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字幕2018免费版2019,久久国产劲暴∨内射新川,久久久午夜精品福利内容,日韩视频 中文字幕 视频一区

首頁 > 文章中心 > 辣椒的育苗和栽培技術

辣椒的育苗和栽培技術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辣椒的育苗和栽培技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辣椒的育苗和栽培技術

辣椒的育苗和栽培技術范文第1篇

1 品種選擇

吐魯番設施辣椒栽培,應選擇早熟、高產、耐低溫弱光、抗病性強、長勢強的品種[1~3]。目前,適合吐魯番地區栽培的辣椒品種有王朝豬大腸辣椒、螺絲王、無名大螺絲和甘科10號等。

2 播種育苗

2.1 種子處理

設施辣椒育苗,播前宜用20~25℃的溫水浸泡種子6~8 h,再用10%磷酸三鈉液浸種20~30 min,洗凈后于28~30℃下催芽,每天淘洗1次,略晾后繼續催芽,經3~4天,有60%左右種子出芽即可播種。

2.2 播種

采用穴盤育苗,播種前澆足底水,播后覆土1.0~1.5 cm。溫度白天保持在25~30℃,夜間15~20℃。早春栽培在1月上中旬晴天上午播種,秋延晚栽培于7月上中旬陰天或晴天下午播種,夏秋季需蓋遮陽網。

3 定植

3.1 溫室消毒

徹底清理溫室內前茬殘株、落葉等雜物,在溫室內均勻放置煙熏劑并點燃,密閉熏蒸1晝夜,降低病蟲基數。

3.2 定植方式

定植前,施足羊糞,以為植物提供足夠的養分,并澆足水。然后整平作壟,采用南北走向,行距70 cm,壟底寬40 cm,高10~15 cm。再鋪滴灌帶,覆蓋地膜。選晴天定植,穴距30~35 cm,每穴2株,將苗定植在壟上或壟肩2/3處,及時澆水定植。

4 定植后管理

4.1 水肥管理

辣椒定植后,適當控水促根。門椒坐果并開始膨大時澆水追肥,每1 hm2追施磷酸銨450 kg、硫酸二銨300 kg、硫酸鉀150 kg。盛果期保證充足的水肥供應,澆水前打藥防病,澆水后注意通風排濕,澆水應注意小水勤澆,經常保持土壤濕潤。采收后,追施葉面肥。

4.2 植株管理

在定植壟上方拉2道南北向的鐵絲。門椒開花前后進行綁蔓。門椒坐果后,及時去掉門椒及以下側枝。結果后期隨時摘除門椒以下萌發的枝條和植株底部的老葉、黃葉、病葉,并疏掉無效枝。當每株坐果10~12個時打頂,必要時清除部分上層小果。辣椒采收后,及時剪除擁擠、細弱、徒長枝條,防止早春發出的大量枝條,造成內部擁擠,改善通風透光環境。

4.3 溫度管理

秋延晚辣椒栽培,生長前期應及時通風,防止徒長。進入冬季后注意保溫,緩苗期白天溫度為24~28℃,夜間15℃左右;定植緩苗結束后,適當降低溫度,利于辣椒壯苗;開花結果初期白天溫度保持在25℃左右,夜間15℃左右。

早春茬栽培,注意保溫保濕,溫室溫度低,會影響辣椒開花結果。辣椒結果期,夜間溫度保持在15℃左右,白天溫度保持在25℃左右,溫度高于28℃時,注意通風。當溫室夜間溫度穩定在15℃以上時,可不用覆蓋棉被。

5 病蟲害防治

設施辣椒病害主要有疫病、白粉病、青枯病。辣椒蟲害主要有蚜蟲、紅蜘蛛、茶黃螨[4,5]。

5.1 農業防治

選擇抗病和抗蟲性好的品種。實行輪作倒茬,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清理溫室,科學進行肥水管理,創造適宜辣椒生長的環境,培育無病適齡壯苗。控制好溫室的溫濕度,防止病害發生。同時采用防蟲網、遮陽網等設施,防止蟲害的發生。

5.2 物理防治

高溫消毒,夏、秋季節進行高溫悶棚,降低病蟲害發生幾率。種植辣椒期間,用防蟲網封閉放風口,以減輕蟲害發生。同時也可采用黃板誘殺。

5.3 化學防治

病蟲害的發生達到防治指標需要用藥時,可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和生物制劑防治。嚴格執行農藥安全間隔期;溫室優先采用煙劑、粉塵劑。注意輪換用藥、合理混用,不同病害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

參考文獻

[1] 黎玉華,顏愛湘,努爾古麗,等.設施辣椒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1(24):152-154.

[2] 薛道富,郝哲,薛舒尹,等.設施辣椒栽培技術[J].中國園藝文摘,2014(6):172-173.

