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特殊教育體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特殊教育體育教師的職業素質特點
1.1特殊性體育教育是一種思維活動與身體活動緊密結合的教育活動,活動空間具有開放性、動態性的特點,這使得特殊體育能夠發揮其它學科無法替代的教育促進作用。特殊教育體育教師的任務不僅要促進有特殊需要學生的身體康復,增強體質健康,更重要的是通過體育這個特殊的中介,使相對隔絕的學生個體逐漸融入到群體的體育活動學習過程中,在頻繁接觸中促進相互的溝通與交流,培養他們的集體意識、合作態度以及良好的意志品質,使他們的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補償,提升他們的自信心和適應能力,達成全納教育的主旨要求。
1.2創造性特殊教育體育教師的工作對象是身心有一定缺陷、活動受一定限制的特殊群體,而且不同的學生從殘疾性質、殘疾程度,到體質、能力、個性都各有差異,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從身體發展、心理康復、智力促進、社會適應等方面綜合考慮和設計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信息,對所傳授的知識與技能進行藝術加工與處理,能夠因地因人制宜,恰如其分地傳授給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從中受益。這是一種創造性勞動的過程,體現了特教體育教師職業素質的創造性特點。
1.3社會性特殊教育是以適應學生融入社會大家庭的需求為導向,從一個人步入社會,學會與人溝通、交流并通過自己的勞動技能獲取社會生活的需要,必須具備其融入社會所必需的知識、能力和素質。體育能促進個體社會化的進程,生存、適應是特殊體育的本質特性,反映在體育課堂上,即是“社會的縮影”:在體育學習中,老師與學生及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全方位互動交流、競爭合作,按照一定的規則與道德標準擔任某種角色和履行某種職責義務,進行社會角色學習。這一切的實現完全依賴于體育課堂的設計者與組織者———體育教師本身是否具備社會化的特質。換言之,特殊教育需要具有良好社會適應能力的融合性體育教師,具備和學生、家長的不同需求打交道的能力,與各界人士合作的能力,以使得體育能夠發揮社會某種程度的融合作用,幫助殘障人真正被社會接受和認識,融入正常社會、參與社會活動。
1.4融合性特殊體育被賦予比普通體育教育更復雜的內容和更高的要求,其教學對象的多元性決定著特殊體育教學課堂的多重屬性,這要求特教體育教師具備多種教學能力與手段,成為掌握跨學科知識與技能的融合性體育教師:一是體育教師需要掌握包括常規體育教學、特殊體育教學在內多個層次的課堂教學技能;二是體育教師的課堂教學需要經常采用調節性手段,以適應不同群體(或個體)的需要;三是體育教師教學需應用更多相關學科知識,如教育學、體育學、鍛煉學、測量學、心理學、社會學、病理學、損傷學、康復學、護理學、生態學等學科知識和技能。特殊體育的多重屬性決定著全納體育課堂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體育教學來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類別學生的實際體育需求,也體現出特教體育教師多重融合性的職業素質特點。
2特殊教育體育教師的素質
結構及其主要成分素質是人的內在之物,是個體在先天遺傳的條件下,經過環境熏陶、教育培養和自身活動的歷練,日積月累形成的基本穩定的內在品質。個體素質由多種心理品質所組成,是關于知識、能力和非認知因素之間和諧發展的綜合結構。不同職業對從業人員有不同的素質要求,特教體育教師職業素質主要反映在其知識結構成分、能力結構成分和非認知因素成分上,各成分之間是互相影響、和諧發展的。
2.1特教體育教師的非認知因素成分非認知因素包括除知識和能力因素以外的影響體育教師教育教學行為的全部心理因素,是教師教育教學行為的內在動力,主要由教師的師德、教育理念、自我效能感和自我發展意識構成。
2.1.1高尚的師德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具有學習機械化、情緒多變的特點,這要求教師付出更多的愛心,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自信心,對教育對象不求回報的關懷和公正無私的教育關愛;對特殊教育工作傾注無限熱愛和執著追求,具有嚴于律己、善于合作的行為表率;具備高度的責任感、職業自律性、非盈利性的服務動機,能夠在長期的工作中獲得人生價值的升華和別人無法體驗到的精神享受。高尚的師德是特教體育教師專業素質的核心。
