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合成材料行業前景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Synthetic Material Aids Teaching
LI Cuiqin, WANG Jun, LI Jie, ZHANG Zhiqiu
Abstract A synthetic material aid is a professional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important courses, its mechanism and performance directly affects the application of polymer materials. I combine years of teaching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the teaching curriculum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are explored and analyzed, train students' ability to integrate theory with practice,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synthetic materials aids; teaching methods; assessment methods; course teaching
合成材料助劑課程是應用化學本科專業的一門專業限選課,它是建立在高分子材料和精細化學品的基礎上,并與其他多門高分子專業課程和應用化學專業課程交叉的一門課程。本課程主要講述高分子材料在合成、加工和使用等過程中,為了提高材料的性能而添加的化學助劑。本課程的應用性比較強,不僅包含合成材料用助劑的合成方法、還包括合成材料用助劑的使用方法和選擇原則。它直接與應用化學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從事的工作密切相關。因此,本課程不僅要求學生了解合成材料用助劑的種類、合成方法,而且還要求學生深入了解合成材料用助劑的使用方法和助劑在材料中的作用機理。然而由于合成材料的種類繁多、應用廣泛,導致所需的化學助劑種類更為復雜,知識量很大,但由于該課程是應用化學專業的一門專業限選課,學時較少,導致授課的難度較大。針對這些問題,結合我校應用化學專業的實際情況和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對該課程的教學進行了一些探索。
1 教學內容的整合與優化
我校自2000年將精細化工專業改為應用化學專業以來,對專業課程的組建以及課程內容也進行了合理的調整。如將油田化學課程分拆為鉆進化學、采油化學和集輸化學,將高分子化學和高分子物理合并為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其中對合成材料助劑課程內容也進行了相應的整合,對原有的教學體系和教材進行了優化。原有的教學體系如下:合成材料助劑概論、塑料用助劑、橡膠用助劑、纖維用助劑,該教學體系內容繁雜、重復性較多,如塑料用的很多助劑在纖維和橡膠中也用,導致學生學習起來難度較大,容易混淆,且沒有統一的教材,學生只能依賴課堂,課后也無從下手復習。
為了適應本科教學需要,給學生一個清晰的學習提綱,且在規定的學時內完成講授任務,我校合成材料助劑課程內容通過應用化學教研室教師的多次討論,按照肖衛東主編的教材《聚合物材料用化學助劑》的內容對課程體系進行了修改,修改的教學體系為:合成材料助劑概論、合成用助劑、加工用助劑、熱力學性能助劑、交聯用助劑、防護用助劑、助劑的分離與檢測。其中合成用助劑主要講述合成材料所用的合成樹脂在聚合反應過程中所添加的化學助劑,如引發劑、溶劑、乳化劑等助劑的種類、性能以及使用原則;加工用助劑主要講述合成材料在加工過程中為改善合成材料的加工
性能而添加的化學助劑,如劑、脫模劑、增塑劑等助劑作用機理、合成及應用等;熱力學性能助劑主要是講述為改善合成材料的熱力學性能而添加的化學助劑,如增強劑、增韌劑、成核劑等;防護用助劑主要講述為改善合成材料的使用性能、延長材料的使用壽命而添加的化學助劑,如光穩定劑、熱穩定劑、抗氧劑、抗靜電劑等;通過對教學內容的整合與優化,對高分子材料和精細化學品化學中所涉及的基礎知識通過緒論的形式簡單講授,目的是引出本課程的所講述的重點內容。在對課程內容和教材整合的同時,為了使學生能很好地了解合成材料助劑發展的前沿知識,我校應用化專業的所有教師,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討論,通過將國內外前沿理論、最新研究成果、應用前景以及最新發展動態穿插入課堂內容中,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了解該學科的發展前沿,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礎。
2 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實踐
合成材料助劑是一門理論聯系實際較強的課程,尤其是隨著合成材料在我們日常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很多的合成材料沒有助劑的存在,很難廣泛應用。如我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塑料薄膜,主要成分為PE,但由于其耐熱氧性能差,很難適用室外使用,尤其是用做種植大棚用的薄膜,適用壽命很短,直到光熱穩定劑和抗氧化劑的出現,PE才得以廣泛應用。然而,由于合成材料助劑的種類繁多,如交聯用的硫化劑有:硫磺、秋蘭姆、金屬氧化物、醌類化合物、胺類化合物、有機過氧化物等,每一種硫化劑的作用過程和應用對象又不同。在講授過程中,為了避免過多的理論講解導致講述內容枯燥無趣。這門課程的教學方法也進行了多次討論,如何讓學生在較短的學時內,能主動積極地學好這門課,并能很好地掌握這門課程的重點知識呢?
