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科研經費監管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摘要: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自2009年推廣了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科研信息管理系統,它包含了從預算監管、執行監管和經費公開等清晰劃分的功能,這非常明顯地提高了科研管理的效率。其中,經費監管平臺是該科研信息管理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以我校的經費監管平臺作以詳細敘述,希望與各兄弟院校的同行提供相應的設計經驗。
關鍵詞: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科研管理經費;監管平臺
近年來我國的科研經費投入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長,而與此同時科研資金用于項目本身的僅占40%左右。為響應國家科技部和教育部對加強科研經費管理的要求,杜絕科研經費管理漏洞,提升科研經費投入效率,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在對經費制度、管理理念和監管手段等多方面的改進,于2009年在全校推廣使用了經費監管平臺。此系統提供信息化的監管平臺,從預算監管、執行監管和經費公開等方面為經費合理使用提供了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本文將對此信息化監管平臺的結構進行全面詳述。
一、財務經費對接科研經費監管的前提
必須實現科研管理和財務管理的系統對接,只有科研和財務實現系統的對接,才能將項目管理和經費管理進行有機的整合,實現財務經費嚴格按照預算使用,杜絕經費使用過程中的科研腐敗現象發生。
(1)經費預算監管
[摘要]目的針對新形勢下國家對科研經費管理提出“放、管、服”的要求優化科研經費管理策略,構建契合新形勢下的科研經費管理機制。方法通過梳理歷年內部科研經費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匯總新形勢下國家對科研經費管理的政策文件,把握上級文件精神,從而探尋科研經費管理中可采納的舉措。結果通過以上方法,構建新形勢下的優化科研經費管理模式。結論從內部審計的視角看現階段科研經費管理中的不足與新形勢下科研經費管理的側重點,結合“放、管、服”的精神要求,提出六項科研經費管理優化措施,對醫院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地管理科研經費具有一定的參考借鑒。
[關鍵詞]醫院;內部審計;科研經費
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實施的大背景下,隨著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快速發展以及科研成果應用的不斷強化,國家近年來對醫院的科研經費投入也在不斷地增加,同時配合科研經費“放管服”改革的不斷推進,科研經費管理變得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為科研經費的管理模式帶來調整與挑戰。提升科研經費的管理能力與服務水平,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不僅有利于促進醫療科研事業的健康發展,更有利于加強人才建設,提升醫療質量,實現科教興院的目的。
1醫院科研經費管理現狀
1.1項目資金來源渠道多醫院的科研經費按照來源的不同,可以分為三種:一是通過承擔國家、地方政府常設的計劃項目或專項項目取得的科研項目經費,一般由財政撥款,簡稱縱向經費。二是通過承接企業/社會科技項目、開展科研協作、轉讓科技成果、提供科技咨詢所取得的收入,簡稱橫向經費。三是由科研項目承擔單位用自籌資金按一定比例匹配經費,簡稱配套經費。不同的項目資金來源適用于不同的經費管理制度,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資金管理辦法》、《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上海市科研計劃項目(課題)專項經費管理辦法》等文件對科研經費管理要求不一,容易造成多頭管理、監督混亂的情況。