[3] 侯運和,劉婷.設施辣椒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陜西農業科學,2012(5):263-266.

辣椒的育苗和栽培技術范文第2篇

劉明月,湖南省蔬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數十年深耕于蔬菜教學、科研與推廣,為湖南省的蔬菜產業發展竭智盡力。面對當前湖南省蔬菜生產中“成本大幅增加、質量安全隱患、設施利用率低和種植效益不高”等突出問題,他帶領團隊堅持以解決產業關鍵技術為導向,圍繞設施蔬菜“兩早一延后”種植綜合配套技術和“節本省工,安全增效” 技術,重點開展了從新品種的選育、引進到產后處理與加工技術的全產業鏈的研發與示范推廣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為湖南蔬菜產業提質增效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選育+引進,更新湖南蔬菜新品種

于科研領域鉆研多年,劉明月帶領的團隊選育出通過湖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或登記的蔬菜新品種共17個,分別是辣椒――博辣紅牛、福湘佳玉、興蔬綠燕、博辣瑞美、博辣8號、J04-46-2A(不育系)、J04-48-1A(不育系);黃瓜――蔬研白綠、蔬研12號;苦瓜――多肽1號、多肽2號、多肽3號;茄子――國茄1號、國茄長虹;青花菜――湘綠2號、湘綠3號;嫩南瓜――嫩早1號。

此外,在選育的同時,團隊還積極引進特色蔬菜和觀賞蔬菜種類40個,品種100余個,主要有水果黃瓜、水果番茄、禮品西瓜、彩色甜椒、抱子甘藍、寶塔花菜、紫花菜、紫甘藍、變色瓜、蛇瓜、香爐瓜、福瓜、福祿壽瓜、紅栗南瓜、奶油南瓜、砍瓜、玩偶南瓜、小亞葫蘆、大酒葫蘆、寶葫蘆、小淘氣葫蘆、黑苦瓜、特長絲瓜、蟠桃觀賞椒、五彩觀賞椒、彩星觀賞椒、紅珍珠番茄、黃珠珠番茄等,通過體系試驗站和基地的試種后,團隊初步確定其中30個種類50余個品種適合湖南省設施或露地栽培。

分時分類,

推動設施育苗集約化

近年來,我國設施蔬菜產業的發展呈現蓬勃之勢,蔬菜育苗也正朝著專業化、商品化和產業化方向發展,為此團隊開展了蔬菜集約化育苗技術的集成與示范工作,冬春季重點推廣蔬菜穴盤基質育苗技術,夏秋季重點推廣蔬菜漂浮盤基質育苗技術,同時開展了茄果類和瓜類蔬菜的嫁接育苗技術研究,不僅提高了秧苗素質,而且降低了育苗風險和管理費用。目前此類集約化育苗技術已被湖南廣大菜農所接受,據初步統計全省70%的蔬菜企業和生產大戶采用了集約化育苗技術。

多措并舉,不斷豐富栽培技術

提早延后栽培技術。為錯開市場高峰,提升蔬菜的商品價值,團隊展開了茄果類、瓜類設施蔬菜的提早延后栽培配套技術研究,從品種選擇、播期與定植期確定、秧苗保溫、降溫及護根措施、肥水供應、病蟲草害綜合防控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研究,初步集成了一套適宜湖南省設施茄果類、瓜類蔬菜提早延后栽培的配套技術體系。

2014年,團隊將該技術集中在長沙縣高橋基地、漢壽縣漢美蔬菜合作社、湘潭市應德恩現代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園、湘潭市強安蔬菜合作社、湘潭市盤龍大觀園、岳陽新泰和農業集團公司、婁底東菱科技有限公司開展示范推廣,示范面積133.3 hm2,輻射到全省各市后,累計推廣面積2萬hm2。秋延后辣椒667 m2均產2 500 kg,按5元/kg計算,667 m2產值12 500元,秋延后黃瓜667 m2均產4 000 kg,按每3元/kg計算,667 m2產值12 000元,比常規栽培667 m2增收8 000元,累計年增收3億~4億元。提早延后栽培技術不僅有效地緩解了“季節性過剩與不足”的矛盾,而且增加了菜農收入,保障了市場供應,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長季節栽培技術。針對湖南省大棚辣椒傳統生產僅春茬和秋茬兩種茬口模式,導致上市期集中、供應期短、人工成本與物化成本高等問題,團隊開展了大棚辣椒長季節栽培配套技術集成研究,圍繞品種篩選、育苗方式、多層覆蓋保溫或降溫、水肥一體化、植株修剪、病蟲草害綜合防控等進行了系統研究?,F該項技術已通過了省內專家的現場評議和驗收,使辣椒的采收期延長至8個月以上,真正實現了鮮椒的周年供應。

