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字幕2018免费版2019,久久国产劲暴∨内射新川,久久久午夜精品福利内容,日韩视频 中文字幕 视频一区

首頁 > 文章中心 > 煤礦職業危害

煤礦職業危害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煤礦職業危害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煤礦職業危害

煤礦職業危害范文第1篇

1、職業危害因素

在生產勞動過程中存在的對職工的健康和勞動能力產生有害作用并導致疾病的因素,稱為職業危害因素。

2、職業病

職業病是指勞動者在生產過程及其他職業活動中,接觸職業危害因素引起的疾病。但從法律上講,職業病是指職工因受職業危害因素的影響引起的,有國家制定醫療機構確診的疾病。

二、煤礦主要職業危害因素與職業病

在煤礦企業中,主要的職業危害因素有生產性粉塵、有害氣體、生產性噪聲和震動、不良氣象條件和放射性物質等。

1、生產性粉塵

生產性粉塵是煤礦的主要職業危害因素,可產生于煤炭生產的全過程,如巖塵、煤塵、水泥塵和混合性粉塵等。可引起矽肺病、煤工塵肺病和水泥塵肺病。

2、有害氣體

在礦井氣體中,由于多種原因可存在CH4、CO、CO2、氮氧化物及H2S氣體等。

(1)CO2。CO2主要存在于煤層和煤塊內,在采煤過程中與CH4一道排出。此外,巷道內木材腐爛,人群呼吸以及放炮也可產生CO2。由于CO2相對密度大,一般多積聚于巷道低處及通風不良的廢巷中。其危害性在于CO2排擠空氣中的氧,而引起缺氧。當空氣中的CO2濃度達到5%時,即能引起缺氧現象,達到10%時,可使人窒息而死。

(2)CO和氮氧化物。CO和氮氧化物產生的主要來源是放炮。使用硝酸甘油炸藥可產生大量的CO,而使用硝銨炸藥則常產生大量氮氧化物。CO是化學窒息性氣體,可以對血液或組織產生特殊的化學作用,使氧的運送和組織利用氧的功能發生障礙,并能阻斷組織呼吸致“內窒息”。氮氧化物為刺激性氣體,較難溶于水,因而可達呼吸道深部的細支氣管和肺泡,對肺組織產生強烈的刺激和腐蝕作用,可引起肺水腫等。

(3)H2S。H2S在煤礦一般少見,一般存在于煤層一定區域或雞窩煤內,在落煤時逸出,因而可使靠近落煤地點的采煤工作人員發生H2S中毒。H2S也屬化學窒息性氣體,急性中毒時,可引起肺水腫和中毒性腦病。

3、生產性噪聲和震動

煤礦生產噪聲和震動主要來源于機械化生產。其危害大小主要取決于生產過程、生產工藝和使用工具,如風動工具比電動工具產生的噪聲和震動大。煤礦的噪聲危害往往比震動的危害嚴重,如井下局部通風機、綜采機組、掘進機、井下泵房、井上的壓風機房、洗煤廠、選煤廠等作業場所的生產性噪聲都比較嚴重,強度一般在90~110dB(A)。噪聲可引起噪聲聾,震動可引起局部震動疾病等職業危害。

4、不良氣象條件

礦井內氣象條件的基本特點是氣溫高、濕度大,不同地點風速大小等和溫差大等,這對工人的健康有很大影響。

5、放射性物質

煤礦井下氡及其子體往往比地面高,對工人健康有一定影響。另外,勞動強度大、作業姿勢不良也是煤礦井下作業的特點,容易造成職工腰腿痛和各種外傷等。

三、煤礦職業危害的防治

我國煤礦企業的有毒有害因素種類很多,但發病人數最多、危害最大的是煤工塵肺病。世界各國都沒有特效辦法治療塵肺病,唯一的辦法是預防。預防塵肺病的根本問題時防塵。多年的實踐證明,只要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領導重視,嚴格管理,經常堅持使用綜合防塵措施,把粉塵濃度降至國家衛生標準,煤工塵肺病是可以控制的。