1.2片面注重預算執行率目前,醫院的科研項目負責人大多專注于科研項目的開展,對科研經費的使用較為粗放,僅在即將結題時關注預算整體執行率以通過驗收審計;而科研管理部門也往往側重于科研經費的預算完成情況,以評價項目組是否達到可結題驗收狀態,通常對如何合理、合規地使用科研經費關注度不夠。
一、目前,高校管理科研經費存在的問題
第一,科研經費存在各種不同的來源,在管理方面存在差異。高等院校的科研經費有各種來源,可能是國家撥款、可能是企事業單位的贊助、可能是學校自己湊集的資金,還可能是其他組織的捐贈等等。因為來源的不同,使用的管理手段也不可能一樣,比如國家的劃撥款,在管理方面是有專門的規定的,還要經過審計部門的審計,因此要求是很嚴格的。相反的,來自于上級單位的科研經費,可以不看成是部門預算,管理就比較寬松。現階段,有關如何管理高校科研經費,國家并沒有統一的規定,在現實當中,會出現各種管理方式。有關高校科研經費的管理問題,不同部門也出臺各種不同的規定,比如科技部就連續頒布了三個管理辦法,主要是規定不同來源的高校科研經費如何管理。國家社科規劃辦下發了有關社會科學基金的管理辦法,同樣的,自然科學基金委也下發了相關的管理辦法。在地方,不同的省份和地區,結合各自的實際情況,幾個部門聯合起來,共同制定了某些管理辦法。因為有關科研經費管理并沒有統一的規定,這使管理工作更加的困難,實際取得的效果也不是很好。第二,科研經費的內容并不完全符合高等院校會計制度的科目。高等院校在科研經費以及科研項目的管理方面,結合的不是很緊密,同時科研經費包含的內容也不完全符合會計科目設置,在對科研項目進行核算時,部分高等院校只是簡單的管理經費總額,并沒有細致的控制各項費用的支出,在預算方面有明顯的不足,執行起來也不是起到很好的效果。第三,沒有合理使用科研經費。最主要的體現就是科研經費缺乏科學的支出結構,部分經費沒有用于科研項目,或者是存在浪費現象。還有的利用科研項目的名義報銷個人消費、將公款用于娛樂消遣、利用不真實的名單領取勞務費、利用不真實的合同轉移資金等等。第四,在監管方面不是很健全。高校缺乏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的監督,也沒有建立起科學的評價體系,造成科研經費的使用沒有體現預算的價值,在管理方面存在漏洞。通常來說,高校在管理科研項目方面,是由課題組來負責的,個人的裁量權是比較大的,這使管理缺乏權威性。第五,科研經費在預算方面存在不足之處。科研經費主要指的是人力費用以及其他費用等。很多高校在編制預算時,都會采取統一核算的方式對教學經費以及科研經費進行核算,在審核某些特殊的指標時,并沒有完全按照有關的文件進行,這樣得出的預算結果不可能完全符合實際需要。
二、高校如何科學的對科研經費進行財務上的管理
第一,要創建一個通用的管理體系。政府相關部門要結合科研經費的實際情況,立足于推動高校科研的順利發展,創建一個通用的科研經費管理體系,這樣才能更好的管理人力費用、管理費用以及其他費用。此外,按照相關文件的精神,各所高校都應該編制通用的管理辦法。政府相關部門要和高校聯合起來,達成一致意見,可以更好的監督有關科經費的所有流程,比如如何撥轉、財務的報銷、經費的結余等等。要嚴格的審計科研經費,使科研經費真正的被使用在科研項目方面,對于這個領域存在的不良現象,要堅決的抵制。第二,要對財務項目進行細致的劃分。高校在設置會計科目時,要做出一定的改變,財務科目必須是明晰的,以預算為基礎正確的利用資金,對開支的情況進行控制。第三,在科研經費利用方面,高校應該建立評價體系。結合科研經費的實際情況,參考經費總額、社會效應、技術含量以及預期利益等,認真考核科研經費,采取獎勵以及懲罰的手段,推動科研經費的合理使用,獲得科研成果。第四,對預算編制管理進行完善,也就是說由項目主要責任人牽頭,聯合管理部門以及財務部門一起進行預算的編制。在工作當中,要體現出財務人員的價值,可以為項目主要責任人提供有效信息,這樣編制的預算才是符合實際情況的。第五,要加強信息管理平臺的建設。這個信息平臺必須可以很好的連接多個職能部門,比如教育部門、審計部門、財政部門等,可以隨時的獲得信息,將每一個環節都連接起來。要及時的更新財務軟件,使管理方式更加的精密。
三、結語
概括來講,為了更好的管理科研經費,政府相關部門和高等院校都要跟上時代的潮流,要有一種創新的精神,從各個角度進行完善,這樣才能使科研經費真正的使用在項目上,從而推動科研項目的進步。
