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晏子使楚教學設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建立“四位一體”實驗課程體系
為實現理論實、專業強、素質高的電子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提升電子專業實驗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應積極建立“四位一體”課程體系。具體內容包括這幾方面:
(一)基礎型課程。
必須以學生學習和掌握基本的電子技術實驗方法和技能為主要目的,在電子專業技術基礎課中設置驗證性實驗為主,設計性實驗為輔的技術實驗。讓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和掌握基本的實驗方法及技能。該課程主要適用低年級電子專業學生。主要的實驗課程有電路分析型實驗、電路模擬實驗、高頻電子線路實驗、信號實驗、通信實驗、電子基本技能訓練等。
(二)設計型課程。
應在專業技術基礎課程完成后,讓學生學習和掌握設計性實驗的方法和設計技能。在該課程中可設置基于設計性實驗為主導的技術實驗,以便學生能初步掌握電子電路的設計法及技能。主要適用中年級電子專業學習。所設課程主要包括模電課程設計、數電課程設計、單片機設計、電子線路設計、電子系統設計、VHDL語言、DSP技術及應用、現代虛擬器技術等。
(三)應用型課程。
基于前兩個課程,使學生學習和掌握綜合性、應用性的實驗方法及技能,并培養學生專業技術的綜合運用能力,設置綜合應用性的技術實驗,重視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的綜合能力,主要用于高年級電子專業小學生。主要包括PLC技術及其應用、單片機應用、電工技術、光纖通信、微波技術、電子工藝等課程。
(四)探究型課程。
還應在專業技術課程的學習同時,以設計一定的探究型實驗內容,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探究性實驗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需要設置一定的探究型技術實驗。重視學生的探究學習和創新思維建立,主要用于中、高年級的電子專業。主要有電子系統設計與應用、電子專業綜合實訓、智能機器人、智能汽車競賽培訓、學生開放實驗項目、學生研究性學習、專業實習、畢業設計及校企合作項目等課程內容。
二、電子技術實驗教學內容的安排
為全面貫徹和有效落實電子專業技術實驗教學改革計劃,提升技術實驗教學的質量,院校應積極組織教學經驗豐富的電子專業教學工作者編寫具有代表性、實用的實驗教材,比如:《電子基本技能訓練》、《電子電路基礎實驗課程》及《電子綜合實驗及實踐》等。其中,驗證性;設計性;綜合應用性;探究性實驗所占比例分別是:34%;31%;22%;13%。可以看出,設計性、綜合應用性及探究性實驗最多,超過60%。
三、實驗教學方法的改進和創新
(一)基于學生實驗教學
在實際的實驗教學中,電子專業技術基礎實驗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出學生的主體效用,尤其要重視強化學生實驗自覺性和自主性,此為電子技術實驗教學方法創新和改進的重點。在具體的實驗過程中,應始終要求學生自主獨立的完成整個實驗。而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效用,具體做好設計、引導、協調及激勵,比如:實驗原理和步驟解析、方案操作的可行性評價、問題解決及實驗結果分析等方面。
(二)充分應用多媒體技術
電子專業技術基礎課程中的實驗課的課件主要有實驗指導、過程及方法等。當前,大多數院校的實驗中心均配置了多媒體教學設備,絕大多數實驗課可實行多媒體授課。應積極創建實驗教學專業網站,以實現各類實驗教學資源的共享,進而提升利用率;開設網絡課程,把實驗指導內容、相關信息公布于網絡,以便學生能在線進行實驗預習、提交實驗方案、實驗報告,及實驗成績查詢,還可開展實驗材料、實驗室應用申請;為提供學生間、師生間的交流提供平臺。
(三)不斷拓展實驗教學內容
在專業技術實驗過程中,電子課程主要包括硬件實驗和軟件仿真兩項。其中,前者按照“驗證性-設計性-綜合性-探究性”順序開設;后再則從Pspice開始,逐步學習和掌握QuartusII、Multisim、MATLAB、Proteus及LabVIEW等設計工具的應用,重視綜合技能及設計能力培養,尤其是要培養電子專業學生的理論和實踐結合應用能力,比如:電子技術應用能力、分析能力、EDA使用能力、創新能力等。