輕簡化栽培技術。團隊為推動蔬菜的輕簡化栽培,開展了菜薹的免耕栽培技術研究與示范。其中“水稻+菜薹”栽培模式,為環洞庭湖水稻產區探索了一條輕簡高效栽培之路,團隊在益陽桃江良友蔬菜種植合作社示范推廣66.7 hm2,每667 m2省工500元左右,效益提高15%以上;而“煙草+菜薹”的免耕栽培模式,即在煙葉收獲后,利用現成的廂和溝定植,或者將菜薹與煙草間混套作栽培,因前作施入了大量的煙草專用有機肥,土質疏松肥沃,煙地免耕栽培達到了高產、優質、高效的栽培效果,2013年該模式在慈利金坪鄉金坪村示范推廣100 hm2,667 m2投入約450元,增加產值2 000元以上。

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團隊還開展了辣椒、茄子、南瓜水肥一體化技術研究,最終確定了果菜類蔬菜的滴灌施肥設備為“水泵+滴灌帶+疊片式過濾器+文丘里施肥器”,篩選了適宜的水溶性肥料,確定了適合湖南省果菜類蔬菜應用的水肥一體化模式,制定了湖南省《辣椒水肥一體化施肥技術規范》和《茄子水肥一體化施肥技術規范》的地方標準,并在漢壽建設了辣椒、南瓜水肥一體化核心示范基地33.3 hm2。

對癥下藥,有效防控病蟲草害

針對目前湖南省茄果類、瓜類設施蔬菜栽培中,青枯病、病毒病、枯萎病、霜霉病、葉螨、黃薊馬、潛葉蠅發生嚴重的情況,團隊在研究設施栽培條件下病蟲害發生規律的基礎上,對上述病蟲害按照低毒、高效、低成本的原則,定期收集相關農藥品種,進行防治對比、農藥篩選試驗117個;并依據試驗數據科學評價防治效果,確定了各病蟲害適宜的防治藥劑、施藥適期和施用濃度,制定了茄果類設施蔬菜青枯病、灰霉病、病毒病,十字花科蔬菜根腫病、霜霉病,豆類蔬菜白粉病,蔥蒜類蔬菜葉枯病,水生蔬菜蓮藕腐敗病,瓜類蔬菜枯萎病,以及斜紋夜蛾、瓜絹螟、黃守瓜、潛葉蠅、黃曲條跳甲等主要病蟲害的綜合防控技術。

為推廣技術成果,團隊在湖南科技報主辦的《農資通訊》上以專欄的形式連續舉辦蔬菜病蟲防治講座22期,指導全省農資經營者與種植大戶開展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控,受到了廣泛的歡迎與認同。同時,還在長沙黃興鎮、湘潭九華區、懷化洪江區和沅江四季紅鎮等試驗點示范應用200多hm2,結果表明,各防控技術都能有效控制病蟲害的發生,病蟲害為害損失率控制在5%~8%,化學農藥施用量降低了12%~20%。

除外,針對湖南省設施蔬菜蚜蟲、煙粉虱、紅蜘蛛繁殖速度快、防治難度大的現狀,團隊進行了以生物防治為主的綜合防控新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采用人工釋放日本刀角瓢蟲防治煙粉虱,人工釋放胡瓜鈍綏螨、斯氏鈍綏螨等捕食螨產品防治紅蜘蛛、蚜蟲,并在長沙高橋鎮、黃興鎮以及湖南省農科院甘薯種植園進行了生物防治示范應用,示范面積13.3多hm2,均取得了較好的防效。

辣椒為先,推進產后加工升級

蔬菜加工崗位專家及其團隊深入瀏陽浩博有機農場、長沙壇壇香調料食品有限公司、湖南國泰食品有限公司、華容插旗菜業食品有限公司、57度香、華天物料供應集團和金牛角王等,開展了蔬菜產后處理與加工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推廣,對湖南省腌制辣椒加工企業的副產物及其利用現狀進行了調研,分析了腌制辣椒副產物的成分,形成了《發酵辣椒副產物――辣椒汁的綜合利用調研報告》,發明了辣椒發酵液制備香辣醬油和發酵型辣椒飲料的專利技術。并以傳統發酵蔬菜為分離源,選育出了6株具有較強降解亞硝酸鹽作用和產酸能力強的乳酸菌,1株具有較強的耐鹽能力的植物乳桿菌,1株具有廣譜抑菌作用的枯草芽孢桿菌,1株耐鹽酵母菌。依托上述優良發酵菌株開發發酵劑,研究發酵辣椒人工接種發酵技術,優化了農家風味發酵辣椒生產工藝,實現了標準化、規?;a,穩定和提升了產品質量;發明了發酵辣椒自動灌裝機,集成了發酵辣椒自動生產線;研究制定了酸菜包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集成了酸菜包自動生產線。這些研究成果已在省內許多加工企業中應用,對提升湖南省蔬菜產后處理與加工技術水平、提高產品質量、增加附加值作出了重要貢獻。

