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盈利能力分析的研究背景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企業價值;盈利能力;風險水平;局限性
在證券市場非常發達的情況下,企業本身可以作為商品進行買賣,這就涉及到企業價值的分析。作為普通投資者,定期公布的財務報表是最主要的信息來源,但如果僅依據財務報表來分析企業價值是不夠的,有時甚至會出現嚴重的錯誤。本文就財務報表在企業價值分析中的局限性展開討論。
1、企業價值的理解
企業價值從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一般認為有取得價值、經濟價值及市場價值等。取得價值是指企業在購買資產時所付出的代價,表現為報表上的賬面價值;經濟價值是指企業的盈利能力以及所承擔的風險;市場價值是指企業產權在市場上的交易價格。作為普通投資者,購買上市公司的股票并不是為了獲得公司的資產,而是為了通過購買股票獲得回報,包括企業股息及股票差價。因此,我們關心的是企業的經濟價值,并通過與市場價值對比之后做出決策。
企業價值關鍵在于經濟價值,在于企業能否給投資者帶來盈利,盈利越多,企業價值越高,但是在盈利的同時,如果面臨的風險過大,也會使人望而卻步。因此,企業盈利能力與面臨的風險水平是企業價值分析考慮的兩個主要因素。
2、財務報表在企業盈利能力分析的局限性
2.1財務報表不能全面反映企業的盈利能力
企業的盈利能力,筆者認為可分為兩個方面,即現實的盈利能力和潛在的盈利能力。財務報表通常反映現實的盈利能力,用如毛利率、銷售利潤率、總資產收益率、凈資產收益率等指標進行反映,而潛在的盈利能力卻反映的很少。潛在的盈利能力主要指行業的市場潛力,技術領先優勢,企業管理層綜合素質等,這些無法在財務報表上充分體現出來。
2.2財務報表不披露未實現的利得或損失
現行的會計收益概念以權責發生制和收入費用配比原則為基礎定義的,只能確認當期已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費用,其采用的是實現原則,對未實現的利得或損失不予反映。但從企業價值分析角度來看,這或許就是其未來的潛在盈利或者風險所在,是對未來進行判斷的重要信息。
2.3會計政策與方法的選擇使盈利結果呈多樣性
會計準則允許企業對會計政策與會計處理方法進行選擇,如存貨發出計價方法,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投資收益的確認方法、所得稅會計確認方法等,還有在會計估計方面主觀性較強,如壞賬的估計、固定資產使用年限、無形資產攤銷年限等。這些原因造成同一企業在選擇不同的政策與方法或改變會計估計時造成盈利結果呈多樣性。假如上市公司業績達不到預期,企業會主動選擇有利于企業的核算方法,假如上市公司業績超過預期,也有可能為考慮以后業績波動而有所保留。
2.4會計造假的存在嚴重影響盈利能力分析
一般會計造假都在利潤上下功夫,比如通過虛增收入,將預收賬款作為收入,在會計決算后沖回,或者虛列應收賬款等手段致使賬面利潤增加,但它實際的盈利能力可能很差,這些虛構的數字嚴重干擾分析者的判斷,根據這樣的報表進行分析會造成嚴重的錯誤。
3、財務報表在企業風險水平分析的局限性
3.1、財務報表不能全面反映企業風險
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面臨的風險大致可分為外部風險和內部風險。外部風險主要有宏觀經濟風險、市場風險、法律風險。
宏觀經濟風險包括經濟大環境、財政與貨幣政策及政府對企業所處行業的政策等;市場風險是指競爭對手的變化、消費者偏好的變化等;法律風險則是指企業所處的法律環境,內部風險則包括企業戰略風險、運營管理風險及財務風險等。財務報表側重于反映財務風險,至于所處的行業風險、企業戰略風險、市場競爭風險、運營管理風險等卻不能涵蓋,但是這些風險有時會比財務風險要重要的多。 3.2財務風險披露存在缺陷
財務風險披露不全面
財務報表側重披露財務風險,但也并非都能全部涵蓋。一般財務風險包括流動性風險、籌資風險、信用風險、投資風險,而財務報表主要反映流動性風險、籌資風險,通過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等指標反映,而信用風險與投資風險在財務報表上卻很難反映。
?財務風險指標存在缺陷
財務風險中反映償債能力的指標有如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比率等,但這些指標本身存在缺陷,如流動比率中流動資產的一部分不具有變現能力,即使流動比率很高也不一定代表具有很高的償債能力,還有速動資產,雖然不包括存貨,但是包含了應收賬款,應收賬款變現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償債能力。