在煤礦粉塵治理中,我國采取了一下措施,取得了顯著的防塵效果:

1、綜合防塵的組織措施

該措施包括建立健全綜合防塵機構,組織和配備防塵專業人員,做到定崗、定人、定職責;制定切實可行的綜合防塵管理制度,領導重視,嚴格監督檢查工作等。

2、綜合防塵的技術措施

該措施主要研究和實施各項綜合防塵措施,如加強通風,建立完善的供水系統;采煤工作面應進行煤層注水,濕式打眼,使用水泡泥,爆破前后應沖洗煤壁,爆破時應噴霧降塵,出煤時應灑水;采煤機、掘進機作業時必須安裝內、外噴霧裝置,截煤時必須采取噴霧降塵等防塵措施。

凍結法鑿井和在遇水膨脹的巖層中掘進不能采用濕式鉆眼時,可采用干式鉆眼,但必須采取捕塵措施,并使用個體防護用品,如防塵口罩,井下煤倉放煤口、煤眼放煤口、輸送機轉載點及地面篩分廠、破碎車間、帶式輸送機走廊都必須安設噴霧灑水裝置或除塵器等。另外,根據各煤礦的生產特點和機械化程度,采取相應的防塵措施。

3、綜合防塵的保健措施

該措施主要是對廣大接塵工人和塵肺病人進行健康監護,了解并記錄職業接觸史和健康狀況,組織定期檢查身體,掌握職業禁忌癥。對塵肺病人追蹤觀察,除定期檢查身體外,還要認真落實國家規定的職業病相關待遇政策,按規定組織療養與治療,相盡辦法提高塵肺病病人的生活質量,減少病人痛苦,延長其壽命,讓廣大塵肺病人真正體會到社會主義國家的優越性。

四、職業禁忌癥

職業禁忌癥是指因接觸某種職業危害因素而使病情加重或因對某種職業性危害因素敏感而容易發生職業病,以至使一些人不適合參加某種作業的疾病或解剖生理狀態。例如血液疾病是接觸苯作業的禁忌癥,肺結核、支氣管疾病、肺氣腫、胸膜疾病是接觸粉塵作業的禁忌癥。

《職業病防治法》第六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安排未經職業健康檢查的勞動者、有職業禁忌的勞動者、未成年工或者孕期、哺乳期女職工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或禁忌作業的,由衛生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治理,并處五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止產生職業危害的作業,或者提請有關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權限責令關閉。”

煤礦從業人員必須參加上崗前及定期的健康檢查,及早發現有無職業禁忌癥,一旦發現,及時調離。

煤礦職業健康監護

煤礦職業健康監護是對從事有職業危害因素作業的人群進行健康檢查,包括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時和應急職業健康檢查。及時發現和掌握從業人員的健康權益和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據。

一、職業健康檢查的內容

1、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

對新錄用、變更工作崗位或工作內容的勞動者上崗前進行健康檢查,特別是對該崗位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可能影響人體健康的相關項目的檢查。根據檢查結果,評價勞動者上崗前的健康狀況,鑒定是否有職業禁忌癥。

檢查內容包括:

(1)活動性肺結核。

(2)慢性肺部疾病,嚴重的慢性上呼吸道或支氣管疾病,如萎縮性鼻炎、嚴重的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和支氣管擴張、明顯的肺氣腫、肺化膿癥及肺原蟲病等。

(3)明顯影響肺功能的胸膜、胸廓疾病,如嚴重的胸膜肥厚、黏連性胸膜炎、胸腔積液、嚴重的先天性或后天性胸廓畸形。

(4)嚴重的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動脈硬化、器質性心臟病等。

2、在崗期間職業健康檢查

根據勞動者所在工作崗位職業危害因素對健康的影響,選定重點檢查項目,定期進行職業健康檢查。動態觀察勞動者健康變化,結合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監測和生物學監測結果,評價勞動者的健康變化是否與職業危害因素有關,及時發現疑似病患者,判斷勞動者是否適合繼續從事該工種作業或需進一步觀察治療。