對接試點,加速體系成果應用

辣椒的育苗和栽培技術范文第3篇

關鍵詞辣椒;早春;大棚;栽培技術;安徽碭山

中圖分類號S641.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 1007-5739(2011)22-0136-02

辣椒為茄科辣椒屬一年生植物,原產于中南美洲熱帶地區,明代時傳入我國,在我國各地栽培普遍,南北方均有種植。隨著保護地栽培技術的發展,栽培形式多樣化,周年可進行多茬栽培生產,是果菜類中重要的蔬菜之一。大棚栽培辣椒在碭山縣有近30年的歷史,栽培面積達3 333.33 hm2。

1品種選擇

選擇抗病蟲能力和抗逆性強、優質、高產、商品性好、適合市場需求的辣椒品種。通常選用早熟品種。碭山縣主栽品種有燈籠型的碭椒三號、尖椒型的101等。

2種子處理

用1%次氯酸鈉浸種5~10 min,可殺死早疫、炭疽、枯萎等多種病菌。用10%磷酸三鈉浸種15 min或1%高錳酸鉀浸種30 min,可鈍化病毒。用55~60 ℃熱水浸種15 min,可殺死附著在種皮及種皮下的病菌和病毒。用溫水浸種6~8 h,撈出于28~30 ℃條件下催芽,4~5 d露白時播種。

3育苗

3.1播期

為力爭早熟,要盡可能定植大苗,最好在定植時幼苗已經現蕾,株高20 cm左右,葉片10~12片,莖粗0.4~0.5 cm。根據碭山縣氣候條件,一般大棚可于10月上旬育苗,2月上旬定植。一般情況下,苗齡大約120 d。

3.2播種及苗期管理

晴天上午播種,播種量25~30 g/m2,覆土厚度1 cm。覆蓋地膜,以提高地溫,維持白天溫度25~30 ℃、夜間溫度15~18 ℃,1周可出苗。出苗后覆厚0.5 cm的細土2次,促進保墑。分2次間苗,保持苗距約2 cm。出苗后降溫,白天、夜間溫度分別保持22~24、12~14 ℃。1周后正常管理,白天、夜間溫度分別保持25~30、14~18 ℃。

3.3分苗

當幼苗長至4~5片真葉時分苗。在碭山縣1月前后分苗。常采用單株分苗法,以保證密度、減輕病毒病發生。分苗容器以營養缽為好[1-2]。分苗后保持白天溫度26~30 ℃、夜間溫度15~18 ℃,以促進緩苗。辣椒苗期長,分苗前可不追肥,但分苗后要選用0.3%磷酸二氫鉀,或0.2%磷酸二銨,或0.2%尿素加1%葡萄糖,進行2~3次葉面追肥。

辣椒育苗期以保溫為主,但要避免高溫引起徒長。定植前通風降溫,白天、夜間溫度分別保持為20、10~12 ℃,促進煉苗[3]。移栽前2~3 d,為防治病害,于苗床噴施稀釋240倍的石灰等量式波爾多液或百菌清、多菌靈等藥物1次。

4定植

辣椒的安全定植期為棚內10 cm地溫穩定在12 ℃以上,碭山縣一般以2月5日左右為宜。在定植前15 d扣棚,扣棚后深翻土地,充分曬土,提高地溫,施優質圈肥75~105 t/hm2、復合肥450~750 kg/hm2,施后整地做畦或做壟。除去營養缽按株距栽下,深度以不埋子葉為宜。辣椒早春定植時,外界氣溫低,宜選擇晴天上午定植,點水為好。定根水要足。也可開溝澆水,水穩苗栽植。

4.1平畦栽植

行距50~60 cm,穴距30 cm,栽植密度約6萬穴/hm2。

4.2單壟栽植

共有2種方式,即等壟距和不等壟距。前者壟距為50~60 cm,穴距為30 cm,栽植密度為6萬穴/hm2;后者小壟距為40 cm,大壟距為60 cm,穴距為30 cm,栽植密度為6.6萬穴/hm2。

5定植后管理

5.1溫度管理

辣椒定植后為促進緩苗,應保持較高溫度。10 d內不通風,維持白天溫度22~32 ℃、夜間溫度15 ℃以上,1周后新根發生,新葉開始生長。緩苗后開始通風,晴天中午棚內氣溫達到30 ℃時通風,下午降到26 ℃時關閉風口。白天、夜間棚溫分別保持為25~30、15~18 ℃。

緩苗后可澆水1次,進入蹲苗期。此時要降低溫度,白天溫度不超過30 ℃。夜間溫度15~20 ℃。蹲苗期一般不澆水、不施肥,但要中耕,目的是抑制地上部生長,促進地下部生長,為以后的開花、坐果打下良好基礎。約15 d后,門椒坐住,約核桃大小時,澆1次大水,同時施肥,蹲苗結束[4]。

