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對高中語文課的建議和意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理念評價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1-0087-03
課堂教學是實施新課程的主渠道,是實現課程目標的主要途徑,是學生獲得系統基礎知識和能力的主要形式,是完成教育任務的核心環節。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應有一個合理科學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學習、分析、研究《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對語文課堂教學提出了新要求:重視學生的語文素養全面提高;注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形成;營造開放和諧,師生互動的教學氛圍;重視學生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養,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等。理想的課堂教學是一種師生共同參與,實現教學相長的動態過程。每一位學生都是課堂上主動求知、探索的主體,而教師是這個動態過程的創設者、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與學共同發展,使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互相滲透,融為一體。因而,對課堂教學評價顯得尤為重要,它是對課堂教學質量的綜合評定,應該構建科學的實施評價體系,提出具體明確的實施評價標準。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就是對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作出科學的評價與引導,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理想化。在新課程背景下,我們有必要建立一個科學的語文課堂教學評價體系。
一 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意義和功能
1.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意義
教學是學校工作永恒的主題,課堂教學又是教學工作的一項最主要的工作。課堂教學離不開評價,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的一個內在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堂教學亦是如此。一堂語文課,其教學的基本目標是什么?教師是怎樣根據教學目標來確定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的?教師的教學水平如何?教師對教學進程的調控是否得當,等等,對這些方面能否作出科學的準確的評價,不僅直接決定語文教學效率的高低、語文教學標準的落實,還直接影響著語文教師教學工作的積極性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直接作用于課堂教學活動的各個方面,無論是教學目的、任務,還是教學過程、環節和方法。
另一方面,近幾年的教育改革實踐也表明:不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方法,教學改革工作很難全面展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也成為一句空話。長期以來,我國總是把考試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唯一方式,把成績作為衡量教學質量、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唯一尺子,這有很大的局限性。因為考試僅僅是質量評價的一小部分,用一小部分來代替全部是不科學的,是不能反映出教學的全部質量的。因此,建立完整的課堂教學評價制度,對于克服“片追”現象,克服“高分低能”現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有著重要意義。
2.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功能
語文課堂教學評價具有以下三大功能:第一,改進功能。通過課堂教學評價所提供的反饋信息,可以使師生明確教學目標的實現程度、課堂教學活動中所采取的形式和方法是否有利于促進所規定的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積累資料以便提供關于如何才能更順利地達到教學目標和修改教學目標的依據。第二,評定功能。通過課堂教學評價,可以了解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優點和缺點等,以便對教師進行考查、鑒別,同時也對學生的學業、能力、發展水平作出考查和鑒別。第三,激勵功能。教育心理學表明:正確的、公平合理的課堂教學評價,可以調動教師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激起學生進行學習的內部動因,維持教學過程中學生適度的緊張狀態,可以使教師和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學任務的某些重要部分。
二 語文課堂教學要素的評價理念和評價體系
