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字幕2018免费版2019,久久国产劲暴∨内射新川,久久久午夜精品福利内容,日韩视频 中文字幕 视频一区

首頁 > 文章中心 > 高齡老人的好護理方法

高齡老人的好護理方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齡老人的好護理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高齡老人的好護理方法

高齡老人的好護理方法范文第1篇

【關鍵詞】膽結石;圍手術期;高齡;優質護理

優質護理是專業化、科學化、人性化的護理服務模式,能有效改善護理臨床效果,提高病人滿意程度。隨著飲食與生活方式的不斷改變,我國高齡膽結石的患病率不斷增長[1]。而高齡患者常合并有多種疾病,且身體機能在逐年衰老,免疫能力低下。而膽道疾病病程隱匿,病情變化迅速,等發現時常錯過最佳治療時期[2],出現膽囊壞疽或膽穿孔。因此,高齡膽結石病人的治療護理難度系數通常較大,優質護理十分必要。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抽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醫院收治的高齡膽結石病人的臨床資料56份,其中男性29人,女性27人,年齡在65-87歲之間,平均(69.4±2.76)歲,全部病人經彩超確診,其中結石性膽囊炎者30人,急性膽結石膽囊炎者20人,膽囊炎息肉者6人。合并癥:高血壓26人,糖尿病16人,冠心病15人。

1.2方法對病人采用優質護理模式,在手術前后進行精心護理,包括心理護理、術前準備、飲食指導、術后監護、防感染、防并發等,做好出院指導。

1.3統計學方法數據全部由SPSS15.0進行統計學處理。

2結果

56名病人全部順利出院,術后恢復快、感染率小、并發癥少,見表1。

4討論

高齡膽結石病人的護理要求高,本研究中,在優質護理模式下,56名病人全部順利出院,其中無1人重感染,11人出現輕微感染,合理治療后康復,48人2天內下床活動,43人一周內出院。根據病人具體情況實施有針對性的優質護理,總結研究結果,我們主要有一些幾點體會:

4.1術前護理①心理護理:高齡病人的心理常較復雜,在緊張與恐懼的同時易產生自卑感與愧疚心理,內心憂郁,且承受能力普遍偏低。護士應注意觀察其心理需求,開展心理輔導,緩解期精神壓力,護理人員的態度一定要和藹可親,讓高齡患者感受到家的溫暖,緩解老人緊張、孤單、恐懼等不良心理;同時,積極尋求其親屬的幫助與支持,盡可能地消除其負面心理。②術前準備:術前要準確評估病人的耐受力,全面進行各項檢查,尤其是其心肺功能。術前積極采取治療其合并癥,給予充分的營養支持。對高血壓者加強血壓的監測,在醫生的正確指導下,合理使用降壓藥,對糖尿病者給予降糖治療,對冠心病者加強心電監測,手術前后及時給予強心藥。③飲食護理:高齡病人的消化吸收能力低下,飲食不當極易造成腹部脹氣現象。因此,合理的飲食指導十分重要?!叭咭坏汀笔菧蕜t,使病人術前擁有最好的營養狀態。④急診護理:密切注意急診病人的具體病情,嚴密監護其各項生命體征,嚴禁飲食,盡快搭建起靜脈通道和輸血通道,及時予以能量補充,做好備皮、皮試、減壓等準備。

4.2術后護理①病情觀察:術后嚴密觀察病人各項生命體征,24小時監護心電圖,病人麻醉失效前取半臥位,頭朝一側,保持呼吸道順暢,以防因誤吸嘔吐物或呼吸道分泌物發生窒息。待其清醒后換右側臥位,必要時置入通氣管,可稍微托起病人下頜,鼓勵其用力呼吸。②T型管護理:T型留置管要妥善固定,謹防脫落,尤其在病人翻身或下床時。留置深度要適中,以防損傷黏膜。定期檢查并清理留置管,以免出現膈下膿腫或膽囊窩積液。嚴格無菌操作,避免引流液逆行感染。拔管前先夾管造影,顯示通暢后開放T型管,1天后再拔管。③腹腔引流管護理:注意觀察引流液的流量、色澤、性質,觀察是否有膽漏、內出血或膽道損傷,注意及時更換敷料保持傷口的潔凈。④并發癥護理:術后使用抗生素,注意調節病人的水、電解質平衡,著重預防肺部并發癥,呼吸系統是此類病人易并發部位,可鼓勵病人深呼吸、正確咳嗽排痰,必要時霧化排痰,以防肺部感染。鼓勵病人下床活動,避免腸梗阻。