經過多次討論,教師們一致認為,最好的教學方法就是將每一種合成材料用的化學助劑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引出,通過學生提問、老師回答的方式進行講述,讓學生先了解這種化學助劑的重要性,然后老師再從基本的作用原理、作用方式以及應用對象進行解釋。如我們在講硫化劑時,先問學生自行車的車胎和汽車車胎有什么區別?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區別?學生也可以問老師兩種車胎的組成是什么?除了主成分橡膠外,還有什么成分?具體是什么?等等這些問題,然后引出常見的硫化劑――硫磺,硫磺是什么結構的物質?它為什么可以作為硫化劑?除此之外,還有哪些硫化劑呢?先通過討論的方式,使學生先了解這種合成材料助劑的基本性能,然后再進行理論講授。
另外,單一的教學方式會使學生缺乏對知識的感性認識,如單憑書本、板書很難將所用的知識講述清楚,很難使學生掌握重點知識。近年來,通過多次教學會議討論,一致認為可利用計算機及信息技術,將大量的圖片、圖像和動畫穿插到課程教學內容中,讓學生在對知識理論認知的基礎上,通過感性認知,把抽象的知識通過直觀的畫面展示,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教學方法的改革后,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了,理論知識掌握得也扎實了。從課后學生反映的情況也可以看出,學生會主動提出一些問題,相互之間進行討論、交流,并且會將所學過的理論知識與生活中實際例子相結合,并能設想新型化學助劑的性能。
3 考核方式的調整和試行
合成材料助劑這門應用化學專業限選課,課程內容的信息量很大,且很多助劑之間的作用和性能比較接近,如光穩定劑和抗氧化劑,均可以通過捕獲材料因老化而產生的自由基,且部分的光穩定劑也可以作為抗氧化劑使用。學生僅靠單純的死記硬背,很難將所用的重點知識理解掌握。因此,結合這門課程的特點,筆者所在的教研室對這門課程的考核方式進行了多次討論,大部分教師認為,學生對這門課程的掌握程度不能單靠期末考試的成績來衡量,平時學生的課堂討論和課堂提問成績也應納入考核之中;另外,期末考試的試卷盡量少出大段記憶性的知識,對于重點的理論知識,應以開放性的問答題或討論題的形式展現,強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同時對試卷的評分標準進行調整,對于理解性的試題,評分標準靈活,不應嚴格按照書本或課堂講述的語言進行批卷,應根據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程度進行靈活給分。通過試行這種新的考核方式以來,學生學習這門課程不在是為了考試而學習,考試之前,學生也不再天天吵著讓老師劃重點,而是收集大量的復習資料,包括參考書、文獻等,結合生活中的實際例子,進行討論、交流。試卷很少出現類似或類同,成績也能很好地反映學生對這門課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總之,通過對合成材料助劑這門應用化學專業課程的教學體系、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探索與實踐,我們摸索出了一條適合應用化學專業學生的教學方法,理論結合實際的教學方式和考核方式,使學生更好地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于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提高了學生分析實際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滿足社會對綜合性人才的需求。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項目編號為GBB1211013;黑龍江省“十二五”規劃課題,項目編號為HGJXHB2110153;東北石油大學重點課程
參考文獻
[1] 辛忠,孟鑫,劉霞,等.材料添加劑化學課程教學方法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1.6:61-69.
[2] 李奇.材料化學精品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化學教育,2012.9:74-77.
[3] 陳寶書,欒道成,劉云強,等.高分子材料課程改革探索與實踐[J].高等教育研究,2013.30(4):40-41.
