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科技政策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學會工作的回顧與總結
*農機學會第六屆理事會在中國農機學會、自治區科協的關懷和指導下,在掛靠單位*自治區農機局領導的高度重視和直接領導下,經自治區農科院農機化所、*機械研究院、兵團農機局的大力支持和緊密配合,與地(州)農機學會的共同努力,為我區科技興農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取得了一定成績,為我區農業機械化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特別是“十五”以來,學會始終圍繞自治區黨委政府的中心任務,圍繞農機化工作重心,以服務于“三農”為己任,充分發揮農機學會自身優勢緊緊圍繞自治區農業發展和科技創新,開展了學術交流、調查研究、決策建議、科學普及、論文評選、人才舉薦等多種形式的學會活動,推動學會活動向社會化,精品化方向發展,為自治區農業生產的發展和農民增收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四年來,曾被中國農機學會、自治區科協評為“先進學會”。回顧這幾年的學會工作,主要作了一下工作:
一、抓好自身建設,是學會工作健康發展的保證
本屆理事會自上任以來,首先,狠抓了組織機構建設,明確了工作分工,由常務理事會集體領導,一名副理事長主抓學會工作,秘書長主持日常工作,設有*農機學會辦公室,財務實行獨立核算,配備學會兼職干部,學會有九個專業委員會。學會工作符合社團管理條例。第二,把學會章程和社團條例作為工作依據,嚴格按照章程規定履行工作的義務和職責,從體制上防止行政化傾向管理,發揮了跨部門,跨地區、相對獨立的特點,在全區創造性的開展學會工作。第三,加強了與上級主管部門及理事單位的聯系,爭取他們的支持和指導,并充分發揮專業委員,地州市農機學會的作用,聯合開展學會活動,使農學機會工作步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第四,規范行文,加強了文書檔案管理,建立了學會資料、專家資料庫,為農機學會業務工作的進一步拓展做了準備,使農機學會工作逐漸步入科學化規范化的健康發展軌道
二、組織調查研究,是學會工作發展的推動力
農機學會是一個多學科、綜合性、群眾性的學術團體,具有人才薈萃、知識密集的優勢,針對我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戰略中的重大問題,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撰寫論文,進行考察和調查研究把學術研討與決策論證有機地結合起來,當好參謀和助手。“十五”以來,學會緊緊圍繞自治區農機化發展目標,每年把我區農機化發展中的熱點關鍵問題確立為學術研討主題,通過學術研討會發現和挖掘閃光點,組織有關專家,深入調查研究,集思廣益,博采眾長,撰寫決策建議。*5年組織召開了西北五省(區)農機學會協作工作會議暨西部大開發與農機化發展學術研討會。會議主題是:飼草畜牧業、草原機械化西部大開發。陜西、甘肅、青海、寧夏、*五省區農機學會理事長、秘書長、理事、專職工作人員,*農科院農機化所、*機械研究院、*農業大學、兵團農墾科學院,還邀請了華東片區浙江農機學會、江西農機學會16位代表、專家、教授、學者共99人參加了會議。會議共收到各地具有地方特色學術論文43篇,4篇論文在大會上作了重點交流發言。22篇論文評為優秀論文;舉辦了自治區農機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高研班,期間同時舉辦了為期7天的項目管理培訓班,來自全疆各地農機系統的94名專業技術人員參加了此次培訓。培訓班邀請*農業大學的知名教授以及我區農機行業的專家為大家授課,授課內容涉及當前農業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農業政策法規、農機推廣項目管理以及先進的農機化新技術。學員們在培訓期間參加了在奇臺召開的全疆保護性耕體學員們經考試合格,均取得了《繼續教育崗位培訓合格證》。積極參加對我區農機化“十一五”發展規劃的研究,以學會為主體的專家組參與對規劃的制定和論證。
一、蘭州塑料工程學會改革的進展情況
蘭州塑料工程學會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計劃經濟體制下成立的,掛靠于蘭州塑料工業總公司,依托總公司直屬企業和行業相關企業,聯系駐蘭各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曾經紅火一時。隨著經濟體制的轉軌,學會的生存也出現了問題。可以說,目前的蘭州塑料工程學會也是屬于站在十字路口的那一類,弄得好,學會將會有所發展,弄得不好也可能被時代所淘汰。2000年前后,我們理事會全體成員就已意識到這種危機的嚴重性,一直在思考如何能沖出困境,改善學會的處境。
根據市科協的總體改革計劃,2003年,初步形成了我們學會改革的總體思路和目標,即:確立以會員為主體,實現民主辦會,具有現代科技團體特點的組織體制和管理模式,完善自立、自強和自律的運行機制;充分發揮學會的組織優勢和行業職能,改進和豐富活動方式方法,創立和形成具有學科特色活動項目,樹立學會的學術權威和鮮明的社會性形象;加強學會的能力建設、組織建設,把蘭州塑料工程學會真正辦成滿足黨和國家以及塑料科技工作者的需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符合科技團體發展規律,具有中國特色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現代科技學術團體。
按照理事會既定的改革思路,這些年,學會主要抓了三個方面的工作:
1、順應經濟體制和社會基礎的變化,改進學會的組織體制。建立以會員為主體的組織體制,制定相應規章制度,明確會員的權利和義務,定期向會員征詢意見和建議,接受會員的監督和約束。理順學會內外關系,加強與掛靠單位的聯系,積極吸納塑料學科的企事業單位和科技工作者入會,擴大會員覆蓋面及個人會員的比例,重視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科技工作者入會。
進入21世紀以后,市屬國有企業一直處于動蕩不安的體制改革浪潮中,諸多企業會員破產重組,科技人員去留不明,組織機構的建設不能正常進行,學會改革的事成效甚微。
論文關鍵詞:股利政策信號理論上市公司
論文摘要:作為上市公司的核心財務政策之一股利分配既關系到股東利益和福利水平,又關系到公司的未來發展,因而一直受到利益相關者的關注。本文對我國股利分配政策的主要類型和特點進行了較為全面的分析,提出了改進我國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若干建議。