(四)采用科學適用的考核方法
為全面、客觀的考核和評價學生的實驗成績,應采取綜合式考核方法。具體包括:一是技術基礎課程實驗考核,可采取“平時成績+筆試成績+操作成績”方式。其中,平時成績主要以實驗操作、理論知識、設計、實驗結果與報告為基礎進行考核。而筆試、操作兩項成績則采取實驗項目隨機選擇,再在既定時間內獨立操作完成,操作中還需準確回答教師相關提問。成績不達標者需重修。二是實驗設計考核,可采取“設計+報告”方式。設計能力主要有信息收集、實驗設計、裝配和調試、測試及數據分析等。設計水平占比70%和報告占比30%開展考核。鼓勵學生創新實驗設計。
四、結語
關鍵詞:高性能計算;數字媒體技術
中圖分類號:TP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3)30-6889-03
1 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高性能計算與數字媒體技術實驗教學平臺是以我校計算機學院2009年申辦的“數字媒體技術”新專業和“油氣信息系統工程研究中心”為支撐進行建設的。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隸屬西安石油大學計算機學院,是2009年申辦的新專業。專業定位是培養“技術為主導,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中高級復合型人才。因此,本專業的學生不僅將學習數字媒體技術和藝術的基本理論及專業知識,還需要接受數字媒體開發所需要的軟件技術與藝術設計的基本訓練,借助于計算機的廣告動畫、電子商務網站設計、電子出版、多媒體及遠程教育軟件的設計與制作、電視電影的特技制作、電子游戲設計制作、虛擬現實中的各種媒體表現,掌握必備的網絡多媒體技術和編程技術,能進行網站整體形象設計與策劃、網絡動畫、網絡廣告、網絡視音頻藝術設計與制作,掌握面向網絡環境、新型交互數字媒體研究與開發的綜合知識和技能,形成具有現代意識的復合型高級人才。學生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畢業后可服務于與IT有關的各大門戶網站、網絡公司、電視臺或電臺網站、廣告制作公司、電子音像出版社、多媒體軟件開發與制作公司、電腦視音頻娛樂產品開發與制作公司、交互式多媒體應用開發與制作公司等與各種數字設計、媒體制作和傳播等工作。
“油氣信息系統工程研究中心”主要研究石油行業各類信息系統建設和管理信息系統基本理論、建模方法、系統開發、系統集成和系統支撐技術等規律性問題,為以計算機和其他信息技術為手段的石油行業各類信息系統提供科學的開發方法、管理手段及有關的工具、標準、規范等。經過近八年的努力,實現了研究中心(實驗室)在科研項目和經費(包括縱向課題)、科研文章(包括核心期刊)、專著和教材等各個方面的快速發展,形成了人員穩定、結構合理、師資力量較強的學術梯隊和有一定特色的較為穩定的研究方向。
2 建設的指導思想
高性能計算與數字媒體技術實驗平臺建設本著堅持“拓寬專業、加強基礎、提高能力、注重素質”的教改思路,在處理好教學與科研、學科與學科、長遠和當前的關系的基礎上,搞好整體設計布局,進行實驗教學內容體系的改革,增加設計型、綜合型的實驗項目;通過實驗室的擴容、改造和建設,提升實驗條件,提高實驗室建設層次,力爭實驗設備達到國內同類院校的平均水平,提升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和創新能力,實現產學研協調發展,建成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3 建設目標
3.1 項目建設目標
“高性能計算與數字媒體技術實驗平臺”是將傳統的數字媒體教學與高端虛擬現實技術(Virtual Reality,簡稱VR)有機地結合,建立一個集教學和科研于一體,使用戶具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和實時交互能力的綜合性高性能計算與數字媒體技術實驗教學平臺,從而將教學與科研環境提升到一個具有技術創新水平的平臺高度。立足于本科教學,兼顧研究生教育,提升教師科研能力。專業的培養目標、知識結構、教學思想和方法始終與社會需求相緊密聯系,強化工程實踐環節的建設,使畢業生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
