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慢性病培訓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工作目標
(一)總目標
建立一種有效的以社區(行政村)為基礎的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模式,更好的發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患者積極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及早發現并發癥,延緩慢性病并發癥的發生與發展,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質量。
(二)具體指標
1、完成活動的自我管理小組逐年增加。
2、2013年,湖塘鎮、雪堰鎮、遙觀鎮、湟里鎮、奔牛鎮、鄭陸鎮患者自我管理小組覆蓋率達50%及以上,其他鎮(街道)自我管理小組覆蓋率達30%及以上。
自我管理小組覆蓋率=開展自我管理小組活動的社區數/轄區社區總數*100%
二、工作內容與要求
1、各鎮(街道)衛生院(醫院)根據各村衛生室(站)慢性病患者隨訪管理工作開展情況結合該村(社區)慢性病患者對健康知識的需求,建立高血壓和/或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組,每個小組15人左右。
2、開展活動有固定的地點,可選擇村衛生室和村委。有黑板、掛圖、宣傳資料、血壓計、腰圍尺等基本的配備,確定專業的指導醫生,擬定培訓知識和技能等。
3、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組每2個月開展活動1次。活動前公布活動內容和時間安排。活動結束前,每人制定1項實施自我管理的簡單行動計劃,下一次活動時介紹行動計劃實施情況及存在問題。通過相互交流討論,結合醫務人員服務,使自我管理措施逐步得到實施。
4、自我管理小組活動應教學相長、寓教于樂、以教促行,盡量做到既有知識培訓又有理解交流,既有組員互動又有醫生點評。小組活動時間每次不少于60分鐘,組員平均出勤率不低于80%。
5、自我管理小組活動應建立臺賬,包括人員簽到名單、活動記錄、宣傳資料、活動現場海報、照片或錄像等資料。
三、實施步驟
1、統一認識
建立社區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組是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創建的重點工作,也是一項群眾性的健康行動,契入點離不開群眾,對形成全民參與的控制疾病模式,提高健康知識普及率,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有重大意義。各村(居)委會要認真做好組織協調工作,發揮相關單位的積極性,統一認識,整合資源,共同推進。
2、組織培訓
區疾控中心負責對鄉鎮衛生院開展師資培訓,鄉鎮衛生院對自我管理小組組長進行培訓;培訓內容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自我管理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指導手冊、指南)等。
3、組建隊伍
村(居)委會在社區公開區域張貼公告,發邀請函(見附件1),接受報名,推薦組長。并對組員的基本信息進行登記(見附件2)。
4、開展小組活動
活動形式采取互動交流或座談方式,激發組員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活動前進行基線問卷調查,6次課程結束后開展終期問卷調查(見附件3),評價患者行為危險因素改變,血壓、血糖控制等情況,慢性病自我防治知識和技能提高。
5、總結
做好活動記錄(見附件4),及時上報活動開展情況,進行經驗交流,以求慢性病管理工作更好的開展和提升。
四、職責分工
各鎮政府、街道辦、村(居)委會:負責轄區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組織、發動工作,在活動場所、活動經費等方面給予支持,推動本地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組開展活動。
區衛生局:負責全區慢性病自我管理工作的組織、協調和監督。
區疾控中心:負責對全區各鎮(街道)開展慢性病自我管理工作的相關業務培訓指導、效果監測及評估。
各鎮(街道)衛生院(醫院):由衛生院慢病管理責任人負責該工作,對轄區內各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組長進行培訓,對轄區各村(社區)開展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工作進行督導,并接受區疾控中心的業務督導和考核。
一、工作目標
(一)總體目標
通過“三病”綜合防治方案的實施,建立和完善慢性病防治網絡。通過開展“三病”的篩選,為患者提供個性化服務和實施精細化管理,提高居民“三病”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健全長效運行機制,推進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深入開展,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質量。
