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字幕2018免费版2019,久久国产劲暴∨内射新川,久久久午夜精品福利内容,日韩视频 中文字幕 视频一区

首頁 > 文章中心 > 預警系統

預警系統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預警系統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預警系統范文第1篇

一、高校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及其建立原則

高校財務風險是指在高校運營過程中因資金運動而面臨的風險。高校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則是在高校現有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基礎上,設置一些科學化的敏感性財務預警指標和財務預警標準,監測高校實際財務狀況偏離預警線的強弱程度,發出預警信號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風險的一種有組織的程序。建立預警系統的目的,就是要在高校現有的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基礎上,采用合理、可比的原則,設置相關的量化指標,分析和評價高校辦學資金使用的合理程度、財務管理水平和真實財力情況;通過該系統,找出高校之間存在的差距,及時揭示隱性問題,為各級領導的宏觀決策提供客觀的依據,并對高校財務運行中潛在的風險起到預警預報的作用,并采取措施規避和化解財務風險。

建立高等學校財務風險預警系統是為了滿足學校自身及其他方面的管理需求,以求快捷、方便、準確、及時地了解財務運行狀況,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在建立過程中應遵循一定的原則。

其一,預測性原則。系統對高等學校財務風險的監測要有分析發展趨勢、預測未來的作用。高等學校的管理成效最終通過財務信息反映出來,預警系統要從眾多的財務指標中選取一系列能敏銳反映高等學校財務狀況且獨立性高、補充性強的指標,運用數學方法測算出高等學校管理績效的綜合指數,從而讓大家認識、了解高等學校的發展現狀。

其二,統一性原則。高等學校財務風險預警系統應以現行的會計核算體系為基礎,在收集信息的范圍、方法、口徑上應統一,以保證判定結果的可比、準確和連續。

其三,動態連續性原則。高等學校財務風險預警系統能及時預測風險出現的情況,發出警報,亮出紅黃牌,但它監測的是高等學校一個動態連續的管理過程,系統也只有堅持動態連續性的原則,才能不斷修正、補充,確保先進性,把握未來發展的趨勢。

其四,實時性原則。高等學校要準確、及時地預防財務風險的發生,盡可能地減少或避免經濟損失,就要求高等學校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必須要敏捷、實時地采集信息,分析信息,判斷信息,發出預警。

二、高校財務風險預警系統的構建

財務風險管理的一般程序是風險的識別、風險的測度和風險的控制。本文按照這個思路來構建高校財務預警系統,其結構如下圖所示:

如上圖,高校財務預警系統是一個循環運行的系統。基本信息系統負責財務信息的收集,財務信息收集的對象主要是高校內部財務信息和外部信息,并形成一個資料系統,將所有資料傳遞給分析監測系統。分析監測系統是財務風險預警系統的核心,運用專門的財務預警模型,通過分析監測可以迅速排除對財務影響小的風險,從而將主要精力放在有可能造成重大影響的風險上,對其重點研究,分析出風險的原因,評估其可能造成的損失。風險控制系統應及時根據財務風險水平的高低制定相應的風險防范或化解策略,對財務風險回避、轉移和承接。

(一)基本信息系統

良好的財務預警系統必須建立在對大量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的基礎上,形成基本信息系統。負責財務信息的收集和傳遞,這個系統應該是開放性的,不僅包括信息的輸入,還包括信息的輸出;不僅有財會人員提供的財會信息,更有其他渠道的信息。這里的會計信息系統不僅是指一般意義上的會計核算報告系統,還包括對會計資料的認真閱讀、分析和評價,以及尋找高校潛在的財務風險并及時消除財務風險的工作。

(二)分析監測系統

分析監測系統是財務風險預警系統的核心,它以高校的財務報表及其他相關的資料為依據,通過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高校存在的風險做出判斷,對風險水平達到或超過預警線的財務風險進行預警。定量分析主要是通過設計一套財務風險指標評價體系,來評估高校財務風險的。

1.建立高效財務風險指標評價體系

高等學校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中最關鍵的是選擇高敏感性的重點預警指標,以便預警指標體系能夠全面、真實地反映高等學校所面臨的財務風險的狀況。根據高等學校財務活動的特點,其預警指標體系一般可分為四類:償債能力指標、運營績效指標、收益能力指標和發展潛力指標。考慮到財務風險的主要來源是負債,所以預警指標體系以償債能力指標為主,運營績效指標為輔,收益能力指標和發展潛力指標為補充。在具體指標的選擇方面,各指標間應既相互補充,又不重復,盡可能全面綜合地反映高校的財務狀況。

(1)償債能力指標。償債能力反映高校償還各種到期債務的能力,可選擇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帶息負債比率、長期負債占全部負債的比例、負債償付率、可供周轉月數等指標評價高校償債能力。各指標具體說明如下: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資產負債率用于分析負債程度和財務風險的大小。從高校的性質來看,資產負債率保持在較低的比例上較為合適,高校資產負債率的警戒線為40%-60%。當高校資產負債率大于60%,就應該發出預警信號;資產負債率大于1,說明高校財務狀況已嚴重惡化。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流動比率越高,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就越強。高校流動比率為1.5較好,小于1.5則應發出預警;但比率過高,其償債能力未必很強,反而會因為大量流動資產的占用影響到高校資金的運營效果。帶息負債比率=(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長期借款+應付利息)/負債總額×100%。帶息負債比率表明:高校帶息負債占全部負債的比例,帶息負債比率越高,說明高校的財務負擔越重,還本付息的壓力越大。長期負債占全部負債的比例=長期負債總額/負債總額×100%。這一指標越少,表明高校還債的時間越緊迫,風險越大。負債償付率=一定時期內還本付息總額/可用于償還債務的收入×100%,負債償付率將債務與收入結合起來,用來分析高校取得收入償還債務的能力,比率越小說明償債能力越強。可供周轉月數=(年末銀行存款+年末現金+年末借出款+年末債券投資+年末應收票據-年末借入款-年末應交稅金)/學校全年支出總額/12。該指標值越大,表明支付能力越強。經費來源中穩定性、可靠性最強的渠道是國家撥款,而這些撥款一般是按季度下達,所以可供周轉月數最好不要低于3個月。