4、提高財務報表在企業價值分析中作用的對策
財務報表分析方法多以定量分析為主,通過一個或多個指標與標準指標進行對比來判斷企業情況的好壞,然而企業價值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非一兩個指標能正確評價,甚至非一兩張報表能夠充分表述。筆者認為有必要加強以下幾方面的內容來提高財務報表在企業價值分析中的作用。
4.1提高分析者的素養
財務報表雖然存在局限性,卻是我們分析企業價值的重要手段,分析者必須具備足夠的會計學知識,能夠將會計數據轉化成會計信息,不但能讀報表,更能夠辯證的分析報表。除此之外,還要求分析者具備經濟學、金融學、管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洞悉企業面臨的機遇與風險,僅僅依賴報表分析很可能會一葉障目。
4.2 重視企業背景分析
價值分析不應該被財務報表數字束縛,應從企業經營活動分析入手。如果缺少對企業的背景的了解,分析者很難能夠透徹理解財務數據。總體來說需要掌握的背景資料有企業所處的行業背景,如行業的市場狀況、競爭對手、技術特征等;企業所處的發展階段,如企業處于初創期、成長期、繁榮期還是衰退期等;企業的競爭策略,如企業是成本優勢策略、技術優勢策略、差別化競爭策略等,只有了解這些,才能深入理解財務報表。
4.3重視現金流量分析
一個穩定發展的企業,不但要有足夠多的利潤,而且還有足夠多的現金流,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說,現金流量比賬面利潤更為重要。在企業價值分析過程當中,現金流量分析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評價獲取現金的能力、評價企業償債能力、評價收益質量、評價投資與籌資活動等,這些信息實實在在體現了企業的質量。
4.4重視非財務資源分析
企業除了財務報表反映的資源之外,很多優秀的資源不能在財務報表上體現出來。如優秀的人力資源、完善的銷售渠道、產品的質量、市場占有率、顧客的滿意度等。雖然這些資源無法在報表上反映出來,但卻可能正是企業價值的核心所在。作為分析者,我們應該認識到這些非財務資源對于企業作用,將它們與報表結合分析,或許使我們分析的結果更接近企業真實的價值。
參考文獻
關鍵詞:國際油價;資產盈利能力;資產報酬率
1 引言
很多學者都對油價波動對石油企業的資產盈利能力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得出的結論表明,資產盈利能力作為石油企業盈利水平的重要指標,受油價波動的影響十分敏感。為了將這種影響作用數量化,對這種影響的作用機制進行分析,本文根據國際原油市場以及中石油公布的相關數據,運用回歸分析建立了國際油價波動對資產盈利能力的數量模型,并根據分析結果提出提高中石油應對油價波動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盈利水平。
2 相關理論分析
2.1 油價波動理論
油價的波動由來已久,每次波動引起的石油危機對全球的影響都逐步加大。每次石油價格的大幅波動的原因都不同。2000年以來,由于伊拉克戰爭,美元貶值等因素共同作用,油價一再攀升,2008年更是創下了147美元/桶的新高。此后由于危機爆發,油價下滑,國際市場油價波動總體回落。
一般而言,影響油價波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1)供求關系;(2)世界經濟發展水平;(3)OPEC國家的政策;(4)投機因素;(5)美元匯率;
此外,氣候因素、政治原因、替代能源的發展等都會對國際油價產生影響。
2.2 資產盈利能力概述
資產盈利能力可以用總資產盈利率和各種具體資產盈利率表示,由于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分析各種具體資產盈利率的重要性已經降低,故只需重點討論總資產盈利能力。總資產盈利能力由總資產報酬率指標來表示。總資產報酬率又稱總資產收益率,計算公式為:
總資產報酬率=(利潤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100%
3 油價波動對資產盈利能力影響的實證分析
在用SPSS軟件進行分析時,運用油價和資產報酬率的環比數據做分析,即:
RPWTI=PWTIt+1/PWTIt
RROA=ROAt+1/ROAt
本文擬以ROA作為因變量,以PWTI為自變量,建立回歸模型。
表1 擬合優度檢驗表Model
R
R Square
Adjusted R Square
1
.799a
.639
.621
表2 回歸分析Model
Unstandized Coefficients
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t
Sig.