4.3出院指導待病人可以出院時,積極給予出院指導,強調良好心態、健康飲食以及合理運動的重要性,囑咐其按時復查,一旦發覺異常,及時就診以防延誤病情。本文56名高齡膽結石病人經優質護理后全部順利出院,無1人重感染,48人2天內下床活動,43人一周內出院。表明對高齡膽結石病人進行優質護理的臨床效果良好,下床時間快,出院時間早,并發癥感染率小,可有效助其度過圍手術期[3]。

參考文獻

[1]徐育娥.28例高齡膽結石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2):345-346.

高齡老人的好護理方法范文第2篇

【關鍵詞】高齡心絞痛;護理安全;影響因素;對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372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7-3817-02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劇,高齡老年人引發心絞痛的比例也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究其原因是由于老年人的生理機能開始發生退化從而引發的疾病。另外,高齡心絞痛具有突發性、復雜性、多發性以及猝死率高等特點,這在很大程度上為患者的治療帶來了一定的難度。護理安全管理是保證患者得到良好護理和優質服務的基礎。為此,在這里隨機抽取我院在2011――2012年期間收治的150例高齡心絞痛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以便于找出影響安全護理的因素,消除安全隱患對策,提高老年人心絞痛護理品質,促進高齡患者的早日康復,減少醫療糾紛,具體報告結果如下:

1誘發因素

有關醫學專家提出,對于所有的心絞痛患者,只有在知道發病因素時,并且采取有效方法盡快消除,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的發展得到科學治療。很多時候,心絞痛發作均有相近或者固定的誘因,因此,患者一定根據患者的發病癥狀以及個人的生活習慣,對患者的發病特點進行總結,并且對患者的體力活動量進行科學的調整。

另外,在平時的生活中,還要注意情緒的控制,避免過度的焦慮、情緒激動、精神緊張以及發怒等誘發性因素。同時,在日常生活中,還要盡量多了解與掌握天氣變化情況,因為患者在飽餐、受到寒冷等刺激后,都會誘發心絞痛,甚至于導致病癥的加重。

2飲食結構

不科學的飲食也是導致老年人心絞痛的常見原因,因此,在平時生活中,必須有及時調整飲食,控制好患者各種不良的飲食習慣,避免對患者心臟健康造成不良影響。比如:一些患者喜歡吃各種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如甜品、肉類等食物,若是長期過量食用,就會使得心臟負擔加重,進而引發心絞痛癥狀,甚至于其他心腦血管病的發生。為此,為了保證患者的心臟健康,限制平時生活中脂肪的過度攝入,并且還要避免暴飲暴食、飲酒、戒煙,控制肥胖,從而減少心臟不必要的負擔導致心絞痛發作。

3癥狀變化

醫護人員要注意觀察患者心絞痛的癥狀變化情況,并且患者每天的病情狀況記錄下來,即使患者發生稍微一點的變化也要記錄下來,這樣,不僅有利于發現患者的異常,有效控制病情,而且還可以對患者的并發病起到良發的預防作用。因此,在平常的生活中,要注意觀察患者心絞痛發作癥狀,及時了解誘因變化,從而來控制和穩定患者的病情。

另外,對于初發心絞痛的患者,必須要及時住院治療,針對心絞痛誘因和癥狀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并且在醫生的指導和幫助下,對患者的病情變化進行嚴密觀察,一旦發現異常,必須要引起高度重視,并且采取科學的方法給予治療。