(二)具體目標
1.以鄉鎮為單位,高血壓、2型糖尿病患者發現率分別≥8%、1.5%,社區35歲以上首診病人測壓率≥95%;患者規范管理率均≥60%;服藥率≥60%;高血壓管理人群血壓控制率、糖尿病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均≥30%;常住人群健康教育覆蓋率≥95%、健康知識知曉率≥70%。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發現率≥2‰,規范管理率≥60%,逐步降低精神病人肇事肇禍率。
2.建立完善的縣、鄉、村三級綜合防治組織機構,對每位“三病”患者實行精細化管理,提供個性化干預治療方案,實現檔案動態信息化。
3.對常住人口“三病”患者實行國家基本藥物范圍內的藥品免費配送治療。
4.建立完善“三病”綜合防治長效運轉機制。
二、實施步驟
(一)調研訪談,摸清基數(3月1日至3月31日)
1.組織調研組走鎮下村,深入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通過召開座談會、民主懇談、群眾走訪等方式,進一步了解城鄉居民對健康的需求,明確項目的工作目標和重點。
2.以鄉鎮為單位,全面掌握已知的“三病”患者數量及分布。
3.召開“三病”防治專家技術論證會,確定治療方案及年經費數額。
(二)完善組織,制定方案(4月1日至4月27日)
1.縣政府成立“三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下設防治項目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各鄉鎮政府和有關單位設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
2.衛生部門建立專家指導組(邀請市級醫療衛生機構的專家參與)、質量控制組、宣傳報道組、檢查督導組等小組。
3.組建14支診療團隊。每支診療團隊由市級心腦血管臨床專家、內分泌臨床專家各1名,縣級相應臨床醫生各1-2名組成,疾控人員、責任醫生、聯絡員全程參與。同時,組建1-2支精神病臨床專家組,負責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診治。
4.組織參與項目的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掌握綜合防治項目的內容和要求、明確工作職責。
(三)廣泛動員,全員參與(4月28日至5月10日)
召開全縣動員大會,統一思想認識,明確各單位工作職責和任務目標,建立上下一心、步調一致的運轉機制。采取各種有效宣傳形式,廣泛動員群眾參與。
(四)落實措施,精細管理(5月11日至10月)
1.采購配置國家基本藥物范圍內的藥品及血糖測量儀、試劑等物資。
2.建立縣“三病”信息管理平臺,分鄉鎮以行政村為單位,擴大發現“三病”患者人群,對已掌握的“三病”患者由診療團隊進行復診核查,開具個性化健康處方。
3.社區責任醫生對現場復診排查后的“三病”管理對象根據新的分級管理規定,規范開展定期隨訪工作,并及時將每次隨訪信息錄入管理系統。
4.專家指導組開展巡回指導、隨訪質量控制、患者藥物治療、非藥物干預指導等。
5.按照有關規定,落實雙向轉診制度。
6.通過講座、健康俱樂部、走村入戶宣傳等健康教育形式,積極開展非藥物干預。
三、保障機制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三病”綜合防治項目是惠及我縣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是今后幾年的衛生重點工作,各單位務必提高認識,按照縣政府《關于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的通知》、縣公共衛生委員會《關于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和本方案要求,落實各項工作措施,確保項目正常有序開展。
(二)明確職責,形成合力
縣委宣傳部:組織開展公益性、群眾性精神衛生和慢性病預防、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宣傳,引導群眾養成體質健康、心理健全的生活方式。
縣發改局: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展規劃納入縣“十二五”總體規劃中,向上積極爭取項目建設資金,督促落實,確保鄉鎮衛生服務站建設適應慢性病健康管理工作需要。
縣公安局:重點掌握轄區內可能肇事肇禍精神疾病患者的基本情況,把加強精神病人的管理工作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之中,落實日常監管和控制措施;依法做好嚴重肇事肇禍精神疾病患者的強制收治工作,參與并協同實施應急醫療處置措施;會同民政局等部門做好流散在社會上的精神病人的處置工作。