B
Std.Error
Beta
1
(Constant)
-0.14652
5.225
.860
-2.804
5.577
.017
.000
RWTI
1.009
.197
得出模型如下:
RROA=1.009*RWTI-0.14652
需要說明的是,擬合優度R2僅有0.639,擬合度不高,模型的綜合解釋能力不強。這可能由以下幾點原因所致:
(1)資產報酬率在經營過程中所取得的各項數據受到了多方面的影響,可能會呈現不規則分布。(2)在回歸模型中僅僅考慮到影響資產報酬率的一種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模型的整體解釋能力。
4 提出的對策和建議
面對今后幾年出現的經濟形勢,針對我國石油企業的現實狀況以及前文在油價劇烈波動背景下對我國石油企業盈利能力的分析,就如何建立我國石油企業競爭優勢提出幾點建議,以期對我國石油企業以后的發展有所啟示。
加快國內油勘探
我國的石油勘探屬于中等成熟階段,待勘探的石油資源潛力巨大。但是,勘探的難度越來越大,開采環境越來越復雜。隨著中石油的幾大主力油田開采年限的不斷延長,各大油田都進入了開采后期,儲采比降低、開采成本不斷上升等問題嚴重制約了中石油的發展。面對后備資源不足、開采開采成本不斷升高的現實環境,今后,中石油應繼續推進西部油田的開發、深入挖掘東中部老油田的勘探潛力。
第二,利用期貨交易規避原油價格風險
我國每年的石油交易量巨大,但是并沒有成為國際油價的定價基礎,有資料顯示,中國石油的進口量占世界貿易總量的6%,但其在影響石油定價權的權重卻不到1%,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沒有反映自己國內石油供需情況的石油期貨市場[1]。如果我國的石油企業和國家合作,構建東北亞的石油交易中心并使中國的原油期貨價格成為國際原油價格的參考之一,中石油就能擺脫國際資本的控制,加強中石油對油價的影響力,規避油價波動給中石油帶來的風險。
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效率
近幾年,中石油在技術創新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是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卻落后于跨國石油公司。今后中石油的技術改革和技術創新應該與企業的實際生產需要相結合,把石油企業的技術創新與企業生產緊密結合相結合,培育持久高效的企業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關鍵詞】 生產型中小企業; 資本結構; 相關關系
生產型企業作為中小企業的重要力量,在促進經濟增長、創造就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同其他中小企業一樣,生產型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面臨著融資難問題。本文對生產型中小企業資本結構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以了解生產型中小企業的融資行為特征,從而為解決生產型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提供依據。
一、文獻綜述
在資本結構理論發展的同時,國外學者從相當廣泛的角度對資本結構影響因素進行了實證研究。國內針對資本結構影響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上市公司,陸正飛、辛宇(1998),洪錫熙、沈藝峰(2000),馮根福、吳林江和劉世彥(2000),李善民和劉智(2003),童勇(2004)等對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但中小企業資本結構可能與上市公司存在差異。目前,已有部分學者對我國中小企業資本結構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陳曉紅、黎璞(2004)利用長沙市鄉鎮企業局下屬126家企業的樣本數據,研究了企業規模、企業總資產值、銷售收入、固定資產凈值等企業特性對中小企業資本結構的影響。趙旭、凌傳榮(2005)通過對蘇州196家縣域中小企業的研究,實證分析表明盈利能力、企業規模、資產擔保價值是影響縣域中小企業融資結構的主要因素。高俊山、李占雷(2008)以中小企業板102家上市公司2004—2006年間的面板數據為基礎,考察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影響因素。楊亞娥(2009)通過對中小企業板塊的上市公司進行研究,探討了樣本公司資本結構的主要影響因素及其變動原因。周月書、褚保金(2009)運用對江蘇吳江和常熟181家中小企業的實地問卷調查數據,實證分析得出影響中小企業融資決策的主要因素是企業規模、企業年齡和盈利能力。