3、離崗時職業健康檢查

因某種原因,準備調離從事職業危害工種的勞動者,根據其所在的工作環境存在的職業危害因素及其對勞動者健康的影響規律,選定重點檢查項目進行檢查,根據檢查結果評價勞動者健康狀況是否與孩子也危害因素有關,或是否患有職業病,以明確法律責任。

4、應急職業健康檢查

當發生職業危害事故,對遭受傷殘或者可能患職業病危害的勞動者,及時組織并進行健康檢查的醫學觀察。依據檢查結果發現危害因素,評價勞動者健康危害程度并提出預防措施,控制職業危害的繼續蔓延和發展。

二、職業健康檢查的方法

根據所接觸職業危害因素的種類,按《職業病健康監護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確定檢查項目和周期,檢查項目科分為一般檢查項目、特殊檢查項目和選擇檢查項目。

1、一般檢查項目,如內科、外科、心電圖、胸腹部B超檢查等。

2、特殊檢查項目,依據接觸職業危害因素種類確定,如接觸粉塵的勞動者應拍胸部X光片,做肺功能檢查等。從事巖塵作業的工人每2~3年拍胸片一次,混合工種的工人每3~4年拍胸片一次,純采煤工每4~5年拍胸片一次,塵肺病病人和可疑病人每年拍片一次。接觸噪聲的勞動者,應查耳聾。從事鉗作業的勞動者應查血鉛、尿鉛等。

煤礦職業危害范文第2篇

關鍵詞:煤炭企業;職業病;防治路徑

一、煤礦職業危害現狀

煤礦生產作業場所存在的職業危害因素主要是粉塵、噪聲、有害氣體、振動、不良氣象條件等。

1.生產性粉塵危害

煤礦企業職業病危害中以粉塵造成的塵肺病危害最為嚴重。造成生產性粉塵危害的主要原因:一是煤礦作業場所粉塵防治措施不完善導致粉塵普遍嚴重超標;二是煤礦接塵工人多;三是作業工人職業健康監護不到位。

2.噪聲危害

噪聲危害主要來源于煤礦生產爆破、鑿巖、采煤、運輸、通風和瓦斯抽放等過程中各種機械設備的轉動,尤其在井下的鑿巖機、局部風機、采煤機和爆破等作業場所,由于機器設備功率大、空間狹小、反射面大,易形成混合噪聲,加之作業工人多,作業時間長,空間密閉,進一步增大了噪聲危害的影響。

3.有害氣體危害

煤礦開采過程中包括的有害氣體主要有CH4、NH3、CO、H2S、CO2等。

4.振動危害

振動危害主要來源于井下采煤和掘進工作面作業工人用鑿巖機、電煤鉆打眼產生的局部振動,其次是空氣壓縮機、通風機、振動篩等各種機器產生的振動。

5.不良氣象條件

不良氣象主要是指煤礦井下采掘工作面的高溫、高濕,機電設備硐室產生的高溫,不同地點風速的大小等。

二、煤礦企業職業危害防治存在的問題

1.職業病防治機構及管理制度不完善

煤炭企業盡管設有職防機構和職防工作人員,并建立了相關管理制度,但未按《職業病防治法》、《安全生產法》、《煤礦安全監察條例》等規定的要求建立健全職業病防治領導機構,配備專職或兼職職業衛生專業人員,存在著職業危害防治專業技術人才不足,管理水平低,檢定、監測儀器設備不足或嚴重老化等問題,導致不能正規開展職業病防治工作。

2.對職業病防治工作重視不夠

由于缺乏對《職業病防治法》等職業病防治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學習,煤礦企業對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保護勞動者健康對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只重視煤礦安全生產和經濟效益,對職業病危害防治意識較差、管理不力,另外,職工的自我保護意識不強,對職業危害認識不足,導致職業危害防治基礎工作很薄弱。