(2)運營績效能力指標。高校資產和資金的使用是為了維持和發展高校教學、科研事業,如果不能完成既定目標,說明高校的資產和資金管理方面存在問題。可選擇收入支出比率、生均學費收入支出比率、公用支出比率、固定資產增長率、自籌收入能力比率、應收及暫付款占年末流動資產的比重等指標來反映運營績效能力。具體說明如下:收入支出比率=一定時期高校收入總額/一定時期高校支出總額。這一指標反映高校每一元支出有多少收入作保障,是衡量高校對資源的利用能力,指標值越大,說明高校自我支付能力越強,相對來說籌資風險越小,一般以0.5為宜。生均學費收入支出比率=生均學費收入數/生均支出數。該指標反映高校生均支出一元有多少生均學費收入作保障,是衡量高校學生交費補償支出能力,指標值越大,說明高校動用其他經費補足學生支出的能力越強。公用支出比率=公用經費支出/事業支出,衡量事業支出的結構指標。公用支出比率反映高校合理安排資金的能力,指標值越大,說明高校用于發展投入的資金大。一般以0.5為宜。固定資產增長率=(固定資產總額-上年固定資產)/上年固定資產。該指標反映高校在設施建設及設備購置中所投入的資金,指標值越大,說明高校資產增長速度越快;但過高也會導致籌資風險增加。自籌收入能力比率=自籌收入/總收入。這一指標衡量高校在開源創收方面的能力,也是高校自身價值實現的體現,指標值越大,說明高校自我發展能力越強。應收及暫付款占年末流動資產的比重=應收及暫付款/(學校總資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該指標反映了高校資金使用效益和財務管理水平,指標數值越大則財務風險越大。

(3)收益能力指標。在市場經濟的發展進程中,高校必須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開展全方位的社會服務,運用自身力量最大限度的獲取最佳的辦學效益。可選擇總資產收入率、凈資產收入率、投資收益率、職工人均純貢獻、合格學生生均教育成本等指標衡量高校收益能力。

(4)發展能力指標。發展能力反映高校持續發展能力,可選擇資產權益比率、自有資金動用程度、其他資金占用程度、自有資金余額占年末貨幣資金的比重等指標反映高校發展能力。

2.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

定量分析雖然是通過對財務報表進行分析、加工和處理來完成財務風險預警的,有其科學性和合理性,但這種方式也會受到不同高校條件差異、高校在不同時期影響因素的變化、評價時對評價指標的選擇,以及高校對會計政策的選擇等各種因素的影響,無法滿足高校對財務風險預警的全面需要。而定性分析則是在財務報表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專業分析人員的經驗判斷,可以對定量分析的不足加以彌補。如當高校過度依賴貸款、總資產和收入急劇下降、過度大規模擴張、財務預測在較長時間不準確等情況,則預示著高校存在發生財務風險的可能性。為此,高校不但要通過定量分析來把握高校的發展趨勢,而且要相應地結合定性分析來進行考量和判斷。

(三)高校財務風險控制系統

風險控制系統就是針對分析檢測系統對財務運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隱患作出的預警,對不同的財務風險類型提供不同的有效控制措施。控制措施按其是否依靠外界幫助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將財務風險轉移,另一類是將財務風險自行承接。高校對自身控制能力有限,即使可以控制,但控制的成本和代價太大的財務風險可以實施轉移策略,如會同商業銀行制定切實可行的還貸方案和多家銀行組合實現貸款,向專業保險公司投保等。高校對不能轉移的財務風險或自己有能力將損失控制在可容忍范圍內的財務風險可以實施自行承接策略。自行承接的方式即制定相應的對策改善目前的財務狀況,如加速應收賬款的收回,節約開支,有效處理不良資產等。在制定好控制措施后,還應定期檢查風險控制措施的實施效果,并根據整個系統的運行情況重新對財務風險評估系統作出的預警進行適當性、有效性、及時性的分析,并對基本信息系統的風險信息進行修正,從而將高校財務預警系統的三部分連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三、結語

高校財務風險預警系統是高校的報警器,高校必須對預警指標進行事前、事中、事后經常性的監控,對高校每一項重要經營決策活動帶來的財務狀況變化,進行預先測定,分析判斷財務風險程度,為決策提供反饋信息。同時,要以現代財務理論為指導,根據目前國內的實際情況完善財務風險預警模型,保持預警系統的先進性和有用性,淘汰不適用的指標,參考社會平均水平、行業水平、高校的特點、產業政策、本單位或同類高校歷史經驗,增加更能反映單位實際問題的新指標,制定出適合于本單位財務特點的預警指標體系。