4用藥護理

對于高齡心絞痛患者,一定要嚴格觀察藥物的療效。對于患有心絞痛的患者,不論是在住院期間,還是在家期間,都必須要按照醫生的醫囑進行用藥,比如硝酸甘油,患者在服用后,可以起到緩解心絞痛的作用。為此,患者一旦發病,應該馬上服用1-2片的短效制劑,舌下含化,患者通過唾液的溶解作用而吸收,該藥一般在1-2分鐘內開始起作用,并且大約在半個小時后作用消失。同時,患者在用藥過程中,醫護人員要嚴密觀察患者的心絞痛是否得到緩解,并且對患者治療前后的心電圖變化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并將患者心絞痛的程度、次數以及持續時間以及變化情況記錄下來。

5陪護因素

老年人由于機體機能的功能有所下降,病情極易反復發作,并且多次住院。一般情況下,陪護人員通常為一些非親屬的普通陪護,加上家屬以及非家屬陪護缺乏相應的耐心,無法對患者照顧周全,比如:對于老年人喂水、喂飯方法不當,從而造成誤吸、從則發生危險。因此,需要醫護人員和家屬都要增強責任心,加強對患者病情的及時觀察,及時發現患者的不適癥狀,同時,醫護人員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臨床經驗,從而對病人情況做到準確的判斷,控制患者病情的惡化。

6細節管理

老年人跌倒與性低血壓、飯后低血壓、藥物相關性低血壓有關。我們發現,老年人在沐浴后,極易出現頭暈,加上地面濕滑,從而出現滑倒,導致病情加重。因此,必須要重視細節管理,結合科室特點,加強對患者的伴隨癥狀、自護能力、既往病史等的了解,對其風險程度進行評估,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和糾紛。如針對老人夜間起床多的特點,規定護士熄燈時預留地燈。

7結語

總之,護理安全是指在實施護理的全過程中,患者不發生法律和法定的規章制度允許范圍以外的心理、機體結構或功能上的損害、障礙、缺陷或死亡。以上這些因素和解決措施都是高齡心絞痛患者在平時生活中必須要注意的問題,因此,必須要根據以上相關問題,確?;颊咦o理安全,幫助患者在平時生活中有效的控制病情,同時對各種并發癥還具有很好的預防作用。

參考文獻

[1]葛學娣,李冰,凌霞,王莉英.住院患者護理安全影響因素的調查[J].護理雜志,2011,(04):24-26.

[2]季玉杰.ICU患者護理安全影響因素及防范措施探討[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02):114-115.

高齡老人的好護理方法范文第3篇

【關鍵詞】高齡; 靜脈治療;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949(2013)11-129-02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穩定,我國進入老年齡化社會,高齡老人的增長速度更快,年增長率預計為5.4%[1],世界衛生組織規定,75歲以上即為老年人。目前住院患者的治療方式主要是通過靜脈治療,即通過靜脈穿刺達到給藥治療疾病的目的。高齡患者往往并發多種疾病,且病程長,反復發作,給臨床靜脈治療帶來一定難度。根據我們科老年患者的病情、靜脈條件、輸液療程、輸注藥物性質等因素,選擇最適合其靜脈給藥方式進行給藥。現將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約89名75歲以上高齡患者行靜脈治療的護理措施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89例,男60例,女29例,年齡75~92歲,平均年齡(81±4.5)。高齡患者感知、認知能力減退,進行靜脈治療時容易不自覺動,部分手術后患者由于麻藥的原因,易躁動,還有一部分高齡患者往往并發其他疾病,出現意識障礙等。因此首次置管均選擇靜脈留置針,合并腫瘤需行化療著經外周靜脈行中心靜脈置管術,即PICC,共5列。其中行PICC置管中有一例并發深靜脈血栓,靜脈留置針中有6例出現了紅、腫、痛等炎性反應,經對癥治療均治愈。