由于信息獲取的難度,近年來國內對中小企業資本結構的分析主要選取在中小企業板上市的企業作為研究對象,或者根據對局部地區的調查數據來進行研究,數據獲取量偏少;同時,暫未發現針對生產型中小企業資本結構影響因素的研究。基于此背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本文利用國泰安的非上市公司數據庫,進行數據篩選,以14 373家生產型中小企業為樣本,研究生產型中小企業資本結構的影響因素,以此為我國生產型中小企業的資本結構決策提供依據。
二、生產型中小企業資本結構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已有的研究認為,企業資本結構受到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的共同影響。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經濟環境、政治法律環境、金融環境、信用基礎;內部因素主要包括企業規模、盈利能力、企業成長性等。本文僅對影響資本結構的內部因素進行研究。
(一)研究假設
資本結構的主要理論有MM資本結構理論、成本理論、權衡理論、融資優序理論、企業生命周期理論。根據資本結構相關理論和企業經營特征,本文對我國生產型中小企業資本結構的影響因素提出以下假設:
1.根據企業生命周期理論,在企業成長的不同階段,企業的融資渠道將發生變化。處于早期成長階段的企業,融資渠道窄;而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融資渠道變寬。根據該理論,本文提出假設1:生產型中小企業年齡與資本結構正相關。
2.融資優序理論認為,企業的盈利能力強,有能力靠內部留存收益滿足公司的融資需要,故較少依賴外部融資,根據該理論,企業的盈利能力應與企業的資本結構負相關。權衡理論認為,企業盈利能力高,會利用債務的節稅功能進行避稅,因此盈利能力高的企業會更多地采用負債融資,根據該理論,企業的盈利能力應與資本結構正相關。成本理論認為,企業盈利能力強,企業經營者會增加在職消費,引發較高的成本,為降低成本,股東會增加企業負債,以約束企業經營者進行在職消費,根據該理論,企業的盈利能力應與資本結構正相關。在這三種理論中,本文認為,融資優序理論能更好地解釋盈利能力和資本結構的關系,故提出假設2:生產型中小企業盈利能力與資本結構負相關。
3.在我國,企業規模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同時規模越大的企業往往管理更為規范,能夠提供更為準確、可靠的財務信息,因此規模較大的企業相對更容易獲得債務融資。因此,提出假設3:生產型中小企業規模與資本結構正相關。
4.成本理論認為,債權人和股東之間存在利益沖突,債權人為降低債務成本,減少企業經營者投資高風險項目帶來的風險,在向企業提供貸款時,會提出貸款約束條件,包括要求企業將有形資產作為抵押。基于該理論,提出假設4:生產型中小企業可抵押資產與企業資本結構正相關。
5.成本理論認為,企業的股東會侵占企業債權人利益,投資于高風險項目。根據該理論,成長更快的企業,為減少經營及投資失敗帶來的風險,會更多地選擇債務融資。基于該理論,提出假設5:生產型中小企業成長性與資本結構正相關。
6.企業的產品競爭能力較強,往往可以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目前,一些企業選擇高負債經營,迅速擴大產品市場份額和企業規模,以保證產品的競爭優勢。為檢驗該情況是否適用于生產型中小企業,提出假設6:生產型中小企業產品市場競爭能力與資本結構正相關。
(二)變量定義
根據本文提出的假設,同時借鑒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及樣本數據的特性,本文用資產負債率作為因變量,來代表生產型中小企業資本結構。同時,選取企業年齡、盈利能力、企業規模、資產擔保價值、成長性、市場競爭能力等企業特性作為影響生產型中小企業資本結構的因素。相關變量的定義及描述見表1。
(三)計量模型建立
根據以上分析,本文建立如下回歸方程:
【關鍵詞】股利政策有效性行業經濟環境
一、引言及文獻回顧
