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跨境電商業務溝通技巧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實踐教學在高校人才培養中具有重要意義,《高等教育法》(2015年修正版)第五條明確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教育部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12]4號)第八條也提出“強化實踐育人環節”。可見實踐教學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復合應用型人才都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近年來,教育部、福建省政府、教育廳陸續出臺相關文件推動部分地方高校向應用型轉型,在此背景下,對實踐教學進行研究,有利于推動高校的教育教學改革,培養適應地方經貿發展的高級應用型商務人才。
國際經濟與貿易是實踐性較強的專業。中國對于國際貿易人才的培養,因實施改革開放戰略對外向型人才的需求而啟動,隨著對外開放的深入、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及全面融入經濟全球化,我國社會對外向型商務人才的需求愈來愈大。如今,由于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電子商務活動的日益頻繁,新時期經濟發展特點對國際經濟與貿易人才的培養隨之提出了新的要求,與之相匹配的實踐教學觀念的更新、實踐教學體系的重構、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勢在必行。目前國內高校對于實踐教學的研究較多集中于以下幾方面:一是通過人才培養方案整體課程體系的調整與改革,包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和各個實踐教學環節的配置的探討,以實現其對理論教學體系的支持;二是對具體實踐教學模式方法的改革。而在向應用型轉型的背景下,普通高校本科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如何將人才實踐能力的培養與區域經濟的發展、專業基礎的夯實以及商務素養的提升,有機地結合在實踐教學體系中,此類探討相對較少,還有待更加深入的研究。
二、國外高校開展專業課程實踐教學經驗啟示
在以德國為典型代表的歐洲應用型高等教育中,應用科技大學是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主體。從實踐教學學時看,德國為適應人才市場需求,不斷提高實踐教學的課程比重,加大學生實踐訓練時間,如漢諾威應用科學大學的實踐教學環節占總學時的比例達到45%,其中包括兩個實踐學期[1]。從實踐教學方式看,企業主導實踐教學,產學研密切合作,以實踐能力培養為本位的“雙元制”盛行,近年來已逐漸引入國內,目前在職業教育中運用較廣。其將實踐教學融入整個課程體系全程,以及“項目教學法”、畢業設計“雙導師制”等實踐教學模式[2],對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商業類專業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實踐教學內涵建設,同樣具有指導和借鑒意義。
而美國高校中與我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較為相近的國際商務專業(Internation Business),在傳統的課程設置中,實踐能力的培養主要強調的是學生的跨文化適應能力,能夠對不同國家的經濟、政策進行分析并開展商務活動(Janel S. Adams,2001)。但20世紀90年代后,電子商務迅速發展對國際貿易主體、運行環境、管理機制等的影響越來越明顯,美國大學對本科課程進行了系列改革,學者們建議國際貿易人才培養中應該多涉及技術在商業和決策中的應用(Gaff JG.,2002)。不少高等教育家倡導以整體知識觀來克服本科教育中過度專業化和職業化所帶來的問題(Astin A.W.,2008)[3]。此后,將IT與電子商務知識實踐融入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的思想已然成為主流。圍繞調整后的人才培養目標,增加實踐教學比例,在教學實踐環節中,案例教學、國際商務實踐、國際交換、實習制、校企戰略聯盟等常見的實踐教學模式也得到更為廣泛深入的運用。例如:美國GMU(Gwynedd Mercy University)商學院的實踐教學貫穿于專業課程中,三年級開設的《國際商務》(International Business),要求學生完成一個真實商業案例的研究,并以SWOT方式完成調查報告,并同時開設了《商業案例研究》(Business Case Studies)課程。四年級開設《商務研討課》(Business Seminar)運用軟件在線模擬商務活動,學生分組以不同的企業身份在全球不同地區開展外貿業務活動,開展業務競爭。《國際商務中的文化影響力》(Cultural influence international business)是GMU商學院的特色課程之一,課程由四場專題講座、1-2周的海外游學、學生的課程學習報告及報告演講等部分組成[4]。如上,在案例教學中導入企業真實案例,引入軟件在線平臺,另有與跨國公司基于人才培養形成戰略聯盟等做法,都值得學習和思考。