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是保證證券市場對投資者具有持續吸引力的關鍵,然而自我國證券市場建立以來,證券監管部門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約束較弱,出現了許多不正常或不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和完善,離不開積極參與的投資者,因此,證券監管部門必須加強對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的規范。
一、我國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主要類型
目前在我國,股利分配的基本形式有兩種,即現金股利與股票股利,在此基礎上又派生出了兩者兼有的分配模式。由于我國上市公司通常在公布股利分配方案的同時宣布轉增和配股方案,使得轉增和配股也帶上了分配的色彩,也常被看作是股利分配的一種形式。具體說來,我國股利政策類型可劃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一)不分配
論文關鍵詞:股利政策信號理論上市公司
論文摘要:作為上市公司的核心財務政策之一股利分配既關系到股東利益和福利水平,又關系到公司的未來發展,因而一直受到利益相關者的關注。本文對我國股利分配政策的主要類型和特點進行了較為全面的分析,提出了改進我國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若干建議。
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是保證證券市場對投資者具有持續吸引力的關鍵,然而自我國證券市場建立以來,證券監管部門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約束較弱,出現了許多不正常或不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和完善,離不開積極參與的投資者,因此,證券監管部門必須加強對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的規范。
一、我國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主要類型
目前在我國,股利分配的基本形式有兩種,即現金股利與股票股利,在此基礎上又派生出了兩者兼有的分配模式。由于我國上市公司通常在公布股利分配方案的同時宣布轉增和配股方案,使得轉增和配股也帶上了分配的色彩,也常被看作是股利分配的一種形式。具體說來,我國股利政策類型可劃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一)不分配
*年以來,我省根據《*省跨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培養規劃(*-2010年)》(省委辦發正*)29號),組織實施了省“151人才工程”。在各地、各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下,到*年,全省已選拔“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培養人員629名,其中:第一層次土38名,第二層次491名,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42名。為加大培養力度,省財政共下撥培養資助資金1583.5萬元,圓滿完成了第一階段的選拔和培養資助任務。這些培養人員是我省年輕一代高層次人才的優秀代表,已成為推動我省科技、教育和經濟社會等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同時,由各地、各有關部門(單位)選拔和培養的人選達1500余名。目前全省已形成了以“151人才工程”為龍頭,分層次、多渠道培養造就優秀年輕人才的工作體系,有力地推動了全省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
為加快實施人才戰略,全力推進新世紀人才工程,加速培養造就適應我省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年輕一代學術技術帶頭人,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中辦發[*]14號)、省委辦發正[*]29號文件精神,現就實施*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2010年)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我省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戰略目標,加快實施人才戰略和新世紀人才工程,確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創新人才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符合人才成長規律、鼓勵創新的人才培養工作體制和機制,努力培養造就一支德才兼備、創新能力強的年輕學術技術帶頭人隊伍,為新世紀我省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人才保證。
二、目標
根據我省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戰略目標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按照滾動培養,重點資助,跟蹤管理,鼓勵競爭的要求,培養造就出一批不同層次的新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到2010年,每5年一輪,每輪培養:第一層次100名左右具有國內外科技前沿水平,能進入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序列的學術技術帶頭人;第二層次500名左右具有省內外領先水平,在我省各學科、技術領域有較高學術技術造詣的帶頭人;第三層次1000名左右列入各市和省直有關單位重點培養計劃的,在各學科領域做出較大成績,起骨干作用,具有發展潛能的青年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