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臨床護理技術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1影響中醫護理技術臨床應用與發展的因素
1.1中醫護理理論體系不夠完善
由于中醫護理學獨立的時間較晚,仍處于學科發展的初級階段,所以還沒有形成個性化的獨特的理論體系,只是在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礎上增添了護理部分的內容,沒有建立具體的結構框架,沒有詳細的理論內容,雖然現在已經是獨立的學科但是與中醫藥學間沒有明顯的界線,這是影響中醫護理學術繼承和發展的首要問題。另外,雖然醫院每年都會對護士進行中醫藥知識技能的培訓,但在臨床應用中并沒有安排專職中醫護理人員進行護理,由于醫院對中醫護理人員編制缺乏一定的合理性,使護理方面人員呈現匱乏狀態,也嚴重影響了護理人員對中醫護理的積極性。
1.2中醫護理員的技術水平有待提高
中醫護理人員大多數都是畢業于西醫院校,而相關規定要求中醫護理人員70%以上必須接受系統的中醫知識和技能培訓。各醫院雖然也會組織安排護理人員進行培訓,但沒有統一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而且培訓的起點、方向、范圍和科目都各不相同,更重視中醫護理技術操作方面的培訓,對于中醫理論知識方面缺乏系統的培訓,使護理人員缺乏中醫護理理論和技術方面的支持,不能達到學以致用,使培訓只是形式化失去其真正的意義,中醫護理人才的缺乏是影響中醫護理繼承和發展的主要問題。
1.3中醫臨床護理應用不夠廣泛
臨床護理實習是護生護理教學的重要環節,是一個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是護生在臨床護理帶教老師的指導下,參與臨床護理教學實踐,以驗證、鞏固、深化所學的護理理論知識的過程。是培養護生的關鍵所在,臨床護理實習質量的優劣將直接影響護生的技術水平及綜合素質。
1加強實習護生崗前培訓
護生進入臨床前,首先由護理部組織進行1周的崗前培訓,做好入科前的教育工作。主要是介紹醫院的整體概況及護理隊伍情況,進行行為規范、儀容儀表、護理素質要求,護理技術操作及護理文件書寫、醫德醫風教育、護理醫療安全教育、臨床常見的潛在法律問題,讓護生進一步認清護理管理中各種制度和職責,實習生的管理制度等。通過教育培訓使實習生增強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思想,盡快融入醫院的實踐環境,激發護生的實習熱情。
2制定規范帶教程序和教學目標
臨床教學目標應根據護生學習階段、實習場所確定規范的教學目標,并使師生共同以此為依據,臨床帶教老師根據實習目標,制定帶教內容、活動方式、時間安排、臨床教學,帶教老師對學生進行實際教學示范,學生操作訓練,床邊小講課,護理教學查房等一系列有組織的教學活動,測試教學活動中教學目標是否實現,針對實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糾正及講解,帶教老師應以實習目標為依據,使護生自覺接受實習目標的考核。
3帶教老師言傳身教為人師表
[摘要]以皖西職業衛生學院為例,分析了中高職護理專業的學情現狀,并分別從個性化培養方案的制定、不同學制類型課程設置、教育教學改革、雄厚的師資隊伍培養等方面探討中高職護理專業各層次教學的有效銜接。
[關鍵詞]中高職;護理專業;教學銜接
隨著社會發展對各層次職業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不斷擴大,作為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高職教育得到迅速發展,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招生模式不斷拓展,呈現出多種層次的辦學模式[1]。就高職院校護理專業來說,同時存在初中生源的中職、5年制高職、高中生源的普通高職及對口招生高職等多種形式。生源不同,教學模式也應有差異,如何做好不同類型的中高職護理專業的教學安排,是護理專業發展中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本文以皖西衛生職業學院護理專業為例,對中高職護理專業教學銜接問題進行探討。
1我院護理專業學情分析
從護理專業招生的學制看,有3年制的中職、普通高職專科、對口招生高職專科以及5年制“3+2”(3年中職+2年高職)高職專科等4種類型。從學生的知識層次看,中職教育的學生只經歷了初中階段的學習,對新環境、新教師、新教材、新教法難以適應,易出現經常性的學習困難、產生自卑等負面情緒,影響其學習積極性,并且學生的文化課基礎相對薄弱、缺乏護理專業的知識基礎、專業意識薄弱、對專業課的學習興趣不高。普通高職專科的學生接受過高中階段的教育,文化課基礎相對扎實,對護理專業課程有一定的理解力,學習護理專業的能力較好,但對護理專業的了解和認知不夠全面,有時也出現學習情緒的偏差。“3+2”高職專科學生首先要完成為期3年的中職階段的護理專業課程學習及技能訓練,然后進入2年高等護理專業知識的學習,學生認為多數課程已學習過,再學習是重復,學生對于臨床的護理專業認識與理解較全面,但缺乏高等職業院校護理專業知識的系統學習和嚴格的技能實踐。對口招生高職專科的生源來自職業高中和中等專業學校,既有護理專業,也有其它醫學類專業,還有一些其它專業,其生源的專業有差別,進入高職后在護理專業學習亦有差異。從學生的實踐能力看,中職教育的學生理解能力不足,在學習護理操作時理解不到位,絕大部分都是驗證性模仿練習,學習效果欠佳。