三、構建三維開放式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思考與實踐
(一)三維開放式實踐教學體系的設計思路
三維開放式實踐教學體系的主導思想是將傳統實踐教學方式在人才實踐技能目標調整的背景下進行重新梳理和整合,并借助“互聯網+”、“校企合作項目驅動”形成系統性、關聯性較強的實踐教學模式。其構建思路為:首先明確和調整開展實踐教學的目標,使學生能夠在商務環境中展示適當的溝通技巧,將所學的學科知識綜合運用到決策過程中,利用數量和技術工具進行有效的決策,能夠在所有商業互動中展示道德素養和作出道德判斷,并在掌握以上專業技能的同時培養創新創業能力;其次,結合區域經濟發展趨勢如跨境電商等新模式的出現,及其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所培養人才的技能新要求,進行技能模塊的劃分和課程群的建設;再次,將課程實踐教學部分劃分為三個層次:課堂實踐、仿真實訓、崗位實操,并根據課程內容和要求設計具體實踐教學模式和方法;最后,依托互聯網技術和企業資源對三維度的實踐教學內容進行關聯設計,互聯網從技術層面支持了專業實踐教學內容的互聯及校內校外的互通;而企業參與和資源信息的共享則從實踐教學內容來實現專業實踐教學向社會的開放。
(二)三維開放式實踐教學體系的實踐運用
仰恩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是1994年仰恩大學作為第一所國家民辦教育改革試點時首批設置的專業之一。自2012年學校召開第三次教學工作會議確定轉型發展以來,專業堅持應用型專業類型定位,并依據這一定位,構建應用型課程體系,對三維開放式實踐教學進行初步設計和運作探索。通過加強校企聯動,依托互聯網平臺和項目驅動,共同開展專業建設,以提升學生對專業、企業與行業的感性認知和實踐動手能力。具體實施如下:
1.調整實踐教學目標定位
根據地方經濟發展的經貿人才需求,以培養在外貿企業、物流企業、金融服務機構和政府及社會其他經濟部門開展國際貿易、跨境電商、市場拓展以及對外交流等工作的應用復合型商務人才為導向,進行應用型課程體系的建設,調整實踐教學目標為:使學生具有較好的國際商務交流溝通能力,扎實的外貿專業知識與專業操作技能,較強的計算機應用以及雙語交際能力,以及對日益增長的電子商務的學習和操作能力。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形成系列實踐教學課程群,使得專業實踐教學課程模塊化。
2.三維度開展課程實踐教學活動
根據課程體系中相關課程實踐要求的不同,從以下三個維度開展實踐教學:
(1)課堂實踐教學
基于理論學習的相關課程,如跨文化交流能力模塊中的《商務禮儀》《商務談判》等課程。在開展課堂實踐教學環節中,著力于實踐教學方法的改革,重在聯系實踐,提高對理論知識的認知。借鑒美國高校實踐教學經驗,在案例教學中導入企業真實案例,鼓勵學生在案例研討中開展調研;及采用“雙導師制”聘請企業有豐富專業實踐經驗的高管或業務骨干參與課堂教學,將企業導師請進課堂直接指導實踐。
(2)仿真實訓練習
一是依托校內實驗室開展。如進出口實操技能模塊中的《單證實務》《國際結算》《國際貿易綜合實訓》等課程,通過整合專業實驗教學資源,形成一個既能開展單項技能教學,又能開展專業綜合實訓,兼顧創新、創業功能為一體的校內專業仿真實訓教學平臺,圍繞實踐教學技能培養目標,完成對一項或是幾項專業技能的探索和創新。教學中注重實驗內容從課程驗證性實驗向專業能力訓練轉變。二是在常規教學教室,充分利用智能手機等現代輔助教學工具,依托QQ、微信等平臺建立“微課堂”與企業導師互動來開展專項技能訓練。如國際市場營銷技能模塊中的市場調查與拓展、現代推銷理論與技巧等課程。三是校內外導師共同指導學生參加校內外相關的專業技能競賽、創新創業活動或與企業共同組織競賽活動,以賽促學開展單項或多項的外貿專業技能實踐學習。
(3)崗位實操訓練
崗位實操訓練是使學生將所學知識、能力綜合應用于實際崗位的必要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如《電子商務實訓》《跨境電商實戰》等課程。充分利用校企實踐教學基地,通過具體的項目推動,把部分或系列實踐教學活動與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相聯系,與行業企業共同開發課程資源,共同實施培養過程,共同評價培養質量,將職業資格標準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利用企業豐富的實踐資源和渠道:跨境電商平臺賬號、外貿管理軟件平臺等,獲取實踐教學資源,將企業所需人才的崗前培訓要求前置于校內,更精準地為企業輸出人才。
3.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開放式設計
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開放的基礎是用好互聯網和企業資源。主要是通過逐步推進校內國際經濟與貿易教學仿真實訓平臺的信息化建設,向全校師生開放實訓中心實踐教學資源;同時將企業網絡與校園網絡相聯通,將企業相關項目嵌入校園實踐教學體系,一個企業真實項目的運作,可以通過實踐教學課程體系中的若干課程連貫性完成。實踐教學體系的開放性還體現于:一是在授課對象專業的開放性,不同專業學生可以在同一平臺共同開展實踐教學;二是學習內容的開放性,實踐教學內容可以源于實訓軟件,也可以來自于企業真實項目;三是學習時間和地點的開放,學生可以在課內外、校內外開展實踐學習。
4.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