農業科研經費管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1.對科研經費的管理不夠重視
大多數科研人員主要的精力集中在科研項目的研究過程和努力取得科研成果上,對經費報銷和經費管理了解太少,對科研經費的支出范圍也不很清楚,導致科研經費使用過程與財務管理不協調甚至沖突的現象。有的人認為科研經費是科研人員爭取來的,經費歸科研項目人員支配,只要是用于科研工作,單位不應當過多干涉。有的單位在職稱評定、升級考核、業績考核時,把爭取科研項目的級別、多少和科研成果的取得,作為重要的量化指標。因此,科研人員更多地注重對科研經費的競爭,而忽視了對科研經費的管理,導致了管理制度不配套、措施不完善等問題。另外,“管錢的”和“花錢的”各行其是,缺乏溝通,也導致了科研經費使用隨意性和隱蔽性高,報銷中違規支出時有發生,從而造成農業科研單位科研資金的大量流失。
2.科研經費管理核算制度不夠完善
目前農業科研單位統一執行的是《預算會計制度》,較為偏重于收支管理。農業科研單位在業績考核中,也更多地針對科研論文、科研成果、科研項目經費總量等情況進行獎勵,并未對科研經費實際使用過程中的差異進行分析,沒有對未完成預算的項目進行處理,更沒有以立項時的預算為基礎的考核,預算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對科研經費使用過程的監督與控制,使科研經費支出存在無序性和隨意性。有的科研經費結余經費年底突擊使用;有的科研經費結題不結賬,結余經費常被用于其他支出。
3.農業科研經費管理與核算的復雜性
北京大軍經濟觀察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文海
科研經費管理體制改革是科技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自主創新戰略的確立和科技中長期規劃的實施,國家對科研經費的投入將會大幅度增加。如何提高科研經費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對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至關重要。加快推進科研經費管理體制改革既十分必要,也很緊迫。
一、現行科研經費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
經過多年的改革完善,我國科研經費改變了過去單一的行政撥款制的投入方式,逐漸形成了由政府撥款投入、科研基金制、科研單位創收、科技貸款、風險投資等多元化投入體系。但總的看,現行科研經費管理體制仍不適應科技創新和科技進步的需要。其主要弊端有三:
一是政出多門,條塊分割,既使科研活動難以統籌規劃、全面安排,也使科技資源難以優化配置、合理共享。我國現有的科研機構體系由計劃經濟時期發展而來,條塊分割比較嚴重,研究領域劃分不十分明晰,經費來源也缺乏整體規劃和統籌協調。以基礎研究為例,經費來源主要有自然科學基金委、中科院、科技部和教育部四個渠道,其中:基金委有重大計劃、重點項目、一般項目、杰出青年資助項目;中科院有重大創新項目;科技部有“863”計劃、“973”計劃、國家重點實驗室等;教育部有“211”、“985”等工程。這四個部門都各自制定目標,并都能直接從財政部獲得獨立預算。此外,其他部委也可根據需要安排科研項目和經費。多部門、多渠道、多頭分配有限資源,使科研經費分散使用,造成科研項目重復設置。科研項目的重復設置又造成科研人員的多頭申請,同一個人、同一研究內容可以從不同渠道獲得經費支持,而同一科研成果也可以向各方面交賬,導致一些科研人員四處跑項目、爭資金、應付評審,浪費了寶貴的科研時間,助長了浮躁的科研風氣。由于條塊分割和科研經費管理不嚴,重復購置大型科學儀器的現象很突出。有研究表明,我國科研儀器設備的利用率僅為25%,遠低于發達國家170%甚至250%的利用率水平。
二是科技經費管理模式亟待完善,管理成本高,投入產出效率低。目前國家投入的科研經費已有相當規模,主要通過各種“計劃”、“工程”來實施。據科技部、國家統計局等部門的資料顯示,每年有超過1000億元的資金流向各種科研項目,其中約150億元由科技部支配。但一些急需經費、很有前景的科研項目卻往往申請不下來經費。現行科研經費管理的主要模式是“項目申報制”。這是一種未出成果就支付科研經費的管理辦法,造成在項目的申請、批準諸環節上競爭很激烈。而在這項環節上“行政干預”往往起很大作用,有時因官員的個人偏好,就決定了科研經費的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