股利分配的比例和方式不僅影響著短期股價,而且會對公司未來的盈利能力、企業價值產生較大的影響。股利政策信號傳遞理論認為,公司經營者與外部投資者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的現象,經營者擁有外部投資者所不知道的有關企業的信息,如企業未來現金流量、投資機會、市場前景、盈利能力等,而這些信息會影響投資者的投資決策。因此,經營者通過股利政策來傳遞這些信息。高質量的公司往往愿意通過相對較高的股利支付率和現金股利把自己同低質量的公司區別開來,以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對市場上的投資者來說,股利政策可能成為反映公司質量的信號。如果公司連續保持較為穩定的股利支付率,那么投資者就可能對公司未來的盈利能力有較樂觀的預期。也即,上市公司可以通過股利政策來向市場傳遞公司前景的利好消息。
對于股利政策信號傳遞的有效性,一直是國內外學者研究的熱點。許多研究運用事件分析法或者回歸分析的方法來檢驗公司業績產是否會對股利發放產生反映。Aharony等 (1994)研究發現,增加股利的公司比股利不變的公司在股利公告后的年度實現了更大的未預期收益,而減小股利的公司情況正好相反。Nissim等 (2001)研究了美國 1964―1997年大樣本公司的股利變動與未來收益,發現股利變動傳遞了未來收益信息。Kimie等 (2005)對大樣本日本公司的股利變動與經營業績及長期股票收益的相關性檢驗發現,股利變動與其后的經營業績一致。這些研究結論都支持股利變動傳遞了公司未來盈利的信息。近年來,中國學者借鑒國外相關研究成果,對此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大部分學者認為,公司股利政策傳遞了公司未來經營業績的信息 (鐘田麗等,2003;王勇,2006;李卓等,2007)。劉銀國通過實證研究得出股利政策尤其是現金股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市公司盈利的信息,具有一定的“信號顯示”功能,從而上市公司高派現有助于公司績效的提高。
但是,對于影響股利政策有效性的因素,如行業背景、經濟環境、公司發展、股利高低等的研究卻相對較少。同樣的股利政策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背景下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對其進行研究有利于更加深入了解股利政策的效應發揮條件和影響因素。本文正是從這個角度出發,考慮了行業和經濟環境兩方面因素的影響,分別對不同行業和經濟環境下的樣本的股利政策有效性進行了實證研究,以考察它們對股利政策有效性的影響情況。
二、研究設計與樣本選取
(一)研究變量
由于上市公司的經營目標不是股價的短期上升,因此股利政策的目標也不是股利政策發放時公司的短期的股價上漲,而是公司的長期盈利能力的提高。股利政策的連續穩定性是股利政策能否有助于公司盈利能力提高的關鍵。因此本文所選取的樣本均至少連續三年發放股利,所選股均為A股。
1.行業的影響
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特點,為了研究不同行業股利政策的不同效果,本文將樣本分為制造業、電力、交通運輸業、信息技術業、金融保險業、社會服務與文化傳播業六大行業,考慮到經濟環境的平穩性,選取了04至06年的年度數據,以每股股利表示公司的股利政策,以凈資產收益率表示公司的盈利能力。
2.經濟環境的影響
經濟環境主要分為牛市和熊市。本文分別用2001-2002年和2007-2008年的相同樣本的數據來考察熊市和牛市對股利政策有效性的影響。同樣以每股股利表示公司的股利政策,以凈資產收益率表示公司的盈利能力。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多元回歸分析法,將不同影響因素下的變量分別回歸,然后比較其結果。多元線性回歸分析主要用于探討單個變量與多個自變量之間的關系,目的在于分析他們之間是否存在顯著的線性相關性。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變化是否提高了公司的盈利能力,考察的是單個因變量與多個自變量之間的關系,因此選用該模型是較為合適的。回歸基本模型如下:
其中表示t期的凈資產收益率,表示滯后一期的凈資產收益率,、表示t期和滯后一期的每股股利,表示常數項,表示隨機誤差項。
三、實證結果與分析
(一)行業的影響
1.整體分析
通過不同行業的樣本的回歸,以2006年的凈資產收益率為被解釋變量,以2005年的凈資產收益率、2005年的每股股利、2006年的每股股利為解釋變量進行回歸,得到如下結果:
從上表可以看出,首先,凈資產收益率存在顯著的自相關性,表現為一階滯后項顯著,所有行業的凈資產收益率一階滯后項系數的P值為零。其次不同行業的盈利水平對股利政策的反映程度不同。其中,制造業對于當期股利和滯后一期股利均顯著,P值均為零。其余行業企業的股利政策對于盈利水平均不是很顯著,當期顯著水平由高到低依次為社會服務和傳播文化業、電力、交通運輸業、信息技術業、金融保險業;滯后一期的顯著性水平由高到低依次為電力、社會服務與傳播文化業、交通運輸業、信息技術業、金融保險業。制造業是我國的一大產業,對我國的國民經濟有著重大影響,因此勢必要求其發展是相對穩定和健康的,而電力、交通運輸和社會服務與傳播文化中存在著壟斷的成分或國有成分占比較大,因此其發展也相對較穩定。十分明顯地,穩定性越強,風險越小的行業其股利政策的效果越明顯,即公司的盈利水平對公司的股利政策的反映較大。可能的原因是這些相對穩定的行業風險較小,波動也較小,因此它們的股利政策相對于其它行業的企業而言,更容易使投資者抱有良好的預期;另一方面這些企業本身的業績也較為穩定,因此它們的盈利水平對股利政策有著較好的反映。而信息技術業和金融保險業相對來講風險較大,容易受其它因素影響而產生波動,因而盈利水平對股利政策反映較差。
(二)經濟環境的影響
在不同的經濟環境中,一方面企業的發展會受到不同環境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投資者也會根據不同的經濟環境作出不同的預期。因此在研究股利政策的有效性時有必要考慮宏觀經濟因素的影響。本文分別取了最近一次牛市和熊市的數據進行回歸分析,結果如下:
從表2、表3中可以看到,不管是當期還是滯后一期的每股股利,在牛市中,其顯著性均明顯高于熊市,即股利政策在牛市中更為有效。可能的原因是在牛市中公司本身發展良好,股價上升促進公司發展,從而使公眾具有良好的預期,進而增加投資,這樣又會進一步地促進公司發展。而在熊市中盡管公司會通過股利政策來傳遞公司的利好消息,但是公眾的預期受宏觀經濟環境影響而普遍較差,因而股利政策無法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在表4中,08年的每股股利系數為負,而08年下半年開始股市下滑,因此這也是股利政策對經濟環境變化的反映。
四、結論
分析結果顯示,公司的股利政策對其盈利能力有一定的解釋力,且系數均為正,說明股利政策對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作用,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股利政策的信號傳遞理論。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一般都具有連續性,在實證研究中主要表現為每股凈資產收益率存在較高的自相關性。因此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對公司未來的盈利能力是有促進作用的。
更進一步地,對于不同行業,不同經濟環境下的公司股利政策有著不同的效果。分析顯示,越是穩定、風險越小的行業其股利政策的效果越是明顯,即公司的盈利水平對公司的股利政策的反映較大;而信息技術業和金融保險業相對風險較大,容易受其它因素影響而產生波動,因而其股利政策作用也較弱。另外,在牛市中,每股股利顯著性均明顯高于熊市,即股利政策在牛市中更為有效。以上說明行業和經濟環境對股利政策的有效性有著較大的影響。當然公司本身的經營狀況、以及股利水平的高低等其它因素也會影響到股利政策的有效性,根據其它的文獻研究表明,一般情況下公司本身經營狀況好、股利水平高的公司,其股利政策的效果也較好,這里不具體展開進行分析。
對于我國來講,我國股市尚處于發展階段,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尚不成熟,市場運行、行業監管等方面也尚待完善,股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如實反映上市公司的財務信息。另外,也存在一些上市公司為了短期利益而采用不配或超能力分配股利的現象,這不但會損害投資者的利益,從長期利益考慮,也將損害公司的穩定發展。因此完善市場,完善公司治理,才能使股利政策發揮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銀國.我國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有效性實證研究[J].經濟管理,2008(14):26-33.