預警系統范文第2篇

關鍵詞:光纖通信;土壤振動;安全預警

隨著光纖通信技術的廣泛應用,通信光纜面臨被外界破壞的威脅越來越多。通信光纜被破壞所造成的損失不可估量,目前只能是在光纜被破壞后進行檢測及采取補救措施。而光纖通信安全預警系統是利用獨有的破壞事件專家數據庫和神經網絡分析技術,對可能危害通信光纜安全的動土事件進行預警,實現對通信光纜進行長距離無逢實時監測。

一、分布式光纖傳感器工作原理

分布式光纖傳感器是利用對外界信息具有敏感能力和檢測功能的光纖作為傳感元件,將“傳”和“感”合為一體的傳感器。在這類傳感器中,光纖不僅起傳光的作用,而且還利用光纖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其光學特性(如光強、相位、偏振態等)的變化來實現傳和感的功能。

1.1光纖傳感原理

光纖傳感器具有靈敏度高、抗電磁干擾、結構簡單、體積小等優點,因此在傳感領域中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光是一種電磁波,沿某一方向(如x方向)傳播的光波,可以用平面波的波動方程表示:

(1)

式中:空間頻率 k=2π/λ,λ為光波在真空中的波長;

A——電場E的振幅矢量;

ω——光波的振動頻率;

φ——光相位;

t——光的傳播時間。

可見,只要使光的強度、偏振態(矢量A的方向)、頻率和相位等參量之一隨被測量狀態的變化而變化,或受被測量調制,那么,通過對光的強度調制、偏振調制、頻率調制或相位調制等進行解調,即可獲得所需要的被測量的信息。

1.2分布式光纖傳感器調制原理

光纖中光波的相位由光纖波導的物理長度、折射率及其分布和波導的橫向幾何尺寸所決定,當光纖受到縱向(軸向)的振動作用時,光纖的長度(應變效應)、纖芯的直徑(泊松效應)、纖芯折射率(光彈效應)都將變化,這些變化將導致光纖中光波相位的變化。光波通過長度為L的光纖后,出射光波的相位延遲為:

(2)

式中,β為光波在光纖中的傳播系數。

當光纖長度或傳播速度變化時,引起光波相位變化為:

(3)

其中n為纖芯的折射率,r為纖芯的半徑。

Δφ1為光纖長度變化引起的相位延遲(應變效應);Δφ2為折射率變化(光彈效應)引起的相位延遲,與光纖的橫向應變ε1、ε2(對于各向同性材料,ε1=ε2)以及光纖的縱向應變ε3有關;ε3為纖芯的直徑變化(泊松效應)引起的相位延遲。一般來說,Δφ3相對于前兩項要小得多,可以忽略不計。

1.3分布式光纖傳感器解調原理

在分布式光纖傳感器檢測區域內,外界因數如:振動、位移、壓力等的作用,使其光學性質如光的強度、波長、頻率、相位、偏振態等發生變化,成為被調制的信號光,再經光纖送入光檢測器LA、RA,并把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而獲得被測參數。

當光纖受到振動信號發生作用時,由于兩條測試光纖在光纜中排列位置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應變,故兩束相干光波會分別產生不同的相位變化。兩束相干光波干涉后的光強為:

(4)

式中Δs(t)為兩束干涉光波相位調制量之差;Δφ為二者初始相位之差;I1、I2為二者光場振幅的平方。

設I0為輸入到兩條測試光纖中的總光強,α為兩相干光波的混合效率,則有:

(5)

如果僅考慮交流光強,式(5)可簡化為:

(6)

通過光電檢測器將光強信號轉化為電流信號,光電流的交流量為:

(7)

式中K為光電轉換系數。當 Δφ=π/2時,光電流和檢測相位變化斜率最大,因而檢測靈敏度最高。其檢測響應曲線如下圖:

檢測響應曲線圖

Δs(t)是一個變量,檢測信號是兩束相干光波相位調制差Δs(t)的函數,通過實時檢測干涉光信號的變化,可以檢測出分布式光纖傳感器沿線的振動信號。

二、光纖通信安全預警系統的結構

光纖通信安全預警系統由預警單元FU、預警管理中端FST和區域監控中心DMC和光纖傳感系統組成,其FU、FST、DMC的邏輯等級關系如圖所示。

光纖通信安全預警系統的結構

2.1預警單元FU

預警單元FU:是通信管道安全預警系統的基礎設備單元,由光源模塊、光電模塊、處理模塊、監控模塊、管理模塊、數傳模塊、通信模塊、電源模塊等主要模塊組成,安裝在通信管道場站、閥室等設施的控制室內,完成傳感信號的分析、事件的識別以及將處理數據上傳到FST等工作。

2.2預警管理終端FST

預警管理終端FST:是FU的上級管理終端,由FST服務器、操作維護終端、監聽終端等主要部分組成,同時可配備短信模塊、車載導航系統、GIS地理信息系統、監控大屏幕等輔助管理設備。FST安裝在場站內,需要工作人員值守。FST可分析處理FU上傳的信號及數據,并進行分類、存儲、上傳到DMC等工作。當警情發生時,FST會產生聲、光現場報警,提醒工作人員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

2.3區域監控中心

區域監控中心DMC:是預警系統的管理中心,由DMC服務器、操作維護終端及相關的軟件組成,DMC安裝在場站或者運行維護中心內,需要工作人員值守。DMC可以同步顯示FST的報警信息,也可以實時查詢、監聽各個FST及FU的工作情況。