關鍵詞:人造金剛石;現狀;未來
中圖分類號:F4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2)26-0036-02
人造金剛石是在超高壓高溫的外在環境中,使非金剛石結構的碳發生相變而制取的。與天然金剛石相比,它的生產成本相對較低,應用效果卻同樣出色,因此近幾十年來持續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1954年,美國GE公司首次成功研制出人造金剛石。經歷了近六十年的發展,目前人造金剛石已被應用于超硬材料切割工具、光學窗口和半導體上的散熱片等,而人造金剛石的用量也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工業是否發達的重要標志。根據《2011-2012年中國超硬材料制品行業發展現狀分析》相關內容:中國的人造金剛石產量現居世界首位,工業體系現已構建完全,生產規模正不斷擴大。現階段,人造金剛石已經成功應用于我國的光學玻璃冷加工、地質鉆探、陶瓷及汽車零件加工、金屬拉絲、拋光涂層等多個行業領域,關于人造金剛石的應用現狀與未來發展也成為了我國理論界的一個研究熱點。
1 我國人造金剛石工業的起源、發展及現狀
1969年,我國首個人造金剛石及其制品生產廠投產,標志著人造金剛石工業在我國的起源。經歷了近50年的發展,我國人造金剛石工業在技術、應用、產量、市場等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的發展。2005年,我國人造金剛石產量首次突破30億克拉。2006年上半年,我國人造金剛石制造業總產值為7.2億元,行業利潤達2.4億元。2011年,我國人造金剛石年產量已近100億克拉。現階段,中南鉆石、黃河旋風和豫金剛石三家公司占據著我國人造金剛石產品市場80%以上的重要份額。在針對2011~2015年制定的《“十二五”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中,人造金剛石行業被正式列為重點扶持行業。
近年來,隨著建材、地質、機電、汽車等行業的市場投資不斷擴大,對人造金剛石的需求也保持著較快的增長速度。天然氣開發、石油勘探等大型工程項目在我國的不斷推進,也使得人造金剛石工具的發展不斷加快。此外,光伏用金剛石線的潛在新增市場接近40億/a,相關產業的發展也將為人造金剛石產品帶來巨大市場。
2 我國人造金剛石工業現狀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
措施
2.1 高品質的人造金剛石產量相對較低
雖然我國人造金剛石的產量位居世界首位,然而與發達國家的優勢產品相比,還存在著品質低、質量差等不足之處,難以贏得國際市場的青睞。目前,我國人造金剛石總產量約98%的產品,是以六面頂壓機、片狀觸媒與石墨生產的低檔金剛石;而以兩面頂壓機、片(粉)狀觸媒與石墨生產的中高檔金剛石僅為總量的2%左右。由此可見,要大力提升我國人造金剛石的產品品質,最直接的措施就是推廣大噸位兩面頂壓機的使用。目前,北京人工晶體研究院和保定八達合成材料有限公司開展了利用兩面頂壓機生產人造金剛石的實踐,相關企業應借鑒其成功經驗來增加自身生產中高檔金剛石的能力。
2.2 大顆粒單晶金剛石合成技術尚待發展
大顆粒單晶金剛石的生長對環境壓力、外界溫度及持續時間的要求十分精確,對操作技術和實驗條件的要求較為復雜。由于相關技術問題所限,我國大顆粒單晶金剛石的合成研究還處于實驗階段,未能向工業化進一步推進。目前,日本、英國等國家已經成功地實現了大顆粒單晶金剛石合成工業化。我國的研究者應與掌握核心技術的實驗室開展交流,對實驗設備的設計、合成溫度及壓力的調試、傳壓介質及觸媒的選取、金剛石生長規律等開展進一步的研究,從而不斷探尋發展我國金剛石合成技術的可行之路。
2.3 性能指標體系及行業品牌意識仍需加強
與發達國家的產品相比,我國人造金剛石還存在著性能指標不夠完整、品牌意識不夠深入等問題。在按照用途對人造金剛石產品進行的分類中,英國Debeers公司共有44種產品,美國GE公司有25種;而我國則只有11種。性能指標體系的不夠完善,使我國金剛石制品在國際市場上得不到重視和認可,而國內對人造金剛石品牌意識的淡漠也阻礙產品的市場競爭力。2000年,我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組織了人造金剛石優秀品牌推薦活動,并在《金剛石與磨料磨具工程》、《石材》、《中國機床工具報》等刊物上對獲選的15個產品進行了宣傳,從而提升了我國人造金剛石企業的品牌意識。
