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字幕2018免费版2019,久久国产劲暴∨内射新川,久久久午夜精品福利内容,日韩视频 中文字幕 视频一区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勞聯產聯與全球經貿問題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勞聯產聯與全球經貿問題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勞聯產聯與全球經貿問題

一、勞聯—產聯的發展及其相關立場

美國的勞工集團的主要組成成員美國勞工聯合會—產業組織大會,簡稱勞聯—產聯,是目前美國唯一包括不同行業的綜合性全國組織。它由106個不同行業的工會組成,目前擁有1300萬會員。美國勞工聯合會的前身是美國與加拿大有組織的行業工會與勞工聯合會。該組織于1881年11月在匹茲堡成立。1886年發動了“五一”全國總罷工,是年底改組為“勞聯”。1866-1900年間,會員從13萬多人猛增至近55萬人。1935年10月在勞聯的代表大會上,由于內部分歧,成立了一個產業組織委員會,這就是“產聯”的前身。該委員會擁有會員約100萬人,不久該委員會被勞聯開除。1938年該委員會改組為“產聯”,劉易斯任主席。1955年2月,“產聯”與“勞聯”在紐約召開合并大會,定名為“勞聯—產聯”,擁有140多個國際性和全國性的工會,約有會員1600萬人,這個數量當時占工會會員總數的85-90%,占工人總數的34%。

但是,自60年代起,由于全球經濟和美國經濟結構的變化,以制造業為基礎的經濟逐漸轉變為以服務業為導向的經濟。勞聯—產聯的會員開始減少,其政治實力也隨著其經濟實力的減弱而下降。不過,工會在全國利益集團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能夠產生相當的影響力。勞聯—產聯擁有規范的管理人員和運作手段,在華盛頓設有很大的總部,有專職的院外活動人員,還擁有一個單獨的立法部門。通過這些機構來協調會員工會的院外活動。“另外,它還有一個政治教育委員會,專門研究和處理總統和議員的競選、國會和行政部門的立法和決策,并且負責推動基層群眾性政治活動。”[1]

勞聯—產聯作為美國最大的工會組織,不僅關心工人的直接利益,而且注意政治、社會問題,人權、醫療衛生、移民工人、社會安全、婦女地位、全球經濟等等都是他們關注的重點。本文重點分析勞聯—產聯在全球經濟上的政治立場。

從歷史上看,美國工會自產生以來一貫熱衷于通過參與和發動政治活動保護自身利益。其影響力體現在對加入美國工會的企業雇員在工資、養老、保險、醫療福利等方面的保護,而“在企業培育期或經營困難的時候,任何涉及工會會員的裁員、減薪、解雇,都將因遭遇工會的反對而變得異常敏感。甚至在企業出賣轉讓乃至破產時,他們的善后安置都棘手得令人生畏”。[2]而勞聯—產聯對全球經濟貿易問題的關注也一樣是從它所代表的美國勞工群體利益出發的。

勞聯—產聯在全球經濟方面的立場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反對全球化。比如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貿易組織,以及和美國貿易、生產緊密聯系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中美洲自由貿易協定、美洲自由貿易區等等,都是勞聯-產聯反對和譴責的目標。勞聯—產聯認為這些組織和協定,制造了不公平的貿易環境和工作機會。他們認為世貿組織是跨國公司進行全球擴張的工具,認為在世貿組織的協助下,跨國公司更容易將制造業工序轉移到落后國家,利用當地較低的用工條件進行剝削。而將美洲自由貿易區稱之為“一個錯誤的選擇”,應該創造一個“有更公平工作環境的世界”。[3]

2、關注各國工人(尤其是婦女、兒童)人權和工作福利。譴責大量的美國公司和資本為了尋求更廉價的勞動力和生產成本,把生產部門遷到一些不注重工人福利和權利的國家和地區,從而導致大量美國工人失業。[4]可以看出,勞聯—產聯關注別國工人的福利人權,其根本出發點還是為了美國工人的就業率。