2.4光纖傳感系統

光纖傳感系統:即分布式傳感器,實時感應土壤的震動信號并傳輸至FU,每個FU對應一個光纖傳感系統。通信管道安全預警系統的光纖傳感系統由近端適配器LA、遠端適配器RA與其間的三根光纖共同組成,三根光纖中有兩根是傳感光纖,一根是回傳光纖,當光纖產生震動時,振動信號會通過正反兩個方面傳向預警單元,根據信號的時延差可以計算出定位信息,感應光纜周圍的土壤發生震動情況。

分布式光纖傳感器工作原理圖

三、光纖通信安全預警系統的應用功能

通信安全預警系統可以在外界破壞事件發生之前正確的識別出事件的性質,準確地定位出事件件發生的地點,并產生多種形式的告警信息,從而幫助運行維護人員更有效的阻止破壞通信光纜事件的發生。具體功能如下:

1)告警:系統可根據破壞事件的嚴重程度分為多個級別告警;

2)聲、光報警:當警情發生時,系統設備可產生現場聲、光報警以提示工作人員注意;

3)事件識別:系統可根據采集信號的頻率特點,識別出破壞事件的性質,如人為光纜挖掘、機械破壞等;

4)短信告警:警情發生時,系統可以自動發送短信息給相關負責人;

5)人工輔助監聽:系統自帶人工輔助監聽功能,可利用人耳進一步監聽線路周邊的震動情況;

6)聯網管理:系統有兩級網絡管理終端,便于統一管理,可是現超長距離監控;

7)多種組網:系統可以利用自身光通信模塊單獨組網運行,也可以利用已有通信網絡組網運行。

四、結束語

光纖通信安全預警系統是利用同溝敷設的通信光纜中的光纖作為分布式傳感器,長距離連續實時監測沿線的土壤振動情況,包括在通信光纜管道附近挖掘、施工、人為破壞油氣管道、打孔盜油等,來分析判斷可能威脅通信管道光纜安全的破壞事件,并能及時報警,起到安全預警的作用。同時,還可以對這些事件進行精確的分析和定位,確定事件的性質,通過GIS顯示事件發生地的具置和性質,實現安全預警、監控、防止和減少破壞沿線設施事故發生的功能。

參考文獻:

預警系統范文第3篇

關鍵詞 OpenCV 運動檢測 預警系統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0背景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著很多安全問題,若能有效地分析人的行為,而進行預警,可很好地防盜竊等。例如當監控場景中的物體被偷盜或者移動時,算法將自動檢測這種動作并產生警報,常用于貴重物品和關鍵設備的監控;本文使用智能視頻監控系統,利用計算機對數字視頻圖像進行智能化處理,結合計算機科學、機器視覺、圖像處理、模式識別、人工智能等多種學科,把視頻數據經過幀處理,運動檢測、目標分類、目標跟蹤和行為理解等步驟,提取出高級的語義信息,從而指導和規劃行動,實現高層次的人工智能。本文研究的重點是對智能視頻監控中行人危險行為的檢測和跟蹤。

1運動目標檢測基本思路

本預警系統在對視頻錄入的幀圖像進行二值化的基礎上,通過相鄰圖像間的差進行運動檢測,運用OpenCV中函數提取運動目標的輪廓,并對其進行違規判斷。由于錄入視頻中運動物體種類繁多,通過面積大小及運動的規律性,對運動物體進行性質判斷,確定是否為檢測目標,再對運動目標進行進一步處理。

研究運動目標檢測時,由于背景的變化較小,故采用幀差法檢測運動目標。首先是將連續的視頻處理成分割的幀圖像,得到幀圖像之后做差得到差圖像,然后對差圖像進行一系列的圖像處理。包括:二值化,平滑處理,形態學膨脹,輪廓提取。然而并非全部輪廓都是由目標產生,背景的擾動、噪聲的影響使結果中出現一些背景區域像素點被檢測為運動區域。為消除這些影響,首先將上述結果用形態學方法進行處理,找出處理后的連通域,拋棄面積小于一定值的區域。

2運動目標的跟蹤

運動目標的跟蹤是智能視頻監控系統中基本且關鍵的部分,它銜接了運動目標檢測和目標行為分析理解,是在檢測運動目標的基礎上,來區分運動目標并獲得其運動軌跡。主要思路是系統在檢測到運動目標后,對運動目標的特征進行提取,以識別運動目標的種類、大小、運動方向以及其他特征信息,從而進行跟蹤。同時也可以根據運動軌跡判斷運動目標是否存在違章行為,或者檢測出在敏感區域中一直徘徊的可疑運動目標。

在分析了多種目標跟蹤方法的基礎上,我們選擇使用基于特征跟蹤的方式進行目標跟蹤。選擇應用圖像處理函數cvFindContours()提取目標輪廓信息,此函數可以得到運動目標的輪廓偏移量及長度寬度,根據這些數據,我們可以得到運動目標的中心

點,比較其與檢測區或者敏感區的位置關系,繼續后續的檢測。其跟蹤的詳細設計為:

(1)根據視頻圖像中具體情況,確定檢測區。實際操作時,我們需要根據圖像一步一步調整檢測線的位置,確保與實際相符。

(2)運動目標特征值提取:應用cvFindContours()后,運動目標的特征值、偏移量及長寬,會存儲在對應的變量內。

(3)根據特征值,偏移量及長度寬度,就可以確定運動目標的中心點。

但對于多個物體的跟蹤,中心點的存儲直接影響軌跡繪制時的正確性。當只有單個運動物體時,可以通過一維數組直接存儲;要是有多個運動物體或者不定個數的運動物體,就需要二維數組存儲中心點坐標;在cvFindContours()存儲有中心點坐標時,將中心點坐標利用行對應存儲進二維數組,由于對應列并不是表示同意運動物體,需要對數組的存儲數據進行更改,通過交換的方式達到對應行對應列,存儲的是對應的運動目標的目的。

(4)智能檢測:將中心點的位置與檢測區對比,確定是否違規。需要應用線性規劃,通過點與區間位置關系綜合實現。

(5)軌跡繪制:運動物體特征值中心點在檢測區內,警示違規,應用cvRectangle()繪制紅色輪廓;運動物體特征值中心點在檢測區外正常,應用cvRectangle()繪制綠色輪廓。

3結論

基于OpenCV技術的預警系統,選用幀間差分法進行檢測,跟蹤方式是特征值跟蹤,進行幀間差分,二值化,圖像平滑處理,形態學膨脹,去除背景椒鹽噪聲,輪廓特征值提取,軌跡繪制。實現幀間差分時,需要首先實現圖像灰度處理(函數cvCvtColor()),再應用cvAbsDiff()函數實現對相鄰兩幀的圖像對應像素點像素值做差,如果視頻中有運動物體,其邊界處的像素點相鄰兩幀的差值結果非零,其他無運動區域相鄰差值為零。

參考文獻

[1] Davd A.Forsyth , Jean Ponce.計算機視覺――一種現代方法[M].林學,王宏等,譯.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

[2] 張蕊,羅中明.基于機器視覺的跟蹤目標距離研究.哈爾濱理工大學,2011,33(4):101-131.

[3] 布拉德斯基(Bradski.G.),克勒(Kaehler.A.)著,于仕琪,劉瑞禎譯.學習OpenCV(中文版) 第1版.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10.1.

預警系統范文第4篇

【關鍵詞】 房地產;預警系統

房地產市場預警,屬于經濟預警的范疇,指通過定性及定量的手段,對房地產市場當前運行態勢進行分析、測度和判斷,并對未來的發展狀況進行預測和預報,以便及時采取適當的調控措施,促進市場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隨著國內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要想在實踐中對房地產市場宏觀管理的方式進行大的變革,作為調控決策基礎的房地產統計分析信息的配合是必不可少的。我國在房地產市場監控、預警方面已有了一定的經驗,但由于房地產市場具有很強的區域差異性,至今還沒成一套公認的房地產市場風險預警系統。將重點論述歸納不同的預警方法,并且對國內房地產預警的研究分別加以歸納、介紹及評價。

一、房地產預警系統方法

(一)景氣指數法

景氣指數法通過一組對房地產市場變動敏感性強的指標的變動情況,來反映當前和未來市場景氣變動情況。景氣指數法的出發點是:經濟周期波動是通過一系列經濟活動來傳遞和擴散,任何一個經濟變量本身的波動都不足以代表經濟整體的波動過程。為了正確預測房地產市場的波動過程,必須綜合考慮投資、生產、消費等各個領域的景氣變動情況及其相互關系。各個領域的周期波動并不是同時發生,有的領域有的指標的變動將領先于整個房地產經濟實體的波動,有的和整個經濟波動相一致,有的還滯后于整個經濟的波動。從各個領域選取對變動敏感性高,并具有代表性的經濟指標,先將這些指標按照與整個經濟波動前后關系分類,然后分別合成為一組景氣指數,從不同角度對整個房地產市場波動的時間和強度進行反映。景氣指數法主要是通過編制擴散指數和合成指數來實現。兩種指數編制的原理不一樣,所反映的信息和具有功能也有很大差異,一般分別編制這兩種指數,相互驗證,提高準確度。

(二)綜合模擬法

又稱統計預警法,它采用類似于交通管制信號系統的方法來反映房地產業的綜合變化狀況與變化趨勢。該方法首先選定若干項監測指標,每項指標根據其變化幅度大小設定一定的分值,某一時期各監測指標分值的加權平均值就是對這一時期房地產業綜合景氣狀況的數量評價,再根據綜合景氣評分高低設立若干定性區間,例如分值落在3附近時認為市場處于正常狀態:當分值偏小或偏大,認為市場過冷或過熱。

(三)判別分析法

判別分析法是對研究對象所屬類別進行判別的一種多元統計分析方法。進行判別分析必須已知觀測對象的分類和一些若干表明觀測對象特征的變量值。判別分析就是從中篩選出能提供較多信息的的變量并建立判別函數,使推導出的判別函數對觀測樣本分類時錯判率最小。判別函數一般為。其中Z為判別值,……是反映研究研究對象的特征變量,……為各變量的判別系數。判別分析模型運用于預警系統的一般思路為:首先從歷史數據篩選出原始樣本,進行(0、1)分類,然后選擇較多的預警指標進行判別分析,最終的判別函數可能只包含這些指標的一部分;在對判別函數進行F檢驗通過后,就可以計算Z值并找出臨界值進行預警。