在計算機教學方面滿足計算機圖形學、數字圖像處理、動畫設計、三維動畫技術、數字攝影與攝像技術、數字視音頻技術、多媒體技術與應用、游戲設計與開發、虛擬現實、人機交互、數字媒體設計、視頻特技與非線性編輯、動畫廣告創意與設計等相關專業課程的實驗教學、課程設計和畢業實習的需要;在藝術方面通過色彩構成、平面構成、場景設計 、角色形象設計等知識滲透,為學生提供一個專業學習環境,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其以后從事廣告設計、網站設計、計算機圖像處理、媒體視頻處理、電影特效處理、游戲藝術設計開發等工作奠定基礎。
在科研上重在突出油氣信息高性能計算在計算智能的油藏表征與描述、基于軟計算的石油地質建模理論與方法、計算智能與石油測井數據分析與評價、計算智能與地震資料的數據處理、計算智能在鉆井故障診斷中的應用、計算智能與油氣藏描述、計算智能與油氣開采的風險評估、地質網格計算與油藏模擬、有限元法與油藏模擬、流線式油藏模擬、空間數據庫與空間數據挖掘、地質統計學及其應用、數字油田等方面的科研應用,適應信息技術發展的需要,適應石油工業海量數據存儲和計算能力不斷增長的需求。
3.2 項目建設的意義和可行性分析
3.2.1 建設意義
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數字通信技術的高速發展,傳統的廣播、電影快速地向數字音頻、數字視頻、數字電影方向發展,與日益普及的電腦動畫、虛擬現實等構成了新一代的數字傳播媒體。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致力于培養能適應傳媒業所需和參與數字媒體、網絡媒體設計與制作的創意人才與技術人才。畢業生要求能熟練掌握數字媒體應用技術和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理論,適應新媒體藝術創作、網絡多媒體制作、廣告、影視動畫、大眾傳媒等。
同時,為了適應西北地區能源這一人才市場的需求,隨著石油單位以及社會對數字媒體技術人才應用的增加,我系新申辦了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該專業前景發展十分廣闊。高性能計算與數字媒體技術實驗平臺作為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唯一專業實驗室,它的發展前景也和專業發展前景一樣廣闊,在教學和科研上該實驗平臺能夠提升學校辦學的整體水平,培養出更多的能適應于社會需求的專業人才。
目前學校的教學實驗平臺較落后,阻礙了教師的教學研究工作和學生專業技能培養,為此擬申請共建專項資金用于科研實驗平臺的建設,使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科研條件達到國內先進技術水平,從而為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教學、科學研究和科技創新提供支持。
3.2.2 可行性分析
數字媒體技術是計算機科學技術、網絡技術、數字通信技術及藝術等多學科交叉的高新技術,我院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主要圍繞新世紀我國動畫和計算機游戲等數字媒體產業對專業設計制作人才的需求,以及石油勘探開發領域信息可視化與多媒體數字技術的應用迫切需求,以技術為主、技術與藝術并重,以培養學生的動畫和計算機游戲等數字文化藝術作品的設計、制作和技術創新能力為核心,強調數字媒體制作和軟件開發能力的培養,其目標是培養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因此,需加強實踐教學和學生的數字媒體的開發設計能力,實現大眾知識體系與產業需求之間無障礙對接。
虛擬現實技術是一種全新的數字化人機接口技術,也是數字媒體技術的高級階段。它利用計算機技術生成一個逼真的、具有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感知的三維虛擬環境,用戶可通過使用各種交互設備身臨其境地與虛擬環境進行交互、仿真和信息交流。
高性能計算作為第三大科學方法和第一生產力的地位與作用被廣泛認識,并開始走出原來的科研計算向更為廣闊的商業計算和信息化服務領域擴展。更多的典型應用在電子政務、石油物探、分子材料研究、金融服務、教育信息化和企業信息化中得以展現。由于商品化趨勢使得大量生產的商品部件接近了高性能計算機專有部件,標準化趨勢使得這些部件之間能夠集成在一個系統中。高性能計算走向普及已是大勢所趨。