實現新課程改革的發展目標,必須建立體現新課程教育理念的評價理念和評價體系。關于新課程的評價理念,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提出:“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建立以老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使教師從多種渠道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在“評價建議”中作出明確表述:“普通高中語文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語文課程評價要突出整體性和綜合性。”“評價應以課程目標為基準,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學生的不同興趣、不同表現和不同學習需要。”“評價要充分發揮診斷、激勵和發展的功能……不應片面地強調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評價要提倡‘評價主體多元化’。語文課程評價一方面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指導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和促進反思,另一方面要鼓勵同伴、家長等參與到評價之中,使評價成為學校、教師、學生、同伴、家長等多個主體共同積極參與的交互活動。”“評價應注意必修課與選修課的聯系與區別。”“評價應根據不同的情況綜合采用不同的方式。”
教師的教學理念指導著教師的課堂教學觀,教師的課堂教學觀反映在其課堂教學上,而課堂教學的呈現必須有相應的課堂教學評價觀與之相適應。多年來,我們的課堂教學評價活動表現出這樣的特點:(1)忽視評價的作用,教師(包括學生)不重視教學評價在教學活動中的價值,尤其是忽視其改進、激勵與發展的功能;(2)更多的來自外來(如專家、領導、同行)的評價,缺乏教師的內省與反思;(3)更多地注重師評,卻忽視學生的自評及互評。實施新課程,要建立與新課程的課堂教學相適應的教學評價標準。新課程評價具有檢查、診斷、反饋、激勵和發展等多種功能,但應充分發揮其診斷、激勵和發展的功能,不應片面地強調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把重心轉移到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成長上來。
三 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具體方法
1.教師對學生的評價
一方面,教師課堂觀察記錄的即時評價。教師通過課堂觀察,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做出積極反饋,給學生鼓勵、指導。另一方面是對話與課后跟蹤。師生間有針對性的訪談有利于對學生個體需求、學習成就的評價,教師通過與個別學生的交流,可直接了解學生對課堂教學的感覺和看法。有選擇地與部分學生交流教與學的情況與體會,既對學生的學習進行面對面的評價、指導、鼓勵,了解學生的學習需要,同時又可發現教學中的長處與不足,這樣有助于教師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有利于改善教與學的質量,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案例:職業教材人教版語文第三冊《明湖居聽書》一課,因為不少字都是以前考試中常見但特別容易出錯的,學生聽讀、自讀之后,我就說:有的同學已經認識了本課的生字,能不能當老師教教大家?大部分學生躍躍欲試。有位同學在教大家“鴉雀無聲”這個詞時,說:“鴉”這個字是“鳥”字旁,因為“鴉雀”同屬于鳥類,所以是鳥字旁,以后按這種想法去思考就不會出錯了。“馳騁”的“騁”和馬有關,所以是“馬”字旁。我馬上表揚他:“你的想象力真豐富啊!這樣的好方法,老師還沒想到呢!”在學生的啟發下,各種各樣的識字方法也隨之提出,形式新穎活潑,充滿樂趣,學生的認字興趣大增。學生學習的空間更加廣闊,學生的主體地位也隨之得以充分的體現,學生真正把自己當成了學習的主人。
我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后,給予了一個女生這樣的評價:“你讀得好極了!你的聲音優美、柔和、富有磁性,表達了對母親的熱愛和感激之情。看來真像人們所說的‘女兒是媽媽的貼身小棉襖’。”有了教師的引導和激勵,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大增,每個同學都繪聲繪色地讀著,表達那份濃濃的母愛。
分析:教師不一定樣樣優于學生,學生在許多方面可能已經超過了老師。贊賞是一種由衷的真情的表揚。在語文課堂中許多教師吝惜贊揚之詞,即使學生回答得完全正確,也只是用“說得還是不錯的”“對”等稍作肯定。須知,學生與教師原有的知識只是基礎差異較大。所以,對待學生到位的回答、精彩的朗讀、獨到的想法教師應該給予出自內心的贊賞,這對學生來說可能是一次終身難忘的鼓勵。
2.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
學生直接參與評價,開展自評和互評,是形成性評價的一種重要模式,它不僅能培養正確的自我評價的能力,而且能引導學習活動的方向,強化學生的學習,及時發現問題并提供矯正的“處方”。
學生互評是學生認識、了解同伴的過程,互評中學生提高與他人的溝通、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學會尊重、欣賞他人,學會了客觀、公正地對人對己,同時有利于形成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的良好氛圍。