(四)人工神經網絡(ANN)方法

人工神經網絡是一種平行分散處理模式,人工神經網絡在經濟預警系統中的應用,解決了傳統預警模型難以處理的高度非線性模型、偏重定量指標、難以處理定性指標的問題。ANN預警方法的實質是利用神經網絡的預測功能實現經濟預警。此方法除了具備較好的模式識別能力外,還可以克服統計預警等方法的限制,因為它具備容錯能力,對數據的分布要求不嚴格,具備處理資料遺漏或錯誤的能力,最可貴的是它具有學習能力,可以隨時依據新資料進行自我學習、訓練、調整其內部的存儲權重參數以應對多變的經濟環境。

(五)經濟計量模型法

又稱預警信號法,從模型選擇上看,多采用被解釋變量為0或1的二元選擇模型、決策樹模型以及人工神經網絡模型等。同前兩種方法相比,該方法的突出特點是與經濟波動分析基本沒有方法上的聯系。

(六)自回歸條件異方差模型(ARCH)和自回歸滑動平均模(ARMA)ARCH模型(Engle教授于1982年首次提出)

即自回歸條件異方差模型,它從統計上提供了用過去誤差解釋未來預測誤差的一種法,即應用ARCH建立預測模型,模型條件異方差的特性,確定具有ARCH特征的警限,從而使預警的結果比較真實地反映實際經濟運行狀況。ARMA模型是由美國統計學家Box和英國統計學家Jenkins于1968年提出的時序分析模型,用此模型所作的時間序列預測方法也稱為博克斯―詹金斯(B-J)法。這是一種準確度比較高的短期預測方法,它適用于各種類型的時間序列,由于它的研究對象是平穩時間序列,在使用時需要對非平穩時間序列作差分或預處理。王慧敏總結認為ARCH模型應用于宏觀經濟預警具有一些優勢,進一步研究了ARCH的應用前提,即通過關聯積分與關聯維數、BDS統計來判斷預警對象是否為非線性結構,如果是非線性,則采用ARCH模型,如果是線性,則采用AR-MA模型。

二、房地產預警國內研究現狀

國內房地產預警的研究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一些專家和學者利用宏觀經濟預警的原理和方法,結合房地產業本身所特有的特點,形成了一些研究觀點、看法,中房預警系統和國房預警系統是國內最早付諸實施的房地產預警系統的雛形。發展過程基本可以分為兩個階段:1988年以前為第一階段(以引入西方的經濟發展理論和波動的周期理論為主,并對我國的經濟波動及其動因進行了分析),顧海兵(中國人民大學)對此作了大量的研究,劉志強(湖南工業大學)曾總結過國外預警金融危機的四種方法:1988年開始為第二階段(主要是尋找我國經濟波動的先行指標,從研究經濟形態的長期波動轉向短期波動),袁興林、黃運城(1988)運用CI和DI方法計算了我國工業生產景氣循環的基準日期,畢大川、劉樹成(中國科學院)(1990)主編了針對我國宏觀經濟周期波動問題的第一部專著《經濟周期與預警系統》,顧海兵(1992)等人開始了糧食系統預警系統研究,并對預警理論進行了新的探索和發展。

陳健容(住宅與房地產業司)提出房地產監測體系應包含宏觀監測與微觀監測,并對宏觀監測與微觀監測應涉及的內容提出建議;梁運斌(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在綜合分析了發達國家房地產周期波動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給出了將房地產業預警預報系統分為景氣分析系統、預警信號系統、行業監測系統和景氣調查系統四個部分的構想;張漢銘就房地產市場監測預報的背景、技術要求、監測預報與景氣調查、現有統計體系的關系以及監測預報的指標體系、綜合評價、預報的時間跨度和監測預報的機構提出建議。國家統計局(1997)建立國房景氣指數是反映全國房地產業發展景氣狀況的綜合指數,其根據經濟周期波動理論和景氣指數原理,選擇8個具有代表性的統計指標進行分類指數測算,加權得合成指數,以顯示全國房地產業基本運行狀況及波動幅度,預測未來趨勢,為國家宏觀調控提供預警機制。

趙黎明(1999)等在對經濟預警的各種方法進行了比較分析的基礎上,選擇了統計預警方法進行房地產預警。通過時差相關分析法選擇警兆指標,結合統計數據確定預警界限,采用模糊評價方法進行警情預報,最后開展警情分析。徐澤清(2000)將計算機信息系統建模技術引入到城市房地產經濟預警領域,確定了將統計預警方法作為房地產預警系統設計的基礎。張元瑞(中國房地產及住宅研究會)(1996)分析了中國的房地產周期波動現象。他通過比較國民經濟增長率與全國商品房銷售增長率,認為中國房地產業的周期與國民經濟周期基本吻合。梁桂(1996)從房地產供求的周期性波動來定義不動產經濟的周期波動,并采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指標,分析了從1986~1995年中國不動產經濟的周期性波動及其特性。以此為基礎,他還簡要分析了不動產周期與通貨膨脹周期、總體經濟波動周期之間的相互關系。何國釗、曹振良、李晟利用商品房價格等8項指標,在按環比增長率得出單項指標的周期波動后,再利用景氣循環法等方法,分析了1981~1994年中國房地產周期波動現象及特點。

