形成我國人才競爭比較優(yōu)勢,逐步實現(xiàn)由人力資源大國向人才強國的轉變”。高素質的會計人才培養(yǎng),國家人才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內容;為國家輸送更多的高質量會計人才也是會計教育工作者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

《會計學原理》是會計學專業(yè)及經濟管理類專業(yè)的大學新生接觸的入門課程,是學生今后從事經濟管理工作的基礎,也是學習會計學其它后續(xù)專業(yè)課程(如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等)的基礎。該課程理論嚴謹、系統(tǒng)性強,同時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不但掌握如憑證、賬簿和報表的會計處理的基本流程,更重要的是掌握會計處理的原理和思想,具備加工處理基本會計信息的能力,為今后更深入地學習其它專業(yè)課程提供必要的理論基礎和實踐能力。

一、傳統(tǒng)會計教學方式的缺陷

然而,目前我國大學的《會計學原理》課堂講述,很多老師仍然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即注重理論基礎知識的鋪陳與掌握,運用從一般到具體、從理論到實務的演繹方法,課堂教學沿用理論講解或者理論穿插一些實務案例。但是一般是以教師為中心,老師在講臺上講授和板書(多媒體教學下就是PPT翻頁),學生在講臺下面聽課記錄(往往被稱為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考核方法上死記硬背的內容仍然占有很高的比重。但是傳統(tǒng)會計教學模式教師處于絕對主導地位,課堂教學信息傳遞更多是從教師向學生單向傳導,從學生向教師傳導少,從而不可避免存在著不足,而且在素質教育和知識經濟的新形勢下尤其顯得突出:

1.思考不足,創(chuàng)造性被無形中抹殺。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更多是老師在課堂上頻繁持續(xù)的發(fā)出信號,學生在下面疲于接收老師的信號,對老師講授的知識點缺乏必要的思考時間,對于老師和教材上的觀點只是被動接受,缺乏對論點的質疑與爭鳴,因此,不能很好的鍛煉學生的專業(yè)思維,對學生的思維產生碰撞、裂變和升華;同時又由于課堂被教師主導著,時間久了,學生也就習慣了教師的一言堂,教師講什么內容,就聽什么內容,“要我學”的色彩濃厚,也逐漸放棄獨立深入思考,長期以往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也在悄無聲息中被抹殺了。

2.缺乏互動,學生不及時反饋的學習狀況。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下“教師滔滔講,學生靜靜聽”,教師講得透徹明白,學生是邊聽邊記,教師講得不透徹,學生還是邊聽邊記,甚至有些學生完全聽不懂,卻心存課后通過自學的方法弄明白的想法,也還是選擇靜靜地作筆記。因此,某些重點難點講授之后,教師在講臺上看到的是學生們的奮筆疾書,然而,這卻是學生沒有及時向教師發(fā)送真實信號,使得老師誤以為學生都理解領會了,從而沒有根據(jù)課堂上學生的掌握情況及時采取有效的課堂教學調整。

3.注意力易分散,教學效果不佳。心理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人只能持續(xù)精神集中的時間只有15分鐘,而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教師在課堂上“滿堂灌”40~50分鐘,學生難免出現(xiàn)精神疲乏,注意力分散,逐漸地與主講教師的思路出現(xiàn)脫節(jié),等到精神重新集中回來,可能需要幾分鐘時間,就很可能錯過了幫助理解整節(jié)課的關鍵要點。因此,如果教師不能在有效的時間里組織好教學,即使調整教學方式和手段,傳統(tǒng)教育的教學方式,難以長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保持持久的學習興趣,造成學生上課記筆記、下課忘筆記,考前背筆記、考后扔筆記的現(xiàn)象,最終影響了教學質量(王曉紅,2006)。

隨著人類社會進入知識經濟,環(huán)境變革的速度越來越快,因此人的創(chuàng)造力得到空前的重視,已有的傳統(tǒng)會計教學方式由于限制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缺陷面臨著劇烈的挑戰(zhàn);與此同時,20多年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把中國推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階段,中國民眾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居民有了更多的財力加大對教育的投入,素質教育已得到大力的推廣,甚至有些來自于城市的大學生在小學、中學階段已經得到素質教育的充分錘煉,如果進入大學后還是接受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對這部分學生而言,相對基礎教育無疑是一種倒退,是難以被接受的。

教學科學的理論和實踐都表明,互動式課堂教學則是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突破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單純地傳授知識和發(fā)展智力的局限,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和學習情感放到至關重要的位置(孫德興,2004)。因為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和科學素質。因此《會計學原理》教學必須打造互動式課堂,激發(fā)新時代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切實提高教學質量,貫徹《國家人才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實現(xiàn)科教興國的戰(zhàn)略目標。