2.1.2科學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指體育教師對教育工作本質理解基礎上形成的關于教育的觀念和理性信念。特殊體育有其自身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其教育教學理念概括起來包括:全納教育提出的“平等參與共享”,是特殊體育教育秉持的基本理念;面對特殊群體的體育需求,“健康第一”仍然是特殊體育最重要的指導思想;特殊體育要以“康復健身”為基礎,強化“缺陷補償”與“潛能開發”;特殊體育活動融匯游戲性、競賽性、藝術性和娛樂性的快樂體育意識,奠定終身體育的良好基礎。
2.1.3自我效能感通俗的理解自我效能感就是教師對自己教育教學行為效果的一種積極暗示和主觀判斷,是體育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心理背景,它影響體育教師的知覺、判斷,繼而影響體育教師的課堂行為。患有殘疾的兒童,無論是智力水平還是身體活動能力,與正常兒童都有一定的差異,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得到學生、家長和自我的認可,因此特殊教育體育教師應有良好的個性,包括積極向上的工作動機,正確的自我意識、自我尊重感、自我滿足感、自我價值感,以及耐心、成熟、情緒穩定、心理健康等人格特質。在面對社會的種種不理解、學生的多變性等內外部壓力時,能不斷提高自己的認識、做好自我調節。
2.1.4自我發展意識教師的自我發展意識是保證教師不斷促進自我專業成長的內在主觀動力。其內容主要構成要素為:對自己過去專業發展的反思;對自己現在專業發展狀態、水平、所處階段的意識以及對自己未來專業發展的規劃意識。由于特殊教育體育教師面對的是變化的環境和特殊的個體,因此很難確定一個固定不變的目標和與之相關一成不變的教學手段。特教體育教師只有在實踐反思中發展自身的經驗體系,主動地將自己的認知系統知識、經驗納入到教學過程中,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過程,并積極尋求更合適的教學策略,才能真正成長為特殊教育的專業人才。
2.2特教體育教師的能力結構能力是指人順利完成某種活動任務時經常、穩固地表現出來的心理特征,是知識、技能和智力的整體效應。它是以一定知識和技能作為發展基礎和前提條件,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形成和體現出來。能力結構,則是把各種能力的集合作為一個系統整體考慮時,所呈現出的系統結構屬性。特殊教育體育教師的能力結構主要表現在六個方面。
2.2.1創新能力特殊體育由于教育對象個別化差異的復雜性,應用知識、技能的綜合性,成熟經驗、案例的匱乏性,對體育教師提出了極大的挑戰。可以說,是否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能夠認識到學生的個別差異并采取相應措施,關系到特殊體育能否發揮其應有價值和存在的必要,關系到特殊體育改革與發展的成敗。特教體育教師的創新能力主要體現在觀察能力、獲得知識信息的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等方面。
2.2.2學習能力隨著特殊教育理論的發展,許多先進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不斷充實到特殊體育中,如融合體育、矯正體育、適應性體育、發展性體育、全腦型體育等,體育教師必須具有學習的能力,不斷汲取特殊體育最新教學科研成果,洞悉改革發展的進程,系統反思自身的實踐,更新自己的知識、技術,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特殊體育教育改革步伐。
2.2.3教育教學能力這是特教體育教師應具有的最基本能力。特殊教育特別強調從心理上如何幫助學生放下封閉心態,積極融入到全體學生的集體活動中。體育教師應具有敏銳的洞察力,深刻領悟特殊體育的教學規律,理解學生的發展與學習的方法,探討始于目標的多種方法;運用特別的教學方法和行為指導策略,設計個別化教育計劃方案,在集體化情境中實施個別化教學;具有全面領悟教材、正確示范、準確表達的能力;具有對教學的監控能力,包括課堂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行為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策略的應用效果以及課內教學與課外教育的銜接統一。