三、存在的問題

通過上述論述,現有的房地產預警系統還存在著一些缺陷,大部分學者的理論研究都局限于宏觀調整。經過深入分析,總結出目前房地產預警系統研究存在以下問題:(1)現有的房地產預警系統指標體系的選擇不夠全面。從現有的研究水平來看,大多數理論研究者都把重點放在指標體系建立。鑒于這些指標主要采用的定性,以至于對于客觀反映房地產行業動態還有許多不足的方面,實際研究中,許多指標數據根本很難獲取,很難定性分析預警結果。有些指標體系忽略了房地產業的基礎性、先導性的地位;有的指標體系中因指標間的相關性而顯得過分復雜;有的指標體系過分強調了時序性而忽略了指標的經濟意義,無法反映房地產業的客觀運行規律。(2)區域的差異影響預警系統。對于不同的區域適用于不同的城市,并不能把所有的系統都生搬硬套,各地必須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建立獨立的房地產預警預報系統。(3)現有的房地產預警系統推廣不了,由于其專業性較強。已經公開的房地產預警系統,在數據表現方面,基本上以二維圖表為主,看懂二維圖表,對于專業素養較高的學者而言不存在問題,面向政府部門管理者、房地產開發商乃至于普通業主,晦澀難懂的數據表現方式不利于房地產業行情的正確把握。

從研究和實踐成果來看,現有的房地產預警體系的研究已經取得了可觀的成果,初步的框架已經形成,總體來說,我國對房地產市場的監測、預警的研究和運用處于探索和起步階段,在方法理論研究方面處于借鑒階段,建立可行的預警應用計算機模型已漸漸進入實施階段。目前,預警系統的研究方向朝著三個方向發展:(1)房地產經濟周期波動機理的研究;(2)計算機技術在房地產預警中的應用研究; (3)房地產經濟預警的理論和方法研究。

參考文獻

[1]葉艷兵,丁烈云.房地產預警指標體系設計研究[J].《基建優化》.2001(6):1~3

[2]顧海兵.宏觀經濟預警研究理論、方法.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1998(4)

[3]黃繼鴻,雷戰波,凌越.經濟預警法研究綜述.系統工程.2003:63~65

[4]趙黎明,賈永飛,錢偉榮.房地產預警系統研究.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1999(4)

預警系統范文第5篇

論文摘要: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面對日益頻繁的專利侵權糾紛,最好的方式就是開展專利預警,應用好專利保護制度。本文介紹了國內外專利預警建設的現狀,分析了廣西企業專利預警所面臨的問題,提出了建立廣西企業專利預警系統的初步設想。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充分利用國際科技資源”;“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也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依靠知識產權制度,在知識產權引導下實現更加有效的創新,全面提高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的能力。我國自加人WTO以來,由于我國企業專利意識淡薄、專利預警和專利戰略實施不到位,在專利的應用和保護上就栽了大跟頭。如DVD專利許可事件、歐盟針對溫州打火機的CR法案、彩電技術專利費問題、思科訴華為、豐田訴吉利以及勁量電池訴國內包括寧波中銀電池在內的7家電池企業等事件,使中國企業不僅面臨著高額專利使用費支出所帶來的現有產品市場競爭力下降或現有產品市場消失的現實壓力,而且面臨著由于自主專利權匾乏所隱藏的發展或生存危機,從而影響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在廣西,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如期建成,廣西作為面向東盟合作的橋頭堡,廣西企業在東盟面臨專利侵權及專利糾紛也十分凸顯,為避免專利糾紛的發生,建立適合廣西需要的專利預警系統為廣西企業開展專利應急及預警服務,及時向企業提供有可能發生知識產權糾紛的相關信息,提前為企業規避風險,已成為當前一項緊迫而又艱巨的任務。

一、專利預警體系定義及預警流程

專利預警體系是指通過收集與分析本行業技術領域及相關技術領域的專利信息和國內外市場信息,了解競爭對手在做什么,把可能發生專利糾紛的前兆及可能產生的危害、建議采取的對策措施及時告知相關政府部門、行業組織及業內企業;同時專利權被侵害的信息,建議行業組織和業內企業采取應對措施的機制。其專利預警的流程如圖1:

二、國內外專利預警發展現狀和趨勢

(一)國外專利預警發展的情況

發達國家很早就注重對企業的專利信息服務和預警,如日本特許廳每年把預算的10%左右用于專利文獻的分析,并組織專家定期繪制關鍵技術領域的“專利地圖”,以指導日本企業實施專利戰略。并同時用二種方式進行專利情報開發活動;韓國基本沿用了日本對專利情報的開發模式;英美地區對專利情報的開發利用,主要采用了商業模式,比如全球最大的專利情報服務公司Thomson公司,還有Wisdomain公司,CHI公司,P&L,等,單Thomson公司2002年專利服務總收入近75億美元。歐洲也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式,專利分析和預警投人也非常驚人。

(二)國內專利預警發展的情況

我國在近兩年也開始注重專利預警體系的建設,國家知識產權局在2003年就提出建立專利預警機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國家的呼吁和帶動下,各地也紛紛開展專利預警服務。深圳市已經建立并運行了針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深圳市技術性貿易壁壘預警系統”,為企業產品出口提供了貿易壁壘的信息支持和幫助。溫州市科學技術局已經在剃須刀、打火機、鎖具、拉鏈、汽摩配等行業建立了行業專利應急與預警機制。貴州省啟動了“貴州小香豬”、“貴州蠟染”兩項特色產品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北京海淀區知識產權服務平臺也開展了相關行業的專利咨詢和預警服務。還有其他北京國之企業專利應急和預警咨詢服務中心、上海知識產權服務中心等一些對企事業單位開展專利應急預警服務的中心也已經存在。