縣民政局:建立健全慢性病、精神病患者救助制度,將慢性病、精神病困難戶納入低保。研究制定精神疾病患者、特困慢性病患者醫療救助政策;組織病情穩定的慢性精神病人,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使病人通過生產自救,改善生活質量。
縣財政局:負責建立慢性病健康管理工作財政投入機制,及時落實實施慢性病健康管理、精神病人服藥治療補助所需資金;配合衛生部門實施慢性病健康管理考核工作,提高資金管理效率。
縣人勞社保局:研究制定加強慢性病、精神病防治技術隊伍建設的相關政策,提高從業人員的積極性,保持隊伍穩定,擴大隊伍規模;研究解決提高城鎮參保人員的慢性病、重點精神疾病患者的醫療費用報銷比例;為康復后的精神疾病患者創造或提供就業條件和場所。
縣衛生局:負責制訂具體實施方案和計劃;提高合作醫療參保人員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的醫療費用報銷比例;開展項目培訓、指導;負責項目的日常監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監督考核制度和評價機制,完善信息公示及獎懲等制度。
縣殘聯:維護精神殘疾者的合法權益,宣傳普及精神衛生知識,采取藥物治療、康復訓練和社會服務等綜合防治措施,推行有利于精神疾病患者參與社會生活的開放式管理,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治療康復服務,提高康復質量,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生活質量。
縣慈善總會:制定慈善救助方案,落實精神病人服藥治療補助所需資金,配合相關部門做好重性精神殘疾人的慈善救助。
各鄉鎮政府:負責轄區內“三病”綜合防治工作的領導;重視、支持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為“三病”患者的篩選和管理提供有利條件;進一步健全農村公共衛生管理網絡,明確職責,落實任務;健全并規范公共衛生專干和村(社區)公共衛生聯絡員制度;加強對村社區的督導,強化組織、宣傳和指導,定期召開例會,協調解決存在的問題。
(三)完善機制,確保實效
1.定期組織對各鄉鎮項目實施進度和工作質量進行督導控制,每月通報工作進展情況,保證工作質量。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以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糖尿病等疾病為主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以下簡稱慢性病)已經成為我國越來越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近幾年來,我區農村居民的高血壓、糖尿病的發病率均呈逐年上升趨勢,冠心病及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和病死率也維持在較高的水平,慢性病防治工作作為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也越來越得到了上級部門的重視和關注。**區衛生局成立了“**區慢性病防治領導小組和專家組”,根據實際情況,將高血壓、糖尿病作為我區現階段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點,同時也十分重視提高死因監測管理和報告分析的工作力度。
一、進一步做好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管理工作
以《全國高血壓防治方案》、《全國糖尿病防治方案》為指導方案,在年開展的高血壓、糖尿病病人隨訪管理工作的基礎上,對這些病例繼續開展隨訪工作,隨訪工作進一步細化,高血壓病人進行分級管理,根據病人的病情和相關身體指標,對病例進行分級,分級后對病人的隨訪頻次和隨訪內容都有所區別。
8月, 我區有幸成為全國100個縣(市、區)中的一員,參與了由衛生部組織、中國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具體實施的“全國高血壓社區規范化管理”項目,8月14日我們邀請了 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和省疾控中心的高血壓防治專家召開了“**區高血壓社區規范管理培訓會”,我們將在全區所有高血壓患者選取1萬例病例入選該項研究,對該1萬例病例進行規范的跟蹤隨訪,并使用u1000管理系統進行錄入和統計分析,該項工作的開展將使我區的慢病隨訪工作更提高一個層次。
二、與 醫科大學合作,完成基線調查人群的隨訪工作
今年4-5月份在 醫科大學的協助下,我科對2004及2005年開展的慢性病前瞻性調查的人群進行了隨訪,共隨訪了約18000人,隨訪完成率達90%。同時結合近幾年來的基線調查和一系列的課題研究資料,我科在衛生局及中心領導的支持和關心之下,新設立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在慢性病防治中的效果研究》的課題,開展高血壓、糖尿病后期管理的探索。
三、執行政府文件,進一步規范、完善死因報告管理及統計工