2穿刺工具選擇

2.1留置針的選擇和穿刺: 高齡患者往往并發其他疾病,疾病來勢兇猛,一旦發病,即要行靜脈給藥,靜脈留置有效時間為72~96h,能夠有效的保證及時給藥不耽誤患者搶救。還有一部分老年患者長期住院,血管硬化,通透性強,很容易穿刺失敗,使用留置針可以解決反復穿刺痛苦,因此我們基本上不選用鋼針。高齡患者往往并發心腦血管疾病,滴液速度應控制,我們選擇B-D公司小號留置針進行穿刺,3M透明敷貼。血管的選擇是選擇較粗、暴露、血流豐富、平直易固定的血管,避開關節、疤痕、炎癥反應區。穿刺前檢查留置針包裝,日期是否完好,是否處于功能狀態,穿刺時常規消毒皮膚5×8cm2,待干,扎止血帶完畢行15~30度角度進行穿刺,見回血后松止血帶,松拳,退出少許針芯,推進軟管置全部,拔除針芯,貼透明敷貼固定即可,記錄穿刺時間及責任人。[2]輸液時可抬高輸液區肢體,促進血液及藥物回流,避免血液及藥物滲漏。

2.2PICC選擇及穿刺: 本組行PICC高齡患者均為腫瘤需行化療的患者。穿刺前應有效評估患者輸液及用藥情況、血管狀況及出血、凝血傾向,告知病人及家屬穿刺目的、方法,可能發生并發癥等,并簽定知情同意書,穿刺前保持穿刺部皮膚清潔干燥,常規消毒,鋪巾。穿刺針及導管腔內均需肝素稀釋液灌洗,局麻時選用小號針頭,穿刺和送鞘管時應繃緊皮膚,一般穿刺點是在肘下兩橫指處進針,穿刺見回血,松止血帶,退出針芯,送入導管,導管送至測量長度,即可拔出導絲及外鞘導管,用20ml空針抽取,如有回血,證明管道通暢,注射肝素鈉鹽水,旋緊可來福接頭即可。穿刺點用覆膜覆蓋,記錄置管日期及置管者姓名。

3護理

3.1靜脈留置針護理: 每日輸液前常規消毒肝素帽膠塞,用5~10ml生理鹽水回抽是否有回血,見回血接上液體,未見回血,勿用力過猛推注射器,以免凝塊推入堵塞血管,可用脈沖方式沖管。輸液過程中,加強巡視,發現異常及時處理。如有無液體外滲、有無紅腫、壓痛、針眼處有無出血,一旦發現立即給予處理,必要時給予拔管。輸液完畢,先用5ml生理鹽水沖管再用2~3ml肝素鈉鹽水行封管處理。囑病人保持留置針處清潔干燥,肝素帽接頭擰緊,防止脫落出血。神志不清、燥動的病人,留置針處再用彈力繃帶固定,這種自粘繃帶表面涂以高分子聚合物,背襯中埋有聚脂彈力絲,延展性好,可隨意調節壓力。不影響病人活動和睡眠,減少因病人躁動引起的血管損傷及脫出出血,留置針留置時間為72~96h,如果使用高滲溶液、強擴管藥物,可酌情減少留置時間。

3.2靜脈留置針并發癥的預防及處理: 護士要經常巡視病房,有高度的責任心,如果在靜脈治療中出現異常要及時處理。⑴在靜脈輸注的過程中出現條索狀伴皮膚發紅,這種現象在我們科是經常出現的,往往是由于使用的強張擴管藥物或使用某些刺激性較大的抗生素所造成,最常見是前列地爾,加替沙星等,一旦停藥,這種現象會消失,所以一定要給病人及家屬做好解釋工作,讓其不要恐嚇緊張。一般這種情況留置針留72小時左右即可;⑵由于沒及時巡視病房,患者自己也沒發現,出現液體外滲,高度腫脹,遇到此情況可用市場上買的新鮮土豆切薄片貼在患處,3次/日,也可用50%硫酸鎂或地塞米松生理鹽水外敷。并發疼痛時,還可合并使用扶他寧。

3.3 PICC護理: 置管后一定要取得病人配合,指導病人手術側肢體避免負重,避免劇烈運動,可行松拳握拳活動,穿衣服時先穿置管一側,脫衣服時先脫未置管一側。置管的前3天,穿刺點每日換無菌紗布一次,以后每周換無菌紗布、換敷貼2次,肝素帽每周一次。更換時穿刺點一定要用活力碘消毒,避免用含酒精的碘劑消毒。輸液前后用20ml空針抽取鹽水脈沖式沖管,輸液完畢用20ml空針抽取5ml肝素鹽水進行封管。各項操作一定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對于敷貼卷邊、脫落、穿刺點出血及潮濕等都應及時更換,更換時注意自下而上去除貼膜,貼膜覆蓋處的皮膚避免污染。需要淋浴的患者在淋浴前用塑料保鮮膜包住置管肢體,纏繞2~3圈,上下邊緣用膠布貼緊,防止浸濕。注意觀察針眼周圍皮膚有無發紅、腫脹、疼痛、滲液等。[3]