高性能計算與數字媒體技術實驗教學平臺的建立正是立足于凸顯虛擬現實和高性能計算技術,從教學和科研兩個環節的緊密結合來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通過該平臺學生參與媒體作品的設計與開發,能夠很直觀、真實地體驗媒體開發的整個過程,對提高實驗教學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從以上分析可看出,高性能計算與數字媒體技術實驗教學平臺室項目建設符合我校學科發展規劃要求,在技術上是先進的、經濟上是合理的、教學上是適用的。對于轉變實驗教學思想、優化學科結構、改善實驗條件、提高專業實驗教學水平是有利的,其建設是必要的。
4 主要建設內容
該項目建立的實驗平臺主要由九個組成部分:開發與渲染平臺、三維沉浸式顯示系統、桌面型開發子系統、6自由度實時交互系統、集成控制系統、高性能集群服務器、快速網絡交換機、負載共享系統軟件Platform LSF、非PC環境的嵌入式實時網絡音視頻接口裝置等,使各部分協同工作,共同組成一套完整的高性能計算與數字媒體技術實驗教學平臺。
1)開發與渲染平臺。即三維圖像生成與處理系統,包括虛擬現實工作站和虛擬現實軟件平臺兩部分。采用高性能專業虛擬現實工作站作為圖像生成處理的硬件開發平臺,負責虛擬現實應用的開發、運算、渲染和顯示輸出;虛擬現實軟件平臺部分作為二次開發的高層API,用于建立三維圖形場景驅動和軟件開發環境。
2)三維沉浸式顯示系統。采用雙通道沉浸式柱面立體投影顯示系統,構成一個完整的具有高度沉浸感的沉浸式顯示環境,用戶利用必要的交互設備即可從不同角度和方位實現與虛擬場景的實時交互、操縱,漫游。
3)桌面型開發子系統。為個人或小組單獨用于學習和科研的小型數字媒體VR系統。建設30套,可滿足30-60人規模的班級同時開展實驗。該子系統與大屏幕沉浸式柱面立體投影系統相結合,將構成一個集教學與科研為一體的高性能計算與數字媒體技術實驗教學平臺教學系統。
4)6自由度實時交互系統。實時交互性是虛擬現實技術與三維動畫及多媒體技術的根本區別之處,因此,實時交互是高性能計算與數字媒體技術實驗教學平臺的必備功能。配置6自由度空間模型交互系統作為主要的交互系統設備,作為虛擬現實交互技術的實現載體。該交互系統是虛擬現實應用中的人機交互接口,利用它可獲得非常逼真的人機交互感覺。
5)集成控制系統。是高性能計算與數字媒體技術實驗教學平臺的管理與控制中心,采用無線觸摸屏中央控制系統,使整個平臺的各部分順利地運行并能夠協同工作。
6)高性能集群服務器。隨著計算機網絡的不斷發展,全球信息化已成為人類發展的大趨勢。但由于基于服務器和終端機的計算機網絡具有聯結形式多樣性、終端分布不均勻性和網絡的開放性、互連性等特征,同時種類繁雜的各種應用程序自身的代碼缺陷導致的漏洞致使網絡整體易受黑客、惡意軟件和其他不軌的攻擊,而黑客的攻擊行為也從單純的能力炫耀轉變為利益驅使的不法商業行為,所以網絡中整體信息的安全和保密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其承載和處理信息的服務器安全和保密技術保障尤為重要。高性能集群服務器一方面能全方位地針對各種不同的威脅和脆弱性,確保網絡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另一方面提高海量數據信息的計算效率。
7)快速網絡交換機。EN-3408SVW 11英寸鐵殼WEB管理型快速以太網交換機,提供8個10/100/1000Mbps RJ45自適應端口。所有端口均支持自動翻轉功能(Auto MDI/MDIX),既可用作普通口,也可用作Uplink口。EN-3408WVW提供了一個簡單、經濟、高性能、無縫隙、標準的遷移到1000M網絡的解決方法,提供全中文Web管理和通過 Console口進行的帶外管理,提供線路檢測功能,為線路故障排除提供方便。支持端口限速、端口鏡像、端口匯聚、基于802.1x的端口安全控制和基于端口的VLAN管理等功能,在提高工作組性能上提供了很大的靈活性,具有使用簡單靈活,安裝方便,性能優越,性價比高的特點。
