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特殊教育師范生生命教育及模式構建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特別強調“要關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加強特殊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因而特殊教育師范生應有更深層次的人文關懷與博愛精神。生命教育作為培養大學生生命意識、提升生命價值的重要載體,在大學生健康成長過程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特殊教育師范生生命教育及模式構建的研究,有助于培養真正樂于獻身特殊教育事業的師范生,為特殊教育師資培養提供積極的信息。
一、特殊教育師范生生命教育內涵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要“重視生命教育”。特殊教育師范生生命教育內涵的界定,必須考慮特殊教育師范生的特點,了解他們的心理和社會發展的需求。特殊教育師范生兼具雙重角色,即當下的受教育者和將來的教育者,其生命教育觀不僅會影響自身的生命質量,更會直接影響其日后的教育活動。特殊教育師范生生命教育需要社會各部門和機構通力合作,實現學校、家庭和社會三者教育職能的整合,一方面要使特殊教育師范生對生命本體有更加深刻和透徹的認識,掌握一些必需的生存技能;另一方面,還應激發特殊教育師范生的主體認知和行為實踐,引導他們認真思考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最終達到幫助特殊教育師范生確立正確生命觀的目標過程。
二、特殊教育師范生生命教育內容
(一)特殊教育師范生生命意識教育
特殊教育師范生生命意識教育,是開展特殊教育師范生生命教育的起點。生命意識教育是引導受教育者解讀生命進而尊重、珍惜生命,促進其身與心的健康發展,樹立正確生命觀的意識。筆者曾對N學院的300名特殊教育師范生開展“生命教育”問卷調查(有效問卷285份)。調查中,認為“生命是精神與肉體的統一體”的占總人數的84.2%,選擇“生命僅是精神的”占總人數的12.0%,選擇“生命僅是物質的”占總人數的3.8%。少部分特殊教育師范生不能正確地認識生命,應引起我們的注意。在調查“學校、家庭教育中死亡教育的實施”問題時,僅有5.6%的特殊教育師范生會“經常討論”,81.4%的學生選擇“偶爾提及”。因為只有認識到死亡的趨勢才能認識到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寶貴和價值,從而使特殊教育師范生能珍惜和享受生命。在“壓力”調查中,有11.9%的學生認為自己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64.6%的學生認為自己有“較為普通的心理承受能力”,選擇“較差、很差”的學生占23.5%。這說明大部分被調查的特殊教育師范生在學習、生活中承受一定壓力,生活狀態欠佳。教育者要從內心深處喚醒特殊教育師范生的生命意識。在問及“是否接觸到具體有關生命、生命意義等方面的教育”,1.8%的特殊教育師范生選擇了“有接觸,且開設課程較多”,64.9%的學生表示“偶爾有接觸”,其余33.3%的學生表示“沒有接觸過”。這從側面體現出當前特殊教育師范院校有關生命教育的內容及其實踐應大大加強。
(二)特殊教育師范生生命態度教育
生命態度是特殊教育師范生在社會生活實踐中形成的關于生命問題的一種心理傾向和意愿。生命態度教育,實質就是要讓特殊教育師范生樹立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生命和生活。調查顯示,有23.2%的特殊教育師范生表示“有理想,有抱負,積極為自己的目標努力著,抱有樂觀的心態”,有76.8%的學生是典型的消極生命態度。因此需要加強特殊教育師范生生命態度教育。問卷調查中,認為“有必要對特殊教育師范生進行生命教育”的比例占64.6%。這表明應該讓特殊教育師范生意識到生命態度教育的重要性。調查“特殊教育師范生是否樂于為殘疾人提供幫助”,結果顯示“樂于提供幫助”的特殊教育師范生占86.3%。同時,92.3%的特殊教育師范生認為“同老師和同學的相識應當好好珍惜”。因而應強調特殊教育師范生的責任意識,只有具有積極的生命態度,才會自覺履行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的責任。
(三)特殊教育師范生生命價值教育