3 我國人造金剛石工業未來發展的幾個方向
3.1 不斷完善相關配套試驗基地的建設
隨著人造金剛石制品在現代工業應用中的不斷推廣,對于其性能的檢測也成為工業生產的一個重要環節。由于我國尚未建設完善的檢測基地,因此新開發的產品只能通過生產測試磨削參數。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未來我國應建立系統、規范、完善、全面的人造金剛石試驗檢測基地,將制品的具體磨削參數方便、直接地提交給用戶。隨著我國金剛石出口的進一步加大,這項舉措不僅可以加快國內產品的開發步伐,還可以提升相關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3.2 不斷促進產品質量標準與國際接軌
雖然我國的人造金剛石制品已經在國際市場中占據了一席之地,然而市場中的高端產品仍然來自發達國家。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不只是我國的相關產品品質較差,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國現行的產品質量標準沒有和國際接軌。因此,當我國的產品進入國際市場之后,將受到來自發達國家的巨大沖擊,從而使我國被迫地去占領中低端市場。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我國應盡快出臺與國際接軌的人造金剛石檢測、分選技術及產品質量標準,從而提升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和知名度。
3.3 不斷提升生產的規模和產品的品質
人造金剛石產品的生產屬于高科技新興行業,未來的幾十年中應向規模化和科技化不斷推進。大型化國產兩面頂壓機將逐漸在我國生產企業中普及,對于高品級人造金剛石原輔合成材料的研究將不斷完善,一些缺乏足夠資金競爭力和先進技術支撐的企業將退出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國金剛石產品行業整體應向高品級、高質量、高標準、高精度的方向大力邁進,從而滿足國際市場中石材、玻璃、陶瓷、機械等行業的大量需求。
4 結論與展望
人造金剛石是物理特性優異的高端合成材料,在工業生產中應用十分廣泛。經歷了近六十年的發展,我國的人造金剛石產業走過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奮斗歷程,目前人造金剛石年產量已占全球總產量的90%,位居世界第一。然而,我國的人造金剛石與發達國家相比較,還存在著產品質量偏低、質量標準落后、品牌意識薄弱等不足之處。
本次研究從我國人造金剛石工業的起源、發展及現狀出發,對當前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了詳細闡述,并總結出我國人造金剛石工業未來發展的幾個方向。文章認為:大力發展大顆粒人造金剛石單晶合成技術、持續提升行業品牌意識、不斷完善相關配套試驗基地的建設、促進產品質量標準與國際接軌配套、提升生產的規模和產品的品質,是未來我國人造金剛石工業發展的必經之路。可以預見,隨著我國人造金剛石工業生產規模和產品品質的不斷提升,我國人造金剛石相關行業將實現由大轉強的遠大理想。
參考文獻:
[1] 中國超硬材料網.2011-2012年中國超硬材料制品行業發展現狀分析[DB/OL].,2012-08-20.
[2] 李志宏,劉金昌,宜云雷,等.我國人造金剛石工業現狀及發展[J].金剛石與磨料磨具工程,2002,(127).
[3] 彭放.我國人造金剛石合成的現狀與展望[J].大自然探索,1995,(1).
關鍵詞:農村公路、村村通、瀝青加鋪改造、水泥公路
中圖分類號:X734 文獻標識碼: A
0 引言
2006年伊始,國家“五千億元建設農村公路,逐步實現村村通”工程啟動。將近十年的建設,目前的農村公路網已經基本建成。截止2012年,交通部農村公路統計結果顯示:全國99.97%的鄉鎮已通公路,其中97.43%的鄉鎮開通了硬化公路,全國農村公路(包含縣道、鄉道、村道)里程達367.84萬公里,接近十二五規劃390萬公里的目標。
