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發表教改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應用文寫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逐漸開始打破傳統的應用文寫作教學“理論講授+例文分析+寫作訓練”講授模式,建立一種適應學生生活需要和職業環境的寫作情境,體現應用文寫作的可操作性,調動學生的寫作經驗,增加學生的寫作興趣。
1.模塊選擇與串聯教學教師根據專業特點在教學文種時,對于理論常識少講甚至不講,只強調寫作注意事項,然后設置職業情境,將幾個文種串聯起來進行模擬訓練,讓學生在掌握專業系列文種寫法的同時熟識了一項具體工作的流程,實現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如講完個人簡歷和演講稿,將這兩個文種合并訓練,讓學生上臺做求職性自我介紹。
2.職業情境模擬訓練在文種的學習中,創設近于職業環境的寫作情境,讓學生嘗試進入某種職業角色,通過情境模擬掌握具體文種的寫法和使用。這樣使應用文寫作的學習從書本進入操作性的仿職業環境,使學生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師生雙向互動的教學效果,充分體現學以致用的教學宗旨。如在訓練求職性自我介紹時,模擬招聘面試現場,課桌沿教室擺放為長方形,教師和學生分坐三邊,扮演面試官的角色,每位“求職者”自我介紹后,各位“面試官”根據本公司招聘人才的需求,提出問題,讓“求職者”回答,根據回答效果和滿意度打分。這種模擬方式實踐證明效果顯著,“面試場面”熱烈,學生既提高了學習熱情,又有了一次求職體驗,會在以后的學習中查漏補缺,加強鍛煉,提高競爭力,適應職業和社會的需求。
二、學習評價體系的改革與建議
內蒙古商貿職業學院學習評價體系,一直不是主要以試卷的成績來評定學生的學習效果,而是從出勤與表現、平時作業、期中考核、期末考試等幾個方面來綜合評定。語文教研室應用文寫作課程的學習評價秉持以學習質量為核心的評價理念,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核學生的學習效果:(1)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態和完成練習情況,注重學生的學習態度;(2)學生模擬練習的質量,對學生的紙質作業反復指導,直到最后提交上來的是完全合格的作業;(3)期末考試試題盡量減少理論知識的分數比重,提高錯文修改和情境寫作的考核權重,將考試納入實踐訓練,起到學習考核的效果。下一步的努力是建議學院考慮改革期末考試的方式,再適當降低其在綜合成績評定中的權重,考核形式改為開卷考試,側重考查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研、科研活動
1.教研活動。編寫了教改實施方案,指導教師使用模塊教學法和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同時組織教研活動、聽評課活動、學生座談,聽取同行、學生的意見,積極探討更有效的教學方法。
2.對教師進行專業培訓。2014年語文教師參加了兩次高職院校公共課改革的學術會議,分別為5月19日的全國高職高專公共基礎課程骨干教師網絡培訓和10月12日的2013~2014年內蒙古高等學校公共課教學改革科研項目重點課程精品教學資源建設(高職高專教育)啟動會,會上聽取了專家的全局性的改革意見,學習了其他職業院校的成功教改經驗,并就本學科召開了研討會,一線教師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意見,對本院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起到了很好的借鑒與促進作用。
3.科研成果。在進行教改實踐的同時,各位應用文寫作教師還積極總結教改經驗,形成科研成果,發表在各級雜志上。如冀志杰老師在2012年12月《家教世界》發表了論文《探析應用文寫作弊端與對策》;李麗老師2013年1月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語文建設》(下旬刊)上發表了論文《高職應用文寫作模塊式教學初探》;許麗老師、分別在2013年10月和11月的《語文建設》(下旬刊)上發表了題為《高職應用文模塊式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和《高職應用文模塊式教學改革設計》兩篇論文。張婧老師在2013年12月《內蒙古教育》上發表了《高職院校少數民族預科生應用文寫作教學模式探究》。這些論文成為我們模塊式教學改革的珍貴成果。
一、樹立了正確的教學目的,培養創新的態度,通過改進課堂教學,注重發展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強化他們的好奇心,啟發學生敢于想象和聯想,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勇于質疑,鼓勵學生善于反向思考,標新立異,以學生喜愛的活動為突破口,主動突破教材的定勢與習慣性框框,引發學生的創造積極性,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鼓勵學生自主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探索精神,變教學過程為學生帶著問題不斷探索的過程。
二、選擇恰當的教學模式,找準創新的途徑。
面向全體學生,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際能力為目標,以學科學習為主要內容,使學生學會主動學習。通過游戲和活動培養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創新的動力。以主動獲取新知識信息,掌握認知的策略,實現創造性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在藝術教育的綜合素質。
三、拓展美術文化范疇,培養創新的思維。主要從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求異思維能力、發散思維能力著手,在美術中創造一切可能的條件和機會,激發學生大膽探索,引導多向思維。讓學生在實踐中去體會、思考、發現解決問題的途徑。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生動教學,樹立以發展能力和人格為中心的教學質量關,在學生發展創新的要求本能上,把美術的著眼點放在開發學生的主動性上。
四、課堂上要有效的運用創新教育,使學生動手、動腦有機結合,實現由重知識傳授向重能力和人格培養的轉化,在教學中能夠愉快的進行教學,使學生在藝術教育上能有自己的創新意識,促進了學校藝術教育的發展。
五、樹立新型的師生觀,營造和諧、民主、平等的教學環境。