我區被 省疾控中心確定為全省死因報告的監測點后,區疾控中心對死因報告的要求作了明確的規定,但當初死因報告多因鄉村醫生做回顧性調查后登記上報,既存在漏報、遲報現象,報告的質量也有很大的問題。9月底,**區衛生局、區公安局、區民政局轉發了 市三個局的《關于使用〈居民死亡醫學證明書〉和規范居民死因登記報告管理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由三個部門協作配合,共同把關,既提高了死因報告的報告率和及時性,也提高了報告的質量,為我們死因統計工作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四、
五、重點人群吸煙相關行為調查
由衛生部組織開展的重點人群吸煙相關行為調查工作在我區的**人民醫院和**中醫院開展,我們在該兩個醫院各隨機抽取了72名臨床醫生(性別年齡不限),在6月份進行了第一次調查,10月份進行了第二次的隨訪跟蹤調查,現調查表已經交至 市疾控中心。
六、氟化泡沫預防齲齒
今年齲齒防治工作到目前為止,已經全面進入實施階段,我們爭取于近日,在去年做過氟化泡沫防齲的學生中繼續擴大工作面,提高我區中小學生的齲齒防治水平。
一、 上年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1、 健康檔案的建立,存在電子檔案的錄入與紙質檔案不同步現象,建檔率低,致使各項重點人群的篩查率低于理論數字。
2、 健康教育及健康咨詢活動次數未達到項目要求。
3、 由于慢病患者外出,致使慢病管理頻次及管理率不達標。
4、 由于村衛生室人員業務能力有限,慢病隨訪和其電子錄入工作未能及時完成,個別隨訪無意義,甚至不真實。
5、 與門診大夫未配合好,檔案未很好的利用,大多數成了“死檔”,失去了建檔的意義。
6、 由于儀器及試劑等原因,65歲老年人體檢中的輔助檢查工作未完成。
二、20__年的工作目標: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國家切實提高城鄉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方法和惠民政策,通過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對居民健康問題實施干預,減少主要健康危險因素,有效預防和控制主要傳染病及慢性病,提高公共衛生服務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使全體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三、 長期工作安排:
1、健康檔案。繼續建立健全信息化檔案,及時更新檔案,并做好保密工作。在上一年度工作的基礎上將繼續完善返鄉及流入等人群健康檔案的建立工作。
2、慢性病管理。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進行至少四次面對面的隨訪,定期進行咨詢服務和用藥指導,并及時對其電子錄入,尤其是高血壓人群,應分級及時按月做好隨訪工作。利用隨訪宣傳防病知識,使農民對重點慢性病防治知識知曉率達到85%以上,并做好資料匯總和信息上報。對慢病的管理率達80%以上,慢病的控制率達25%。對35歲以上人群實行門診首診測血壓,測血壓率達100%。同時加大篩點人群,對確診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進行登記管理。并做好門診日志記錄。
3、健康教育工作。要真實,有意義。在原有的基礎上,結合季節防病重點,每月更換一次室外及室內健康教育宣傳欄的內容,印刷發放健康教育資料,覆蓋率達60%以上;要求相關人員在上門訪視時進行相關健康知識的宣傳,使居民基本衛生常識知曉率達80%以上;組織動員孕婦及3歲以下兒童家長參加我院舉辦的孕婦和兒童健康教育講座;孕婦在孕早期或中期接受一次健康教育的覆蓋率達到85%以上,3歲以下兒童家長覆蓋率達到85%以上。每個月進行一次健康知識講座;每個月利用集市開展一次健康咨詢活動;每天循環播放音像資料不少于六種;提供不少于十二種的印刷資料,居民覆蓋率達30%以上;居民對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健康知識的知曉率達60%以上,其相關資料(通知、照片、記錄、教案、試卷等)必須規范存檔。
4、老年人保健。為65歲及以上老年人進行四次面對面的隨訪和一次健康管理服務,提供疾病預防、自我保護和傷害預防、自救等健康指導。尤其是管理的老年人輔助檢查工作,今年至少完成95%以上。65歲以上的老年人管理人數達到90%。加強體檢宣傳工作,確保65歲以上老年人、特困殘疾人、低保戶、五保戶等困難群體,體檢率要求。全年對上述人群進行四次面對面的隨訪和一次健康管理服務,同時做好宣傳發動,積極參與強化免疫,進行有針對性的以健康教育為重點的健康干預。
5、檔案(紙質和電子)的利用工作既是重點,也是難點。今年不漏來院的任何一個就診、咨詢者,未建檔的建檔;建檔的充分利用檔案,如信息的更改,內容的填充,隨訪等,除特殊情況下,必須當面立即完成。
6、預防接種。建立規范化的免疫門診,建立健全計免制度,規范計免接種操作,每月接種不少于8天,同時按照《預防接種工作規范》要求,做到安全注射,為我鎮兒童提供安全、有效、免費、均等化的免疫規劃疫苗的預防接種服務,熟練掌握接種前、后的全面情況,做好接種反應事故的處理登記,加強冷鏈管理,做好疫苗的進出管理、冷鏈遠轉管理、失效報損登記。根據上級疾控中心的要求,進行相關疫苗的強化和為重點地區的重大人群提供疫苗接種服務,有效預防和控制疫苗針對性的傳染病。新生兒建卡率、建證率、卡證符合率都達到100%。入托學生驗證率達100%。