高速公路、國道、省道基本上大部分采用黑色路面(瀝青路面),甚至一些經濟發展迅速地區的縣道、鄉道也基本實現了黑色化改造。但是之前的農村公路大部分采用的是低等級水泥混凝土路面,隨著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早期的設計已不能滿足現代農用機械以及新農村生活的需求,需要對農村水泥混凝土路面進行升級化改造。
1農村水泥公路加鋪改造技術
舊水泥路面加鋪改造技術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已有較長的歷史,并取得了相當多的研究成果,已經形成了成熟的技術。美國在1985年出版的路面修復手冊就介紹了相關技術,1988年對其做了進一步的修訂;到1995年正式出版了AC/PCC修復與評價指南。隨后國內引進先進技術,并做了大量的試驗段,總結國外技術的同時,結合國內的實際情況在國內對舊水泥混凝土路面普遍采用以下三種改造措施:“白+白”;“白+黑”或“白+補強層+黑”;“破碎+黑”或“破碎+白”[1]。
這三種措施都各有自己的優缺點,在使用過程根據實際工程狀況選擇合適的處理措施。由于“白+黑”或“白+補強層+黑”技術在應用上能明顯的改善原有路面的使用性能,且施工方便,開放交通早,經濟效益好等優點使得在農村公路改造過程中應用最普遍。但是由于水泥路面不是連續的統一整體,在板與板的接縫處很容易產生反射裂縫,大大減少了鋪裝層的使用壽命,成為了白改黑路面的致命弱點。因此,道路工作者采取多種措施進行防治反射裂縫,并取得了相當好的效果。破碎化技術是對水泥路面損壞嚴重且無法直接加鋪瀝青層的路段采取的處理手段,通常采用特殊的機械對破碎路段的混凝土板塊破碎到更小的粒徑(不大于30cm)后進行壓實,然后在上面鋪筑路面。
a) b)
圖1 農村水泥路面瀝青加鋪層結構
2舊水泥路面瀝青加鋪層設計
根據《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規范》(JTG D-40―2011)推薦的典型瀝青加鋪層結構,結合農村公路改造實際應用情況,推薦農村水泥公路加鋪層結構組合(見圖1):
其中對于舊水泥混凝土板體,通常采用局部挖除或壓漿的方法對其進行處治,常規應力吸收層采用橡膠瀝青、改性瀝青砂或軟瀝青混凝土類,特別是改性瀝青混合料應力吸收層使用效果明顯,在新技術的不斷發展的今天,可以采用橡膠瀝青混凝土或溫拌橡膠瀝青混凝土技術進行大膽的嘗試[2]。
2.1水泥路面狀況調查
以河南某地區鄉道四級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鋪瀝青層改造工程為例,該地區自然區劃為Ⅱ級,原水泥路面結構為:20cm水泥混凝土路面+16cm水泥穩定碎石+20cm石灰土;交通調查結果顯示:按標準軸載BZZ-100設計,最重軸載Pm=200kN,設計車道的設計軸載日作用次數為853次/d,年交通量增長率為7%,已通車7年。經路面狀況調查結果推薦采用瀝青加鋪層改造,舊路結構參數調查結果如下:實測彎拉強度4.5MPa,基層頂面回彈模量為100MPa,彎拉彈性模量29000MPa,以上結果均為標準值,確定瀝青加鋪層厚度。
2.2瀝青加鋪層厚度確定
根據《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規范》(JTG D-40―2011)附錄A進行交通分析。
根據HPDS-2011計算結果顯示:
HA=100 DC=19.78 R=0.705 SPSA=1.796
SPMA=3.446 SPRA=3.611 SPMAXA=2.998
CL=1 BL=0.723 STMAXA=1.174 KT=0.35
STRA=0.411 SCRA=4.022 GSCRA=4.22 RE=-6.22%
SCMA=4.172 GSCMA=4.38 REM=-2.67%
表1舊水泥路面瀝青加鋪層厚度設計中間計算結果
由表1知,舊混凝土面層荷載疲勞應力為3.611MPa,舊混凝土面層溫度疲勞應力為0.411MPa,考慮可靠度系數后舊混凝土面層綜合疲勞應力為4.22MPa(小于或等于舊面層混凝土彎拉強度),舊混凝土面層最大荷載應力為2.998MPa,舊混凝土面層最大溫度應力為1.174MPa,考慮可靠度系數后舊混凝土面層最大綜合應力為4.38MPa(小于或等于舊面層混凝土彎拉強度)[3],因此滿足路面結構極限狀態要求的瀝青混凝土加鋪層設計厚度為100 mm。