3.4并發癥預防及處理: 穿刺點放置小塊紗布能有效起到預防穿刺點發紅、紅腫,可進行常規熱敷置管上肢3~5天。溫熱敷深部組織穿透力強,具有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從而減少深部組織充血,減輕炎性水腫。[4]加強導管維護,輸注高滲液體或高營養液體之間需用生理鹽水沖管,防止堵管。防止放置導管肢體受壓,妥善固定導管,留在體外導管呈“S”形固定,防止脫出。穿刺時選擇合適的導管,穿刺過程中減少對內膜損傷,防止血栓形成。如果有局部滲血的,可行局部加壓包扎,并指導患者健側臥位。并發血栓著,可行抗血栓治療。

4靜脈治療觀察

加強巡視,更據患者的年齡,疾病以及藥物的性質,合理調整滴注速度,患者及家屬不得隨意調整。我們科輸液卡背面有一個溫馨小提醒,意在指導病人不要隨意調整靜脈輸液滴數,起到很好的效果。密切觀察用藥反應,一旦出現不適,立即報告醫生,進行合理調整。進行靜脈治療的肢體,禁止抽血,量血壓及其它相關事宜。特殊靜脈治療應該有相關提示牌,如我們醫院在進行輸血時就有一個血型牌掛在病人輸液架上,防止差錯事故的發生。使用抗凝藥物的患者,拔針后,一定要延長壓迫穿刺點的時間。

5健康教育

高齡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理解力、記憶力的減退,有一部份患者身患多種疾病,長期住院,還有一部份患者自我感覺良好,不遵循醫囑等,這就要求我們充分、細致的做好健康教育,從飲食,生活習慣,用藥,疾病的預防及護理,耐心反復與患者溝通,取得配合,達到配合治療的目的。

6討論

高齡患者在行靜脈治療時,根據其病情,靜脈條件,輸液療程,輸注藥物性質等因素,選擇最適合其靜脈給藥方式進行給藥,嚴密觀察,合理的健康教育,能夠有效減少各種并發癥的發生,達到治療目的,提高護理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 劉汴生 衰老與老年病防治研究 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009.929

[2] 呂華,徐紅貞 外固靜脈留置針在門診輸液病兒中的應用 《護士進修雜志》 2002.3.217

高齡老人的好護理方法范文第4篇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8-001-02

老年人由于年齡的變化,重要生命器官出現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變,消化、吸收、應激代償、修復、愈合等功能底下。因此,對手術的耐受力亦差。有計劃的術前、術中、術后護理,是手術達到理想效果的重要因素。

1 術前護理 重點在距離病人手術的信心,盡可能是病人的生理狀態接近正常,以提高對手術的耐受力。實施手術的期限可分三種,即急診手術、限期手術、擇期手術。各種手術均需做好。

1.1 心理護理 重視心理護理,老年人思考問題細致,處世經驗豐富。當看到、聽到他人手術的良好效果后,對手術解除病痛會給予期望。但確定手術后,焦慮、恐懼、思前顧后的心態會接踵而來。各種心理變化過程,都會影響飲食與睡眠。護理中不應因手術的簡單(如闌尾切除或疝修補術),而忽略對病人的衛生宣教工作,鼓勵病人建立手術成功信心,積極配合醫護,取得治療的最佳效果。