2.2.4溝通協作能力特殊教育注重融合性教育,強調不同課程、不同形式教育的綜合效果。體育教師更因其職業特點,溝通、交流與交往合作能力將左右其能否達到事業的理想境界。在特教課堂上,體育教師必須細致的了解學生的身體、思想與情感狀況,與眾多學生和諧共處,進行多方面的交流;在課堂外,體育教師不但需要與其他學科教師、家長合作,同時也需要與社會或專業機構聯系溝通,及時解決學生教育中的各種問題。
2.2.5組織管理能力體育課程和體育活動的開放性和流動性、教育對象的特殊性造成了教學組織管理的相對困難,小到對學生個別化的組織管理,中到對體育課與課外活動、訓練隊與運動會的組織管理,大到與家長、社區合作對學生的組織管理,無一不體現著教師組織管理的才能與藝術。高效的組織管理可以隨時掌握有特殊需要學生的變化,果斷處理各種突發事件和特殊情況,促進每一個學生個體全身心地投入到各類體育教育活動中去,使群體活動的體育效益得到發揮。
2.2.6康復指導能力特殊體育的一項任務就是讓學生通過矯正體育,改善其身體、心理的障礙性殘疾,促進身體姿態功能性缺陷和身體機能缺陷的康復。因此特教體育教師應具備診斷、評估有特殊需要學生身體障礙程度的能力,康復指導的能力,制定和修改個別化教育計劃,對體育鍛煉過程中有特殊需要學生的動作、行為、心理、情緒等問題進行輔導。
2.3特教體育教師的知識結構人的能力與知識緊密聯系,并以掌握知識為其形成的基礎。特教體育教師的知識是在進行系統的專業學習和實踐中,經過思維加工后形成的知識體系,是實施教育教學行為的前提條件。特殊體育包含了教育學、體育學、特殊教育學、特殊體育學的多學科知識與技能,教師的知識結構包括了學科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實踐性知識和一般文化知識。管理科學
2.3.1學科性知識特殊體育是一門對帶有傷殘和疾病的人進行體育教學、身體鍛煉、運動訓練和娛樂康復的學科。由于特殊人群具有問題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特殊體育學是由許多學科融合而成的,因此特教體育教師不僅要具備普通體育學科的專業知識、教學法知識,還要具備特殊心理學、特殊體育生理學以及體育康復領域的知識,而且要實現兩者的融合并體現出個人特征,這就要求體育教師要具備豐富的學科知識。
2.3.2條件性知識主要指教師進行教學訓練活動所應具備的特有知識,是教師將特殊體育學科知識與技能轉化為學生可接受、可理解、可掌握知識的工具與橋梁,如教育學知識、社會學知識以及特殊體育競賽的知識與技能,能夠有助于使教師幫助學生客觀、全面、深入地掌握特殊體育學科的知識、技術、技能,達到使殘疾兒童醫療疾患、康復身體、增進健康的目的,從運動中獲得樂趣,增強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2.3.3實踐性知識實踐性知識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駕馭課堂活動,解決所面臨各種問題的知識,即體育教師關于實際操作方面的知識。由于體育活動受諸如對象特征、條件狀況、方法手段適用程度、內容的選擇等多因素的影響,因此需要教師不斷地反思、總結、研究所教授的每一堂課學生的表現,活動的成效,才能不斷地提高和豐富自己知識與技能,從而在特殊體育活動實踐中,達到運用自如的境界。
2.3.4一般文化知識文化知識本身具有陶冶人文精神,涵養人文素質的內在價值,它能豐富人的文化底蘊,使人性更加完滿。作為一名特教體育教師,應具備相當水平的普通文化知識,這是教師維持正常教學和不斷自我學習的基本前提。這方面的知識涉及面廣、內容豐富,涵蓋社會科學的各個方面。在越來越注重挖掘體育的文化內涵、追求體育文化價值的現代社會,特教體育教師只有掌握豐富的文化知識并內化到自己的知識結構中,才能把握特殊體育的人文價值。
3結束語
隨著全納教育的深入發展,理論界對特殊體育師資培養與培訓的研究越來越重視。特殊教育體育教師作為教師成員中的一個群體,在倡導特殊人群回歸社會主流思潮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對于提高特殊教育體育教師的專業素質水平,一方面要通過改革職前人才培養模式,建立現有師資的職后專業化培訓機制,改變特教體育教師專業素質水平總體較低的現狀,提升教師教學能力,使特殊教育新的理念、方法、內容有效落實到教育教學實踐中去;另一方面,要通過系統化、深層次的理論研究,建立特教體育教師的專業標準和準入制度。
作者:盛建國何鵬倪武坤凌曉燕唐光旭單位:河西學院張掖市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