3瀝青加鋪結構層防反射裂縫措施
板塊狀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引起加鋪層的反射裂縫,控制該裂縫的發展成為舊水泥路面加鋪層設計的關鍵。道路工作者對反射裂縫的產生機理進行了多年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除增加瀝青混合料面層的抗拉強度外,常用的手段包括采用能吸收和消散裂縫尖端應力的夾層及中間層,如在層間設置土工合成材料,或鋪筑橡膠改性瀝青應力吸收層等。
3.1土工合成材料夾層
常用的土工合成材料夾層一般采用土工布、玻纖格柵和塑料格柵等,設置在瀝青加鋪層與舊水泥路面之間。這種材料厚度薄,密度小,抗拉強度高,變形能力較強,在抗反射裂縫上能起到良好的作用―隔離阻斷作用、加筋作用、傳遞荷載作用。研究表明,其對減少層間剪應力的作用不大,但對減小由于溫度作用引起的水平拉應力效果顯著。
3.2應力吸收層
橡膠瀝青、改性瀝青砂或軟瀝青混凝土作為應力吸收層在舊水泥路面加鋪瀝青層的工程實踐中使用效果顯著,且技術日漸成熟,尤其是改性瀝青混合料應力吸收層應用最廣泛,但是橡膠瀝青混合料技術尤其是溫拌橡膠瀝青混合料技術發展空間與前景最好,在農村公路白改黑的應用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3.3其他措施
級配碎石中間層和大粒徑瀝青碎石混合料中間層在高等級水泥路白加黑改造時應用廣泛,應用在低等級路面時,費用較前兩種技術更加昂貴,因此在農村公路白改黑對采用前兩種防治反射裂縫措施。
4結論
在農村公路水泥路面改造過程中,結合現有改造技術對路面狀況優良路段采用“白+黑”或“白+補強層+黑”的處治措施,而對于損壞嚴重路段采用碎石化后加鋪面層的改造措施;在路面結構加鋪層設計過程中,要進行充足的前期調查,確保各參數的準確性,依據標準計算該段路面瀝青加鋪層厚度為10cm;結合農村公路的特點以及現有技術水平,農村公路防治反射裂縫應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夾層和應力吸收層兩種措施,必要時考慮多種措施相結合的手段。
參考文獻:
[1]陳拴發,楊斌等.水泥混凝土路面瀝青加鋪層設計與施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年:2
市場探訪利潤高達200%
昨日中午,記者在武昌街道口一嬰兒紀念品商店看到,店內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嬰兒紀念品,僅胎毛筆就有各種不同的材質和款式,竹制的、瑪瑙的、紫檀木的等等,價格從幾十到上千元。
據店主周老板介紹,胎毛筆主要是賣文化,滿足“人生第一印”的紀念型消費需求。主要投入在筆桿和加工費用。利潤普遍100%以上。以仿紅木的胎毛筆為例,成本40元,市場賣價80元左右;而最貴的天然瑪瑙胎毛筆賣價1500元。材料、制作加工費、上門理發人工費成本不到200元,整支筆的利潤超過200%。
行業由來傳自臺灣省
上世紀90年代,胎毛筆從臺灣傳入武漢,不少商家開始在醫院、小區附近開展該業務。武漢麗嬰愛康小阿華公司老板宋兵說,由于門檻低,不少商家只需要安排一部電話,接到業務后,就上門為寶寶理發,將胎毛采集回來后,再付加工費給合作的毛皮廠,由毛皮廠負責制作。
行業裂變一花引得百花開
2002年前后,“人生第一印”紀念消費品種豐富起來,除胎毛筆外,胎發章、手足泥印也開始在江城流行。一些嬰兒胎毛較少。商家便將胎毛制作進發章內,做成胎發章;將嬰兒手腳印印在彩泥上制成泥印;近兩年來,水晶足印及更為高檔的金箔印更為流行。將小寶寶小手、小腳的紋印,用合成材料、水晶材料或金箔制成工藝品長期保存,這些產品的價格更高,從400元到數千元不等。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武漢市嬰兒紀念品迅速升溫。武漢涌現出大大小小上百家紀念品商戶,年消費已高達2000萬元,其中小阿華、小阿福兩家占據70%的市場。以小阿華公司為例。2004年前,每個月業務僅數十筆,目前則超過千單。
行業前景多元化勢頭顯現
不滿足光賣胎毛筆,嬰兒紀念品商家正逐漸開展多元化經營,以形成規模效應。而越來越多的孕嬰相關行業也開始搭售“嬰兒紀念品”。