1.2 全面觀察及常規檢查 對病人全身狀況的觀察和必要的血、尿、糞常規檢查,肝腎功能、電解質、血糖的檢查,是全面了解病人生理狀態的必要手段。不可因病人一般狀態佳,而漏掉必要的常規檢查,需依據檢查數據糾正不正常的生理狀態。老年人臟器的儲備功能低,應激能力差,使機體內環境處于相對不穩定或失衡的邊緣,應予重視。嘔吐、腹瀉、發熱、多汗均使機體丟失大量水分、電解質,為適應手術,術前應予糾正。水分的補充以日尿量達1000-1500毫升,比重在1.015以下,不足時需補充,先經口服,禁食或嘔吐、腹瀉可經靜脈補充。血鉀在4mmol/L,血鈉在135mmol/L以下應予補充,方法同上。對長期使用利尿劑及限鹽的病人,更需嚴密觀察,避免術中發生意外。為增強病人的免疫功能,促進切口按期愈合,術前糾正貧血、低蛋白血癥亦重要。一般需要補充全血或血漿(水解蛋白、復方氨基酸等),方能得到改善,單靠飲食攝取一來不及,對老年病人的輸血、輸液,要嚴格掌握進入速度,過快不僅增加心臟負荷,還會因高齡者毛細血管的滲透性高,并發肺水腫。一般40-60滴/分鐘為宜。結腸灌注也可作為手術前、手術后補充營養的方式,但需行胃腸道準備的病人,不宜使用。

1.3 預防切口感染 自術前皮膚準備即開始,老年人皮膚張力低,給輕微壓力即可伸展,伸展后又不易回縮,故清潔、涂擦或備皮時動作要輕柔,操作者注意力要集中,以防皮損。重視全身衛生,能下床病人要協助其沐浴,臥床病人要給予全身擦浴。老年人皮膚干燥,對堿缺乏抵抗力,不宜使用堿性肥皂,以免引起皮疹或降低皮膚防御能力,影響切口愈合??谇恍l生亦屬術前應注意的,特別與義齒相鄰的組織,可因牙托、鈉絲的摩擦引起損傷、感染。能自行洗漱者,應在進食后立即漱口、洗刷義齒。臥床者要協助其做好口腔衛生,淡鹽水可改變口腔內環境,不利菌群生長,而有益于預防感染。

1.4 胃、腸道準備 在胃腸道準備中,要注意老年人對冷、熱反應不敏感,耐受又力差。洗胃、灌腸用液的溫度必須準確(39-40度),液量因人而異,以病人的最大耐受為準(一般為700-1000毫升),還需防止由于反復灌洗出現虛脫。術前12小時開始禁食,術前6小時禁水。

1.5 一般準備 手術前夜保證病人的充分睡眠,衰弱老人慎用鎮靜劑,一般給適當安眠劑促進睡眠。去手術室前取下義齒,排空膀胱,換清潔衣褲,給術前用藥,以手術車送至手術室。

1.6 特殊病人的觀察及護理 對特殊病情的觀察不容忽視。心血管疾患的老人,對手術的耐受比一般老人差,需嚴密觀察功能代償情況,按時記錄心率、脈搏、呼吸,有心衰時,需糾正后再施手術。冠心病病人出現心動過緩,亦需及時糾正,術前可給予阿托品。貧血的老人,細胞攜氧能力下降,對心、腦、腎重要臟器供氧受影響,一般血紅蛋白8g以上方可行手術。合理膳食對糾正貧血很重要,老年人因吸收不良、胃酸缺乏,常引起三價鐵還原二價鐵的困難,導致鐵銅、葉酸、維生素B12、鈣吸收不良,還可因胰腺功能紊亂,引起消化道障礙影響鐵的吸收。老年人貧血,多為低色素小細胞性,飲食中應多調配紫菜頭、茄子等含鐵高的蔬菜。避免使用緩瀉劑,因腹瀉可導致鐵吸收障礙,造成鐵的缺乏。快速增高血紅蛋白的方法是輸入全血?;祭夏晷院粑到y疾病,多表現換氣功能低,運動后動脈血氧張力下降,有二氧化碳潴留,直接影響手術進行,術前要徹底糾正。間斷低流量供氧,是提高血氧張力的有效措施。對有呼吸功能障礙的老年病人,使用鎮靜劑、安眠劑時需嚴密觀察,此類病人對抑制呼吸的藥物極敏感,易導致呼吸衰竭、昏迷的發生。