當外界氣溫已穩定在15 ℃以上時,可晝夜通風。夏季高溫季節,可將大棚四周棚膜卷起、保留頂部棚膜,以加大通風量、遮蔭防雨。行間還可覆蓋稻草降溫。

5.2中耕培土

為提高地溫,定植后3~4 d開始中耕。前期多松土,少澆水,對于未蓋地膜的,需松土3~4次,植株坐果后,平畦栽培的需培土2次,培成10~15 cm的小壟,以加深土層、穩固植株,但早春不宜培土過早,否則會影響緩苗[5]。

5.3肥水管理

前期少澆水,以提高地溫。緩苗從門椒開始,每隔10~15 d澆水1次,盛果期約隔10 d澆水1次,忌大水漫灌。早春栽培除基肥外,在對椒、四門斗椒、門椒坐果后各追肥1次。有機肥和化肥交替使用。門椒坐?。菏┠蛩?50 kg/hm2+二銨150 kg/hm2+鉀肥75 kg/hm2;四門斗椒坐住:施復合肥(N∶P∶K=15∶15∶15)300 kg/hm2。

6結果期管理

6.1溫度管理

辣椒結果期的適宜溫度是20~28 ℃,氣溫低于15 ℃時生長極其緩慢,授粉、受精不良,容易落花、落果。溫度降到10 ℃以下時不開花,花粉大量死亡,導致落花,坐住的果也不易膨大。辣椒忌炎熱,當溫度升到35 ℃以上時,花粉變態或不孕,因不能受精而落花,所以維持適宜溫度至關重要。大棚辣椒在生育期間,5―6月是光合能力最強的時期,葉片迅速擴大,此時保持適宜溫度至關重要。同時,隨著天氣的轉暖,要注意通風,加大通風量[6]。

6.2光照、濕度管理

為了改善光照條件,要保持薄膜表面清潔,經常沖洗,除去灰塵,提高陽光透過率。辣椒適宜的相對濕度是60%~70%。大棚辣椒忌濕度過高,通風是降低相對濕度的主要措施。因此,在早春的晴天中午氣溫較高時,要適當通風,但通風時間不要過長,以免溫度降低過大而使植株受傷害。

澆水之后要通風排濕。在澆水后密閉大棚,使溫度迅速升高,使部分地表水分蒸發。此時,空氣濕度很大,突然打開放風口,排出濕氣。逾10 min后密閉放風口,使溫度升高。地表水分蒸發約1 h后,再打開放風口,排出濕氣。如此2~3次后,即可降低棚內的相對濕度,排濕結束要注意觀察葉片表面,盡量不要有水膜,水膜存在時間越長,病害就越嚴重。

6.3植株調整

在辣椒營養生長期分化出的葉片,作為同化器官對果實的形成和植株的健壯生長十分重要。定植后20 d內,植株自上而下會陸續產生側枝,如果任其生長,會使辣椒株型不整,嚴重時會影響門椒、對椒的開花和坐果。一般來說,當辣椒開花時,就要將門椒以下的側枝連同主干上的葉片一起摘除,對于株型較小的辣椒,以后一般不再整枝打杈。但當辣椒封壟以后,由于辣椒株型較大,枝條較脆,為了操作方便和便于通風透光,可用塑料繩吊枝。對于過細的側枝和下部老葉可剪除,以節省養分,利于通風透光。

及時抹掉門椒以下的側枝,結果期打掉植株下部的老葉、病葉。四門斗椒坐住后,隔行剪去上部保留的1~2片葉,促進抽枝結果。炎熱季節,植株生長茂密時,注意剪去多余枝條或已結過果的枝條,并疏去病葉、病果。

6.4?;ū9?/p>

除防止高低溫、控制濕度外,還可選用激素處理??捎?0~30 mg/L防落素噴花;也可用20~30 mg/kg 2,4-D涂抹花柄,不要重復涂抹。藥劑處理時間選在10:00以前,10:00以后由于溫度升高,濃度過高會發生藥害。

此外,辣椒生長中后期溫度高,光照強,易患病毒病、日燒病等病害[6-7],可用遮陽網遮陰,以降溫1~3 ℃、減輕病害,提高后期產量和品質,延長生長期。

7采收

采收標準:開花后35~40 d,果實長大,果肉變厚,果皮變硬有光澤,果色變深且變紅前[8-9]。

8參考文獻

[1] 張華勇.大棚辣椒―苦瓜―萵筍高效栽培技術[J].四川農業科技,2011(7):26-27.

[2] 陳樹宏,張麗,張建明,等.秋延后大棚辣椒高產栽培技術[J].天津農林科技,2011(3):9-10.

[3] 齊金玲.大棚辣椒秋延后栽培技術[J].中國果菜,2011(5):20-21.