3.職業病防治經費投入不足

煤礦企業普遍存在職業病防治經費投入不足的情況,導致在煤礦未按規定建立執行職業病危害預評價、控制效果評價和衛生審查,煤礦職業病防護設施未按國家要求進行設計和施工,導致職業病防護設施先天不足。

4.監管部門缺乏強有力的監督

各級監管部門觀念轉變還不到位,對職業病危害的嚴重性認識不足,對職業病危害的防治講得多、做得少,沒有把職業衛生工作擺上重要日程,沒有真正納入安全生產日常管理。

三、職業危害防治路徑探索

為督促煤礦企業落實職業危害防治主體責任,有效預防與控制煤礦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切實保障煤礦職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必須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規及職業衛生的有關國家標準,推動煤礦職業衛生工作全面開展。

1.建立健全職業病防治領導機構和管理制度

煤礦企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強化職業病防治工作的主體責任,加強組織領導,逐級明確工作職責,按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管理機構或組織,配備職業衛生專業人員;建立健全作業場所職業衛生工作責任制和管理制度;制定作業場所職業衛生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建立健全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及評價制度;建立健全職業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作業人員的職業衛生培訓制度。

2.提高對職業病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煤礦企業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認真學習《職業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規,充分認識煤礦職業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啟動煤礦職業衛生安全培訓,要按照國家有關要求,明確一名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制定計劃,明確責任,確保培訓計劃得到有效落實。使職工充分認識到粉塵等職業危害因素的嚴重性,嚴格執行防、降塵等職業病危害防護措施,增強職工的防范意識,樹立安全與健康理念;提高作業工人職業病危害防治知識和技能,增強保護能力,防止違章作業。加大對職業病防治經費投入,保證職業病防護設施齊備。

3.加強職業病防治工作的監管

監管部門要高度重視煤礦職業病危害防治工作,進一步加強職業衛生監察組織機構和隊伍建設,要明確分管領導,建立工作機制,將職業衛生納入安全生產總體目標管理。要充分發揮現有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的作用,加大對職業危害監管和技術支撐工作的投入,保障監管經費,形成完整的職業衛生技術支撐體系,為煤礦的監察執法和職業病危害事故調查處理提供科學依據。

4.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

堅持防治結合、重點突出,煤礦的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是粉塵。在粉塵治理上,堅持通風除塵、煤層注水、濕式作業、凈化風流技術、除塵器除塵和加強個體防護,大力開展綜合防塵技術創新。在有害氣體防治上,加強以通風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對井下所有頭面實施防治瓦斯連續監測監控;在噪聲治理上,通風機、壓風機、局部通風機等應當選用低噪聲設備,對局部通風機安裝消音器,對工藝上允許遠距離控制的固定崗點,設置隔聲操作室,同時為作業人員配備防噪護具,加強個體防護;在高溫治理上,對井下各機房、硐室等高溫作業場所應加強通風降溫等防治措施,定期監測空氣溫度,并建立記錄;地面高溫作業場點,要安設空調、換氣扇等通風降溫設備,對高溫作業人員及時發放降溫、防暑飲品,消除高溫危害。

5.積極探索,推進職業衛生工作的不斷創新

煤礦企業要通過不斷完善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推動作業場所職業衛生工作標準化、制度化、規范化。積極探索,借鑒先進經驗,充分發揮社會資源的作用,借助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的力量,推動職業危害因素防治技術的研究和應用,解決作業場所本質安全和監測、檢驗、防控等技術上的難點問題,從源頭上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保護勞動者健康。

參考文獻:

煤礦職業危害范文第3篇

據悉,為進一步促進我省煤礦職業病的治療和預防康復工作,福建煤監局批準在福建省煤礦療養院成立“福建煤礦職業病防治康復中心”。要求福建省煤礦療養院充分依托現有資源,以此次揭牌為契機,持續加強煤礦職業病防治工作,為全省煤礦職業病的治療和預防康復工作做出應有的貢獻。

福建煤礦職業病防治康復中心成立后,將在以下幾個方面發揮作用:

