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股權激勵發言稿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速尿激發試驗;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診斷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134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4970-02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是指腎上腺皮質增生或腫瘤,致醛固酮自主性的分泌過多,引起潴鈉排鉀,體液容量擴張而抑制了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的活性。其特點為血漿腎素活性降低,醛固酮分泌增加,但不可被抑制。臨床表現為高血壓,低血鉀血漿腎素活性被抑制。在繼發性高血壓患者中占到近15-20%[1]。在臨床治療過程當中主要表現為:高血壓、神經肌肉功能障礙、腎臟和心臟功能不全及代謝性堿中毒等現象。在當前的診斷指標當中血漿醛固酮(ALD)和腎素(PRA)兩個主要指標,其比值ARR對診斷和鑒別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具有一定的意義。本文收集收集2010年6月――2012年8月來我院治療的高血壓患者最后診斷為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病患60列,對所有病患進行了速尿激發試驗,分別與臥位8AM,立位10AM,測量血漿醛固酮(ALD)和腎素(PRA)兩個主要指標,并計算出血漿立位醛固酮(ALD)和腎素(PRA)的比值ARR。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收集2010年6月――2012年8月來我院治療高血壓的患者進行了速尿激發試驗,最后診斷為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病患60列,其中男性病患32列,女性病患28列,年齡在20-6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1±112歲。在體重上男性為:61-90kg,平均體重為723±98kg。女性體重為:513-712kg,平均體重為603±62kg。所有病患均進行了正規的高血壓藥物洗脫,無心腦血管嚴重并發癥并且能耐受此實驗的患者。病患在性別、年齡大小、體重和疾病種類上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對60列病患進行速尿激發試驗,分別臥位8AM,立位10AMn測量血漿醛固酮(ALD)和腎素(PRA)兩個主要指標,并計算出血漿醛固酮(ALD)和腎素(PRA)的比值ARR。具體操作如下:于6AM-8AM平臥位,囑病人不翻身,不咳嗽,不說話臥位8AM采血測定,腎素,醛固酮,肌注速尿40mg,保持立位走動2小時,于10AM再次采血測定腎素,醛固酮。[2]
13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均使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對于計量資料用χ±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結果
采用速尿激發試驗后,在PRA和ALD數據上兩個時間段分別為:057±039、025±065;1165±1749、1536±2036,從上數據說明PRA下降和ALD上升,有統計學差異(P
3討論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原醛癥),是由于腎上腺的皮質腫瘤或增生,醛固酮分泌過多所致的一種繼發性高血壓癥,占高血壓癥中04-2%。發病年齡高峰為30-50歲,女性較男性多見。[3]引起本病最常見的原因為醛固酮瘤,占原醛癥的60%-80%,大多數為單個腺瘤,左側多見。其次有雙側腎上腺皮質增生,又稱為特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約占20%-30%。少見原因有地塞米松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癥,醛固酮癌、異位分泌醛固酮的腫瘤。1981年日本學者提出利用ARR診斷原醛癥,速尿激發試驗作為原醛癥的主要篩查手段之一,ARR>30常有臨床意義,但一般>50。其特異性為100%,敏感性為92%在李陽、王國豪的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中腎上腺腺瘤與增生的多種鑒別診斷方法比較》和張煒,湯正義,方文強,的《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中腎上腺腺瘤與增生的多種鑒別診斷方法比較》的研究當中指出速尿抑制腎小管髓袢升支對Na,CL的重吸收,干擾了尿液的濃縮過程,使尿量增加,同時大量的Na到達遠曲小管和集合管,使K-Na交換增加。凈效應是血Na降低,血容量減少,刺激腎小球旁器分泌腎素,水平增高,從而興奮醛固酮的合成及分泌。因此,在一定劑量的速尿的作用下,通過RAS的分泌反應,可以比基礎狀態下的激素測定更能反應醛固酮釋放增多的性質[4]。而原醛癥患者腎素,醛固酮不能相應增多。在本次研究當中采用速尿激發試驗后,測量血漿醛固酮(ALD)指標上升,腎素(PRA)指標反而下降,ARR數據出現明顯變化,差異有統計學意義。ARR>50的應用醛固酮抑制劑安體舒通20-120MG,均使病人血壓明顯下降,且長期應用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這說明速尿激發試驗后ARR>50對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診斷效果是非常的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提高原醛癥的檢出水平。
參考文獻
[1]李陽,王國豪,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中腎上腺腺瘤與增生的多種鑒別診斷方法比較[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02)16-18
[2]張煒,湯正義,方文強,等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中腎上腺腺瘤與增生的多種鑒別診斷方法比較[J]上海醫學,2012(02)56-57
[3]梁偉,曾正陪,李漢忠,等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患者術前術后胰島B細胞功能變化的研究[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0(22)89-90
[4]吳景程,湯正義,張煒,等腎上腺醛固酮瘤術后持續高血壓的多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1(2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