實行教育民主化,學生由知識的接受者轉變為知識能力的主動建構者,成為學習真正的主體。教師也積極參加理論學習和業務學習,業務學習時間積極學習有關教研教改的理論文章,通過認真學習研究創新教育的理論,使教師真正轉變教育觀念。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進行實驗研究,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進一步改進自己教學中的不足。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
一、校級骨干教師認定范圍。
根據相關榮譽和稱號,對校級骨干教師分為以下兩類:
第一類:教學能手、教科能手、示范課、AA級優質課。
第二類:教壇新秀、教科新秀、德育新秀、A級優質課獲得者、基本功競賽獲得優勝者。
二、校級骨干教師崗位要求
1、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富有奉獻意識和合作精神,高質量做好教育教學工作。
2、加強自身學習和修養。每年研讀一本教育專著,并研讀1-2種相應專業的教學期刊,并做好學習筆記或撰寫好學習體會。
3、積極發揮示范和帶頭作用。骨干教師指導青年教師1~2名或帶好一個興趣組,并有具體指導方案和過程安排,每學期本校上公開課1~2次。
4、積極參加教育科研。每位骨干教師獨立承擔或參與一個市級以上研究課題。
5、積極撰寫本學科教學研究論文。每年有1—2篇教育教學專業論文在市級及以上評比中獲獎或市級及以上教育雜志發表。
6、積極參與本學科教改工作,積極承擔或參與教改實踐中的課改實驗,骨干教師的教學質量要始終處于前列,帶動本學科教學質量提高。
三、校級骨干教師考核辦法
1、成立考核小組。校長為組長,分管校長副組長,教務、教科、德育和骨干教師所在教研組代表組成考核小組。
2、考核內容:各層次骨干教師崗位要求的具體內容,主要包括師德表現、業務能力、教學工作;科研水平、進修情況和教育成果等方面。
3、考核程序:考核按學年度進行,各骨干教師將自己一學年度的工作情況進行自我評價(填好自我評價表)。并附有關的原始業務材料(包括獲獎證書、論文、公開課的備課教案、學習筆記等)。考核等第為不合格、合格、優秀。
4、考核對象必須是在職在崗(與榮譽稱號對應崗位)的骨干教師,如考核不合格,不得享受相應待遇。
四、骨干教師的有關待遇
不大,井小不小;年紀不大,成績不小;
職稱梯隊,都是神馬;心藏勾三股四玄五,口述加減乘除平方;
以往走馬觀花閑逛,今后快馬揚鞭工作;自從小福來到,從此天馬行空;
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對同事盡心盡力,彬彬有禮;對學校真心熱愛,熱情服務;
學帶已囊中之物,特后當為期不遠;
今日君子一言,他日駟馬難追!
數風流人物,還看馬——曉——明!
事跡介紹
老師一直在小學從事一線教學工作,近五年進行了一輪小學三至六年級的數學循環教學工作。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安心三尺講臺,默默耕耘,無私奉獻,有良好的師德風范和教師素養,遵紀守法,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認真履行崗位職責,有極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能夠與其他老師團結協作,互幫互助;歷年來較好地完成了學校交給的各項教育教學工作。樹立敬業、樂業的世界觀、道德觀,是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近五年,新北區年度考核優秀2次,獲市新北區行政嘉獎3次。
老師始終把讓孩子享受良好的數學教育作為自己的重大責任;率先垂范,為人師表,做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關心愛護學生,具有豐富的學生管理工作經驗,任教班級學生的滿意度較高。在教學中,謙虛好學,精心鉆研,積極投身于教改的浪潮中,樹立大數學的教育觀,努力把教育的重心轉移到促進學生的發展上來。課后,積極創設條件,指導學生參加數學社團活動,拓寬學生的視野。多名學生在《小學生數學報》競賽中獲獎,本人也被評為優秀輔導員。
通過多年打磨,老師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2006年被評為市數學骨干教師。多次在市、區級教研活動中執教公開課,獲得了與會專家和老師的一致好評。在2010年江蘇省小學數學優秀課評比中,執教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獲得了江蘇省一等獎。2011年獲新北區基本功競賽一等獎,2011年獲市基本功競賽一等獎第一名。
老師始終把教研放在重要的位置,把成為一個學者型的教師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不斷鞭策自己,勤奮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積極參加校省級課題《基于教材整合的有效性研究》的主要研究和區教研室省級課題《數學課程標準分解與實施的研究》主要研究。主持的區級課題《基于教材的小學數學實踐活動有效性研究》于2010年7月份順利結題。在參與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善于總結, 2010年11月,論文《“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現狀和對策》發表在省級刊物《山西教育》上;2010年4月,論文《開展延伸活動,落實數學實踐活動目標》發表在中國教育理論期刊《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上,論文《巧妙設計板書,提升教學實效》發表在省級刊物《學周刊》2010年第10期。2011年4月,論文《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發表在省級刊物《教育研究與評論》上。2011年6月,《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發表在國家級刊物《小學數學教育》上。2012年6月《口算教學校本化,從“點狀”走向“序列”》發表在省級刊物《考試周刊》……共將近20篇論文在區以上獲獎或發表。
英文名稱:Journal of Panyu Polytechnic
主管單位:廣州市教育局
主辦單位:番禺職業技術學院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廣東省廣州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4-6112
國內刊號:44-1662/Z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2002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