8)負載共享系統軟件Platform LSF。隨著計算機網絡化的發展,許多傳統大型計算機的客戶都紛紛將自己的計算業務和數據處理轉到分布式計算環境之中,這種轉向無疑增強了工作站的計算能力,降低了成本,但同時卻帶來了如何使分布和異構計算機網絡形成協調一致的計算環境問題。負載共享系統軟件LSF(Load Sharing Facility)可使分布式計算機系統實現負載共享,使用戶最大限度地利用分布式異構網絡環境中的各種資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9)非PC環境的嵌入式實時網絡音視頻接口裝置。非PC環境的嵌入式實時網絡音視頻接口裝置主要由嵌入式實時網絡音視頻系統硬件平臺、嵌入式實時網絡音視頻系統軟件平臺、實時音視頻采集與監控接口、實時音視頻網絡用戶及控制接口四大部分所組成;通過實時音視頻采集與監控接口,連接的音頻采集、視頻采集設備,連接音頻監控、視頻監控的設備及實施音視頻監控的用戶;通過實時音視頻網絡用戶接口,連接網絡上的不同用戶,包括局域網、廣域網和無線網的用戶;通過RS-232接口,連接PC控制和解碼平臺。本裝置采用嵌入式媒體處理器的單片集成解決方案,將控制邏輯、通信協議處理與多媒體處理運算聯合實現,提高了集成度和可靠性,減少了元器件和功耗、縮減了體積、大大降低了成本。
參考文獻:
就文言文的具體教學方式而言,逐詞逐句地串講,至今仍然是文言文教學比較普遍的現象。似乎大家對文言文采用串講式的教學方法,具有高度的認同感。這種逐詞逐句的串講仍然以考試為方向標,體現了教師的“講”,偏離了以學生為主體、為中心的“學”,不但效果不好,而且還扼殺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陷入知識中心,窄化了文言文教學的內容”(黃厚江:《初中文言文教學要力避串講式》)。
朱熹指出:“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爾。”其基本要求是以熟讀成誦達到精思頓悟的效果。如何熟讀精思?筆者結合《晏子使楚》一文的教學,談談自己的一些嘗試。
一.讀注釋,品“言”通“意”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讀懂文言文,編者都會把一些重要的文言知識以注釋的方式呈現出來。但好多老師在教學文言文時,或完全撇開了這些注釋,不加利用;或孤立地把注釋與課文割裂開來,就注釋講注釋,極大地浪費了這一大好的課文資源。
其實,文言文的注釋就是重要文言知識點的梳理,熟讀注釋,非常有助于學生對文言文正確斷句、文章內容和語氣、情感的把握。下面,筆者就以《晏子使楚》一文的注釋為例來說明。
1.文意把握:編者詳細解釋“使”、“左右”、“習辭”、“方”、“盜”、“曷”、“酒酣”、“固”、“避席”、“病”等實詞或短語的意思,根據這些意思,完全不需要借助任何輔助教材,學生就能很方便地疏通文意。而且,這種跳躍式的實詞或短語意思的連綴,非常有助于學生語感的訓練,進而提高學生把握文言規律、獨立理解文言的能力。
2.句讀把握:學生根據“實”、“左右”、“曷”等字詞的意思,就能把“其實味不同”、“謂左右曰”、“縛者曷為者也”等句的句讀讀正確。
3.語氣把握:注釋中,還有對“何以也”、“何為者也”、“何坐”、“避席”、“所以然者何”、“得無”、“圣人非所與熙也”、“反取病焉”等重要短語或句式進行了詳細解釋。那么,學生誦讀這些內容時,就能較好地把握晏子和楚王說話時的語氣、情感。
所謂“未成曲調先有情”,正是因為有了對注釋的熟讀,才能讓學生正確地讀通讀懂課文,也才有了后面“熟讀精思”的精彩。
二.讀重點,析“文”見“義”
文言文的誦讀,最基本的要求是讀準字音,斷句正確,初步把握語氣和情感。這和詞的理解、句的理解、特殊句式的把握都有緊密的聯系。但僅僅如此還不夠,還要能讀出文言文的情味,進而實現“自悟”、“頓悟”的效果。所謂“熟讀深思子自知”,說的就是讀賞結合便可漸入佳境的意思。
在《晏子使楚》一文教學中,筆者以“感情太過單一,沒有變化”的學生點評為切入口,以“怎樣讀出人物情感的變化”為題,要求學生走進晏子和楚王的內心,結合重點句子,猜摩內心世界,并以讀來表現人物個性特征。情境恰當的設置與渲染,激起學生的興趣。學生紛紛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分析、演讀,而教者則結合重要語句中的重要字詞,進行針對性的朗讀指導。如抓住“臣請”、“齊人也”等詞句用夸張性地拖長腔調來讀“左右”的話,讀出他們的阿諛奉承;抓住“所以然者何”、“得無”、“耶”等虛詞,用輕聲上揚的語調讀出晏子的彬彬有禮、小心謹慎;抓住“何以也”、“齊人固善盜乎”等句式,用蔑視責問的語氣讀出楚王的仗勢欺人、自傲自大……
這樣,既使朗讀指導真正“落地”,也使朗讀真正貫穿教學的始終。同時,也因為讀得充分,才有利于學生吟詠玩味,體驗情味,也才有了后面“文言運用”的精彩!