1.7 訓練 為適應手術臥位、術后各種,術前要進行充分訓練,如甲狀腺手術、脊柱腎臟手術,一般需訓練2-3次,老年人關節活動度低,血管彈性差,訓練時間可相應增加。術后臥床階段各種生活習慣的變更,亦需術前給予訓練,如平臥飲水、進食要防止噎嗆、進食的速度要慢、量要適當、不要讓病人講話等。平臥排便,對老人更是難建立的習慣,麻醉后膀胱松弛,更增加平臥排便的障礙,術前應重點宣教。

2 術中護理

2.1 一般護理 老年人反應遲鈍,聽覺減退、視力差,術前用鎮靜劑后進入手術室,可呈現嗜睡狀態,要保持好病人防止墜床。對顯示有恐懼心態的老人,要有同情心、和藹的態度,解除病人不安。對聽力差的老人,說話時湊近耳邊,低調、緩慢對答。麻醉用藥中要重視老年人對藥物耐受性差,局麻以最小劑量,達到效果為佳,嚴防過量中毒。全麻給藥前,再次檢查有無義齒或不穩定齒,嚴防墜入呼吸道,有上門齒缺失時,插管前用紗布墊好缺損處,再后仰頭部,保證插管順利。硬膜外或腰麻時,需協助病人擺放,對脊柱增生能擺放側身彎腰式的老人需講清要求,避免強烈動作。

2.2 補液 老人的循環系統代償能力比青壯年差,對失血、失液耐受力低,手術中要做到等量補充,并掌握進液速度。

2.3 固定的墊要軟,以保護骨突出部位,對嚴重骨關節畸形(駝背、雞胸)接觸床面的凹部,墊好固定軟枕,保持舒適,防止褥瘡。各種既要保證手術野暴露,又不能妨礙呼吸、循環,注意防止神經損傷。

2.4 特殊病人護理 如存在糖尿病的外科老年病人,術中補液時,需依血糖數值,適量給予胰島素。存在青光眼的老年病人,常規禁用阿托品。如術中必須使用,使血壓、心搏正常。老年人骨質疏松,易因用力不當發生骨折,需嚴加防范。

3 術后護理

3.1 心理護理 掌握病人術后的心態變化,使護理措施符合病人要求,達到預期效果。在經歷了手術的實際體驗后,能證實醫生、護士在術前的健康教育,排除了病人原有的焦慮、恐懼。但又因切口疼、臥床后生活習慣改變,增添了新的焦慮,希望得到關心、體貼,要依賴護士的協助,不敢早期活動,個別人少飲少食,怕麻煩別人等不同的心態、不同的表現,均需進行疏導和精心護理,促進早日康復。

3.2 術后及活動 以保持腹部、四肢肌肉松弛,減少切口張力,利于引流、排痰為目的。定時更換以預防各種并發癥。早期活動,早期離床有利于術后各臟器功能的恢復。使病人精神愉快、增進食欲、排氣排尿順利。

高齡老人的好護理方法范文第5篇

1骨科護理的發展現狀

1.1常見病發生了變化

隨著我國綜合實力和經濟實力的飛速發展,由于交通事故和建筑工程事故受傷的病人成了現代骨科患者的主要對象。往往這些患者表現為多處骨折、粉碎性骨折,病情嚴重的甚至還伴隨有心肺腦腎等臟器的損傷。這就對骨科的護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護理人員不僅要具備熟練的基本護理操作能力,敏捷的思維,果斷的處事能力,還要拓寬知識面,針對骨科常見的并發癥、胸外科、腦外科、泌尿外科等多學科的知識進行學習和提高,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為病人服務。

1.2老年患者越來越多

現階段我國人口的死亡年齡逐漸提高,人口趨于老齡化。因此老年病,如頸椎病、腰椎退行性疾病、關節炎等患者就逐漸增多。以前老年骨折患者都是采用保守牽行治療,而目前逐漸被手術內固定、關節置換所代替。患者年齡到達80、90歲,高齡老人在手術后的并發癥相對于要更多一些,這是現代骨科護理工作的一個新的難點。針對老年患者,護理工作要勤于與病人及家屬溝通,勤于向病人及家屬做健康宣教及交待注意事項,幫助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及家屬的看護能力。要細于觀察病情,除了要觀察手術的部位以外,還有進行全身觀察。在交接班也要細于交代,做到當面看清,口頭講清。

