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基礎理論研究圖書館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1圖書館學基礎理論開拓
階段1978—1987年,通過在很短時間內的思想調整后,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邁進了新的開拓時期,不僅理論基礎多元化,而且研究方法、結構體系、研究內容等也都有所拓展。
(1)理論基礎多元化。20世紀80年代,隨著我國圖書館學的不斷發展,圖書館學理論基礎研究也得到進一步發展,尤其是歐美西方各國圖書館學理論的大量引進借鑒(如系統交流論、波普爾世界三理論、社會認識論、知識基礎論等),我國的圖書館學理論基礎也形成了層次體系論、知識論、知識組織論、學科群體論、情報交流論、知識交流論等多種觀點,由單一論轉變為多元論,圖書館學理論基礎的研究范圍被極大地拓寬。
(2)研究方法體系化。20世紀80年代,我國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的另一重大進展是初步構建了體系化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從傳統轉變為現代。20世紀80年代之前,主要采用傳統的研究方法對我國圖書館學進行研究,如數據統計、觀察、歷史、調查研究、定性分析等;80年代以后,圖書館學的研究引進和采用了許多新的研究方法,并探索挖掘了專門的研究方法,形成了我國的研究方法論體系,如一般方法和專門方法相結合。
(3)結構體系逐漸完善。我國圖書館學不僅形成了非常完善的結構體系,而且具有清晰的知識層次,如知識元素、學科分支、門類結構等。其中,每個知識元素又涵蓋了規律、概念、范疇、原理等;每個學科分支與門類互相聯系,密不可分,組成了非常完善的結構體系。
(4)研究內容趨于多樣。研究人員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勇于開拓,滿懷熱情地開展對圖書館學理論各項研究,帶來了豐富多樣的研究內容,比如常見的圖書館學方法論及圖書館未來等研究內容,都是這個時期開拓的新研究領域。
1.2圖書館學基礎理論
穩步前進階段1987年至今,圖書館學研究經過20世紀80年代的極度繁榮,發展至今已趨于平穩,新的研究成果較少,價值取向有所轉變,研究領域進一步拓寬。
(1)新的研究成果較少。這個時期,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出版的文章大都是綜述、書評或專題評述,缺少對理論研究深層次問題探索與系統總結的文章,更別說相關的論著。
(2)價值取向有所轉變。更多的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人員轉向對市場經濟與圖書館學、信息技術與圖書館學的研究,研究模式脫離了教學型學科實際情況。
(3)研究環境更加現代化。在現代化的研究環境中,特別是在多媒體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網絡技術及電腦儲存技術的不斷影響和帶動下,圖書館學理論研究人員將研究熱點轉到數字圖書館、電子圖書館及信息技術與圖書館之間的關系方面,研究環境更加現代化。
(4)研究視點更加實際。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普及和大范圍應用,圖書館學基礎理論從圖書館學研究客體的信息本質和文化本質兩個角度重新構建了圖書館學理論這個體系,系統總結了我國圖書館學基礎理論在當前社會大背景下的發展策略,力求圖書館學理論能夠解決實踐中產生的問題。
(5)研究領域進一步拓寬。當前社會背景下的圖書館學研究領域已被進一步拓寬,不再是僅僅局限于圖書館的研究,還包括了信息、管理、科學知識等很多的領域。
2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的主要問題及觀點
2.1研究對象
圖書館學研究對象是進行圖書館學研究的基本出發點。在我國,由于研究人員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同時存在著不同的研究角度,所以出現了不同的研究成果。改革開放以來,主要形成了“規律說”和“交流說”兩種研究方向,發展過程經歷了哲學方面的全面改變。在20世紀80年代初中期,圖書館學研究人員抱著很大的熱情對研究對象進行研究,激烈討論,先后產生了相關學者提出的文獻交流、知識交流、情報交流和知識學等諸多見解。圖書館通過“交流說”與社會環境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有機地融合了圖書館與社會交流活動,圖書館學的研究范圍不斷拓展,理論內容不斷深化。
2.2結構體系