關鍵詞:語文;多媒體課件;運用妙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14-0065-01
多媒體課件的輔助教學,打破了傳統教學的種種弊端,有效地實現了語文教學知識化、情感化、層次化、人文化的多元性,也更深更廣地挖掘出了語文知識的深層內涵,實現了語文教學中知識傳授和人性培養的雙重任務。
一、能夠創設教學情境
語文課具有很大的知識性和潛在的趣味性,在語文教學中,怎樣將知識、人文素養、情感傳授給學生,關鍵是教師用怎樣的教育方式和怎樣的教學手段,方式的新穎和手段的多樣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的興趣,使學生進入到課文的情境,挖掘到課文中蘊含的寶藏。多媒體課件集圖像、聲音為一體的功能,恰好滿足了師生的需求,教師設計新穎、簡潔、豐富、多變的情景課件,引導學生進入相關知識的情境當中,激發學生潛在的思維,使學生在高度集中的過程中完全投入到教學當中,汲取知識,領略情感。
二、能夠突破語文教學中的層次性
語文知識和其他知識的最大區別就是語文教學具有層次性,一個小小的課文情境,里面蘊含的不只是知識,更多的是人文情感。在教學中采取合理的方式,才能突破其中蘊含的多種知識。例如,在教學《田忌賽馬》一課“第二次賽馬這一部分”時,我用多媒體課件將課文內容設計成如下三層。 第一層,內容層。將田忌的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田忌的上等馬對齊威王中等馬,田忌的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的這一過程,用簡單的示意圖顯示,簡潔明了,學生清楚地看到了第二場比賽的結果,了解了課文的大體內容,學生就會從圖中自然地看到孫臏舍小取大的聰慧。第二層,智慧層。根據圖示提供的信息,學生能清楚地看到田忌取勝的原因,教師因勢利導,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分析,得出孫臏這樣做的依據,自然地總結出了孫臏的聰明才智,不同人物的形象已經躍然紙上了。第三層,情感升華層。通過前面環環相扣的圖解和句解,學生自然會對人物產生不同的看法,做出合理的評價,在引導學生暢所欲言中積累了學生評價人物的詞句,發展了學生的總結能力。這種分層次的教學設計,沒有多媒體課件的輔助教學,是無法將教學知識、技能和情感分層實現的,只有在多媒體課件的利用中,才能形象、簡潔地將課文調換層次,分解細化,實現預想不到的意外收獲。
三、能夠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力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在口語交際方面有明確的要求: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自己感興趣的情節。當然,在語文教學中,復述故事情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是教師在具體教學活動中必須設定的教學目標。如果教師運用多媒體課件制作一些相關的圖片,故事情節,動畫作品等,讓學生在傾聽、觀看后表達自己的感受,學生一定會滔滔不絕地講述自己的見解和感想。例如,在學習《桂林山水》一文結束課文時,教師播放了桂林山水的圖片,搜集了一些桂林山水的資料,讓學生看后談一下自己的感受。學生都講得很好,對內容的掌握更全面了,想象完全飛出了教師的預想,學生運用語言,提煉語言的能力在實際情境的感染中更是超乎尋常。
四、能夠提高學生的推理能力
語文知識是綜合性較強的一門學科,在語文教學中實現的學習目標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個目標在齊頭并進,邏輯知識也隱含在語文教學之中,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也是教學中的目標之一。怎樣在推理中訓練邏輯思維能力,關鍵在于教學方式和教師把握目標的確切程度。教師在傳授知識、解析知識的過程中,如何提高學生的推理能力呢?多媒體課件的輔助教學,恰好能夠透過圖示和層層推理,簡化邏輯性較強的知識內涵,給學生一種簡潔、生動的推理圖示、在圖示的引導下學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推理能力。例如,在教學《晏子使楚》一文中,楚國人讓晏子鉆狗洞時,可以這樣將晏子的回答運用課件顯示:狗洞――狗國,鉆狗洞――訪狗國,“我”訪楚國――鉆狗洞,在引導學生理解內容中,學生自然地推理出結論,“我”訪問的是狗國。我用推理的圖示課件層層展示晏子第二次、第三次巧妙應對楚王的話,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中自然地總結晏子回答的結論:楚國是個下等國,楚國是個強盜國。看似簡答的幾句話,將楚王說得無法回答,在圖示的簡化中,學生從心里理解了晏子運用的巧妙邏輯,從而使學生對晏子的聰明才智贊嘆不已。無形中貫穿給學生一種邏輯思維,提高了學生的推理能力。