對于“3+2”高職專科學生和對口招生的高職專科學生來說,在中職階段進行了為期2年的理論學習和1年的實習訓練,學生對已有的護理基本技能操作較熟練,少數學生還獲得了護士職業資格證書,具備了基本的護理專業操作能力,但缺乏高職教育臨床護理專業的系統實習和綜合性臨床護理技能的實踐能力。對于普通高職專科的學生具有較好的基礎理論知識,接受專業知識較快、實踐操作能力較強。因此,現有護理專業實踐教學從時間和內容上均不能滿足護理學生再學習、再提高的需要。從學生的學習目標看,中職教育的學生處于心理成熟的早期,自律性差、動力不足、對個人未來茫然無知、課堂學習態度欠端正、學習效率不高、意志力欠缺、學習目標不明確。普通高職專科的學生選擇護理專業是為了以后能獲得一份穩定的工作,學習積極性高、目標明確、自覺性強、有一定的學習競爭意識。對于“3+2”高職專科學生及對口招生的高職專科學生來說,絕大部分學生是為了提升學歷而進入高職院校繼續深造,對學過的護理知識不感興趣,對臨床護理專業的新知識、新技能有極大的興趣,有一定的選擇性學習目標。
2對中高職護理專業教學銜接問題的思考
摘要:循證護理是實證和求證護理,中醫護理在臨床實踐中依賴科學有效的證據,將循證護理理念應用于中醫護理進行臨床實踐,對中醫護理發展有促進作用。
關鍵詞:循證護理;中醫護理學;臨床實踐
循證護理(evi-dence-basednursing,EBN〕是指護士慎重、準確、明智地應用所能獲得的最好研究證據,結合護士的專業技能和經驗,考慮病人的價值和意愿,三者結合,制訂出適合患者實際情況的護理計劃,提供相應的護理措施[1]。其為先進的護理理念,現就循證護理理念對中醫護理實踐的發展作用與同行進行探討。(論文網)
1.循證護理促進中醫整體護理發展,加快中醫護理實踐走向科學化、專業化道路
循證護理以真實、可靠的科學證據為基礎,而中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以臟腑經絡為內在聯系的有機整體,并與自然、社會有密切關系。中醫護理人員必須以整體護理觀為指導,在護理工作中根據四診(望、聞、問、切)所收集到的資料全面進行分析評估、不僅要考慮病癥進行對癥處理,而且要考慮疾病發生的原因、臟腑及經絡的病理變化,全面分析評估施行護理。例:口腔潰瘍,中醫認為主要為心火亢盛,心火亢盛會移熱于小腸而出現小腸實熱癥狀,表現為大便秘結,小便短赤,心胸煩悶等癥狀。在口腔局部采用銀花甘草液漱口或涂西瓜霜進行對癥處理的同時,要注意飲食及情志方面的全面調理,中醫的整體護理實踐也是遵循這一原則。
另外,中醫護理的另一重要特色是實施辨證施護。“辨證施護”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根據辨證施治的原則,結合疾病的具體證候,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的方法。具體體現為“同病異護”、“異病同護”。例如:胃脘痛一病,為脾胃虛寒型。治療當溫中健脾,宜服黃芪建中湯或理中丸類。護理中要注意腹部保暖,可局部熱敷,飲食宜溫熱熟軟,易于消化,并應少量多餐;若臨床辨證為肝氣犯胃型,治療當以疏肝理氣為主,可用柴胡疏肝散或舒肝丸等。護理重在調節人的情志,要開導病人,避免郁怒,使其肝氣條達。上述同是胃脘痛,因其“證”不同,故護理方法也不同,表現出同病異護的特點。與此相反,有時不同的疾病,如小兒麻疹和丹痧,這兩個不同的時行疾病,在病程后期,都會出現邪去津傷之證,護理時表現出異病同護的特點[2]。由此可見,辨證施護體現了中醫護理的科學方法并與循證護理指導思想相統一。
一、醫學科學發展趨勢及其對護理人才素質的要求
當前醫學科學的發展呈現出三個特征:一是醫學研究朝著“微觀”與“宏觀”兩極方向加速發展,人們對健康的認識不僅著眼于疾病與羸弱的消除,而且要達到體格、精神與社會的完好狀態;二是醫學學科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的趨勢愈來愈明顯,自然科學的快速發展推動著醫學科學迅速前進,超聲、MRI、DSA等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診斷的準確率,醫學模式由“純生物學”模式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決定了醫學與人文社會科學也必將有愈來愈多的融合;三是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將帶來醫療服務模式的革命,全球性的Internet信息網絡使醫療服務從單個或小范圍擴展到全球性網絡化服務,醫護人員可以足不出戶開展遠程醫療會診、進行健康教育,大眾可以通過網絡學習醫療護理知識、咨詢健康問題。
醫學科學的發展及其帶來的健康觀念的更新;整體護理的迅速推廣;高技術帶來的護理管理和護理技術手段的自動化、現代化;器官移植技術、生殖技術等大量先進技術的應用,帶來了越來越多的倫理道德與法律問題;人口老齡化、慢性病人的增加、社區保健功能的加強等等,所有這些對護理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名合格的高層次護理人才,應當具備較寬厚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廣博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過硬的護理專業理論與技能、健康教育的能力、良好的人際溝通與協作能力和自我發展的能力[1]。
二、現行人才培養模式之弊端
理想的人才培養模式應當體現醫學科學的發展趨勢、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反映學校的辦學特色與優勢,把傳授知識、培養能力與提高素質融為一體。對照這個標準,我們過去的人才培養模式存在不少問題。
1.學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