1.3骨科病患的診療手段不斷發展

隨著醫學科技的發展,骨科醫生在進行診療時所采用的技術手段也在不斷更新,新技術、新項目日新月異,不像以往骨折單純的診療手法,及時手術取得固定療養成了當前骨科主要的治療手段。斷肢再植從單側肢體到多側肢體,甚至多個節段的再植;骨折固定從內固定、外固定發展到髓內釘;脊柱手術從腰椎到胸椎、頸椎,手術方式從后路到前路;關節置換從股骨頭到全髖、全膝,從單側置換到雙側置換等,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同時也為護理工作提出了新的問題和難題。

1.4病人的護理要求越來越高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病人對術后的護理要求也越來越高。骨折病人往往希望盡早離床活動,截癱病人要求進行手術,以恢復肌力,以期能自立活動。骨腫瘤病人要求保肢性治療,關節重建病人要求術后肢體活動功能基本恢復,提高生活質量等。他們均需要最好的醫生,最佳的手術方案,得到最優質最滿意的護理。面對病人的這些高標準的需求,不僅醫院要提高醫療水平,護理人員也要不斷加強法律意識,提高自身的素質,注重于患者的溝通,處理好與患者的關系,及時了解病人的需求,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使病人滿意,家屬放心,杜絕醫療糾紛的發生。

1.5病人多選擇家庭康復

由于骨折病人的活動受到限制,需要長期臥床休息,恢復比較緩慢,所以易出現并發癥。在現有的醫療制度背景下,大部分病人除了在醫院進行康復治療以外,也比較重視在家的康復。而我國目前家庭社區的醫療護理制度和護理能力都跟不上發展的形式。住院期間可以由護理人員進行指導康復鍛煉,所以我們的護理人員還要教會病人的家屬處理一些日常的康復措施,讓家屬也增強預防為主的意識,減少褥瘡、肺部感染、肌肉萎縮、尿路感染、骨質疏松、關節僵硬攣縮等并發癥的發生。在病人出院的時候,主動為病人及家屬提供服務信息,經常進行電話回訪,使病人在家也能隨時得到醫護人員的幫助好指導。2骨科護理發展前景2.1護理工作日益重要在國外,如在日本,患者從入院到出院的一切護理措施都由護士承擔,包括心理、社會及生活護理、健康宣教。護理工作的重要性就尤為突出,以護理程序為基礎的系統化整體護理將是我國21世紀護理改革的方向。近年來,隨著一些新技術、新設備不斷應用于臨床,護理觀念也在不斷更新,所以,護理人員通過繼續教育成為護理工作的重要執行者將是必然的發展趨勢。

2.2針對個體差異性,循證護理將進一步實現

由于骨科病種復雜,治療方法各異,病人活動能力受限,康復時間長,因此,在骨科整體護理中要針對個體差異性,結合病人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診斷和護理措施,為病人提供具有針對性的醫療和護理服務。所以說,循證護理將會使骨科護理發展的新方向。

2.3遠程醫療的應用

隨著遠程互聯網的革新,遠程醫療也成為了現實。虛擬現實(VirtualReality,VR)作為一種高科技手段,已經在生物醫學領域得到了成功應用。在骨科的康復訓練中,將遠程醫療和虛擬現實結合起來,進行遠程虛擬康復(TelerehabilitatedVirtualReality)已經不再那么神秘。遠程醫療的應用將更加方便地為家庭病人作康復訓練指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游戏| 永嘉县| 哈尔滨市| 嘉定区| 秦安县| 菏泽市| 漾濞| 盐边县| 衡山县| 繁昌县| 石景山区| 营山县| 东乌珠穆沁旗| 蓝山县| 平遥县| 揭东县| 霍城县| 砀山县| 沈丘县| 陕西省| 车险| 青海省| 额尔古纳市| 曲阳县| 宿松县| 汪清县| 永丰县| 开封市| 福安市| 湛江市| 韶关市| 台州市| 盐城市| 龙泉市| 云林县| 麟游县| 灵川县| 固镇县| 台中县| 新宁县| 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