案例:職業教材人教版語文第三冊《明湖居聽書》一課,學生分別展示了自己朗讀的成果后,讓同學進行點評。經過一番指導,學生也不再用模糊性的語言“很好”“不太好,聲音有點低”等對同學進行概括性評價了,學生的評價也變得具體、貼切起來,有的同學說:“徐××同學,你讀得不錯,你的聲音有如王××說書一樣悅耳動聽!沈××,你就差一點,你聲音有點啞,缺少一種音質。”……慢慢地,我覺得學生由拿著放大鏡給同學找缺點逐步地向客觀地評價甚至是欣賞同學方面努力了。
分析:學生互評在課堂教學中運用非常頻繁,學生喜歡模仿老師去評價別人,而這種互評的方式有利于學習優點,改正不足,也可以鍛煉學生自己的判斷是非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不斷地發展和完善自己。學生的評價語言要適當、合理、明確、有針對性,而不要過于籠統。需要教師耐心的指導,逐步培養學生的是非判斷能力和評價水平,而不能急于求成,要求學生一步到位。還應該注意的是,學生評價時不是面對著老師,而是應對著被評價的同學,用第二人稱“你”而不是用“他(她)”,因為學生彼此之間是平等的、互動的主體,不能把同學作為學習的第三者(旁觀者),只對著教師談自己的感受。被評的同學在評價之后也應有所表示(道謝或堅持自己的看法),教師再從學生的參與度給同學做一評價(先肯定,再提不足,有建議更好)。這樣的評價才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關注了每個人的個體差異,愛護了每個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符合新課標積極提倡的評價理念。
3.學生對教師的評價
案例:職業教材人教版語文第三冊《我的母親》一課,讀課文前,我巡視了一下全班同學,誠懇地說:“老師要讀課文了,你們對老師有什么建議和要求嗎?”同學們稍加思索,大膽地說道:“我希望老師的聲音要洪亮。”“老師讀的時候注意和母親的感情要深。”……我讀完后,學生紛紛談論,“老師讀得很好,很有感情”“老師的聲音有的地方不夠有感情”“母親離開了人世,作者再也見不到她了,聲音應該再低沉些”。我對同學們點點頭,微笑著說:“謝謝同學們,我再讀的時候一定注意。”接著,我又充滿感情地讀了一遍,學生露出了會心的笑容,有的豎起了大拇指!因為老師真的聽從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和自己一起讀書、一起學習了!
分析:平等是增進情感、融洽關系的融合劑。學生渴望同學之間的平等,也希望師生之間的平等。老師與學生互換角色,教師處在學生的位置上聽學生評價,學生在欣喜、“受寵若驚”之余,更多的是快樂。
4.學生的自我評價
自評實際上是評價對象的自我認識、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過程,它對學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能客觀評價自己的學習目的和學習態度,認真總結學習方法,檢查學習活動的質量與效果,實際上就是培養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負責的態度和自主、自立的意識,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案例:在《閩中橋梁甲天下》一文中,讓學生分工合作尋找橋梁特征和技術特點。在活動中,一個小組活動開展得特別順利,觀察記錄很快就完成了。我就請這個小組的組長向大家介紹經驗,他說:“我們小組,有的負責說,有的負責寫,還有的專門幫助查字典,分工合作,很快完成了任務。我們都覺得這樣的方法特別好。”另一個組員補充道:“你看我們組的同學,現在都在欣賞我們共同勞動的成果,我們很高興!可是其他小組的同學每次都自己顧自己、誰也不聽誰的,這樣根本就合作不好。”聽了他們對自己學習情況的評價,我及時地給予了鼓勵,并號召其他組的同學向他們學習。
分析:學會自評有利于學生對自己形成正確的認識。在教學中,學生在朗讀、講故事、做小老師和合作學習等過程中,教師要引導他們對自己的表現作出判斷,逐步由概括性評價向具體、客觀的評價發展,提高學生的自我監控能力。平時鼓勵學生多做自我反思,進行自我比較,找出自己的進步和不足。在課堂教學中,不管采用哪種評價方式,不管是針對學習內容的評價,還是針對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情感態度和合作學習等方面的評價,都要注重每個學生的感受,以激勵為主,敏銳地捕捉其中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每一次評價都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心誠意切、實事求是的評價,激勵學生積極思維,營造一種熱烈而又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把學生引導到評價中去,調動所有的學生關注評價、參與評價,使學生在評價中交流,在交流中學習,才能在評價中得到進步,共同提高,全面發展,從而使課堂評價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課堂評價體系也一定會變得更加完善、具體,在《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新理念的驅動下,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方式也一定會向著人性化、平等化、科學化發展。
課堂教學評價是一件嚴肅認真的事。它應遵循課堂教學的規律,而不是人們隨心所欲的“理念”;它應成為服務于課堂教學的工具,而不是人們隨意打制的飾物;它應接受教學實踐的檢驗,而不是某種理論的衡量。只有用科學的態度反思課堂教學評價,才能更好地發揮它對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才能使基礎教育在健康的道路上向前邁進。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