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寄宿制學校班主任德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班主任崗位特點與教師個性成長的矛盾
1.教師的職業發展要求
教師職業是一個成長型的職業,需要在不斷的學習與反思中,在不斷的研究與實踐中成長,在掌握基本教育教學規律的基礎上,創新工作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學個性與風格。所以,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樂于讀書、喜歡研究、善于動筆,在實踐中不斷成長。
2.教師個性成長的煩惱
正因班主任是一份圣神的工作,不得有半點馬虎,因而班主任工作繁瑣而忙碌,尤其是一些寄宿制學校,班主任幾乎整天與學生在一起,事無巨細,幾乎沒有空余的時間去自我支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教師的個性發展缺乏了一個平臺與空間。比如:有的班主任喜歡讀書、寫論文與隨筆,可是種種瑣事讓其力不從心,根本抽不出時間,很多老師在忙忙碌碌中荒廢了自己。
二、對繁忙工作與個性發展關系的新思考
1.教師該如何去發展?
對于這個問題的回答答案很多,筆者認為教師的發展途徑是全方位的,也是多渠道的。
首先,教師需要具備基本的教育教學基礎知識與技能,基礎理論知識在師范院校已經專門學習,但是在工作中應該不斷更新、提升、擴展、深化。尤其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不斷出現,亟待我們認真學習思考,改變原有的教育教學思維。所以,教師應該讀書、做筆記、做反思,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其次,基本技能是在實踐工作中積累起來的,教師在要與學生的交往中,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不斷把理論知識與實踐工作相結合,在實踐中積累自己的教育教學技能,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和個人魅力。所以,教師要在做中學。再次,教師需要研究。新課程提倡教師要成為研究型的人才,教師不僅要去讀書學理論,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更要在實踐中去反思、研究,不斷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創新出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學會研究學生、研究課堂、研究自己的發展,讓終身學習與發展伴隨著教師的一生,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這樣的教師才是成熟的、合格的教師。
結合以上幾點,我們發現:教師的個性發展包括理論反思成長與實踐反思成長兩個部分,理論上的提升需要讀書學習,能力上的提升需要在實踐中磨練。所以,當我們成為了一所寄宿制小學的班主任的時候,我們要思考的是:我是否能夠擠出實際讀書?我是否能夠把反思研究與實踐工作結合起來,在做中學,在實踐中成長?
2.教師為什么這樣忙?
我們教師一直非常忙,作為寄宿制小學的班主任更加的忙,這是事實。但是我們也要思考這樣的問題:為什么有的老師很忙,但是教育教學效果不一定好;有的老師沒有這樣忙,或者和我一樣忙,但是效果比我好。這是什么原因呢?很明顯,水平高!所以,水平差的班主任比水平高的班主任忙。我們還發現:有的班主任非常忙,但是他自己不覺得忙;有的班主任沒有比別人多做什么,但是覺得自己忙的要死,抱怨得要死。這是甚于什么原因呢?心態問題!所以一個具有良好心態,喜歡班主任工作、喜歡孩子的老師不累。
所以,我們如果成為水平高的班主任或者成為喜歡做班主任的老師,我們就會覺得自己不累,不累了自然有時間與精力去提升自己。而提升自己的水平、調整自己的心態以后,我們的班主任工作更加駕輕就熟,能加具有成功感,這樣的班主任越做越有勁。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的機制,能夠促進班主任的成長發展。
從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班主任工作確實忙,但是并沒有忙到讓所有的班主任就沒有時間去學習、去研究、去發展、去成長的地步。一個具有較高的水平、良好的心態、喜歡讀書、善于在實踐工作中研究的班主任是能夠在忙中找樂、在做中成長的。這樣的班主任怎么會沒有時間去培養、展示自己的個性魅力呢!
三、如何把尋找班主任工作與自身發展的結合點
1.擠時間去學習
班主任的個性發展需要不斷學習去形成。朱永新教授說:“如果你把讀書當成自己最喜歡的工作,你一定有時間去讀書。”很多老師說道學習都覺得沒有時間,其實如果一個班主任把讀書學習當成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就會想方設法抽出時間去學習。所以,我們要學會安排好學習的時間,例如:每天晚上睡覺前花上十幾分鐘去學習,每天用10分鐘去寫隨筆,這就是學習。堅持的時間久了,自然受益匪淺。如果我們的班主任理論與實踐水平提升了,個人的魅力增強了,我們的班主任花費的時間就會更少,也就更有時間去學習。
魏書生的一本書叫做《班主任工作漫談》,里面講了他做班主任工作的經驗,他有時候離開班級達到1個月時間,但是學生開展的自主管理有條不紊。魏書生為什么班主任做得如此輕松?關鍵就在于他的班主任管理藝術,通過開展學生的有效自主管理讓班主任從繁忙中解放出來。我們可以認真去讀讀魏書生的這本書,結合自己的實際創新工作方法,在工作中解放自己、提高自己、尋找樂趣,這就是班主任工作個性的核心內容。誰敢說:魏書生天天忙班主任工作,沒有機會發展自己、展示自己的個性?
2.在實踐中去反思
“寄宿制小學的班主任,每天15個小時在進行教學與班級管理工作!”這樣的班主任真的非常辛勞。但是不是就沒有時間去發展個性了?不是,其實這15個小時本身就是展示個性的時間。
在這15個小時里面,班主任可以通過集體備課活動,與其他老師溝通、討論,在辯論中展示自己的個性,吸取其他老師的長處,促進自己的發展;在這15個小時里面,我們可以通過課堂教學活動,開展課堂改革實踐活動,讓自己與學生相互交流,在互動中逐步調整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創新與實踐新的教育教學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學個性;在這15個小時里面,我們可以通過與差生、留守學生的交流,尋找他們存在的思想與習慣、方法等問題,研究如何改善、完善他們,在研究中形成自己的教學思想與方法;在這15分鐘里面,我們可以利用晚自習等時間,拿出自己的筆記或者書籍,讀上20分鐘給自己充充電,寫出自己的一點心得與反思,積累出自己的教育教學成果;在這15分鐘里面,我們還可以開展行動研究與案例研究,針對每一個學生、某一種現象開展系列性的研究,形成研究成果,等等。
可見,我們上班的時間也就是學習的時間,工作與學習應該合二為一,不是對立的。如果我們總是以為需要不上班去學習,這樣就錯了。
3.與學生一起成長
學生的成長過程就是班主任的成長過程。我們寄宿制學校與其他學校的老師有更多的時間和學生在一起,能夠更加全面地跟蹤學生成長過程,體驗學生的千頭萬緒。所以,我們能夠收獲更多,能夠在課題研究、論文寫作、學生管理上積累更多的經驗與方法,這是形成教師個性的寶貴財富。例如:寄宿制學生與其他學生的差異,這種差異體現在思想、心理、習慣等各個方面,非常值得研究;寄宿制學生的食宿問題,零用錢的管理問題,學生人際關系的問題等等,都值得我們去思考。
所以,伴隨著學生的時間越長,老師越有形成自己個性的優勢,具有個性化發展的基礎。所以,寄宿制學校的班主任工作時間長,從一定意義上講不是劣勢,而是一種資源。一種個性化成長的優勢。
作者:王慶單位:青岡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