生命價值教育是要引導特殊教育師范生深入思考生命的意義和人生價值,挖掘其潛能,創造并升華生命價值;是要教育特殊教育師范生在社會生活中正確對待個體生命的自我價值,正確處理自己與他人、與社會的關系時所表現出來的社會價值。。問卷調查顯示,26.0%的學生認為“特殊教育師范生的價值判斷”趨向于“實用化”,31.9%的特殊教育師范生選擇“功利化”,35.8%的學生選擇“個人興趣”,僅有6.3%的學生認為是“崇尚真美”。在“準教師是否對生命有正確的理解,從而能傳達積極生活態度”的調查中,選擇“是”的僅占15.8%,選擇“否”的占4.2%,選擇“不清楚”的學生占80.0%。調查“傷害他人現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89.8%的學生認為是“對生命的漠視引起的”,10.1%的學生認為是“為了找到發泄的方式”。因而,生命價值教育要求特殊教育師范生摒棄錯誤的、功利化的價值觀,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不斷完善和超越自我,創造自己生命的價值。
(四)特殊教育師范生生命質量的提升教育
生命質量的提升教育是特殊教育師范生生命教育的最終目標,把生命教育看作是一種可持續的全人教育,使生命質量得到最大的提升,包括職業、生活等方面。當問及“將自己的一切奉獻給特殊教育事業是否值得”時,86.0%的特殊教育師范生表示“值得”。同時,調查中,85.6%的特殊教育師范生認為“自己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在于對殘疾人事業的貢獻和自我價值的實現”。84.2%的特殊教育師范生認為“大學三年的主要目的是掌握特教相關知識和技能,從而服務于殘疾人事業”。這些調查表明特殊教育師范生對生命質量的提升教育期待程度非常高,生命質量的提升教育可以通過生命力提升教育、幸福感教育、自我實現教育等來實現。調查問卷設置了開放性題目“對特殊教育師范生生命教育有什么看法或建議”,12.6%的學生做了有效回答,有關生命質量的提升教育,強調了“潛能的開發”“創造力的培養“”幸福感的提升”“生命教育的終身發展”等方面。
三、特殊教育師范生生命教育模式構建
(一)特殊教育師范生特色生命教育課程的建設
1.生命教育通識課程。
這種形式的生命教育能夠系統化、完整化地對特殊教育師范生進行生命教育,直接而有效。通過努力創建“特殊教育師范生生命教育課程群”,構建完整統一的生命教育課程體系。課程群的主要課程包括《特殊教育師范生生命教育》《特殊教育師范生人格統整與靈性發展》《特殊教育師范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生活健康與生殖健康》《生活中的急救知識》《生死關懷》《道德思考》《與婚姻倫理》等。這些課程針對特殊教育師范生的身心特點而設置,涉及人際交往、情感、就業、身心健康、生命意識與生命價值的實現、人生道路的選擇等方面。
2.專門的生命教育課程。
這種形式的生命教育課程,將生命教育的內容按照某個與生命相關的問題組織起來,這些問題可能是某一歷史階段的社會熱點問題,也可能是長期困擾某一年齡段學生的熱點問題。如:江西師范大學鄭曉江教授于2006年起,與四位教授合作在江西師范大學開設了《生命教育與生死哲學》全校公選課。筆者認為在特殊教育師范院校設置專門的生命教育課程是非常必要的。在調查與訪談中,大多數特殊教育師范生都表示“學校有必要開設專門的生命教育課程”。
3.實施課程改革,整合原有課程突出生命教育的內容。
這種做法,能使特殊教育師范生在接受常規教育的同時,接受生命教育。將生命教育的內容融入“兩課”教育之中,以實際生活作為出發點,與特殊教育師范生溝通交流,從而達到生命教育的目的。將生命教育的內容列入心理健康教育中,提供科學化的心理教育和人生指導,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樹立積極的生命觀。將生命教育內容攝入文學藝術教育之中,用美的事物激勵他們,用美的情操陶冶他們,使特殊教育師范生用審美的態度來對待生活。將生命教育的思想滲透在專業課程的教學中,可以使特殊教育師范生從本專業的角度理解生命。專業課程是特殊教育師范生每天都要接觸到的,在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滲透,可以使其連續不斷地接受生命教育的思想,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
(二)特殊教育師范生良好生命教育環境的營造
1.校園文化。
營造充滿生命情懷的校園文化是生命教育的一個重要載體。通過開展實踐活動推動生命教育發展:(1)以“現代大學生閱讀論壇”為平臺,開展“特殊教育師范生生命教育必讀書目”活動。(2)開展各式專題教育活動,在學校校園中營造濃厚的生命教育氣氛,如:安全意識教育、法制教育、禁毒和預防艾滋病等活動。(3)從“生命”“生命關懷”為主題開展社團活動。此外,可以組織成立“生命教育社團”。