[2]楊漢明.壽命周期、股利支付與企業價值[J].管理世界,2008(4):181-182.
[3]袁東安.滬深300公司的問題與股利政策[J].上海金融,2007(12):54-56.
[4]李卓,宋玉.股利政策、盈余持續性與信號顯示[J].南開管理評論,2007 (1):70-80.
[5]孫誠,周斌.公司股利政策的信號傳遞效應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9(2):368.
[6]王勇,曾子暉.我國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信息內涵實證研究 [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2006(11):124-127.
關鍵詞:杜邦分析;財務差異;經濟效率
一、研究背景與研究方法
2014年下半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出現了斷崖式下跌。紐約期貨交易所交易的原油價格從每桶100美元下跌到當前的每桶40美元;歐洲洲際商品交易所交易的布倫特原油價格從最高的每桶100美元下跌到當前的每桶45美元。原油價格的持續下跌進一步加深了國際石油市場的競爭,同時美國頁巖油的興起又使得國際石油市場的競爭雪上加霜。伴隨著國際油價的下跌和我國經濟增長放緩的壓力,我國石油企業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和經濟效率下滑的風險。再此背景下,通過對比研究我國和國外頂級石油企業的財務差異,對提高我國石油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和降低財務風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運用杜邦財務分析方法對我國石油企業與國際頂級石油企業的財務差異進行靜態和動態的對比分析。靜態對比分析主要對比2015年度我國石油企業與國際頂級石油企業的財務差異,動態對比分析主要對比2005—2014年度的財務差異。
二、研究案例的選取與說明
我國石油企業在美國上市的主要有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石油”)、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石化”)和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以下簡稱“中海油”)三家企業。中石油在美國證券市場的市值排名為第3位,中石化在美國證券市場市值排名為第8位,中海油在美國證券市場市值排名第13位。這三家企業基本上壟斷和主導著我國的石油天然氣行業,這三家企業任何一家出現財務風險都將給我國的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沖擊,因此本文選擇這三家企業作為國內石油企業的樣本進行研究。本文同時選取在美國上市的三家國外石油公司作為配對樣本,將其作為標桿與我國石油企業進行財務差異對比,以分析我國石油企業經濟差異的原因。國外的樣本我們選取了市值最大的三家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以下簡稱“埃克森”)、達道爾石油公司(以下簡稱“達道爾”)和雪佛龍石油公司(以下簡稱“雪佛龍”)。埃克森在美國證券市場的市值排名為第1位,達道爾在美國證券市場市值排名為第4位,雪佛龍在美國證券市場市值排名第2位。從市值排名看,我國石油企業已基本排在世界石油企業的前列,與國際頂級石油公司差距不是很大,因此本文的樣本具有可比性。
三、財務差異靜態對比分析