7、傳染病防治。
(1)建立健全傳染病防治組織和傳染病管理制度,全面規范使用門診日志,建立健全發熱、腹瀉門診登記,認真做好疫情報告、疫區管理及疫情登記。采取多種形式宣傳《傳染病防治法》,讓醫務人員全了解法定傳染病的病種分類、法定報告人、報告時限、方式、程序等業務知識。同時讓更多人群認知疾病防治的重要性。要及時、準確上報疫情,及時完成疫情登記,保障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正常運行,每月至少報一例傳染病,報告率100%,報告卡及時、準確、完整率100%,疫情登記率100%。
(2)積極開展結核病防治工作,病人轉診率達100%,同時開展病人的追蹤治療及隨訪管理,督促其定期復查,并將信息及時上報賀州市疾控中心。積極開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加強普及艾滋病知識宣傳教育,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艾滋病防治宣傳教育活動。建立規范的狂犬病預防處置門診。
8、兒童保健。加強兒檢工作,三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達75%以上,新生兒訪視率達90%。加強散居兒童保健管理,使7歲以下兒童保健覆蓋率達80%以上,嬰幼兒系管率和使用生長發育圖監測率分別達75%以上。及時發現與治療影響兒童健康的疾病,提高兒童健康水平。開展兒童保健技術培訓。
依法加強托幼 機構衛生保健合格管理。對新入托園的幼兒一律進行體檢,合格者方能入托。5-6月份完成所有幼托兒童的健康體檢。保證7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要求達到80%以上。
免費向我鎮0-6歲兒童提供基本保健服務,同時對兒童的生長發育、輔食的添加等營養及護理的咨詢指導,對常見病的預防、心理發育、意外傷害的預防指導。對貧血、佝僂病、肺炎、腹瀉等疾病進行預防,規范兒童保健服務,逐步提高兒童健康水平,降低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
9、孕產婦保健。免費向轄區孕產婦提供基本保健服務,規范孕產婦保健,做好早孕建冊、產前檢查和產后訪視工作,并做好高危孕產婦的篩查、追蹤、隨訪和轉診等工作。繼續加大實施母嬰安全工程的宣傳力度,以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產婦和嬰兒死亡率為目標,廣泛深入開展健康教育,掌握育齡婦女和孕婦情況,動員和通知懷孕婦女進行孕產期保健管理。孕產婦保健覆蓋率達99%以上,孕產婦系統管理率達97%以上,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到100%以上。孕產婦產后訪視率85%以上,高危孕婦住院分娩率達到100%。開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務和2次產后訪視。提高婦女兒童健康水平,減少孕產婦死亡。葉酸及孕產婦分娩補助及時發放。
10、重性精神患者管理。完成四次的隨訪等工作,如患者等情況許可,進行一次健康檢查,逐步建立綜合預防和控制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險行為的有效機制。通過項目實施,提高對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防治能力和管理水平。年底,在對明確診斷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率達到95%以上。
11、每月針對65歲以上老年人、慢性病人、重性精神疾病、孕產婦、兒童進行免費體檢(輔助檢查:彩超、尿常規、血糖、全血細胞分析、乙肝表面抗原、肝功、腎功、心電圖等)
12、每月的22日各專項小組上報紙質的工作情況及相關數字到衛生院項目辦公室,項目辦公室審核完成,25日前上報旗衛生局。
四、階段性工作安排
一月份:①召開第一次公共衛生項目辦公會。②下發今年總的工作計劃。③各專項小組上報各自的工作計劃。④開展孕產婦健康知識講座。
二月份:①召開第二次公共衛生項目辦公會。②對全院職工及村衛生室人員進行公共衛生相關知識培訓。③對九個村衛生室人員的工作進行第一次檢查、督導。④開展兒童保健知識講座。
三月份:①召開第三次公共衛生項目辦公會。②對我鎮九個村的老年人、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人群進行今年的第一次面對面隨訪并及時電子錄入。③利用三八婦女節、3.24結核病防治宣傳日,開展兩次健康教育咨詢活動兩次,重點宣傳生殖健康知識、結核病防治知識。對結核病的防治開展健康知識講座一次。
四月份:①召開第四次公共衛生項目辦公會。②利用4.25全國兒童預防接種宣傳日進行兒童預防接種知識的講座一次,并開展健康咨詢活動一次。
五月份:①召開第五次公共衛生項目辦公會。②對九個村衛生室人員的工作進行第二次檢查、督導。③利用5月3日世界哮喘日進行相關知識講座一次,針對5月31日世界無煙日,重點開展吸煙危害健康知識咨詢活動。