針對這些方面,勞聯—產聯提出了自己需要面對的挑戰和努力的目標:“勞聯—產聯在全球經濟領域面臨以下三個挑戰:通過增強國際性團結,努力改變全球經濟規則,在本土努力奮斗,使得工會在國家政治事務中占一席之地。”“勞聯—產聯的目的是改變全球經濟規則,通過國際性的勞工合作和教育,在更廣的范圍內通過非暴力的團體協作的方式爭取平等協商、公正和民主,從而獲得廣泛基礎上的經濟權力。”[5]

二、勞聯—產聯的政治參與活動方式

作為美國幾大主要的利益集團之一,勞聯—產聯擁有雄厚的人力和經濟資源,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維護自己的利益,影響政治事務。

1、支持競選。支持競選需要大量資金,1996年,勞聯—產聯花費3500萬美元首次在全國范圍內為數十個國會議員候選人的競選作廣告,估計選舉期間的整個費用將達到1億美元。[6]在2004年總統預選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勞聯—產聯又宣布支持與產業界關系密切的候選人克里,克里如能當選,將會通過適當方式投桃報李,支持勞聯—產聯的某些觀點和行動。

2、與各種有影響力的國際勞工組織合作,資助各種相關的基金會和活動,擴大勞聯—產聯的影響力和覆蓋范圍。2001年5月1日,勞聯—產聯和國際自由勞工聯盟聯合發起了在全球148個國家的工作場所、工會禮堂、政府辦公室等處張貼海報,宣傳國際勞工組織的工作權力的基本原則,向工人們宣傳相關知識,這是工人運動史上最大的一次國際性公共宣傳活動。勞聯—產聯還向設在加州的勞改研究基金會提供了大量資助,勞改基金會的交換條件是幫助其搜集有關中國出口勞改產品的證據,資助人權組織監督中國的人權狀況。

3、組織協調罷工、游行示威、動員消費者聯合抵制等發動大量民眾的活動來產生影響。憑借成員數量的優勢,罷工歷來是勞聯—產聯用來影響政府政策和立法機構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勞聯—產聯更可以參與到其他工會組織的罷工等活動中,借此獲得更多的政治權力和行政資源。2002年10—11月,代表一萬多名美西港口工人的國際碼頭和倉庫裝卸工人聯盟進行罷工,勞資雙方陷入僵持。工會方面后來邀請參與談判的勞聯—產聯的首席財務官理查德·特魯姆卡參與。勞聯—產聯這個勢力巨大的工會組織的介入,緩和了資方強硬立場。最終談判獲得了成功。

1999年12月西雅圖的新一輪全球貿易談判,很大程度上正是因為勞聯—產聯及其他工會組織的大規模示威游行活動而胎死腹中。在一些國際組織的重大會議的會場周圍,經常可以見到工會組織的大批游行人群,這也成為勞聯—產聯喚起媒體和相關機構關注的一招殺手锏。

4、其他現代利益集團頻繁采用的影響方式。比如打電話、寫信、發電子郵件、到議員選區辦公室登門游說來直接影響立法和行政決策者,為決策立法者提供情報和材料,幫助他們進行專題研究,起草法案和投告,聽證會上作證,參加顧問委員會;或者越過參與決策者直接動員社會公眾表態,比如公開倡議書、公民投票等等。通過這些方式,勞聯—產聯參與的活動也獲得了一系列的成功。比如說服國會議員抵制了一系列貿易擴張法律,包括:1998年3月克林頓總統訪問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后延長該地區各國貿易優惠待遇的議案;延長中美洲國家貿易優惠的措施;擴大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計劃;以及對不發達國家“實質上所有”的出口產品免稅和不受配額限制的建議。