科學研究對象的集中反映與具體表現是學科結構體系。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的主要課題就是圖書館學的結構體系。改革開放以來,圖書館學領域引入了系統的科學理論,結構體系成為研究的熱點。如有的學者將圖書館學劃分成技術圖書館學、理論圖書館學與應用圖書館學3部分。與普通圖書館學相對應的是技術圖書館學與理論圖書館學,與專門圖書館學相對應的是應用圖書館學。有的學者依據圖書館事業角度,在橫向和縱向上對圖書館學進行了劃分,國際圖書館學、圖書館數學、比較圖書館學是在橫向上的劃分結果;圖書館協作學和管理學、高校圖書館學、公共圖書館學是在縱向上的劃分結果。還有的學者從圖書館學范疇出發,將圖書館學當做一個線性的、層次不同的網狀結構。比如:圖書館學思想史、研究、教育是圖書館學緒論的3個主要部分;圖書館的結構、變化、性質、資源共享和職能是圖書館認識的5個主要部分;社會領域與圖書館的矛盾、用和藏的矛盾是圖書館的2個主要矛盾;文化變化發展規律、讀者規律是圖書館規律的2個主要規律等。
2.3學科性質
改革開放后,我國不斷完善了圖書館學理論研究,社會科學、應用科學、綜合性科學、管理科學等4種代表性的看法相繼出現,社會科學和綜合性科學是其中的主要觀點。有些研究人員認為圖書館學是一門社會科學;有的研究人員則認為圖書館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既屬于應用科學,又屬于社會學科,是應用科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三者之間的結合與滲透;還有人提出圖書館學是一門綜合性的應用科學,心理學、計算機科學、教育學、數學等這些學科交叉存在于其研究的內容中;同時,依據圖書館學的學科交叉性質,有研究人員指出圖書館學是綜合性的社會工程學。只有確定好研究對象的性質,才能將學科性質確定。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劃分依據是研究對象所存在范圍;應用科學與基礎科學劃分的依據是理論和實踐之間的關系;邊緣學科、橫斷學科與交叉學科的劃分依據是學科間的關系。研究方法改變不了學科性質,但對學科性質具有反作用。只要研究對象的本質沒有改變,就不會導致學科性質的改變。
2.4方法論
改革開放以來,現代的研究方法成為我國圖書館學的主要研究方法,圖書館學方法論體系實現了初步的構建。由于思想觀念在這個社會發展階段得到了很大的轉變,所以大量的研究人員開展了對圖書館學研究方法的研究與探索,形成了不同學說。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有學者將圖書館學方法論體系概括為4方面:一是課題研究的方法得到了篩選;二是研究信息大都采用試驗、觀察、數據統計、調查等多種方法來獲?。蝗遣捎帽容^、分類、分析、類比、綜合等科學抽象與邏輯思維方法;四是采用綜合方法對圖書館學開展研究和探索,大體上采用了哲學方法、系統方法論、信息方法、移植方法、控制論方法等。當前,在圖書館學研究中,采用較多的是數學方法、系統工程方法和實驗方法。數學方法促進了圖書館學研究中的定量分析;系統工程方法為深入探究圖書館學實踐活動的規律提供了技術手段。時展到現在,在圖書館學領域圖書館學有無專門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判斷標準等觀點還沒有完全統一。有很多研究人員的觀點是,既然圖書館學以獨立學科的形式存在著,研究方法就必然是一個專門的圖書館學方法,因此,構建專門的研究方法就成為方法論探究的關鍵核心,對專門方法進行研究時要結合哲學方法等。
2.5理論基礎
圖書館學理論基礎是圖書館學這一學科的基石,對方法論和學科的觀點進行著指導,有很多研究人員對之開展了許許多多的探索研究。20世紀80年代初期,有學者將“波普爾世界三”理論引入我國的圖書館學理論,得到了許多人的贊成,但同時也存在反對的聲音;接著,我國的研究人員提出了情報交流是圖書館學的理論基礎,不久又有學者提出圖書館學的理論基礎應是知識交流。目前,大多數研究人員的觀點是圖書館學的理論基礎是一個學科群。但對這個觀點,還存在不一致,有的學者將這個學科群概括為一個綜合群體,主要包括了哲學、數學、信息科學、社會學、管理科學、傳播學、心理學等這么多學科,應把上述的各個學科都當做圖書館學的理論基礎。有的學者認為這個學科群有層次方面的不同,稱為層次體系,理論基礎的第一層次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第二、第三層次分別是列寧關于圖書館學的思想、信息論;還有其他學者將馬克思主義哲學當做理論基礎的第一層次,第二層次是知識學、社會學、文化學說、傳播學、信息科學,類現象學說是第三層次。
3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的發展方向
總之,未來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的發展方向,應該把實事求是、不斷創新和增加效益作為研究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從實際的角度講,就是要更加重視圖書館學基礎理論和結構體系創新,進一步將現實研究和歷史研究有機地融合,內外兼顧,注重與世界接軌,同世界有機融合,提高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重視程度,加大青年研究人才的培養力度,提高研究質量,注重社會效益,研究要務實、勤奮,不弄虛作假。
作者:楊道偉單位:長春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