一是充分利用現有的技術、設備,加強職業病的治療工作,擴大康復療養覆蓋面,使更多的塵肺病患者擁有治療的機會。

二是積極參與煤礦從業人員職業健康檢查和職業健康培訓,為勞動者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普及勞動者的職業衛生知識。

三是加強塵肺職業病防治能力建設。加大醫療設備的投入,提高康復防治醫務人員的專業技能,擴大治療能力與規模。充分發揮現有資源和技術優勢,積極推進塵肺病康復工程,讓更多的塵肺病礦工得到及時、安全、有效的治療。

四是積極開展科研攻關,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應用,進一步探索康復防治的好做法、好經驗,尤其要開展好塵肺病發病機制和治療技術研究,以及以防治煤工塵肺、硅沉著病(矽肺病)為重點,實施粉塵危害綜合治理的研究。

五是積極開展煤礦職業健康宣傳教育。把職業病防治相關法律法規和塵肺病危險納入教育范圍,在全社會形成關心勞動者健康、重視職業病防治的氛圍。

煤礦職業危害范文第4篇

【關鍵詞】職業危害因素;分布;職業病防治; 調查

根據國家衛生部等九部委《關于開展職業健康狀況調查的通知》的要求,宣漢縣結合本縣實際,制訂了《宣漢縣職業健康狀況調查實施方案》。由縣安監局牽頭,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從2011年7月初開始按照統一的調查表對轄區企業的職業健康狀況進行了調查,于7月底調查結束。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宣漢縣轄區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企業,內容包括:從業人數、接觸危害因素人群及行業分布情況、存在或產生的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用人單位的職業健康監護情況、勞動合同的簽訂和參加工傷保險的情況等。

1.2方法:

 使用《全國職業健康狀況調查表》,按照統一的方法、統一標準,統一控制、統一進度的原則實施。

2 結果

2.1基本情況:

宣漢縣有常住人口129.5萬人,其中男性68.9萬人。女性60.6萬人,城鎮人口29.3萬人,鄉村100.2萬人,勞動力人口73.1萬人;以采煤、建筑、制造業為主導工業,轄區內企業總數為1450個,本次調查了存在職業危害的企業68個,職業病危害因素以粉塵為主,存在粉塵危害的企業59個,占(59/68)86.76%;接塵人數為3307人,占接害人數的(3307/3406)97.09%,化學毒物99人,占接害人數的(99/3406)2.91%。

2.2 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作業點分布情況:

本次調查的68家企業,有114個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作業點,其分布情況祥見表1.

從表中可以看出,宣漢縣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點114個,有害作業點以粉塵危害因素為主,粉塵作業點99個,占總數的86.84%,接害人數以接觸粉塵的最多,占97.09%,充分說明宣漢縣職業病危害因素以粉塵為主。

2.3 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企業分布:

本次調查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企業分布情況詳見表2,從表中看出,宣漢縣職業病危害因素分布在煤炭、制磚、木材加工、加油等行業,但以煤炭行業為主,調查68家企業中煤礦30家,占44.12%。接觸有害因素的工人總數為3406人,煤礦占了3015人,占88.52%(3015/3406)。說明宣漢縣職業病危害因素主要分布在煤礦企業。

2.4  勞動合同簽訂、工傷保險、職業健康檢查情況(2010年)

       表1  職業危害因素作業點的分布情況(2010) 

        

         表2 職業危害因素的企業分布情況(2010)

 

                從表3得知調查的4297名工人中簽訂勞動合同的3167人,占73.70%,工傷保險的3635人,占84.59%,參加職業健康檢查的1688人,占39.28%,接觸有害因素的3406人,占79.26%。參加工保險的比例最高占84.59%,企業以煤礦企業最高占86.30%,職業健康檢查的比例最低僅占39.28%,且只有煤礦企業組織工人參加了職業健康檢查,但比例不高,只占44.17%。

3討論

3.1 存在的問題:

通過調查,筆者認為,宣漢縣職業危害因素以粉塵為主,主要分布在煤炭行業。用人單位重視的是工傷保險和勞動合同的簽訂,對職業健康檢視不夠,說明用工單位法律意識淡薄,對職業健康監護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不能積極配合職業病防治機構搞好職業健康監護工作。同時,勞動者職業衛生知識水平較低,法律意識淡薄,缺乏自我保護意識。

3.2對策

3.2.1 安監部門應與相關職能部門密切配合,建立高效、迅捷的聯動機制,加大執法力度。

3.2.2 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手段大力宣傳職業病防治的有關法律、法規和職業衛生知識,提高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做好職業病防治的自覺性,讓用人單位由“要我檢查”變為“我要檢查”。[1]

3.2.3  規范管理職業健康服務機構,承擔職業健康檢查的機構必須按照“職業健康檢查應當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醫療機構承擔”[2]的規定,取得“職業健康檢查批準證書”,并按批準的項目開展工作。

3.2.4 注重職業健康服務機構建設,加強業務培訓,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業務素質,更新設備,提高科技含量,不斷提高職業健康服務機構的服務能力。參考文獻

煤礦職業危害范文第5篇

【關鍵詞】安全生產;煤炭企業;職業健康

安全生產是保護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安全的一項方針,要求最大限度地減少勞動者的工傷和職業病,保護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保護勞動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安全生產最根本、最深刻的內涵,是安全生產本質的核心。作為煤炭企業一定要應深刻領會安全生產的內涵,樹立“大安全”理念,在加強安全生產的同時,不能忽視職業健康,必須把職業健康納入安全生產范疇。

1 職業健康的定義和特點

1.1 職業健康是以職工的健康在職業活動過程中免受有害因素侵害為目的所采取的相應措施

主要研究內容是如何防止職工在職業活動中職業病的發生。職業安全是以防止職工在職業活動過程中發生各種傷亡事故為目的所采取的相應措施。主要研究的是如何防止職工在職業活動中意外事故的發生。職業健康和職業安全統稱為職業安全健康管理。

1.2 與職業安全相比,職業健康的特點

(1)職業安全問題所造成的傷亡危害明顯。例如高空墜落造成的傷害,傷害后果明顯;而職業健康問題在常態下所造成的有毒有害物質危害并不夠明顯。(2)職業安全問題所造成的傷亡危害除了有些是數量大以外,例如煤礦透水,爆炸等,一般造成的是個別人的傷亡;而職業健康問題所造成的傷害人數往往較多,只要在工作場所就很難逃避。(3)職業安全問題所造成的傷害立竿見影;職業健康問題所造成的有毒有害物質的危害,往往都有潛伏期,有的甚至十幾年或幾十年。(4)職業安全問題所造成的傷害影響的主要是本人,職業健康問題所造成的有毒有害物質的危害不僅影響本人,而且影響后代。

2 煤炭企業職業健康的現狀及重要性

2.1 據國家衛生計委,2012年全國共報告職業病27420例,其中塵肺病24206例,占當年職業病報告總例數的88.28%。從行業分布來看,煤炭行業的職業病病例為13399例,占報告總數的48.86%,遠遠高于其他行業。

2.2 職業健康管理是企業發展的首要任務和重要基礎。扎實做好職業健康工作,不僅關系到職工個人切身利益,也充分體現了企業“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是保證煤炭企業安全生產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的需要,所以,將安全工作由保障生命安全向珍愛職工健康延伸。

2.3 煤礦企業具有高危險、高污染、高勞動強度的特點,加之個別員工不注意個人防護、飲食結構調整和健康保健,員工塵肺病、矽肺病、心腦血管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給企業維護員工的安全健康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課題。

3 構建完善的職業健康管理體系,有效維護職工群眾的合法權益

3.1 嚴格執行煤炭企業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制度

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工作是從源頭上預防、控制和消除建設項目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的根本措施,也是貫徹落實“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方針、保障從業人員健康權益的有效手段。