(三)廣西專利預警發展現狀

近年來廣西在專利預警體系構建上做了一定初探,廣西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專門針對廣西企業專利預警工作實施方案,在廣西的一些重點產業內建立了初步專利預警服務體系,如構建的廣西中藥行業專利應急預警技術研究、廣西機床行業專利應急預警技術研究、撐生物質產業自主創新和保護的信息應用平臺等,就是專門為廣西行業預警而構建的,在促進廣西機械、生物質、現代中藥產業的自主創新和專利戰略實施方面起得很好的促進作用,提升了廣西機械、生物質、現代中藥產業的自主創新力和市場競爭力,帶動了廣西的經濟社會發展。同時也為廣西專利預警工作更進一步的開展,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礎。但是,人才資源的缺乏,所建立的相關專利預警體系與實際開展專利預警工作需要還有一定差距,相關的專利預警體系及相關專利應用分析系統還需有待進一步完善,開展專利預警的研究專利分析方法還需進一步加以研究和優化。

三、廣西企業專利預警系統的構建

(一)建立企業專利預警系統的基本架構

建立企業專利預警系統架構的目的是為了使專利預警工作規范化、常態化和正式性。由于企業所從事的行業不同、企業規模大小不同、知識產權在企業產品或服務中所占比重不同,不存在對于所有企業都適用的專利預警體系機構。但是,為了實現企業能夠對有可能發生的重大專利侵權爭端和技術貿易糾紛等情況進行預警,廣西的企業在構建專利預警系統架構時應包括專利預警意識、專利預警工作制度、專利預警工作流程、專利預警技術工具和評價指標及方法、信息處理和網絡通訊平臺、基礎數據等要素,廣西企業專利預警系統基本架構如圖2;

(二)建立有效的企業專利預警機制模式

廣西企業專利預警機制建立關系到廣西產業、行業、企業等不同層次的發展與安全,廣西企業專利預警機制建立需要各方參與和配合才能發揮有效的作用,在廣西專利預警機制構成中主要由三個主體構成,其模式如圖3:

第一級是以政府為主導、行業組織和企業參與的多層次的專利預警機制。主要對廣西重點優勢產業的技術發展、經濟安全進行預測和警告。

第二級行業層面的專利預警機制,主要針對行業技術研發、進出口技術貿易壁壘等進行監控和預警,由行業協會參與執行相關職能。

第三級是企業層面的專利預警機制,是企業內部建立預警職能和相關危機評價指標和處理方案。

這三個層面的專利預警機制雖然關注領域各有不同,但并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需要加強聯合、互相交流,共同構成廣西企業的發展的保護系統。

(三)建立警度定性評價指標體系及預警方案

設計專利預警的警度定性評價指標體系是沿著征兆信息的性質、來源到征兆信息所警示的專利狀態進行構建,當某項征兆信息或風險因素出現時就警示對應的專利狀態。據此,將警度定性評價指標分為三等級:正常狀態、警戒狀態、危機狀態。如果屬于正常狀態,則需要繼續監控和管理。如果存在警戒危機,則需要及時發出危機預警,進行危機緊急管理,實施危機決策,爭取消除或減少危機負面影響。

(四)建立企業專利預警信息數據庫

專利預警的基礎就是專利文獻、非專利文獻、市場信息等信息資源整合。只有通過全面而嚴密的信息資源整合,才使得企業有可能由此找到技術的空白點,預測技術的發展趨勢,發現已有的和潛在的競爭對手,分析對手產品專利技術和發展方向,在此基礎上建立企業的專利預警制度,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廣西企業要根據自己企業的規劃,在企業專利戰略的基礎上,根據發展需要通過引進或二次開發等方式建立涵蓋專利文獻、非專利文獻、市場信息等內容專利預警數據庫。通過有效地利用專利預警信息數據庫,進行專利數據查詢分析,企業可以了解國內外關聯行業的專利情況,對與企業主要產品、關鍵技術相關的專利文獻信息進行分析判斷,準確界定本企業所屬專利、所屬產品和技術方法的必要技術特征,清楚了解相關專利產品和專利方法的技術特征,對于將要涉足的業務領域中的專利情況可以查清查透,通過預警研究來防范他人惡意或不恰當的利用知識產權給自己造成的傷害。

(五)建立專業的專利預警專家人才隊伍

人才是做好專利預警工作的第一戰略資源。人才支持涵蓋專利預警專家庫的建立、專業技術人員的引進和人才培訓制度制定等。由于廣西經濟主體結構是廣大中小企業,大多數中小企業在人才、技術、資金等都很缺乏的情況下建立專門專利預警人才隊伍不是很現實。廣西的企業在專利預警人才隊伍建設上可以通過成立虛擬的專利預警管理機構和聘請專家顧問方式來建立自己專利預警專家人才隊伍,并通過機制的創新來實行專家人才的動態管理。企業專利預警專家人才隊伍的組成應包含:行業專家、貿易專家、經濟分析專家、專利事務專家、專業技術分析人員、法律事務專家等方面的專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城市| 佳木斯市| 东海县| 扎鲁特旗| 冕宁县| 曲阳县| 沾益县| 通化市| 城口县| 本溪| 甘孜县| 胶州市| 元阳县| 黄龙县| 扬中市| 浦县| 柳州市| 房产| 遵化市| 扬州市| 饶河县| 襄城县| 盐亭县| 易门县| 新津县| 宁陕县| 万源市| 大埔县| 仁化县| 广宁县| 渝北区| 宁明县| 潼南县| 平谷区| 奇台县| 广平县| 汉阴县| 桂平市| 庆安县| 磐石市| 东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