六月份:①召開第六次公共衛生項目辦公會。②對全院職工及村衛生室人員進行公共衛生培訓、學習、互相交流。同時召開一次村委會協調會議,并邀請分管鎮長參加。③對我鎮九個村的老年人、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人群進行今年的第二次面對面隨訪并及時電子錄入。④利用6月6日愛眼日進行眼部疾病及保健方面的知識講座一次。對公共衛生半年工作進行總結。
七月份:①召開第七次公共衛生項目辦公會。②開展碘缺乏病的預防知識講座一次,并對相關知識開展健康咨詢活動一次。
八月份:①召開第八次公共衛生項目辦公會。②對九個村衛生室人員的工作進行第三次檢查、督導。③進行濫用抗生素對人體的危害相關知識講座一次。
九月份:①召開第九次公共衛生項目辦公會。②進行村衛生室及全院職工公共衛生知識培訓工作。③對我鎮九個村的老年人、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人群進行今年的第三次面對面隨訪并及時電子錄入。④結合9月20日全國愛牙日,開展口腔保健防治知識宣傳教育講座一次。
十月份:①召開第十次公共衛生項目辦公會。②總結一年的工作進展情況。③結合10月8日高血壓、世界精神衛生日,大范圍開展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防治知識和心理衛生知識的講座及健康咨詢活動各一次。
十一月份:①召開第十一次公共衛生項目辦公會。②對我鎮九個村的老年人、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人群進行今年的第三次面對面隨訪并及時電子錄入。③對九個村衛生室人員的工作進行第四次檢查、督導。④結合食品衛生宣傳周和11.14的全國防治糖尿病日,開展食品衛生與營養、糖尿病防治的講座及宣傳教育。
十二月份:①召開第十二次公共衛生項目辦公會。②利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防治宣傳日,重點開展性病、艾滋病防治的講座、宣傳教育。③各專項小組對工作分析、總結,上報下年計劃等。
五、臨時性工作安排:
1、如有特殊情況,以上時間、工作臨時調整。
2、按時完成上級安排的其他工作。
3、根據工作情況,對村衛生室人員進行培訓、檢查、督導。
4、抓住機會進行宣傳教育工作,如集市、學校開家長會、家長接送學生、接種日等。
5、根據情況,進行居民健康檔案的整理工作。
[關鍵詞] 老年人;健康管理;體會;實踐
[中圖分類號] R473.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07(c)-0183-02
2011版《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中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項目較2009版增加了實驗室檢查和心電圖檢測2個新項目,由于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服務范圍有限,因此,在具備條件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集中提供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由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協助開展,對順利、有序、規范實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項目是必需的,現將體會報道如下:
1 實施對象
本轄區內65歲及以上城鄉常住居民(含居住滿半年以上的流動人口)。
2 實施指標
2.1 實施頻次
每年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務。
2.2 實施內容
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狀況評估、體格檢查、輔助檢查(實驗室檢查包括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腎功能、空腹血糖、血脂和心電圖檢測)和健康指導[1]。
3 實施流程
3.1 制定方案、技術培訓
制定并下發《關于進一步規范老年居民健康管理服務實施方案》,舉辦從事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人員的技術培訓班,嚴格按照衛生部統一制定的健康檔案標準和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項目內容開展65歲及以上老年居民健康體檢工作。
3.2 宣傳發動、登記造冊
通過電視、廣播、宣傳單(欄)、張貼標語口號及宣傳車入村等形式宣傳發動的同時,由承擔健康管理的單位會同村(居)委會全面掌握本轄區內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健康情況,并以村(居)為單位登記造冊。
3.3 下發通知、履行告知