從下頁表1可以看出,2014年度中國石油企業的權益凈利率為9.7%,而同期國際石油企業的權益凈利率為13.3%,中國石油企業的權益凈利率比國外頂級石油企業低了3.6個百分點。從公司方面對比,我國石油企業權益凈利率最低的是中石化,為7%;其次是中石油,權益凈利率為9%;中海油的權益凈利率最高為16%。國際石油企業中權益凈利率最高的是埃克森美孚為19%;其次高的是雪佛龍,權益凈利率為12%;最低的是達道爾公司,權益凈利率為5%。從權益凈利率的分解指標分析,我國石油公司的銷售凈利率低于國外頂級石油企業3個百分點;資產周轉率方面,我國石油企業要比國外石油公司高;權益乘數方面,我國石油企業要比國外石油公司低。可以看出影響我國石油企業權益凈利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我國石油企業的銷售凈利率比較低,我國石油企業盈利能力比較弱。下頁表2是采用連環替代法對我國權益凈利率進行的因素分析。計算結果顯示,銷售凈利率因素拉低了中國石油企業權益凈利率5個百分點;資產周轉率因素拉高了中國石油企業權益凈利率1.6個百分點;權益乘數因素拉低了中國石油企業權益凈利率0.2個百分點。通過因素分析可以看到造成我國石油企業權益凈利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我國石油企業的盈利能力低。
四、財務差異動態對比分析
現代企業制度認為企業應該以股東價值最大化為經營目標,能綜合反映股東價值最大化的財務指標是權益凈利率。通過前文分析發現我國石油企業權益凈利率低于國際石油企業的主要原因是銷售凈利率比較低,我國石油企業的盈利能力不強。因此,在這里主要對比分析中外石油企業的盈利能力。毛利是一個企業對外銷售扣除銷售成本后的凈額,毛利越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就越強。從2005—2014年的十年間,我國石油企業的毛利率一直低于國外頂級石油企業。從公司方面看,我國石油企業中,中海油的毛利率水平最高;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毛利率水平低于國外綜合水平。從時間序列看,國內和國外石油企業的毛利率都呈現下降趨勢,十年間我國石油企業毛利率下降了12個百分點,下降幅度達36%;國外頂級石油企業毛利率下降了8個百分點,下降幅度18%。詳見表3。影響盈利能力的另一個因素是期間運營費用對運營費用的耗減。從2005—2014年的十年間,國內石油企業的運營費用率一直低于國外頂級石油企業。從公司方面看,我國石油企業中,中海油的運營費用率水平最高;中石油和中石化的運營費用率水平低于國外綜合水平。從時間序列看,國內石油企業的運營費用率呈現上升趨勢,國外石油企業的運營費用率保持相對穩定,十年間我國石油企業運營費用率上升了2.4個百分點,上升幅度達18%;國外頂級石油企業運營費用率下降了1.8個百分點,下降幅度7%。詳見表4。通過對國內外石油公司的盈利能力動態對比分析發現,國內石油企業盈利能力低于國外石油企業的主要原因是國內石油企業的毛利率水平低于國外石油公司,同時國內石油公司營運費用率的上升也對盈利能力有不利的影響。
五、研究結論與建議
本文從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以股東價值最大化為目標出發,選取權益凈利率作為股東價值最大化的指標。運用杜邦指標分析發現,國內石油企業的權益凈利率低于國外石油企業。造成我國石油企業權益凈利率指標低的主要原因是我國石油公司的盈利能力較低。通過對盈利能力的兩個主要指標毛利率和期間運營費用率的動態對比分析發現,我國石油企業盈利能力低于國外石油企業的主要原因是國內石油企業的毛利率水平低于國外石油公司,同時國內石油公司營運費用率的上升也對盈利能力有不利的影響。為了增加我國石油企業的經濟效率,提高石油企業的權益凈利率,實現國有資本的價值最大化,從財務管理方面建議我國石油公司努力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進而提高銷售毛利率。同時也應該注意控制期間運用費用的增長速度。
參考文獻:
[1]高娟.中外石油公司財務結構對比分析[J].經濟師,2009,(07).
[2]王瑞.石油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時代金融,20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