二、關于打造互動式課堂的設想

互動式教學是指通過在課堂上采用各種手段,讓學生與教師就講課內容進行及時的交流和反饋,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結合筆者幾年的教學摸索,打造互動式課堂的主要設想有:

1. 科學地設問,是互動課堂效果的基本要求

設問是一種以師生互動為主要形式的雙向信息交流的教學手段,問題的設置是互動課堂效果的基本要求。設問是《會計學原理》課堂中使用最多的師生互動方式。教師在充分研究課堂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分析新知識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相關程度,綜合教學目的和學生已有知識結構,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把學生的思維吸引到問題情境中。恰當?shù)脑O問具有診斷學生學習的狀況,激發(fā)興趣、集中注意、啟發(fā)思維、反饋調控等教學功能。但是如果設問把握不恰當,則容易導致師生互動流于形式(趙莉,2004)。比如設問太頻繁,沒有留下比較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思考回答,課堂表面熱鬧實際學生收獲不大;設問太簡單,學生不需要動腦筋就能輕易答出,也就無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設問太籠統(tǒng),針對性不強,沒有給出足夠的前提,要么給出的回答也與教師的設想也有很大的差距,沒有達到教學目的;設問超出了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學生不知道從何入手回答,教師往往只好自問自答,互動就變成“單動”。教師的提問要幫助學生對所學的內容形成新的認識,讓學生可以自由靈活地提取它來建構新的知識。一般而言,《會計學原理》教學中教師提問,是學生可以從閱讀教材的相關內容或者根據(jù)現(xiàn)有的知識儲備進行思考后可以獲得答問的思路。因此,教師盡可能提類似于“為什么”、“請說出理由”、“你是怎么想到的”、“你從哪幾個角度來考慮的”這種啟發(fā)性問題。這樣學生的思維可以不斷從簡單到深入前進,能力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得到提升。

2. 恰當?shù)貙胗懻?是提高互動課堂效果的重要手段

討論是教師圍繞教學內容設計一個案例或者一個故事導入到就某個主題,展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信息交流的教學手段;恰當?shù)貙肱e例,是互動課堂效果的重要手段。它是課堂互動中教學環(huán)境最自由寬松的、學生參與度最廣的互動方式。討論的目的是引導學生的思維要基于課程教學內容又要高于課程內容。因此,教師設計討論的內容應該選擇那些前沿的、熱門的、允許有不同聲音的、學生會感興趣的、貼現(xiàn)學生生活又有時代氣息的主題;而一些常識性、直白的、沒有爭議的、對學生的思維也沒有啟發(fā)價值的問題,就沒必要組織學生討論。

討論的過程中,結合學生自我表現(xiàn)欲的情況,樹立起學生的自信心,支持學生的主動表現(xiàn)自己,讓學生自由發(fā)表觀點,鼓勵不同觀點之間進行爭鳴與交鋒,激活學生的思維潛能,產生思想火花的碰撞,互相啟發(fā)共同提高;教師要把握住討論的主題方向,對于偏離主題的討論,引導學生盡快修正;還可以提醒學生的分析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和語言組織表達能力,使學生得到綜合素質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3. 趣味地抽查知識,是互動課堂教學效果的實時保證

抽查知識是對互動課堂教學效果的檢驗,如果課堂抽查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的知識點掌握不牢,可以督促這部分學生及時學習跟進,而不是等到期中或期末考試前的總復習才把相關問題吃透;抽查中如果發(fā)現(xiàn)多數(shù)人對知識點的掌握有偏差,可以及時修正教學的教學安排,進一步把相關知識講透。筆者使用的抽查辦法叫“男女接力回答問題”。這種方法的流程為:(1)教師在上一次課結束前給學生布置了需要回答的幾個關鍵知識點。(2)下一次課一上課就開始隨機抽某個同學(男女生皆可)回答第一個問題。(3)如果該生回答不出給定的問題,則指定一個同性同學幫助回答,自己則自動在下一次抽查中成為第一個回答問題者,若還是回答不出,順延到再下一次抽查,直到把正確回答一次問題為止;如果該生能夠基本正確回答給定的問題,則由其任意指定一個異性同學回答下一個問題,同理該異性同學如果能夠正確回答問題,則任意指定一個異性同學回答再下一個問題,如果不能正確回答,順延到以后的抽查,直到能正確回答為止。(4)所有問題抽查結束,表揚正確回答問題的同學,激勵未能正確回答問題的同學,總結一下同學對關鍵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男女接力回答問題”需要注意的是,不是事無巨細的知識點都要抽查,一定要是關鍵的知識點,影響以后章節(jié)理解的邏輯聯(lián)系比較緊密的知識點,目的是提高教學效果方便后續(xù)章節(jié)的教學,因為《會計學原理》的特點邏輯嚴密,前后相連,如果前面的重要知識點沒領會,以后的很多重要點也難以理解。