小阿華、小阿福兩大商家都在涉足多元化經營。宋兵表示,2002年時,公司開始涉足兒童攝影。主要是因為當時紀念品推廣不順利,開展兒童攝影后,不僅啟動了新盈利點。而且也增加了紀念品的顧客資源。目前。該公司兒童攝影業務已經和嬰兒紀念品平分秋色,此外,還啟動了寶寶起名等特色服務。
據了解,嬰兒紀念品還成為不少母嬰店的“搭頭”。徐東鵬程花園―母嬰用品店老板張剛表示,店內實行會員制,對充值消費達到-定額度的會員,可以免費贈送紀念品。
10月20日,2010中國產業用紡織品高峰論壇在紹興縣舉行,來自全國產業用紡織品生產企業的專業人士,就產業用紡織品現狀和發展趨勢、非織造布在生活中的應用及醫療衛生材料的應用與發展等展開討論。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王天凱、張延愷出席了論壇。產業用紡織品行業有關專家應邀作相關報告。紹興縣夏履鎮被授予“全國紡織精神文明建設示范基地”稱號。
近年來,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在紹興縣得到了迅速發展,成為紹興縣加快紡織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大亮點,夏履鎮致力于打造全國重要的產業用紡織品生產基地,成為全國最大的水刺非織造布生產基地,2008年被授予“中國非織造布名鎮”。
何為水刺無紡布產業?一個通俗而形象的說法,就是用水“織布”,將高壓微細水流噴射到一層或多層纖維網上,使纖維相互纏結在一起,纖維網得以加固而具備一定強力,最終形成無紡布,亦稱非織造布。其實,無紡布早已進入大家的生活,衣服里層的牯襯,這種找不出一根根線頭的布就是無紡布。此外,手術衣、防護服、濕巾紙、衛生巾等也都是用無紡布制成的。無紡布具有產量高、成本低、用途廣等特點,但無紡布的科技含量高,國內許多企業一直無法涉足這一領域。
據介紹,夏履鎮非織造布生產基地的產業起源于“非典”。2003年,非典疫情肆虐,衛生用布之一的非織造布產量出現了大幅增長,而傳統紡織面料卻陷入了惡性競爭的低谷。浙江新中天集團果斷進軍非紡織布產業,當年投資1.5億元,成立一家名為“中和合纖”的公司。從國外引進了一條水刺非織造布生產線。2004年6月投產后,當年就實現銷售1.4億元。越王控殷集團在2006年涉足非織造布領域,從法國引進了第一條年產41300噸的水刺非織造布生產線,2007年又花1.7億元引進了水刺、熱風、熱軋3條非織造布生產線。
“新中天”與“越王”挺進非織造布領域,競相發展,帶動了夏履鎮非織造布產業,目前該鎮非織造布年產能已達5.8萬噸,年銷售額可達11.6億元,成為國內該產業領跑者。
良好的市場前景和潛在的巨大商機,吸引了金佰利公司、恒安集團等名企加緊與夏履鎮相關企業開展合作。實現共贏。恒安集團是最早進入中國衛生巾市場的企業之一,恒安集團經過考察,與越王集團旗下“莊潔無紡”達成了合作協議,“莊潔無紡”成為“恒安”的供貨商。“莊潔無紡”目前已與國內多個知名生活用品品牌建立了合作關系,產品還遠銷日本、越南等國際市場。
金佰利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紙巾生產廠商和全美第二大家庭和個人護理用品公司。2006年,金佰利韓國公司有關負責人從網上了解到了新中天集團旗下“和中合纖”后,專程來考察并立即下了小批量訂單。經過兩年多合作,去年一季度,金佰利韓國公司向“和中合纖”下達了采購500噸非織布的大訂單,貨款達1000萬元。目前,金佰利中國公司也與“和中合纖”達成了長期合作的意向。
夏履鎮蓬勃發展的非織造布產業,已經成為帶動地方工業經濟發展的龍頭行業和支柱產業。紹興市珂蓉衛生用品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次性衛生用品,已進入浙江省內多家連鎖超市,還與“聯合一百”簽約,形成了穩定的銷售渠道。
今年,夏履鎮又開始探索非織造布終端產業“貿易龍頭+家庭工業”的發展模式,特意到義烏小商品市場招商。在義烏經營濕巾、抹布等非織造布產品的夏履人洪芳,了解到家鄉非織造布產業的發展勢頭后,投資100萬元,在蓮中村建立虞山洪芳無紡制品廠,專門生產一次性抹布,年底前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