五、能夠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愛國情操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課應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怎樣實現標準的要求,關鍵在于教學方式上。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有助于實現目標的環境,是每一位教師的職責,也是在現代教學資源中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一課中,我搜集了許多桂林山水的美麗圖片,同時也制作了一些環境污染嚴重的山水圖片,讓學生對比欣賞,在欣賞中思考,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同時在思考中培養了學生愛護環境,保護祖國秀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言教學;注意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281-01
語言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橋梁,課堂上,教師語言表述是否清晰、準確、生動,決定著一堂課的效率。夸美紐斯曾指出:“教學藝術的光亮點是注意,有了注意,學生才能使他的心理不跑野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注意”就是靠精彩的教學語言和巧妙的教學方法牽引。工作中,常常看到很多學富五車、滿腹經綸的教師在課堂中難以用吸引人的語言向學生傳遞信息,猶如茶壺里有餃卻倒不出。而課堂語言有了魅力,即便是枯燥的知識點也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我們曾經聽到過許多相聲演員僅僅報個菜名,創造語言美、意境美,便能吸引觀眾的眼球,這便是語言的魅力。如程頤所說:“教有未見意趣,必不樂學。”那么我們教師該如何提高課堂語言魅力呢?每次參加優質課、公開課時,我注意觀察了同事們的課堂語言表述,覺得要提高課堂語言魅力,得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一、講好普通話
普通話是以漢語文授課的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學語言,掌握并使用一定水平的普通話是合格教師一項必備的條件和職業素養。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學生,教師咬字不清、說方言將影響學生的理解、表達。無論哪一門功課,長此以往,學生會慢慢感覺課程枯燥乏味。普通話作為人與人交流的工具、教師的職業素養,講好普通話不僅僅是在課堂上,課堂外、工作之余,我們更要用好普通話。因此,教師講好普通話是提升課堂語言魅力的基礎。
二、語言要干凈
所謂語言干凈既是要講文明語言,又要做到不重復、不羅嗦、不講廢話,口頭禪更是要不得,許多老師講課過程中總喜歡帶一些“嗯、啊、是不是呀”等口頭語,讓學生產生反感情緒,影響課堂效率。鄰居四年級的小女孩就曾向我抱怨她們的品德老師上課總是重復前面所說的話,嗓子里總是發出“吭吭――”的聲音,好像有痰咳不出來,一節課她的注意力總在老師的重復語言與怪聲上,什么也學不到。因此,我們教師不能讓課堂寶貴的40分鐘浪費在重復學生的回答,瑣碎的提問,“嗯嗯啊啊”的口頭語上。課堂中,適時的追問、引導的精當、簡單的歸納,便能讓學生明了這一節課的內容。所以,我們得經常反問一下自己:“今天我的語言干凈嗎?”
三、語言要豐富
有了干凈的普通話,我們便可以做到字正腔圓,但平等、真誠、豐富的語言才更接近我們真實的課堂,才會對學生更具吸引力。要想使語言豐富,我們首先必須不斷提升自我文學修養。教師要有較高的文學修養,這是教師作為一個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的必然要求,教師要把課上得生動有趣,講得清楚、有條理、富于感染力,就得加強語言文學修養,提高文學水平。
其次,把握情感,用語言感染學生。不同的文本所呈現的情感是不同的,教師在設計課堂語言時,要真誠、用情,能帶動學生的情感,我曾經在上《老人與海鷗》時,講到老人去世,海鷗們的表現時,學生很難理解海鷗對老人的情感。這時我便用低沉、悲痛的語氣展現了一番話語:“這就是那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卻步行十幾里喂海鷗們餅干的老人,這就是那親切地呼喚‘獨角’‘紅嘴’的老人,這就是說起海鷗像說自己孩子的老人,如今――海鷗們滿懷期待等來的卻是老人的一張照片EEE”,一段語言表述完時,很多學生眼眶泛紅,深深地理解了海鷗們的行為,課堂達到了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