2.良好的生命教育環境: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營造。
特殊教育師范生心理正處于迅速走向成熟但又尚未完全成熟的發展階段,在這一關鍵時期,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對特殊教育師范生的道德觀念、價值取向、生命意識等方面的形成有較大的幫助。另外,特殊教育師范生要想更好地成長和發展,必須有一個有序、穩定、健康、良好的社會大環境,這依靠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因而,建立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生命教育的保障體系,發揮合力作用,能提供一個全方位的教育環境,為特殊教育師范生生命教育提供環境保障,促使其健康成長。
(三)特殊教育師范生生命教育動力體系的加強
1.學校管理。
學校是實施生命教育的重要場所,應做到:(1)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我國目前生命教育的實施動力主要來自教師和學術機構的自發努力。(2)設立專門的生命教育機構,如:浙江傳媒學院于2008年成立了國內高校第一家專門的“生命學與生命教育研究所”。(3)經費保障。學校沒有足夠的力量自我解決生命教育的經費,經費的投入主要依靠政府的財政撥款,專款專用。
2.生命教育師資隊伍。
教師在特殊教育師范生生命教育的實施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1)應具備“生命教育”的“學科”知識。這樣一種內容寬廣的“學科”,要求教師具備非常廣博的“學科”知識。(2)應具有“生命教育”的理念:特殊教育師范生是有生命的人;培養健康的生命意識至關重要;培養全人是生命教育的永恒追求。(3)應掌握互動的教學方式,尊重特殊教育師范生的主體性。
3.特殊教育師范生自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特殊教育師范生要合理構建自己的生命家園:(1)要加強自我教育。特殊教育師范生應主動學習有關“生命教育”的知識并積極參加實踐活動。(2)要具有良好的理性和非理性能力。(3)要合理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四)特殊教育師范生“準教師”角色中生命教育的實施
特殊教育師范生的教育見習和教育實習活動以及針對“特殊兒童”的家教工作是職前的實踐演習,是檢驗并豐富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的寶貴機會。特殊教育師范生應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作為未來教師,特殊教育師范生對這一身份是否悅納,是否了解這一身份所承擔的特殊意義,很大程度上影響他們能否在未來教育活動中承擔好生命教育的任務。在“實踐演習”中,指導特殊教育師范生從生命的角度看待特殊教育師范專業的意義和價值,從事特教教師行業不再是簡單的謀生手段,而是自覺地追求教育幸福的體驗與感受。從而使特殊教育師范生更熱愛特教教師行業,更認同特殊教育師范專業的定位,并自覺樹立科學人道主義的情懷。同時,見習實習學校和指導教師以及專業課程任課教師應糾正特殊教育師范生教學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給予悉心觀察和及時啟發。
(五)特殊教育師范生生命教育評價標準的多樣化
生命教育不僅要教授特殊教育師范生有關生命教育的基本知識;也包括傳授基本的生存技能以及解決問題的策略;還有對生命意義的理解,在特殊的情境下能否被用來解決問題;以及引導特殊教育師范生朝著良性方向發展等。這些都是“以分數為中心”的傳統應試考試所評價不了的,生命教育的評價要求在真實性任務的進行中或類似真實的情景中進行評價。我們對生命教育進行評價時也要注意是否每個特殊教育師范生的主動性都得到充分的發揮,對于不同的個體來說,評價的標準都可能有差別。因此,評價標準強調多樣化,讓特殊教育師范生有更多機會展現他們的學習成果。生命教育的評價可以采取教師、專家、家長對特殊教育師范生評價的方式,也可以采用特殊教育師范生自評、互評的方式,也可以是上述提到的幾種評價方式的任意組合。
作者:蔡翮飛 單位:南京特殊教育職業技術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