[4] 方玉兵.有機辣椒栽培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11(14):171-172.

[5] 李曉佳.日光溫室越冬辣椒栽培技術[J].吉林蔬菜,2011(4):8.

[6] 高峰,高姝,劉影.辣椒病毒病和根結線蟲病的發生與綜合防治 [J].吉林蔬菜,2011(4):44-45.

[7] 閆新武,金明霞.辣椒疫病發生與綜合防治措施 [J].吉林蔬菜,2011(4):47-48.

辣椒的育苗和栽培技術范文第4篇

關鍵詞 辣椒;無公害;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41.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18-0088-01

辣椒是茄科辣椒屬植物,是人們普遍食用的蔬菜之一,辣椒中的辣椒素具有增進食欲、幫助消化等效用,適用于生食、炒食,還可加工成辣椒醬、辣椒油、辣椒粉[1]??梢?,辣椒的無公害生產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現介紹辣椒無公害栽培技術,以供參考。

1 品種選擇

無公害辣椒栽培宜選用抗性強、豐產性高的優質新品種,以減少農藥的使用。和政縣辣椒栽培品種主要是隴椒系列、長角王、航天5號等[2]。

2 育苗

2.1 營養土配制及消毒

營養土應選擇3~5年未種過茄科作物的大田或蔥蒜土,常用的配方為大田土5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4份、草木灰1份混合。一般1 m3營養土加過磷酸鈣5 kg、三元復合肥1 kg,并將其碾碎過篩加到營養土中,再將營養土過篩即可待用。同時,1 m3營養土加入50%托布津或50%多菌靈80 g,也可用土菌靈或苗菌敵或25%敵百蟲60 g,將上述藥劑混拌均勻裝入苗床或營養缽內。這樣的營養土有高度的持水性、良好的通透性,也可采用育苗盤育苗。

2.2 種子處理

育苗栽培用種量一般為2.25 kg/hm2左右。種子通過溫湯浸種、藥劑浸種可防疫病和炭疽病。①溫湯浸種。將種子放入5倍于種子的55~60 ℃溫水中,使用溫度計不斷攪拌,讓種子均勻受熱,恒溫浸種15~20 min,自然冷卻至室溫。②藥劑浸種。用50%多菌靈,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種20~25 min,或用高錳酸鉀溶液浸種20~30 min。

2.3 催芽播種

把處理好的種子洗凈后再置于常溫下浸種8~12 h,用紗布包好,置于25~28 ℃環境中進行催芽。每天用清水淘洗2~3遍,5~6 d可出芽,待70%種子露白后播種。播種前將床土澆透水,將發芽種子均勻撒在床面(營養缽2~3粒),播種后蓋厚約1 cm的消毒營養土,上蓋薄膜以提溫保濕。夏季育苗還要用遮蔭網防暴雨及溫度過高。

2.4 苗期管理

播種后應提高苗床溫度,使溫度達到28~30 ℃,在高溫高濕下促進出苗。當80%幼苗出土后撤下地膜。根據幼苗生長不同階段應采取不同的溫度、水分管理措施。①溫度管理:播種至齊苗,白天溫度保持在28~30 ℃,夜間溫度保持在18~20 ℃;齊苗至頂心,白天溫度保持在25 ℃左右,夜間溫度保持在15~20 ℃;定植前,白天溫度保持在18~25 ℃,夜間溫度保持在15~20 ℃[3-4]。②水分管理:辣椒苗期一般不需要澆水,如果苗床墑情差,可選擇晴天上午澆水1~2次。忌澆水過多,因過多水會導致地溫下降,苗床濕度過大,易引發病害。定植前5~8 d進行8~10 ℃低溫煉苗,以利于培育壯苗,提高定植成活率。

3 定植

具體措施:①溫室消毒:定植前用80%敵敵畏乳油3 750 g/hm2拌上鋸末,與硫磺粉30~45 kg/hm2混合,每1 hm2分150處點燃,密閉一晝夜,待放風無味時定植。也可在前茬收獲后,于7—8月高溫季節,將麥草鍘碎按3 t/hm2均勻撒于地面,深翻土中,澆水后扣棚曝曬15 d進行土壤高溫消毒。但應注意棚中不能有任何作物。②施肥,做畦,定植:整地時施入優質腐熟農家肥60~75 t/hm2、油渣3 t/hm2、磷酸二銨300 kg/hm2,深翻細耙,并施肥料,使其土壤充分混合。按照壟寬80 cm、溝寬50 cm、壟高15~20 cm起壟覆膜,每壟定植2行,穴距50~55 cm,每穴2株,栽苗澆足水。