《國家人才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已經吹響了素質教學的號角,作為會計教育工作者響應國家的號召,大膽對傳統(tǒng)的《會計學原理》課堂教學模式進行變革,著眼于提高會計人才的綜合素質,采用互動式教育方式培養(yǎng)未來會計人的創(chuàng)造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出色的成績完成這個時代和國家賦予給會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參考文獻】

[1]孫德興,譚羽非.“交流互動式”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黑龍江高教研究[J],2004(6):5-6

會計學基礎知識點范文第5篇

技工學校學生的基礎相對于高職、大學學生來說,較為薄弱。因此,在學習《會計學原理》課程時,往往有許多學生反映難以理解,特別是對一些專業(yè)術語,學生多感覺較難掌握。筆者認為,注重課堂教學藝術,使《會計學原理》貼近生活,實現(xiàn)會計教學生活化,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會計基礎知識。

一、由淺入深引導《會計學原理》的術語很多,在會計教學中,根據(jù)會計的內在特點,用自擬的形象化語言,對各知識點進行描述,可以使學生感到形象生動,而倍感親切。在講解“資金籌集業(yè)務核算”時,企業(yè)籌集資金的主要途徑有兩個方面:

一是接受投資者投入的資金,包括國家投資、其他單位法人投資、個人投資和外商投資等;

二是向債權人借入的資金。大部分學生不理解這些內容。筆者舉例:“現(xiàn)在國家鼓勵職校、高校學生畢業(yè)后自主創(chuàng)業(yè),如果你們想在畢業(yè)后自己或者和同學一起開一家小企業(yè),首先要有什么?”大家都爭著回答:“錢!”“這個錢從哪里來呢?”學生們回答:“可以讓老爸老媽先投資一部分”,“還可以向銀行申請小額貸款啊,是免息的哦!”這時,教師就可以進行引導,父母的投資就像接受投資者投入資金中的個人投資,向銀行申請的小額貸款就像債權人借入的資金。這樣,學生就比較好理解了。

在講解資金運動時,學生不理解資金怎么會“動”起來。教師接著籌集資金的話題引導學生:“籌集到一定資金后,就可以自己開辦企業(yè)了。辦企業(yè)首先要有廠房,租廠房、租設備,買原料,才能生產出產品……產品上產出來后,再賣出去,又得到了錢。這些錢又用來繼續(xù)擴大生產,用來買原材料,又生產出新產品……如此不斷重復,大家想一下,這些錢是不是經過了這樣的一個運動過程:錢——原材料——產品——錢?這就是資金運動。”學生聽完講解,會意點頭。在講解資產這一概念中,要重點強調擁有或控制。筆者在講解時舉例:“張x同學,現(xiàn)在你口袋里有三百元錢,其中有一百元是借王x同學的,這三百元錢,是不是都是你的資產呢?”學生回答:“不是,因為其中的一百元不屬于張x同學”。這時,正好引入負債的概念。老師用風趣、貼近生活的語言,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加以評點,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對會計產生濃厚的興趣,使學生把會計學習當作一種愉快的享受,從而培養(yǎng)起對該學科的學習興趣。

 

二、課本知識結合現(xiàn)實生活每個班級每學期都有一定數(shù)額的班費,用于班級開支,讓學生學會進行賬務管理,按課本要求記賬,確保班級經費開支由每個學生審核,使課本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相聯(lián)。另外,要讓學生養(yǎng)成記賬的好習慣,把每個學期個人的開支都進行詳細記錄,每個月結算一次,查看自己每個月的開支是否超過限額。通過記賬,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開支習慣,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會計的感性認識。在講到原始憑證的內容時,讓學生將購買班級用品的發(fā)票與課本上所列的內容一一核對,使學生增強感性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汾市| 大新县| 光山县| 邵东县| 汕尾市| 佛坪县| 阳新县| 册亨县| 绥德县| 沽源县| 浦江县| 台北市| 中方县| 昌吉市| 修武县| 万宁市| 西安市| 康乐县| 枣阳市| 永年县| 巴里| 龙海市| 谷城县| 明水县| 商南县| 易门县| 乐山市| 高唐县| 泰来县| 兴隆县| 临西县| 湘潭市| 乌拉特后旗| 孟津县| 公主岭市| 神池县| 柘荣县| 虎林市| 琼海市| 东阿县| 金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