三、勞聯—產聯活動對中美經貿關系的影響

勞聯—產聯所代表的集團的利益,所秉持的宗旨以及所采取的各種游說和影響政治的手段,在針對中國的問題上表現得相當充分。

在1992年的大選中,為了競選利益,為了獲得勞工集團和國防承包商的支持,當時的布什不顧中國的強烈抗議,公然向臺灣出售先進戰斗機,使本已緊張的美中關系再度出現新危機。至于2003年美國給予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系(PNTR)的風波中,勞聯—產聯更是采取了各種手段,甚至派了上萬人到國會山上游說國會議員拒絕給與中國永久正常貿易地位。勞聯—產聯的勢力影響了許多國會議員,為了自己的選票,他們必須在這個問題上聽從勞聯—產聯的意見。

而目前,從自身所代表的美國制造業工人的利益出發,勞聯—產聯在中美貿易、中國工人工資等問題上,一直積極活動,頻繁呼吁要對中國進行制裁或者相關限制,控制來自中國的廉價而競爭力強勁的商品。2004年3月,向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提交了一份指控中國為壓低工資而降低產品成本并要求聯邦政府對此展開調查的請求報告。這份也被稱之為訴狀的報告認為,根據保守的估計,中國對工人權力的忽視使得工人工資至少下降了47—86%,相應的是中國產品的價格相應地下降了11—44%(如果按照他們的標準來衡量,中國制造業商品價格將提升12%—77%),要求布什政府動用“301條款”對中國進行經濟制裁,理由是中國不公平的貿易競爭給美國制造業帶來幾十萬人失業,也導致了美中貿易出現了巨額赤字。4月30日,布什政府對美國勞工聯合會和產業工會聯合會所提交的請愿書,作出了駁回的決定。對此,約翰·霍布金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的中國問題專家博蒂利爾認為:“中國和印度都存在大量剩余勞動力,社會發展水平和工業化程度不高,在這種情況下,工人權益方面出現的落后局面是難免的。這不是中國一個國家的特殊情況,而是發展中國家的普遍現象。單就這個問題對中國提出指責是不公平的。”[7]

勞聯—產聯的一系列做法的確給中美貿易以及其他經濟關系帶來一些阻礙。勞聯—產聯把中國廉價生產力和美國對華貿易出現巨大逆差以及美國工作機會流失聯系在一起,力圖阻止美國的產業向中國進行轉移。由于勞聯—產聯的成員以制造業工人為主,因此工廠的轉移將直接導致其成員人數的減少,壓低工會與資方討價還價的本錢,進而削弱其影響力,另一方面,制造業工人利益受損,也使得勞聯—產聯對自己所代表的工人無法交代。

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利用國際產業結構轉移的時機,促進中國的產業結構升級。美國的一些州政府已經制定了法律,禁止美國的高新技術產業進行外包業務,美國的參議院也正考慮制定法律,阻止由美國政府組織的外包項目。這些行動說明美國政府已經在國內就業問題上向勞聯—產聯為代表的工會組織妥協。隨著中國經濟貿易的持續穩定發展,中美之間貿易問題的繼續存在,以勞聯—產聯為代表的強大工會利益集團可能會加大活動和影響的力度,中國的產業結構升級計劃隨之也會受到相應的負面影響。

勞聯—產聯所積極參與并發揮重要作用的這些活動,都給中美經貿關系及其他關系的發展設置了人為的障礙,帶來了不少負面影響,是我們在中美關系發展中必須面對的問題。必須認識到勞聯—產聯行動的出發點是為了維護自身作為一個勞工利益集團所代表的美國相當一部分下層勞工的利益,對此做針對性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文檔上傳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恩县| 张家港市| 丰顺县| 阿坝县| 南宁市| 宣武区| 尉氏县| 辽阳县| 顺昌县| 诸城市| 洛宁县| 岢岚县| 江川县| 河西区| 西华县| 华阴市| 阳泉市| 黔西县| 株洲市| 普定县| 苍溪县| 四会市| 康乐县| 五常市| 丰城市| 额敏县| 长泰县| 临夏市| 乡城县| 连州市| 阜新市| 临安市| 女性| 荔浦县| 广元市| 宝鸡市| 铜川市| 安多县| 宁陕县| 龙泉市| 浑源县|