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積極探索校企師資雙向交流機制,構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學科交叉、專兼職共存的專業實踐教學師資隊伍。一方面大力引進業界導師,建立課程教學多導師制度,加大課堂教學實踐環節比例,提升行業企業兼職教師的課程開發與教學設計能力。另一方面,通過“互聘、共培”,專業教師企業掛職,提高專業骨干教師的崗位實踐能力和企業工作經歷的積累,推進雙師結構教學團隊和科研創新團隊建設。
5.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制度建設
在建設開放式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過程中,注重制度保障。在落實好關于教學管理、改革的常規要求之外,根據三維開放式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特點,補充并完善實踐教學工作的協調、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監督及反饋制度,如實驗實訓中心開放制度、學分抵免或互換的相關制度、企業參與實踐教學的相關制度等等。此外,完善薪酬分配和績效評價機制,也大大提高了教師開展實踐教學工作的積極主動性,如對企業參與的實踐課程開發設計,貼近實際業務開展過程的教學設計,及校企共同開發研究項目予以重點的支持。
(三)實施三維開放式實踐教學體系的實踐意義
1.“低成本”的協同育人合作模式
互聯網的運用,如網絡交流平臺,提供了第三課堂功能,校外企業導師可以實時指導學生校內實踐活動,同時將企業活動,如參加國內外會展等活動場景和信息,及時傳遞學生,實現企業導師對學生指導的零距離;企業資源的共享,如企業真實外貿業務案例、單證資料的采集、企業跨境電商平臺賬號的提供,實現實踐教學與外貿行業發展的無縫銜接。一方面企業可以通過參與高校教學活動,將人才選拔和培養環節前置,減少人力資源管理成本;同時企業資源的導入,也大大降低高校實踐教學成本投入。
2.以企業為導線,將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化零為整
活動參與者由教師、學生雙主體拓展為“教師、學生、企業、客戶”多主體。校企導師的共同指導能夠充分誘發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使得專業實踐教學過程由傳統單向的“技能傳授”過程轉變為 “傳授-接受-操作-反饋”的立體互動過程;課堂實踐教學、仿真實訓練習、崗位實操訓練等不同的實踐模式整合成為一個交互作用、立體化的自循環實踐教學體系。
3.課堂與職場交叉融合,以項目形式促進創新創業活動
通過逐步推進國際經濟與貿易教學仿真實訓平臺的信息化建設,開放實訓中心實踐教學資源,聯通企業網絡與校園網絡,將企業相關項目嵌入校園實踐教學體系,為師生提供了一個更加廣闊開放的專業實訓訓練、創新創業訓練的平臺,可直接對接校企跨境電商項目。
四、結束語
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已向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外貿人才,基本保證了外向型企業人才的數量需求,例如福建省,目前開設有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本科高校共有25所,占全省本科高校數量的 69.44%,而其中86.51%的畢業生進入了企業就業[5]。但近年來中國對外經濟的深度發展,一帶一路戰略實施、自貿區建設,以及外貿發展模式的變化,已不斷衍生出對人才專業技能的新要求,高校尤其是應用型高校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應該根據市場人才需求特點,及時更新教育理念,抓住專業建設中的短板,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從應用人才培養對專業實踐教學提出更高要求的角度出發,對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重新審視,并結合互聯網平臺的發展和校企協同育人的開展,多維度進行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重構,可為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和競爭力,緊密對接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提供新的思考和路徑探索。
參考文獻:
[1]張秀芳,付方方.國外實踐教學經驗對我國國貿專業本科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啟示.對外經貿[J].2016,(2):122-126.
[2]陳裕先.德國應用科技大學實踐教學模式及其對我國應用型本科教育的啟示.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J].2015,(5):84-89.
[3]呂西萍.美國國際貿易人才培養的創新理念及其對我國的啟示.高教論壇[J].2010,(2):12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