(1)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根據各村(居)老年人分布情況,合理安排查體時間,制定詳細的健康體檢計劃,具體到每天的體檢人數,以防老年人扎堆而引起不良后果;(2)由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人員負責填寫《老年人健康體檢通知單》及《健康體檢表》中的基本信息欄目及相關內容,完成體檢前期準備工作;(3)發放《老年人健康體檢通知單》和《健康體檢表》,通知單內容主要包括健康體檢的意義、內容、時間、注意事項等,并囑其在通知單存根簽字,留案備查。通過面對面的告知宣傳,進一步使轄區的老年人群認識到參加健康管理的重要性,使其積極主動參加免費健康體檢;(4)建議老年人在家人陪同下,憑通知單、合作醫療證或戶口簿和填好基本信息欄目的健康檢查表,按規定的時間到指定地點進行健康體檢。攜帶合作醫療證或戶口簿主要是為了在體檢現場一并建立老年人其他家庭成員的基本信息。
3.4 分工協作、高質體檢
(1)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優化健康體檢流程、營造人性化的體檢環境,組織相關人員按時到崗就位,科室間、工作人員間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保證高效、高質地開展健康檢查工作;(2)核對老年人身份后,收取通知單和《健康體檢表》,按要求實施健康體檢,并對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進行評估及填寫相關表格;(3)對需要進一步檢查及治療的老年人,需征得本人同意。對于進一步檢查及治療所產生的費用,凡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或其它醫療保險的人員,按相關規定付費,其他人員按自費項目辦理[2];(4)積極應用中醫藥方法為老年人提供養生保健、疾病防治等面對面健康指導。對于已納入相應慢性病健康管理的老年人,本次健康管理服務可作為一次隨訪[2]。
3.5 信息反饋、整理歸檔
(1)鄉鎮衛生院和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織相關人員對健康體檢結果進行審核,出具《健康體檢評估報告》,及時反饋給被檢查者。對存在危險因素的被檢查者,有針對性地進行健康教育,告知下次復查或隨訪的時間[2];(2)建立完善的老年人健康管理檔案,并錄入信息化管理系統;(3)對檢出或既往已確診的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建立慢性病管理檔案,納入相應病種的規范化管理;(4)對檢出的可疑慢性病、傳染病、腫瘤等疾病患者,要轉入上級醫院或專科醫院進行確診,并及時隨訪以掌握診斷結果;(5)整理老年人其他家庭成員基本信息,為健全完善一般人群健康檔案奠定基礎。
4 實施體會
(1)要根據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功能定位,進一步明確其責任分工,加強機構間協作,切實落實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項目[3];(2)實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規范》,做好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技術培訓是基礎,掌握規范是前提,宣傳告知是保障,健康體檢是手段,信息反饋是關鍵,匯總歸檔是結果,服務居民是目標。
5 實施成效
(1)通過實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項目,老年人的健康意識水平逐步提高,由以往對無病進行每年體檢的不理解,到如今積極主動進行健康咨詢;(2)密切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老年人的關系,提高了老年人的依從性,進而增強了健康干預效果;(3)通過對老年人每年1次的健康管理,減少了健康危險因素,有效地預防和控制了老年人慢性病及傷害的發生,同時有利于降低醫療費用;(4)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老年人的血壓、血糖控制滿意率進一步提高,提升了慢性病管理效力,降低了管理成本。這說明《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規范》能從生活方式的改善、疾病的治療以及并發癥的預防等多層次上發揮對老年高血壓、糖尿病控制的積極作用[4]。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關于印發《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2011年版)》的通知[S]. 2011.
[2] 泰安市衛生局. 《關于進一步規范2011年泰安市老年居民健康管理服務工作的通知》[S]. 2011.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關于做好農村居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的通知》[S].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