晉城公司所屬煤礦均為資源整合礦井,在建設項目可行性論證階段,嚴格按照要求進行了職業危害預評價工作;在初步設計階段對建設項目職業病防護設施進行了設計;在現場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專篇的要求進行施工;建設項目竣工后,職業病防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投入試運行,并進行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按照有關程序進行職業病防護設施竣工驗收,確保職業衛生“三同時”工作的及時到位。

3.2 加強領導,建立健全職業健康管理體系

為加強晉城公司煤礦職業健康管理工作,公司成立了職業健康領導組,下設了職業健康辦公室,制定了《煤礦職業健康管理辦法》,將公司所屬煤礦及基建礦井施工單位全部納入公司職業健康管理的范疇,加強了對基層單位的督導和考核。煤礦成立了職業衛生領導組,建立職業衛生專職科室,建立健全了各項職業健康管理制度,同時嚴格落實上級關于安全投入資金管理、使用等一系列有關文件規定,足額提取安全生產費用,對各項職業病防治經費實行預算管理,并對職業病危害防治工作資金的使用、實施,實行全過程、系統化管理,確保資金專款專用。職業健康制度體系和職業健康專項經費體系,為做好職業健康工作提供了支撐和保障。

3.3 加強現場管理,改善工作環境

加大科技創新,狠抓源頭治理。(1)采用煤層注水、自動噴霧、濕式作業,有效降低粉塵濃度,建成防塵供水系統、防塵隔爆設施、噴霧降塵系統、通風系統等多個防護系統;(2)采用增加投入,及時淘汰落后設備,采用低噪音設備,對重點場所采用隔音處理等方式降低噪音強度;(3)采用工作面采空區及時密閉,合理安排風量,井下爆破后及時排除炮煙,加強毒物防治;(4)配備粉塵傳感器、風速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和設備開停傳感器,形成可靠的監測系統,做到及時有效預測預報,改善職工的勞動環境。

3.4 嚴格從業人員職業健康監護管理

嚴格職業健康體檢管理,主動預防為主,全程監護為重。

首先,對新招入人員和轉崗人員及時進行崗前體檢。一是,及時發現有職業禁忌勞動者,以避免職業禁忌人員從事其健康狀況不允許從事的作業,從而保護勞動者身體健康;二是,為作業者留下健康狀況的本底資料,以便以后動態觀察其健康狀況的變化。

其次,是對接觸職業危害的勞動者做好在崗期間的體檢。一是,盡早發現職業病患者(職業禁忌者)或職業病危害對健康的損害,及時調離有害崗位并予以治療;二是,了解群體健康水平,為職業病危害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學依據。

再次,離崗時的體檢。凡從事有毒有害作業的人員離崗時必須進行離崗體檢,其目的是為了對作業人員的健康狀況做一個評價(總結)。其意義是雙方面的,對于工人,是為了確定自己是否遭受了健康損害,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對于用人單位,也可以視為一種義務和一種保護手段是證明未對勞動者健康造成損害的證據,避免產生可能出現的勞務糾紛。

3.5 勞動防護用品管理

規范勞保用品,嚴把質量門檻。從源頭上嚴格標準把好質量關,質量不合格產品一律拒之門外,及時為井上下接觸職業危害的作業人員配置合格、規范的勞動防護用品。加強勞動防護用品采購、儲存、發放和使用等重點環節的動態管控,始終把維護職工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

3.6 職業健康教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源县| 柏乡县| 满城县| 临西县| 柘城县| 盐亭县| 华蓥市| 普安县| 隆安县| 老河口市| 始兴县| 内乡县| 丹阳市| 韶关市| 昌图县| 平罗县| 大关县| 日照市| 额尔古纳市| 阿城市| 吴忠市| 婺源县| 静海县| 海南省| 庆元县| 屏边| 遂溪县| 克拉玛依市| 江安县| 磐石市| 博客| 鄂伦春自治旗| 阿克苏市| 郯城县| 聂荣县| 含山县| 修文县| 阿拉善盟| 鸡东县| 通城县| 玉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