4 定植后管理

4.1 溫度管理

為了促進緩苗,必須保持高溫高濕環境。白天溫度保持在25~30 ℃,夜間溫度保持18~20 ℃。7 d左右新根長出,標志緩苗結束;以后白天溫度應控制在30 ℃以下,以防幼苗徒長。初花期午前氣溫保持在26~28 ℃,午后為了蓄熱,應盡量延長28 ℃的保持時間,一般在溫度降至17~18 ℃時蓋草簾,前半夜溫度17~18 ℃有利于光合產物的轉化,后半夜溫度以15~16 ℃為宜。

4.2 光照管理

在不影響溫室溫度的前提下,草簾盡量早揭晚蓋,陰雨天揭簾爭取散光。堅持清掃棚面,保持棚面清潔。滿足植物對光照的需求。

4.3 肥水管理

澆足定植水后,一般坐果前不需要澆水。緩苗后土壤水分不足,可在膜下暗灌。當門椒長到3 cm左右時,可結合澆水進行第1次追肥,施磷酸二銨375 kg/hm2、尿素150 kg/hm2。進入盛果期后7~10 d澆水1次,以后結合澆水進行交替追肥,每隔15 d追肥1次。

4.4 植株調整

門椒以下各葉間發生的葉芽應盡早抹去,及時摘除老、黃、病葉。

5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原則是以預防為主,采取綜合防治的措施,優先選用農業和生態調控,注意利用和發揮天敵的作用,化學防治要選用低毒、低殘留農藥并在安全間隔期后采收,禁止使用高毒、高殘和“三致”農藥。按照無公害蔬菜的農藥使用準則,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及對天敵殺傷力小的農藥品種,采取科學的用藥方法,選擇最佳的用藥時期,減少用藥次數,注意藥劑的交替使用,合理混用,以防止病菌或蟲害產生抗性[5-6]。溫室優先采用粉塵法、煙熏法,在晴朗天氣也可噴霧防治。

辣椒栽培中主要的病害有苗期猝倒病、疫病、白粉病、炭疽病、灰霉病、病毒病,蟲害主要有蚜蟲、白粉虱、紅蜘蛛。防治方法:①農業防治:一是避免與茄科作物連作;二是播前進行種子處理;三是采用高壟栽培;四是膜下暗灌;五是及時清除病葉、老葉;②物理防治:一是高溫悶棚,即選擇晴天中午棚內溫度達40~42 ℃,悶棚時間40 min,注意時間不宜過長;③化學防治:一般選用廣譜性、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品種科學交替防治。蟲害防治選用“先物理、再生物、后化學”的防治原則,可采用黃板誘殺,即用100 cm×20 cm的紙板,涂上黃色,同時涂1層機油,或懸掛黃色粘蟲膠紙,掛在行間或株間,高出植株頂部,懸掛密度450~600塊/hm2,當黃板上粘滿蚜蟲時,再重涂1層機油,一般7~10 d重涂1次[7]。

6 參考文獻

[1] 陳桂春,錢秀芳,錢忠貴.無公害辣椒設施栽培技術[J].上海蔬菜,2012(6):41-43.

[2] 周文芹.日光溫室辣椒栽培技術[J].種業導刊,2013(3):27-28.

[3] 呂霞,魏瀾濤,張淵.露地辣椒栽培技術[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4(S2):162-165.

[4] 樊煥宇.調整農田小氣候 防止辣椒青枯病[J].新疆氣象,1987(10):23.

[5] 張素芳,郭尚.辣椒病蟲害無公害綜合防治技術[J].上海蔬菜,2005(4):71-73.

辣椒的育苗和栽培技術范文第5篇

【關鍵詞】淡季蔬菜;市場管理;栽培技術目前,我國蔬菜產業面臨兩個問題:一是比較效益下降。一方面是蔬菜生產面積大,產品總量大,質量檔次不高,菜價上不去;另一方面是生產成本居高不下,與往年的生產效益比較有所下降。二是消費者對質量和花色的要求越來越高,品種、質量、時間差的競爭越來越大。針對這樣的市場,我們必須探索出適宜本地實際、行之有效的淡季蔬菜生產、流通的模式,不斷提高蔬菜品質。

淡季蔬菜是指在12月前后播種,次年4、5月收獲的蔬菜,其栽培主要是利用低海拔的溫熱資源,采取地膜育苗、移栽等保護措施,防止霜凍,提早成熟,以獲得效益。發展淡季蔬菜是解決淡季市場蔬菜供應不足的主要途徑。為提高淡季蔬菜的產量、品質和效益,筆者就淡季蔬菜的栽培技術要點作簡要探討:

1 品種

良種是獲得優質、高產的基礎。在品種的使用上,一要選用優良的品種,二要以效益較高的番茄、茄子、辣椒等品種為主,適當搭配其他良種。

2 整地

無論苗床地還是移栽地,都要經過精細整地.做到深翻碎垡、溝直墑平雜草光。苗床地要選擇水源方便、土壤肥沃的地塊,每667施充分腐熟的農家肥500kg后做畦;移栽地可每667施農家肥2~3t做基肥或結合施適量的氮、磷、鉀肥做塘肥。墑(畦)寬視薄膜寬度和蓋膜方式而定,一般育苗的采用厚4絲以上的薄膜,移栽地用厚0.8~l.5絲的薄膜,寬1~2m,小拱棚育苗畦寬0.6~1.3m,平畦覆蓋的移栽畦寬0.8~1.6m。

3 育苗與管理

3.1 播期

結合當地氣候和經驗,一般于12月至次年1月播種。番茄、茄子、辣椒、黃瓜采取撒播薄膜育苗,青筍瓜打塘直播小拱棚栽培。

3.2 蓋膜

播種后即可蓋膜。用竹片、木棍等材料在畦面搭成小拱架,拱高0.25m左右,青筍瓜拱高0.5m左右。將薄膜緊貼拱架覆蓋,四周用細土壓緊封嚴,使之不漏氣。

3.3 管理

為利于種子出苗,防止小苗受凍和培育壯苗,苗期管理特別重要。

3.3.1 肥水管理

播種后要澆足底水,覆蓋lcm左右厚的細土肥,以后保持畦面潮濕。施肥時結合施農家肥最好施少量的化肥,澆水施肥后要注意把薄膜蓋嚴。

3.3.2 保溫和通風透氣

播種后要保證畦內有較高的溫度,這樣有利于種子出苗,但溫度也不能過高。若天氣比較寒冷、氣溫低,可夜間在小拱棚膜上加蓋草席和雜草,增加膜內溫度,白天再把覆蓋的草席或雜草除去,以增加光照。幼苗出土后很容易徒長,要注意及時通風。一般畦內溫度:番茄白天控制在20~25℃,夜晚以l0~15℃最適宜;茄子白天溫度在25℃左右,夜晚為17~20℃;辣椒畦內溫度為20℃以上;黃瓜維持畦溫25℃以上。溫度過高時,可于白天把小拱棚兩頭的膜翻一開口進行通風,降溫后再蓋嚴。

3.3.3 煉苗

為使膜內小苗適應以后的移栽,在移栽前一周,白天可把薄膜揭去,晚上再蓋上,逐步減少蓋膜時間直至完全撤除薄膜(番茄小苗4葉時煉苗)。

4 移栽與管理

4.1 移栽期與移栽密度

番茄:幼苗6~10片葉時開始現蕾,現蕾時開始移栽,每667定植3000株左右。

茄子、辣椒:6~7片葉時開始移栽,每667定植3000~3500株。

黃瓜:每667直播l00塘,每塘3棟,每667300株。

4.2 蓋膜

在移栽地開溝整理、人工打塘、肥施于塘中后,把薄膜平鋪在墑面上,四周用細土壓緊,對塘劃開10cm左右長的“十”字形口子,選擇粗壯、節間短、顏色深綠的苗栽于塘中,用細土把薄膜開口封嚴,青筍瓜直播須加強蓋膜管理。

4.3 管理

番茄、茄子、辣椒、黃瓜移栽后要澆足定苗水,以后視土壤水分狀況澆水2~3次,中耕2~3次,結合中耕追肥2~3次。―般每667每次追施尿素10~15kg或追施人糞尿。辣椒移栽初期氣溫較低,要注意少澆水、勤中耕;黃瓜施肥應掌握“次數多、用量少、兩頭控、中聞促”的總原則,除苗期施肥1次外,盛果期每隔7~8d追肥1次,追肥與澆水交替進行;青筍瓜煉苗后每隔10d左右施肥1次。

番茄在結果前要進行搭架,黃瓜定植后即可支架,定期進行修枝整形,除去根部老葉和弱枝,以利充分利用空間和光照。

進入雨季后都要進行培土開溝,以便及時排水。

5 病蟲防治

蔬菜的病蟲害較多,從播種開始就要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發現后要及早防治,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蔬菜的高產豐收。

參考文獻

[1]山東農業大學主編.蔬菜栽培學總論[J].農業出版社,2000.

[2]葛小光.蔬菜育苗大全[J].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

[3]張國寶.秋淡季蔬菜生產實用技術[J].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茂名市| 靖安县| 新乐市| 陵川县| 上林县| 北京市| 磐安县| 武冈市| 青海省| 开平市| 乌什县| 阜平县| 铁岭县| 龙泉市| 娄底市| 府谷县| 寿宁县| 黎川县| 浠水县| 南充市| 江口县| 通海县| 楚雄市| 勐海县| 会同县| 浦北县| 临桂县| 桐城市| 启东市| 菏泽市| 微山县| 余江县| 德化县| 准格尔旗| 诏安县| 策勒县| 台江县| 上林县| 长春市| 定结县| 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